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共6套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一、选择题。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2. 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是()。
A.奴隶制。
B.封建制。
C.亲族制。
D.资本主义制度。
3.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孔子。
B.李白。
C.王安石。
D.苏轼。
4. 我国古代最早的封建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县制。
C.郡县制。
D.郡县制。
二、判断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
()。
3.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行编撰的。
()。
4. 《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
5.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
()。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 什么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3. 请简述一下孔子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请简要介绍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四、论述题。
请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演变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评价。
五、综合题。
请根据你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结合教材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演变的文章,包括社会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影响和评价。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认真作答。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第一套试题1. 下面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A. 孔子B. 屈原C. 蔡伦D. 姜子牙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A. 汉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B3. 下列哪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文化大革命答案:A第二套试题1.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B. 文化大革命C. 高考制度的实施D. 改革开放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青铜车”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作战B. 运输C. 礼仪D. 游玩答案:C第三套试题1.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金朝D. 明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A. 南京大B. 重庆谈判C. 九一八事变D. 抗日战争胜利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轿子”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旅行B. 运输C. 作战D. 游览答案:A第四套试题1. 以下哪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铁蹄之国”?A. 明朝B. 元朝C. 清朝D. 汉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A. 百花齐放B. 文化大革命C. 民主革命D. 经济改革开放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船”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游览B. 战争C. 运输D. 采集资源答案:C第五套试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汉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D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文化大革命B. 清朝灭亡C. 民主革命D.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车马”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游玩B. 运输C. 作战D. 旅行答案:B。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历史学科的发展,初中历史课程也迎来了新的改革与更新。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历史知识的要求更加全面和深入,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新的课程要求。
一、知识运用题1. 以下哪个朝代对中国影响最大?A. 商朝B. 西周C. 秦朝D. 清朝答案:C. 秦朝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五四运动B. 五卅运动C. 七七事变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答案: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二、分析判断题1.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标志?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甲午战争D. 秦始皇统一天下答案:B. 辛亥革命2. 下面哪个选项中的人物属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A. 孔子B. 毛泽东C. 孙中山D. 刘备答案:C. 孙中山三、论述题请根据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1. 中华文明的发展特点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答案略。
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演变。
答案略。
四、应用题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资治通鉴》材料二:《红楼梦》材料三:《论语》1. 请分析并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历史文化价值上的不同,为什么这些作品对于历史的研究与理解有重要意义?答案略。
2. 材料一中《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被称为中国历史学家的鼻祖,请解释他的贡献及对后世历史研究的影响。
答案略。
总结: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可以看出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思维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能够分析判断历史事件的影响力和转折点,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好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通过这些试题的分析和探讨,大家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初中历史新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新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初中历史新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精挑细选(本题有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l、人的力量不如牛,人的速度不如马,既没有老虎的牙齿,也没有雄鹰的利爪,但人却能联合起来战胜它们,这主要说明()A、人类来自自然界D、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社会群体之中2、唐朝有位大臣叫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于世。
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把他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并且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里所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意思是()A、我们可以借助社会这面镜子,通过和别人比较,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B、如果善于观察别人,就可以知道他的优点和缺点C、我们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这样可以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D、我们的身边有不同的社会镜子,不同的社会镜子对我们有不同的反映3、在家庭生活中,对我们有正面影响的因素是()A、家庭暴力B、家庭和睦C、家长的绝对权威D、家庭溺爱A、放弃自己的观点,迎合对方B、用金钱等手段买通C、据理力争到底D、尊重对方,寻求沟通与理解①性别:女②民族:汉族③现在身份:学生④职务:班长⑤父亲:陈晨⑥理想职业:艺术家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①②③⑤6、李明是七年级的学生,下列社会角色对他来说是未来社会角色的一项是()A、儿子B、孙子C、学生D、宇航员7、下列有关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规则是为了解决生活矛盾,建立生活秩序而制订的。
B、所有的规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
C、规则体现多数人的意愿,所以少数人可以不遵守规则。
D、在我国人人都可以直接参与规则的制订。
8、下列属于成文规则的有①《中学生守则》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③风俗习惯④法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如果你发现社区附近的工厂噪音大,随意排放污水时,应行使()A、出版自由权B、选举权C、监督权D、生命健康权A.生产者B.经营者C.消费者D.销售者11、右边这幅漫画中的经营者采取的是()A、投机取巧,不讲道德,不讲信用B、投资中规避风险的策略C、实事求是,诚实守信D、为了眼前利益求得将来长久发展12、吴新下岗后开了一家“逍遥茶馆”,经营了一段时间,效益不理想。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0分)历史课程: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二、填空(10分)1、《课程标准》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2、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3、《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六个板块。
三、判断题(5分)1、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实物资源、音像资源。
(×)2、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 a)3、评价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评价面向的少数精英,而不是学生大众。
(×)4、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科学教育。
(×)5、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a )四、简答题(25分)1、怎样对历史学科进行教学?(7分)(1)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
专项训练: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选择专项训练含答案

专项训练: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选择专项训练含答案最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题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选择题(60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前言、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其中,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因此,选项C“课程目标”是正确答案。
2.历史课程的特性包括思想性、逻辑性和人文性。
因此,选项B“逻辑性”不属于历史课程特性,是错误答案。
3.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因此,选项C“爱国主义”是正确答案。
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历史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研究,改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选项C“全面了解学生历史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研究,改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正确答案。
5.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其中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重要的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因此,选项C“①③④”是正确答案。
6.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阐明”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层次要求,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
因此,选项B“理解”是正确答案。
7.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因此,选项A“育人为本”是正确答案。
8.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选项B“人文素养”是正确答案。
9.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因此,选项B“多样化”是正确答案。
10.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强调:我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因此,选项C“改革创新”是正确答案。
11.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学会思考的核心是以转变学生的研究方式为核心。
因此,选项A“以转变学生的研究方式为核心”是正确答案。
12.历史课堂上鼓励学生在研究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践。
因此,选项B“探究式”是正确答案。
13.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
专项训练: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各类型题专项训练含答案(非常全面)

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各类型题专项训练含答案(非常全面)本试题含有:一、填空题32道二、选择题60道题三、判断题30道四、简答论述题9道一、填空题(50题)1、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二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4、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历史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6、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依据义务教育阶及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8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9、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米用“点一线” 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0、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史思蚩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教师可在具体实施中酌情处理,因材施教。
11、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性,一方面为教材缩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初中历史新课标试卷及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前言、、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C)A.教学建议 B.评价建议 C.课程目标2、下列不属于历史课程特性的一项是(B )。
A、思想性B、逻辑性C、人文性3、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 C )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爱国主义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5、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里所讲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①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②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③重要的历史概念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A )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爱国主义7、充分体现( A )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A、育人为本B、普及历史常识C、教学方式的创新8、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 B )有着重要作用A、科学素养B、人文素养C、道德素养9、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 B )和现代化。
A、单一化B、多样化C、简单化D、复杂化10、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强调:我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C )A、发展变革B、改革开放C、改革创新1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核心是( A )A、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B、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C、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核心12、历史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B)教学方式的实践。
A、合作法B、探究式C、讨论法13、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 A )条件。
A、基础B、特定C、保障14、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到学生(C )的差异,要真正使评价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联系生活学历史B.培养学习历史的爱好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D、进行双基教学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理解与掌握B.过程与方法C.科学与探究D、继承与发展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 教教材B.用教材教C、教课标D、教课本4、()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 、形成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阶段性评价5、()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 、形成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阶段性评价6、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强调:我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 、发展变革B、改革开放C、改革创新D、勤俭节约7、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条件。
A 、基础B、特定C、保障D必要8、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A 、学习B、实践C、表达D、探究9、历史习作主要包括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历史书籍等。
是考查学生()的能力的方式。
A 、收集和处理信息B、历史学习结果C、历史常识D、科学探究10、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是()A 、历史教科书B、教学图册C、教师教学用书D、学校图书室11、《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包括()建议.①教学建议②教材编写建议③评价建议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A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简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均为()层次要求A 、识记B 、理解C 、运用D、掌握13、如果要论证春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下列哪方面的论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专家的解释B.民间的传说C.古籍的记载D、国家相关法规14、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比较”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层次要求。
A、识记B、理解C、运用D、掌握15、下列哪个选项是《标准(2011年版)》对“世界古代史”的新增内容()A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B、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C 、知道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D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1、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个学习板块。
2、历史教学评价方法应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倡()的多样化和()的现代化。
4、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和“课程内容”为依据。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2、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增加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
()3、历史学习是一个从积累历史知识到感知历史、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4、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法治到人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历史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四、简答题(共30分)1、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任意两条即可,每条5分共10分)2、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了哪些合理化建议?(任意2条即可每条10分共2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题(每题3分,共45分)CBBAB CABAA AACCD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1、六2、诊断性评价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4、课程目标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2、×3、×4、×5、√三、简答题(共30分)1、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任意两条即可,每条5分共10分)(1)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发展性;(2)学生获得历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3)内容选择要有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年龄;(4)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了哪些合理化建议?(任意2条即可每条10分共20分)(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注重对基础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1、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4、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历史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6、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依据义务教育阶及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8、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9、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0、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史思维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教师可在具体实施中酌情处理,因材施教。
11、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性,一方面为教材缩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12、课程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包括四方面: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4、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15、历史教学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16、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17、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18、学习评价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9、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是有效评价的关键。
20、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评价任务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21、历史调查既是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历史制作同样既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评价方式。
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缩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可以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22、纸笔测验是历史考试的主要形式。
在考查时要注重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考查,可采取闭卷、开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形式。
考查的内容应体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23、评价标准一般包括评价维度、表现水平,以及不同表现水平的实际样例。
24、应根据评价的任务和对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相互结合。
25、历史学习评价结果的解释,是通过评价方式和过程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作出评价结论。
26、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等。
27、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28、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力图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29、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应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0、历史教学图册属于辅助性的学习材料,主要作用是向学生提供准确、清晰的历史地图,使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提高识图、用图的技能。
31、与教科书配套的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主要作用是提出怎样利用教科书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方案和必备的资料。
32、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
二、简述题1、简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2. 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3、教学建议共有七条内容,它们分别是什么?答:(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五)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验、教师观察、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