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学习指南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56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2020年11月第6卷第31期No.6 roll up No. 31 Issue, November, 2020健康科学_临床医学工程DOI:10.19335/ki.2096-1219.2020.31.022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刘蕊,张慧,郭志强,白桦*(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摘 要:目的分析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情况及原因。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体检的6~24个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分析其患病情况及原因。
结果患儿和正常儿童在家庭经济、家长对贫血知晓情况、母体孕期患有贫血,早产儿等状况都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患儿病情情况分析:对婴幼儿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484例患儿中,6~12个月龄患儿334例(69.0%),13~24个月患儿150例(31.0%),两者之间在患病人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c2=23.395,P=0.001);母乳喂养为主208例(43.0%),配方奶粉为主149例(30.8%),肉量少为主127例(26.2%),三组存在明显差异(c2=1.341,P=0.001)。
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患儿的年龄、家庭经济情况、喂养方式、母孕期患病、家长对贫血知识的了解等都存在相关性,改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需从这些方面着手。
关键词: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分析本文引用格式:刘蕊,张慧,郭志强,等.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智慧健康,2020,6(31):56-58.Prevalence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LIU Rui, ZHANG Hui, GUO Zhi-qiang, BAI Hua*(Inner Mongoli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Methods The infants aged from 6 months to 24 months who received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relevant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disease status and cau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in terms of family economy, parents’ awareness of anemia, maternal anemia during pregnancy, and premature infants (P<0.05).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childre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484 children, 334 (69.0%) from 6 months to 12 months, 150 (31.0%) from 13 to 24 month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c2=23.395, P=0.001). 208 cases (43.0%) were mainly breast-fed, 149 cases (30.8%) were mainly mixed with rice milk powder, there were 127 cases (26.2%) with less me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c2=1.341, P=0.001). Conclusion Nutritive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s related to the age,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feeding mode, maternal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and parents’ understanding of anemia, etc. These aspect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improve infant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KEY WORDS: Infant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Reason; Analysis0 引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儿保门诊中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具有显著的年龄分布特征,以6个月至2岁的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该年龄段儿童患有此疾病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高达31.3%[1],主要是因食物中铁的摄入不足,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发。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疫苗是一种含有微生物抗原的制剂,通过注射进入人体,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对该微生物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可以帮助人体建立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特定传染病的风险。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儿童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等。
除了儿童疫苗外,成人也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有关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接种方法,应当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推荐。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向公众传达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公众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营养、运动健身、心理压力管理、饮酒戒烟、艾滋病预防、儿童保健等。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健康宣教、社区健康讲座、健康教育书籍、健康网站等。
健康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习如何保持健康,减少疾病的风险。
3.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与卫生,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卫生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和食品环境的卫生保护。
空气环境卫生包括减少大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措施;水环境卫生包括保持水源清洁卫生、饮水卫生等;食品环境卫生包括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
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某些疾病的传播。
4. 营养健康营养健康是指通过合理膳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营养水平,预防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
合理的膳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膳食指南,以指导公众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健康。
营养健康的重点内容包括:膳食搭配、饮食均衡、饮食习惯、食物安全等。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生活、工作和社交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自身情绪、心理状况的控制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已经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负担。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

【标准·方案·指南】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就诊原因。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限于诊疗技术和条件,对儿童咳嗽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普遍不全相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等联合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通过前期调研,充分征询基层医生的意见,针对儿童咳嗽评估、诊断、用药、转诊和健康教育等方面9个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17条循证推荐意见和建议,旨在指导基层医务工作者规范、科学地诊治儿童咳嗽,同步提升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
咳嗽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的保护性生理反射,但剧烈或长期咳嗽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相当的负担[1]。
无论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上级医院呼吸专科,咳嗽均是儿童就诊的常见原因[2],据估计我国儿童慢性咳嗽患病率高于成人,约为7.67%[3]。
中华儿科杂志于2008、2013年分别推出了两版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21年发表了基于循证方法制订的“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2021专业版指南”)[4, 5, 6],紧接又适时推出了“中国儿童咳嗽指南(2021患者版)”[7]。
多部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有效提升了儿科医生对咳嗽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也促进了家长对咳嗽症状的认知和对咳嗽患儿的合理照护与共同决策,促成了医患沟通诊治疾病的新模式。
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医疗技术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基层医生对咳嗽关注的问题与上级医院不全相同,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呼吸专业委员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委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历时1年联合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以下简称“本指南”)。
8-18号更新的精选台版电子书-次次更新 时时跟进:(新制作在前面 )

运动训练法-林正常-第5版(台版)
脊椎神经医学-艺术的科技的医学 第二版 丁希中(台版)
复健及物理医学 復健及物理醫學--洪章仁 (台版)
脊髓损伤的功能性复健-物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指引-林光华 (台版)
结构肌推拿法实务--张重文(台版)
运动解剖学实务-彩色图解手册(台版)
專為華人設計的終極核心訓練(DVD)--台版
烏龜脖矯正操--台版
脊椎+骨盆+腿型,三合一整骨瘦身操--台版
無負擔快瘦伸展操(附送DVD)--台版
超逆齡:脊骨神經深層抗老魔法--台版
經痛?腰痠?手腳冰 通通再見的「月經美人」骨盤操--台版
筋骨瑜伽圖解聖經:看就懂的255圖解一本通!--台版
Pain腰痛诊断与治疗
一个小方一份健康--陈文伯
一指刀手法图谱 王潇平
下肢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触发点手册(第二册)01
下背疾病-以实证为基础的预防和复健指引01
下背痛--徒手物理治疗遵导 0
中医刺络放血疗法--郭义
中国整脊术--王雷
人体止痛完全图解
人体经穴全书--杨腾峰 台版
膝关节运动损伤康复学_
针灸推拿临床与解剖_
孙树椿筋伤疾病诊治经验
中医骨伤科治疗手法图解_韦贵康,石印玉主...
特效四维三通埋线治疗绝技_
石仰山谈软组织损伤+石仰山主编;邱德华等..
韦德健美训练法则_高清版
肌骨骼检查法(第3版) 骨科人手必备的参考书
运动解剖书:运动者最终要读透的身体技能解析书
针灸特定穴理论与实践
足踝常见病诊治与护理手册+胡令东,郑建森...
中国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治指南PPT课件

家校合作促进康复
加强沟通
01
家长和老师应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
进步。
提供个性化支持
02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计划,提供必
要的支持和帮助。
促进融入
03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促进孩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脊柱侧弯
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可能存在 脊柱发育异常,长期未治疗可
能导致脊柱侧弯。
骨质疏松
由于生长激素对骨骼生长和骨 密度有重要影响,缺乏生长激 素的儿童易发生骨质疏松。
心血管疾病
生长激素缺乏可能增加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状
动脉疾病等。
适用场景
本指南适用于儿童生长激 素缺乏症的初诊、复诊、 治疗及随访等场景。
02
生长激素缺乏症概述
定义和发病原因
定义
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是一种由于垂体前 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发病原因
GHD的发病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垂体病变、下丘脑病变、颅内感染、创伤、放 射损伤等。
心理行为问题
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可能出现 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
问题。
预防措施建议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疑似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儿童进行早 期筛查和诊断,及时启动生长激素治 疗,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定期监测和评估
对生长激素治疗中的儿童进行定期身 高、骨龄、脊柱发育等监测和评估, 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规范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规范》不仅是一本医学指南,更是一本培养医生人文 素养和责任感的教科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对医生 的职业素养和医患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书中 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我也 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能够阅读这本书,共同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为儿童的 健康保驾护航。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规范》这本书的目录分析表明,它是一本内容全面、 结构清晰、注重实践和国际化的诊疗指南。通过阅读这本书,临床医生和研究 人员可以获得关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最新知识和最佳实践,从而更好地为患 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规范》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目录详细列出了各种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这些内容涵盖 了从症状识别、检查方法到治疗方案等多个方面。这种全面的覆盖使得医生可 以根据目录中的指导进行临床决策,从而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该书 的目录还特别强调了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特殊性,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 发展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诊疗策略。
目录分析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规范》是一本专门针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指南。 通过对其目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如何为临床 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从目录的结构来看,这本书采用了典型的诊疗规范格式。它按照疾病的分类和 诊断流程进行组织,使得读者可以快速找到特定疾病或诊断步骤的相关信息。 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查阅效率,使他们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识点。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书中的另一大亮点。每个儿童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进展 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需因人而异,量身定制。例如,对于肠易激综合 征的患儿,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支持和饮食调整也是关键的辅助治疗手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通知(201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通知(2014)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1.28•【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4]3号•【施行日期】2014.0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我局于2012年12月印发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试行版》)。
《指南试行版》对推动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试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中医医院“治未病”服务工作协作组认真研究,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修订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指南修订版》电子版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下载()。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处王瑾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1月28日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阶段“治未病”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指南。
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制度范文

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制度范文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制度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儿童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然而,儿童疾病在近年来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儿童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提高儿童疾病诊治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组织管理,我国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综合的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制度,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背景介绍:1. 儿童疾病的特点: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同时,儿童对疾病的反应较弱。
因此,儿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国内儿童疾病现状:根据医疗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以传染病、营养不良等常见病为主。
3. 缺乏综合管理制度的问题:当前,我国针对儿童疾病的管理工作相较薄弱,存在多个部门之间协同不足、统一标准缺乏、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导致了儿童疾病的防治工作出现片面性、不连贯性等问题。
二、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儿童优先原则:以儿童健康为中心,将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治与儿童的发育、教育、心理等需求相结合,全方位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2. 综合管理原则:建立围绕儿童疾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通过整合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能。
3. 预防为主原则:重点加强儿童基础预防工作,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营养保健等手段,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病率。
4. 个体化服务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类型的儿童提供个体化的诊疗和康复服务,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
5. 家庭参与原则: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儿童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家庭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三、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每个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父母基因病史、生长发育情况、免疫接种记录、健康评估结果等。
2. 儿童健康检查:对儿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生长发育评估、体格检查、听力视力检查、心理行为评估等,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课程学习指南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前导课程有: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等,平行课程为:内科疾病诊疗,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等。
后续课程为临床见习、临床实习。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热爱本职工作,对患儿同情、尊重与关爱;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对新知识技能的持续学习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各年龄期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做出正确评价;能对生长发育异常的患儿做出适宜的医疗决策并付诸实施。
知道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能够根据临床疾病知识结合患者病情,对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断及治疗。
能力目标:
掌握儿科临床基本技能:会收集病史、体检、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会常用儿科诊疗技术、具备基本的儿科临床诊断思维能力。
3、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
每种疾病要掌握的内容很多,但就一种疾病而言,流行病学、病因或病理生理等内容可能是了解的部分,而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
诊断则是学习的重点;以疾病的防治为例,则治疗原则是学习的重点,而具体方法则是应了解的范围。
《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要记忆的东西很多。
甚至有些东西要死记硬背。
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弄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等知识点,弄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在懂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内容。
对各个知识点的前后关系、来龙去脉了如指掌。
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记忆的东西很容易遗忘.记忆不牢固。
2)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
科学的临床思维是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
要学会科学的临床思维.从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到操作技能、基本理论,从见习和实习到今后从事医疗工作,都要学会运用医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来指导自己。
在培养临床思维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1)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每位医师在诊病的全过程中要做到下面两点:①主观认识尽量与患者实际情况相一致。
避免主观臆测。
②力求避免主观、片面,要以点带面。
(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患者的病变可能发生在某一局部的器官或组织.然后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患者主要症状不一定就是病变所在。
①一个系统发生病理变化,必然会影响其他某一系统,甚至几个系统发生变化。
②某个系统或器官发生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症状却体现在另外一个系统或器官,甚至有时是唯一的症状。
(3)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它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但是疾病发生于人体时,受到患者具体情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是千篇一律,常因人而异。
3)重视临床实践
掌握好“三基”,在学习中,务必扎实掌握《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医疗实践和提高临床水平,这对于一名临床医师是非常重要的。
重视临床毕业实习,临床毕业实习是一位医学生
将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必须要经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所涉及范围相当广泛,随着医学科学和相关基础学科的迅速发展,《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所探讨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各种疾病的基本观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认识都在不断变化、丰富和更新。
新的诊断技术的进步如免疫、遗传基因疾病、病因诊断、诊断技术;新一代如CT、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均有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在平时学习中,要学会不断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5)检视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效果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勤奋。
天道酬勤,唯有勤能补拙。
要想有收获就得付出。
处理好预习、听课和复习的关系。
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听课,认真听课对于学好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听课要有方法,不可在课堂上只抄笔记,因为这样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很好地听课:认真听课并不是要将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记住.还应该要同预习和复习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掌握,如能做好预习和复习,学习效果肯定很好。
4、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汪翼、儿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儿科查房掌中宝、吴星恒、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
(5)儿科疾病病案分析、唐锁勤、科学出版社、2006
(6)儿科疾病药物治疗指南、魏光群、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7)儿科临床处方手册、吴中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学习网站
(1)《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国家精品课程网址:
(2)《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址:http://10.254.254.22:4505
(3)国家卫生部/
(4)好医生网/
(5)爱爱医网/
(6)国家医学考试网/
(7)丁香园/cms/
二、各单元学习指南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综合评价考核方式。
下表为各种形式的权重:
1.平时考核
主要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和每次实训的成绩、考勤、笔记、课堂发言、医德医风、课前课后的表现等加以评定,这样有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集中实训项目考核
主要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考试方法,采取职业岗位能力情境化考试——客观结构化考试方法(OSCE)
设置模拟病房,培训标准化病人,按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应变和实际工作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由标准化病人(SP)现场模拟病人,考生对SP询问病史、体检,考生根据所得临床印象做出鉴别诊断和诊断,开列医嘱,并回答考核老师相关问题;判断常用辅助检查心电图、X光片和化验单的结果;在仿真模型上执行技术操作;现场接诊病人(SP),考核医患沟通能力。
3.期末理论考试笔试
主要通过闭卷形式考核学生对儿科基本理论知识的领会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