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电路设计过程经验分享 (1)
6种实用的电路设计方案分享(整流桥并联-浮地驱动-滞环比较器-误差放大器输出钳位电路)

6种实用的电路设计方案分享(整流桥并联/浮地驱动/滞环比较器/误差放大器输出钳位电路)电路来源于日常工作常用的一些基础电路,原理是新手或菜鸟比较容易疑惑的基础概念,经验是自己日常调试中积累的一点所得。
希望对新手有所帮助。
整流桥并联在小功率输出设计中,一般很少用到整流桥的并联,但在某些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不想增添新的器件而单个整流桥电流又不满足输入功率要求,就需要用到整流桥的并联了,整流桥的并联不能采用两个整流桥各自整流后直流并联的方式,也就是不能采用图1的方式,因为整流桥没有配对,单纯靠自身的V-I特性,一般是无法均流的,这样就会造成两个整流桥发热不一致。
而采用图2的方式,通常认为在一个封装内的两个二极管是一模一样,是可以实现均分电流的效果,所以采用图2的方式就可以实现整流桥的并联了。
浮地驱动在驱动电路设计中,经常会提到MOS管需要浮地驱动,那么什么是浮地驱动呢?简单的说就是MOS管的S极与控制IC的地需要隔离,也就是说不是共地的(直接相连会导致发热等)。
以我们常用的BUCK电路为例,如下图:控制IC的地一般是与输入电源的地共地的,而MOS管的S极与输入电源的地之间还有一个二极管,所以控制IC的驱动信号不能直接接到MOS管的栅极,而需要额外的驱动电路或驱动IC,比如变压器隔离驱动或类似IR2110这样的带自举电路的驱动芯片。
当然还有另外的方式,那就是采用别的方式给控制IC供电,然后将控制IC的地连接到MOS管的S端,这样就不是浮地了,控制IC 的输出就可以直接驱动MOS管。
滞环比较器在保护电路中,为了防止保护电路在保护点附近来回震荡,所以一般都增加一定的滞环。
在下图中,1M电阻就起到滞环的作用,如果没有1M电阻,很明显,VF电压达到2.5V。
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10篇)

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10篇)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10篇)“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如何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篇1】两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最后顺利完成了,其中包含着快乐,也有辛酸。
我们选的设计题目是“数字温度计”,大家都觉得这个题目是比较简单的。
其实不然,做了之后,发现设计电路虽然简单,但我们认为它真正困难的地方是程序设计,但是在我们同心努力下最终完成了。
我们刚选该题目时,真的是一头雾水,硬件电路不知如何下手,更何谈解决程序那块,因为我们所学的都是单片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还比较少。
但是,我们三人也没偷下懒,迅速分工去查阅和收集资料。
我们去了图书馆借一些参考书,上网找一些相关资料,并且请教指导老师。
透过不断努力,最后把数字温度计的思路和模型定了下来并开始分一个人去焊接硬件电路,剩下的去整理和修改程序。
透过一番整理和修改后,在电脑上进行仿真,仿真成功后准备焊接电路板。
在焊接电路板中,我们首先对硬件电路进行布局,然后确认无误后,在电路板上进行焊接,这个过程我们觉得是做得比较快的,以至于后面出现了虚焊的错误。
焊接电路板完工,细心检查后,进行通电测试。
结果液晶LCD没有显示,透过检查,原先是LCD坏了,在换了块新的后,能显示显示值。
但还有个问题是,当报警电路不会报警,在请教老师后,发现走动蜂鸣器的电压太低了,是因为串接了一个太大的电阻。
然后,我们换了一个小电阻,但这时蜂鸣器却一向在叫,停不下来,但是,在我们三人的的细心检查下,原先是在放大电路的一端虚焊了,这说明我们焊接电路的技术还不够好。
在重新焊接那端后,数字温度电路最后成功实现功能,当时我们的情绪都是无比兴奋和快乐的,因为我们两周的辛苦没有白费。
在完成单片机课程设计后,我们发现我们还有许多不足,所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以至于还有一些功能不能被动完成。
搭建电路板心得体会(3篇)

搭建电路板心得体会搭建电路板是电子工程师常常需要进行的工作之一。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次电路板搭建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
本文将分享我在搭建电路板过程中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搭建电路板的第一步是规划。
在进行任何实际操作之前,我们必须仔细规划电路板的布局和设计。
这包括确定电路板尺寸、布局、组件位置等。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电路板的功能需求、电路元件的连接关系以及电路板的可制造性。
一个良好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问题,减少后期的修改和调整。
其次,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材料非常重要。
在搭建电路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比如焊台、焊锡、钳子、锡泵等。
在选择工具和材料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工作的需求和预算限制。
使用高质量的工具和材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
第三,熟悉常用的布线技术和规范。
在搭建电路板时,我们需要进行电路元件之间的布线。
一个好的布线设计可以减少电路的噪声和串扰,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进行布线设计时,我们需要熟悉常见的布线技术和规范,比如最短路径布线、地线和电源线的布置以及信号层和电源层的划分等。
遵循这些布线规范可以降低信号噪声、增强信号完整性,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第四,注意静电防护。
静电是电子元件的天敌,可能导致元件损坏或电路故障。
在搭建电路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静电的防护。
这包括穿戴合适的防静电手套、使用防静电垫和防静电包装材料等。
同时,在搭建电路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将静电导体与地连接,以消除电荷的累积和积聚。
第五,细心和耐心是必需的品质。
搭建电路板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我们需要仔细检查每个电路元件的引脚和焊点,确保连接正确并且焊接牢固。
同时,我们需要耐心地进行布线和焊接工作,不急躁或粗心大意。
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导致电路板的不工作或损坏,因此细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第六,验证和测试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经验分享:硬件电路怎么设计

经验分享:硬件电路怎么设计1)总体思路。
设计硬件电路,大的框架和架构要搞清楚,但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
有些大框架也许自己的老板、老师已经想好,自己只是把思路具体实现;但也有些要自己设计框架的,那就要搞清楚要实现什么功能,然后找找有否能实现同样或相似功能的参考电路板(要懂得尽量利用他人的成果,越是有经验的工程师越会懂得借鉴他人的成果)。
2)理解电路。
如果你找到了的参考设计,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了(包括前期设计和后期调试)。
马上就copy?NO,还是先看懂理解了再说,一方面能提高我们的电路理解能力,而且能避免设计中的错误。
3)没有找到参考设计?没关系。
先确定大IC芯片,找datasheet,看其关键参数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关键参数,以及能否看懂这些关键参数,都是硬件工程师的能力的体现,这也需要长期地慢慢地积累。
这期间,要善于提问,因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别人往往一句话就能点醒你,尤其是硬件设计。
4)硬件电路设计主要是三个部分,原理图,pcb ,物料清单(BOM)表。
原理图设计就是将前面的思路转化为电路原理图。
它很像我们教科书上的电路图。
pcb涉及到实际的电路板,它根据原理图转化而来的网表(网表是沟通原理图和pcb之间的桥梁),而将具体的元器件的封装放置(布局)在电路板上,然后根据飞线(也叫预拉线)连接其电信号(布线)。
完成了pcb布局布线后,要用到哪些元器件应该有所归纳,所以我们将用到BOM表。
5)用什么工具?Protel,也就是altimuml容易上手,在国内也比较流行,应付一般的工作已经足够,适合初入门的设计者使用。
6)to be continued......其实无论用简单的protel或者复杂的cadence工具,硬件设计大环节是一样的(protel上的操作类似windwos,是post-command型的;而cadence的产品concept & allegro 是pre-command型的,用惯了protel,突然转向cadence的工具,会不习惯就是这个原因)。
最新电路实验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最新电路实验心得体会(大全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电路实验心得体会(大全18篇)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
电路实训总结与心得6篇

电路实训总结与心得6篇第1篇示例:电路实训总结与心得电路实训作为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电路原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加了这学期的电路实训课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电路实训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知识和经验。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就电路实训的内容、收获以及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电路实训的内容涵盖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如电路的构成元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等。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电感等的连接方式和特性。
通过实际操纵这些元件,我们深入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同时掌握了电路的分析方法,如串并联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等。
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我们进一步深造电子电路相关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路实训的收获主要体现在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上。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独立设计和搭建电路实验电路板,进行电路的测试和测量,分析电路的性能和特性。
通过这些实操过程,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路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团队实训项目中,我们需要与同学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复杂的电路搭建和测试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学会了互相协助、共同进步,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我想分享一些关于电路实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电路是电子工程的基础,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是要勤于实践,多动手操作。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搭建电路、测试电路才能真正掌握电路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是要注重团队协作,学会与同学合作。
电子工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学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电路实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参加实训,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发挥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电子工程水平。
电路开发流程

电路开发流程电路开发是电子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原理图设计、PCB布线、样机调试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电路开发的整体流程,并分享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
首先,电路开发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
在开始设计电路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
这包括输入输出的电压范围、电流要求、工作环境条件等。
只有明确了产品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电路设计。
第二步是电路原理图设计。
在原理图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集成电路等。
在进行元器件选择时,需要考虑元器件的参数是否满足产品需求,以及价格和供货情况。
在进行原理图设计时,需要注意电路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功耗等方面的设计。
第三步是PCB布线设计。
PCB布线是将原理图中的电路连接到实际的PCB板上的过程。
在进行PCB布线设计时,需要考虑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性、散热等因素。
合理的PCB布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电路的干扰和损耗,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四步是样机制作和调试。
在完成PCB设计后,我们需要制作样机并进行调试。
样机调试是验证电路设计是否符合产品需求的关键环节。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需要检查电路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常工作,以及是否满足产品性能指标。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
最后,是电路的验证和批量生产。
在完成样机调试后,我们需要对电路进行验证,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进行小批量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优化,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一下,电路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PCB布线设计、样机制作和调试、电路验证和批量生产。
在整个流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需求和性能指标,合理选择电子元器件,进行有效的原理图设计和PCB布线设计,并进行严格的样机调试和验证。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严谨和细致,才能保证电路设计的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电路开发工程师有所帮助。
PCB画板心得及画板注意事项

PCB画板心得及画板注意事项1. 引言在电子设计中,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电路元件的安放、连线以及其他电子元件的连接。
一个好的PCB设计能够提高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在进行PCB设计过程中,画板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本文将分享一些PCB画板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PCB设计。
2. PCB画板心得2.1 画板尺寸选择在选择画板尺寸时,需要根据电路的大小和元件的布局来确定。
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紧凑的画板尺寸,以降低成本并节省空间。
同时,要确保画板尺寸能够容纳所有必要的元素,如电路元件、连接器和电源模块等。
2.2 元件布局和连线规划在进行元件布局时,应该遵循一些常见的规则。
首先,应尽量避免元件之间的重叠,以免发生短路。
其次,对于频率较高的元件,应尽量减少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可以考虑增加地线和屏蔽层。
最后,在连线规划时,应尽量使用直线连接,避免过长的连线以减小信号衰减。
2.3 基本规范和标准在进行PCB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合理选择元件的封装类型和尺寸,避免过小或过大的封装对设计造成影响。
此外,应尽量遵循IPC规范,确保设计符合工业标准。
2.4 选用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PCB材料对于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常见的PCB材料有FR4、CEM-3和高频玻璃纤维板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此外,还应注意材料的厚度、热膨胀系数和耐温性能等参数。
2.5 适当考虑散热问题对于一些功率较大的电路设计,散热是一个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在画板设计中,需要留出足够的散热区域,以保证电路的稳定工作。
可以考虑增加散热片或者散热孔等散热措施,以提高散热效果。
3. PCB画板注意事项3.1 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在进行PCB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
过于复杂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还会增加电路的故障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给那些刚开始或即将开始设计硬件电路的人。
时光飞逝,离俺最初画第一块电路已有3年。
刚刚开始接触电路板的时候,与你一样,俺充满了疑惑同时又带着些兴奋。
在网上许多关于硬件电路的经验、知识让人目不暇接。
像信号完整性,EMI,PS设计准会把你搞晕。
别急,一切要慢慢来。
1)总体思路。
设计硬件电路,大的框架和架构要搞清楚,但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
有些大框架也许自己的老板、老师已经想好,自己只是把思路具体实现;但也有些要自己设计框架的,那就要搞清楚要实现什么功能,然后找找有否能实现同样或相似功能的参考电路板(要懂得尽量利用他人的成果,越是有经验的工程师越会懂得借鉴他人的成果)。
2)理解电路。
如果你找到了的参考设计,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了(包括前期设计和后期调试)。
马上就copy?NO,还是先看懂理解了再说,一方面能提高我们的电路理解能力,而且能避免设计中的错误。
3)没有找到参考设计?没关系。
先确定大IC芯片,找datasheet,看其关键参数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关键参数,以及能否看懂这些关键参数,都是硬件工程师的能力的体现,这也需要长期地慢慢地积累。
这期间,要善于提问,因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别人往往一句话就能点醒你,尤其是硬件设计。
4)硬件电路设计主要是三个部分,原理图,pcb,物料清单(BOM)表。
原理图设计就是将前面的思路转化为电路原理图。
它很像我们教科书上的电路图。
pcb涉及到实际的电路板,它根据原理图转化而来的网表(网表是沟通原理图和pcb之间的桥梁),而将具体的元器件的封装放置(布局)在电路板上,然后根据飞线(也叫预拉线)连接其电信号(布线)。
完成了pcb布局布线后,要用到哪些元器件应该有所归纳,所以我们将用到BOM表。
5)用什么工具?Protel,也就是altimuml容易上手,在国内也比较流行,应付一般的工作已经足够,适合初入门的设计者使用。
6)to be continued......其实无论用简单的protel或者复杂的cadence工具,硬件设计大环节是一样的(protel上的操作类似windwos,是post-command型的;而cadence的产品concept&allegro是pre-command型的,用惯了protel,突然转向cadence的工具,会不习惯就是这个原因)。
设计大环节都要有1)原理图设计。
2)pcb设计。
3)制作BOM 表。
现在简要谈一下设计流程(步骤):1)原理图库建立。
要将一个新元件摆放在原理图上,我们必须得建立改元件的库。
库中主要定义了该新元件的管脚定义及其属性,并且以具体的图形形式来代表(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个矩形(代表其IC BODY),周围许多短线(代表IC管脚))。
protel创建库及其简单,而且因为用的人多,许多元件都能找到现成的库,这一点对使用者极为方便。
应搞清楚ic body,ic pins,input pin,output pin,analog pin,digital pin,power pin等区别。
2)有了充足的库之后,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画图了,按照datasheet和系统设计的要求,通过wire把相关元件连接起来。
在相关的地方添加line和text注释。
wire和line 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电气属性,后者没有。
wire适用于连接相同网络,line适用于注释图形。
这个时候,应搞清一些基本概念,如:wire,line,bus,part,footprint,等等。
3)做完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生成netlist了,这个netlist是原理图与pcb之间的桥梁。
原理图是我们能认知的形式,电脑要将其转化为pcb,就必须将原理图转化它认识的形式netlist,然后再处理、转化为pcb。
4)得到netlist,马上画pcb?别急,先做ERC先。
ERC是电气规则检查的缩写。
它能对一些原理图基本的设计错误进行排查,如多个output接在一起等问题。
(但是一定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原理图,不能过分依赖工具,毕竟工具并不能明白你的系统,它只是纯粹地根据一些基本规则排查。
)5)从netlist得到了pcb,一堆密密麻麻的元件,和数不清的飞线是不是让你吓了一跳?呵呵,别急还得慢慢来。
6)确定板框大小。
在keepout区(或mechanic区)画个板框,这将限制了你布线的区域。
需要根据需求好考虑板长,板宽(有时,还得考虑板厚)。
当然了,叠层也得考虑好。
(叠层的意思就是,板层有几层,怎么应用,比如板总共4层,顶层走信号,中间第一层铺电源,中间第二层铺地,底层走信号)。
7)to be continued......先解释一下(2)中的术语。
post-command,例如我们要拷贝一个object(元件),我们要先选中这个object,然后按ctrl+C,然后按ctrl+V(copy命令发生在选中object之后)。
这种操作windows和protel都采用的这种方式。
但是concept就是另外一种方式,我们叫做pre-command。
同样我们要拷贝一个东西,先按ctrl+C,然后再选中object,再在外面单击(copy命令发生在选中object之前)。
1)确定完板框之后,就该元件布局(摆放)了,布局这步极为关键。
它往往决定了后期布线的难易。
哪些元器件该摆正面,哪些元件该摆背面,都要有所考量。
但是这些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考虑摆放位置都可以不一样。
其实自己画了原理图,明白所有元件功能,自然对元件摆放有清楚的认识(如果让一个不是画原理图的人来摆放元件,其结果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_^)。
对于初入门的,注意模拟元件,数字元件的隔离,以及机械位置的摆放,同时注意电源的拓扑就可以了。
2)接下来就是布线。
这与布局往往是互动的。
有经验的人往往在开始就能看出哪些地方能布线成功。
如果有些地方难以布线还需要改动布局。
对于fpga设计来说往往还要改动原理图来使布线更加顺畅。
布线和布局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对于高速数字部分,因为牵扯到信号完整性问题而变得复杂,但往往这些问题又是难以定量或即使定量也难以计算的。
所以,在信号频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应以布通为第一原则。
3)OK了?别急,用DRC检查检查先。
这是一定要检查的。
DRC对于布线完成覆盖率以及规则违反的地方都会有所标注,按照这个再一一的排查,修正。
4)有些pcb还要加上敷铜(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将出线部分做成泪滴(工厂也许会帮你加)。
最后的pcb文件转成gerber文件就可交付pcb生产了。
(有些直接给pcb也成,工厂会帮你转gerber)。
5)要装配pcb,准备bom表吧,一般能直接从原理图中导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原理图中哪些部分元件该上,哪些部分元件不该上,要做到心理有数。
对于小批量或研究板而言,用excel自己管理倒也方便(大公司往往要专业软件来管理)。
而对于新手而言,第一个版本,不建议直接交给装配工厂或焊接工厂将bom的料全部焊上,这样不便于排查问题。
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bom表自己准备好元件。
等到板来了之后,一步步上元件、调试。
6)to be continued......再谈谈调试吧。
1)拿到板第一步做什么,不要急急忙忙供电看功能,硬件调试不可能一步调试完成的。
先拿万用表看看关键网络是否有不正常,主要是看电源与地之间有否短路(尽管生产厂商已经帮你做过测试,这一步还是要自己亲自看看,有时候看起来某些步骤挺繁琐,但是可以节约你后面不少时间!),其实短路与否不光pcb有关,在生产制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导致这个问题,IO短路一般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是电源短路就......2)电源网络没短路?那么好,那就看看电源输出是否是自己理想的值,对于初学者,调试的时候最好IC一件件芯片上,第一个要上的就是电源芯片。
3)电源网络短路了?这个比较麻烦,不过要仔细看看自己原理图是否有可能这样的情况,同时结合割线的方法一步步排查倒底是什么地方短路了,是pcb的问题(一般比较烂的pcb厂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装配的问题,还是自己设计的问题。
关于检查短路还有一些技巧,这在今后登出......3)电源芯片没有输出?检查检查你的电源芯片输入是否正常吧,还需要检查的地方有使能信号,分压电阻,反馈网络......4)电源芯片输出值不在预料范围?如果超过很离谱,比如到了10%,那么看看分压电阻先,这两个分压电阻一般要用1%的精度,这个你做到了没有,同时看看反馈网络吧,这也会影响你的输出电源的范围。
5)电源输出正常了,别高兴,如果有条件的话,拿示波器看看吧,看看电源的输出跳变是否正常。
也就是抓取开电的瞬间,看看电源从无到有的情况(至于为什么要看着个,嘿嘿......专业人士还是要看的~)6)To be continued......这一节谈谈电源。
无疑电源设计是整个电路板最重要的一环。
电源不稳定,其他啥都别谈。
我想不用balabala述说它究竟有多么重要了。
在电源设计我们用得最多的场合是,从一个稳定的“高”电压得到一个稳定的“低”电压。
这也就是经常说的DC-DC(直流-直流),而直流-直流中用得最多的电源稳压芯片有两种,一种叫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我们后面说的线性稳压电源,也是指它),另一种叫PWM(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我们在本文也称它开关电源)。
我们常常听到PWM的效率高,但是LDO的响应快,这是为什么呢?别着急,先让我们看看它们的原理。
下面会涉及一些理论知识,但是依然非常浅显易懂,如果你不懂,嘿嘿,得检查一下自己的基础了。
一)线性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如图是线性稳压电源内部结构的简单示意图。
我们的目的是从高电压Vs得到低电压Vo。
在图中,Vo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得到V+,V+被送入放大器(我们把这个放大器叫做误差放大器)的正端,而放大器的负端Vref是电源内部的参考电平(这个参考电平是恒定的)。
放大器的输出Va连接到MOSFET的栅极来控制MOSFET的阻抗。
Va 变大时,MOSFET的阻抗变大;Va变小时,MOSFET的阻抗变小。
MOSFET上的压降将是Vs-Vo。
现在我们来看Vo是怎么稳定的,假设Vo变小,那么V+将变小,放大器的输出Va也将变小,这将导致MOSFET的阻抗变小,这样经过同样的电流,MOSFET的压差将变小,于是将Vo上抬来抑制Vo的变小。
同理,Vo变大,V+变大,Va变大,MOSFET 的阻抗变大,经过同样的电流,MOSFET的压差变大,于是抑制Vo变大。
二)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如上图,为了从高电压Vs得到Vo,开关电源采用了用一定占空比的方波Vg1,Vg2推动上下MOS管,Vg1和Vg2是反相的,Vg1为高,Vg2为低;上MOS管打开时,下MOS管关闭;下MOS管打开时,上MOS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