有关开关电源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经验所谈(共五则范文)

合集下载

电子工程师谈开关电源设计心得

电子工程师谈开关电源设计心得

电子工程师谈开关电源设计心得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而开关电源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关电源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开关电源设计心得,以及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 确定电源输出功率和负载特性在设计开关电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电源输出功率的要求以及负载的特性。

输出功率应该足够满足负载的需求,同时也不能过高造成电源的浪费。

负载特性会影响到电源的稳定性和效率,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变化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和元件。

2. 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开关电源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比如反激式、前级反激式、升压式、降压式等。

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是很关键的,它会影响到电源的效率、稳定性和成本。

一般来说,在功率较小的情况下,反激式和前级反激式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在功率较大的情况下,升压式和降压式则更加适用。

3. 选择合适的开关管和电感开关管和电感是开关电源中最重要的两个元件。

开关管的选择要考虑到其导通电阻和反向恢复时间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其承受电压、功率和温度等方面的限制。

电感的选择要考虑到其电流饱和电感、磁饱和电感、漏感等方面的特性,以便保证电源的效率和稳定性。

4. 噪声的处理开关电源中噪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来自于开关管的开关瞬间和电感中的漏感。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降低噪声,比如在开关管上加入补偿电容、在电感上加入绕组屏蔽等。

同时也可以采用滤波电路或者使用隔离变压器来降低噪声。

5.保护电路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开关电源还需要考虑到一些保护电路的设计,以避免电路出现异常情况时对负载或者电源本身造成损害。

比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保护电路。

总之,开关电源的设计是一项包罗万象的工作,需要我们考虑到很多因素,从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希望我分享的几点心得能对大家在开关电源设计方面有所启发。

关于开关电源常见问题的思考

关于开关电源常见问题的思考

问题一:我们小功率用到最多的反激电源,为什么我们常常选择65K或者100K作为开关频率?有哪些原因制约了?或者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增大开关频率?或者减小开关频率?开关电源为什么常常选择65K或者100K作为开关频率,有的人会说IC厂家都是生产这样的IC,当然这也有原因。

每个电源的开关频率会决定什么?应该从这里去思考原因。

还会有人说频率高了EMC不好过,一般来说是这样,但这不是必然,EMC与频率有关系,但不是必然。

想象我们的电源开关频率提高了,直接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当然是MOS开关损耗增大,因为单位时间开关次数增多了。

如果频率减小了会带来什么?开关损耗是减小了,但是我们的储能器件单周期提供的能量就要增多,势必需要的变压器磁性要更大,储能电感要更大了。

选取在65K到100K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经验折中,电源就是在折中合理化折中进行。

假如在特殊情形下,输入电压比较低,开关损耗已经很小了,不在乎这点开关损耗吗,那我们就可以提高开关频率,起到减小磁性器件体积的目的。

问题二:LLC中为什么我们常在二区设计开关频率?一区和三区为什么不可以?有哪些因素制约呢?或者如果选取一区和三区作为开关频率会有什么后果呢?LLC的原理是利用感性负载随开关频率的增大而感抗增大,来进行调节输出电压的,也就是PFM调制。

并且MOS管开通损耗ZVS比ZCS小,一区是容性负载区,自然不可取。

那么三区,开关频率大于谐振频率,这个仍是感性负载区,按道理MOS实现ZVS没有问题,确实如此。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副边的输出二极管关断。

也就是原边MOS管关断时,谐振电流并没有减小到和励磁电流相等,实现副边整流二极管软关断。

这也是我们通常也不选择三区的原因。

我们不能只按前人的经验去设计,而要知道只所以这样设计是有其必然的道理的!调节K值控制好轻载到满载开关频率变化范围满足达到二区的条件。

K值越小开关频率变化范围越小,当然效率也会低些,这需要折中考虑!一般K值在3到7也是这个原因。

开关电源心得体会

开关电源心得体会

开关电源心得体会开关电源心得体会开关电源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见的一种电源类型,它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且具有高效能、小体积、轻质、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领域。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开关电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取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开关电源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开关电源作为一种复杂的电子器件,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电子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

通过参与学校的课程学习以及与专业教师的交流讨论,我逐渐掌握了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同时,我积极参与实际线路的搭建与调试,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扎实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应用。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开关电源设计与调试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往往需要不断调整参数和检查电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尝试和改进。

我通过不断总结和分析,找到了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不仅帮助我克服了困难,还培养了我的毅力和耐心,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另外,我在开关电源的实践中也深刻意识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开关电源工作时会产生高电压、大电流等危险因素,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电击、短路等安全事故。

因此,我在操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且保持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我也将这种安全意识扩展到工作中的其他方面,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自己和同事的安全。

最后,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还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些开关电源相关的实验和项目。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学会了与人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开关电源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集合 (3)

在开关电源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集合 (3)

在开关电源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集合(3)
项目:UC3845双管反激
 现象:驱动不稳定,不停的抖动,变压器滋滋叫。

调节环路毫无用处,用示波器察看uc3845振荡脚的锯齿波形,发现锯齿波的频率有抖动。

UC3845是固定频率的,看来有干扰了。

 解决办法:把控制电路的地和功率地严格分开,然后的单点连接。

驱动信号稳定,频率固定,变压器不叫了。

但是可恶的是,传导居然变差了。

可能传说中的频率抖动,的确对传导有好处。

 分析:layout在电源设计中很重要,特别是地的布局,功率地和信号地分开,并且单点接地。

就是避免高频功率电流流过信号地平面,不然会干扰控制电路。

 IC的地和,MOS的地肯定要严格分开,然后单点接。

 辅助绕组是给IC供电的,所以辅助绕组的滤波电容的地要独立形成,然后和信号地单点接地。

这样,辅助绕组上的高频电流会被电容吸收而不至于串到信号地上去。

 项目:UCC3895电流型控制移相控制全桥,加倍流整流
 现象:变压器出现偏磁
 解决办法:把次级功率电路的一根PCB功率走线加粗。

该PCB走线连接的是倍流整流电路的某一个电感。

偏磁消失~~~~
 分析:倍流整流电路有个特有的问题,就是两个电感上的平均电流会不一致,如果采用电流型控制的话,控制信号会保证变压器初级的正负电流峰值相同,那幺如果变压器次级的正负电流不一致的话,就会导致偏磁出现。

 而电感平均电流不一致,是因为两个电感的直流阻抗有差异。

但实际上,。

开关电源设计毕业论文

开关电源设计毕业论文

开关电源设计毕业论文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关电源设计已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带你走进开关电源设计的世界,一探其奥妙和实用之处。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研究技术,更是在寻找实用性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我们所关心的不仅是理论数据,更是其在现实应用中的表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开关电源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电源在电子设备中的角色和功能后,我们就会知道电源不仅仅是设备运行的能源供应者,更是整个设备稳定性的关键。

开关电源设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技术和创新来提升电源的性能和效率。

1. 开关电源的背景和意义开关电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家庭电器的使用到工业设备的运行,再到数据中心的高效运作,开关电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为什么我们会对开关电源的研究这么重视呢?这里面可是有深意的,听我慢慢道来。

2. 开关电源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关电源设计在现代电子领域可是风头正劲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开关电源是我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心脏,它不断地为我们身边的电子设备输送“能量”。

那么现在开关电源设计的研究现状是怎样的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关电源设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虽然传统的开关电源设计已经能满足一些基本需求,但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性能要求的提高,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智能化、小型化、高效化已成为当下开关电源设计的重要方向。

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首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研究和设计开关电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电源效率不高、稳定性不好等等。

毕竟开关电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涉及到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通信、家电等等。

所以研究开关电源设计,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那么我们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析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研究其设计过程,然后设计出一个既实用又高效的开关电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研究不同材料的选用、电路设计、散热方案等等。

论开关电源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论开关电源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008.No562摘要:开关电源在电子电器产品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本文以开关电源在彩色电视机中的应用为蓝本,谈谈开关电源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电子技术中的解决方案,希引起同行的共鸣。

关键词: 开关电源 耗能 稳压电源 频率 脉冲 集成电路 瞬态特性一、开关电源特点传统的耗能式稳压电源,实际上是通过串联或并联于负载电路中的耗能元器件,以改变其能耗大小稳定负载的电压。

当负载电压升高时,耗能电路等效电阻增大,使负载上电压降低;相反,当负载电压降低时则减小电阻耗能,提高负载电压。

因为在稳压范围内,耗能电路工作在线性区,其压降在此范围内正比于输入电压的升高,反比于负载电流的增大或减小,所以又称为线性稳压电源,或者相对于目前的数字电路,也可称其为模拟稳压电源。

耗能式稳压电源的耗能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其稳压过程是通过耗能大小实现的。

正因为如此,这种稳压器稳压范围越宽,输入/输出压差越大,耗能也就越大,这是显而易见的。

220V市电整流后输出300V的直流电,想经此类稳压器输出稳定的5V、12V低压直流电是不可能的事。

耗能型低压输出稳压器必须与工频变压器配套使用,造成稳压器体积、重量增大,同时还增加了额外损耗(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

开关稳压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稳压器的稳压概念。

顾名思义,开关稳压器是通过开关动作,使连续的直流电变成间断供电的脉冲,再通过储能滤波元件,将不连续的脉冲变成连续的直流电。

只要控制开/关的时间比即可改变输电电压,再通过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开/关动作时间,即可使输出电压稳定。

很明显,如果此过程中开/关具有理想特性,应该没有损耗,开关时间比的变化范围可以很大。

因此,开关稳压器直接将300V直流电压输出5V也是可能的,省去了工频变压器,这是开关电源的最大优点之一。

目前的开关电源最高效率已达到95%,功率体积比达到3.2W/cm3,与同输出功率的耗能式稳压器比较,有色金属材料的耗用量降低90%以上.目前开关电源种类极多,性能差距极大,但各有优势和专用领域,所以很难在具体数据上与耗能稳压器进行比较。

开关电源设计开发存在的问题

开关电源设计开发存在的问题

开关电源设计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关电源设计开发存在的问题一、电磁干扰问题:在之前的几篇文章有相关介绍了,在此不重复。

二、效率与功率因数问题:开关电源的特点是轻、小、高效率、高功率密度。

开关电源的外形可以短、薄。

最近有人在研究变压器折叠式绕组,其目的是提高功率密度,实现特定要求,满足各种需要。

开关电源效率较高时,损耗就很低,只有这样的开关电源才具有高功率密度。

高效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安全。

只有彻底掌握开关电源的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开关电源进行精心设计、认真实验,并借助于优化设计和仿真设计,才能制造出优质的、高品位的开关电源。

一般开关电源的滤波电路是由单电容和电感组成的,由此引发出开关电源功率因数低的问题,原因是只有在正弦交流电压的瞬时值高于直流电压时,电网电压才对滤波电容充电,充电时间短,充电电流是尖峰状,偏离了正弦波。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以反激式为基本电路,采用双环控制调节占空比使电路输出电压稳定,使输入电流紧随输入电压变化,功率因数达到或接近1的水平,效果非常明显。

随着开关电源的新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现在开关电源已经取得晶闸管整流电源,作为基础电源的48V、24V直流电源给电信通信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信通信系统容量大,一般为几千安甚至上万安培的电流,而且机房无人值守。

这种大容量电源一般由几十个千瓦级别的开关电源模块并联才能满足要求,而且每个电源模块必须向控制系统提供电压、电流、温度、工作状态(运行、故障、均流)等方面的信息。

不但如此,每个电源模块还必须能够接收控制系统的遥控指令,这就是所说的智能化高可靠性开关电源模块,这些电源模块还必须具有高功率因数。

三、器件原材料问题: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电源控制IC集成电路有很多,品种也不上,但IC的集成度不算高,器件的技术参数分散性比较大,同一个工厂生产的IC它的技术参数相差5%至10%。

能否将有源功率调整、脉宽调制、各种保护、监测、控制集于一体,将振荡变压器、二次整流滤波集于一体;能否将铁氧体磁心变压器实现纳米化平面变压器等等。

开关电源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开关电源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维普资讯
2 0
开关 电源设计 中应注 意的 问题及解决方法
参 考 文 献
1黄俊 ,王兆安.电力 电子变流 技术.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 ,1 9 93 2 张立,赵 永健 .现代 电力 电子技术.北京:科学 出版社 ,19 90
Qu s o s n lt n es thn o r u pyd s n et n ds ui s nt c igp we p l ei s i a o o i h wi s g
导通 ,将 限流 电阻 旁路 。也 可 采用 MOS E F T或 I T串联 在 电路 中作 为 限流元 件 ,通过 将 串联元 件缓 GB 慢 开通 限制 启动 时 的 浪涌 电流 。
4输 出滤波器 中 电容 器的等效 串联 电阻
开关 电源输出滤波器 中的滤波 电容并非理想元件 , 可等效为理 想 电容器与电阻的串联 ( 如图 2 所示 ) 。在开关频率较高时,这一 等效串联电阻是造成输 出电压纹波 的主要因素 。 负载阶跃变化时输
- - J
输入滤波器
图 1 输入滤波器
荡,因此应在输入滤波器 中加入附加 的阻尼元件 ,防止振荡产生。还应使输入滤波器 的谐振频率 比输 出滤波器 的谐振频率低一个数量级,防止两个滤波器之 间相互作用。
2储 能 电容器 的选择
直一直换流器 中的直流连接 电容器 ( 储能 电容器 )可减小输出电压中的纹波 ,并可在交流系统瞬
开关 电源 的输入 电压增高时,开关 电源的稳压作用使得输 出电压不变 ,即输 出功率不变 ,从而输入功率也不变 ,输入电 流将减小 。因此 ,开关 电源可看作是并联在输入滤波器 中电容 两端的负阻元件 。如不提供足够的阻尼 ,有可能不产生衰减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开关电源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经验所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有关开关电源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经验所谈借鉴下NXP的这个TEA1832图纸做个说明。

分析里面的电路参数设计与优化并做到认证至量产。

在所有的元器件中尽量选择公司仓库里面的元件,和量大的元件,方便后续降成本拿价格。

贴片电阻采用0603的5%,0805的5%,1%,贴片电容容值越大价格越高,设计时需考虑。

1、输入端,FUSE选择需要考虑到I2T参数。

保险丝的分类,快断,慢断,电流,电压值,保险丝的认证是否齐全。

保险丝前的安规距离2.5mm以上。

设计时尽量放到3mm以上。

需考虑打雷击时,保险丝I2T是否有余量,会不会打挂掉。

2、这个图中可以增加个压敏电阻,一般采用14D471,也有采用561的,直径越大抗浪涌电流越大,也有增强版的10S471,14S471等,一般14D471打1KV,2KV雷击够用了,增加雷击电压就要换成MOV+GDT了。

有必要时,压敏电阻外面包个热缩套管。

3、NTC,这个图中可以增加个NTC,有的客户有限制冷启动浪涌电流不超过60A,30A,NTC的另一个目的还可以在雷击时扛部分电压,减下MOSFET的压力。

选型时注意NTC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4、共模电感,传导与辐射很重要的一个滤波元件,共模电感有环形的高导材料5K,7K,0K,12K,15K,常用绕法有分槽绕,并绕,蝶形绕法等,还有UU型,分4个槽的ET型。

这个如果能共用老机种的最好,成本考虑,传导辐射测试完成后才能定型。

5、X电容的选择,这个需要与共模电感配合测试传导与辐射才能定容值,一般情况为功率越大X电容越大。

6、如果做认证时有输入L,N的放电时间要求,需要在X电容下放2并2串的电阻给电容放电。

7、桥堆的选择一般需要考虑桥堆能过得浪涌电流,耐压和散热,防止雷击时挂掉。

8、VCC的启动电阻,注意启动电阻的功耗,主要是耐压值,1206的一般耐压200V,0805一般耐压150V,能多留余量比较好。

9、输入滤波电解电容,一般看成本的考虑,输出保持时间的10mS,按照电解电容容值的最小情况80%容值设计,不同厂家和不同的设计经验有点出入,有一点要注意普通的电解电容和扛雷击的电解电容,电解电容的纹波电流关系到电容寿命,这个看品牌和具体的系列了。

10、输入电解电容上有并联一个小瓷片电容,这个平时体现不出来用处,在做传导抗扰度时有效果。

11、RCD吸收部分,R的取值对应MOSFET上的尖峰电压值,如果采用贴片电阻需注意电压降额与功耗。

C一般取102/103 1KV的高压瓷片,整改辐射时也有可能会改为薄膜电容效果好。

D一般用FR107,FR207,整改辐射时也有改为1N4007的情况或者其他的慢管,或者在D上套磁珠(K5A,K5C等材质)。

小功率电源,RC可以采用TVS管替代,如P6KE160等。

12、MOSFET的选择,起机和短路情况需要注意SOA。

高温时的电流降额,低温时的电压降额。

一般600V 2-12A足够用与100W以内的反激,根据成本来权衡选型。

整改辐射时很多方法没有效果的时候,换个MOSFET就过了的情况经常有。

13、MOSFET的驱动电阻一般采用10R+20R,阻值大小对应开关速度,效率,温升。

这个参数需要整改辐射时调整。

14、MOSFET的GATE到SOURCE端需要增加一个10K-100K的电阻放电。

15、MOSFET的SOURCE到GND之间有个Isense电阻,功率尽量选大,尽量采用绕线无感电阻。

功率小,或者有感电阻短路时有遇到过炸机现象。

16、Isense电阻到IC的Isense增加1个RC,取值1K,331,调试时可能有作用,如果采用这个TEA1832电路为参考,增加一个C并联到GND。

17、不同的IC外围引脚参考设计手册即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在IC 引脚处放滤波电容。

18、更改前:变压器的设计,反激变压器设计论坛里面讨论很多,不多说。

还是考虑成本,尽量不在变压器里面加屏蔽层,顶多在变压器外面加个十字屏蔽。

变压器一定要验算delta B值,delta B=L*Ipk/(N*Ae),L(uH),Ipk(A),N为初级砸数(T),Ae(mm2)有兴趣验证这个公式可以在最低电压输入,输出负载不断增加,看到变压器饱和波形,饱和时计算结果应该是500mT左右。

变压器的VCC辅助绕组尽量用2根以上的线并绕,之前很大批量时有碰到过有几个辅助绕组轻载电压不够或者重载时VCC过压的情况,2跟以上的VCC辅助绕线能尽量耦合更好解决电压差异大这个问题。

18、更改后:变压器的设计,反激变压器设计论坛里面讨论很多,不多说。

还是考虑成本,尽量不在变压器里面加屏蔽层,顶多在变压器外面加个十字屏蔽。

变压器一定要验算delta B值,防止高温时磁芯饱和。

delta B=L*Ipk/(N*Ae),L(uH),Ipk(A),N为初级砸数(T),Ae(mm2)。

(参考TDG公司的磁芯特性(100℃)饱和磁通密度390mT,剩磁55mT,所以ΔB值一般取330mT以内,出现异常情况不饱和,一般取值小于300mT以内。

我之前做反激变压器取值都是小于0.3的)附,学习zhangyiping的经验(所以一般的磁通密度选择1500高斯,变压器小的可以选大一些,变压器大的要选小一些,频彔高的减小频彔低的可以大一些吧。

)变压器的VCC辅助绕组尽量用2根以上的线并绕,之前很大批量时有碰到过有几个辅助绕组轻载电压不够或者重载时VCC过压的情况,2跟以上的VCC辅助绕线能尽量耦合更好解决电压差异大这个问题。

附注:有兴趣验证这个公式的话,可以在最低电压输入,输出负载不断增加,看到变压器饱和波形,饱和时计算结果应该是500mT左右(25℃时,饱和磁通密度510mT)。

借鉴TDG的磁芯基本特征图。

19、输出二极管效率要求高时,可以采用超低压降的肖特基二极管,成本要求高时可以用超快恢复二极管。

20、输出二极管并联的RC 用于抑制电压尖峰,同时也对辐射有抑制。

21、光耦与431的配合,光耦的二极管两端可以增加一个1K-3K 左右的电阻,Vout串联到光耦的电阻取值一般在100欧姆-1K之间。

431上的C与RC用于调整环路稳定,动态响应等。

22、Vout的检测电阻需要有1mA左右的电流,电流太小输出误差大,电流太大,影响待机功耗。

23、输出电容选择,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大约等于输出电流,在选择电容时纹波电流放大1.2倍以上考虑。

24、2个输出电容之间可以增加一个小电感,有助于抑制辐射干扰,有了小电感后,第一个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就会比第二个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大很多,所以很多电路里面第一个电容容量大,第二个电容容量较小。

25、输出Vout端可以增加一个共模电感与104电容并联,有助于传导与辐射,还能降低纹波峰峰值。

26、需要做恒流的情况可以采用专业芯片,AP4310或者TSM103等类似芯片做,用431+358都行,注意VCC的电压范围,环路调节也差不多。

27、有多路输出负载情况的话,电源的主反馈电路一定要有固定输出,或者假负载,否则会因为耦合,burst模式等问题导致其他路输出电压不稳定。

28、初级次级的大地之间有接个Y电容,一般容量小于或等于222,则漏电流小于0.25mA,不同的产品认证对漏电流是有要求的,需注意。

算下来这么多,电子元器件基本能定型了,整个初略的BOM可以评审并参考报价了。

BOM中元器件可以多放几个品牌方便核成本。

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可以在电路里面增加功能电路实现。

如不能实现,寻找新的IC来完成,相等功率和频率下,IC的更改对外围器件影响不大。

如客户温度范围的要求比较高,对应元器件的选项需要参考元器件使用温度和降额使用。

原理图定型后就可以开始画PCB了。

1、PCB对应的SCH网络要对应,方便后续更新,花不了多少时间的。

2、PCB的元器件封装,标准库里面的按实际情况需要更改,贴片元件焊盘加大;插件元件的孔径比元件管脚大0.3mm,焊盘直径大于孔0.8mm以上,焊盘大些方便焊接,元器件过波峰焊也容易上锡,PCB厂家做出来也不容易破孔。

还有很多细节的东西多了解些对生产是很大的功劳啊。

3、安规的要求在PCB上的体现,保险丝的安规输入到输出距离3mm以上,保险丝带型号需要印在PCB上。

PCB的板材也有不同的安规要求,对应需要做的认证与供应商沟通能否满足要求。

相应的认证编号需印到PCB上。

初级到次级的距离8mm以上,Y电容注意选择Y1还是Y2的,跨距也要求8mm以上,变压器的初级与次级,用挡墙或者次级用三层绝缘线飞线等方法做爬电距离。

4、桥堆前L,N走线距离2.5mm以上,桥堆后高压+,-距离2.5mm以上。

走线为大电流回路先走,面积越小越好。

信号线远离大电流走线,避免干扰,IC信号检测部分的滤波电容靠近IC,信号地与功率地分开走,星形接地,或者单点接地,最后汇总到大电容的“-”引脚,避免调试时信号受干扰,或者抗扰度出状况。

5、IC方向,贴片元器件的方向,尽量放到整排整列,方便过波峰焊上锡,提高产线效率,避免阴影效应,连锡,虚焊等问题出现。

6、打AI的元器件需要根据相应的规则放置元器件,之前看过一个日本的PCB,焊盘做成水滴状,AI元件的引脚刚好在水滴状的焊盘上,很漂亮。

7、PCB上的走线对辐射影响比较大,可以参考相关书籍。

还有1种情况,PCB当单面板布线,弄完后,在顶层敷整块铜皮接大电容地,抑制传导和辐射很有效果。

8、布线时,还需要考虑雷击,ESD时或其他干扰的电流路径,会不会影响IC。

PCB与元器件回来就可以开始制样做功能调试了。

1、万用表先测试主电流回路上的二极管,MOSFET,有没有短路,有没有装反,变压器的感量与漏感是否都有测试,变压器同名端有没有绕错。

2、开始上电,我的习惯是先上100V的低压,PWM没有输出。

用示波器看VCC,PWM脚,VCC上升到启动电压,PWM没有输出。

检查各引脚的保护功能是否被触发,或者参数不对。

找不到问题,查看IC的上电时序图,或者IC的datasheet里面IC启动的条件。

示波器使用时需注意,3芯插头的地线要拔掉,不拔掉的话最好采用隔离探头挂波形,要不怎么炸机的都不知道。

用2个以上的探头时,2根探头的COM端接同1个点,避免影响电路,或者夹错位置烧东西。

3、IC启动问题解决了,PWM有输出,发现启动时变压器啸叫。

挂MOSFET的电流波形,或者看Isense脚底波形是否是三角波,有可能是饱和波形,有可能是方波。

需重新核算ΔB,还有种情况,VCC绕组与主绕组绕错位置。

也有输出短路的情况,还有RCD吸收部分的问题,甚至还碰到过TVS坏了短路的情况。

4、输出有了,但是输出电压不对,或者高了,或者低了。

这个需要判断是初级到问题,还是次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