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合集下载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1、首先要弄清古诗词的结构特点,这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
2、接着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文体特征及语言表达方式;
3、把古诗词记录下来,帮助记忆;
4、多读诗词,用心感悟,尽量用心把文字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
5、把古诗词一分为二地分析,从中可以深刻的体会古人的观点;
6、多跟随古人思考,尽可能多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7、做诗词练习,比较古典文学精神的各个阶段,以及它们的异同;
8、用诗句表达生活,把古诗词的优美洋溢在自己的生活里;
9、找一位老师,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提问,结合自己的体会来理解古诗词;
10、多与朋友交流讨论,加强自己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背景:在阅读古诗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2. 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可以逐渐理解诗句中的词汇、语法和韵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3. 抓住意象:意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4. 注意诗眼:诗眼是诗句中最为传神的词语,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抓住诗眼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5. 品味语言: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6. 联想想象:在阅读古诗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7.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总之,掌握高中古诗阅读技巧需要多读、多思、多实践。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古诗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古诗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古诗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古诗词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通过朗读来感受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采用范读、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2. 背景介绍: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通过背景介绍、作者介绍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3.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理解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分析关键词句、修辞手法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4. 想象与联想:通过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中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情境,增强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通过描述诗词中的景象、人物形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

5. 互动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拓展与延伸:推荐相关的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古诗词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主题阅读等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7. 写作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写作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古诗词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模仿经典作品、
创作自己的诗词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综上所述,古诗词有效阅读教学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拓展阅读、实践写作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

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

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诗词赏析方法(1)第一步,预读来源阅读标题及有关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词语的意义,在初步明确文章各自然段的段意及各段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文章的层次。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1、阅读法:通过阅读古诗词,仔细理解其中的意思,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要结合上下文,多次阅读,留意一些细节,抓住古诗词的主旨,从中深入挖掘出历史、文化、习俗等内容。

2、联想法:联想法是研究古诗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古诗词中特定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出发,运用联想的方法去推测古诗词的深层内涵。

3、翻译法:翻译古诗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所涉及的信息。

4、古典文学研究法:古典文学研究法是深入研究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诗词的创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出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反映的历史社会现实。

5、文学评论法:文学评论法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深入分析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从词句的艺术性、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从而揭示古诗词的内在美感及它所蕴含的信息。

6、历史文化研究法:历史文化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内容,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

7、对比法:对比法是从比较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可以将同一个作者的不同诗句、不同作者的同一诗句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学手法,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8、社会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社会现实,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9、心理学研究法:心理学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人物心理,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心理状态。

10、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要仔细分析古诗词的语法结构,发现古诗词的表达特点,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学习古诗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让我们一一了解:
1. 阅读古代文献:阅读古代文献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

选择一些重要的古代文献,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通过阅读来了解古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观点。

2. 品味经典作品: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深入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反复阅读和思考,逐渐领会其中的情感变化和艺术之美。

3. 学会鉴赏技巧: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对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很有帮助。

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特点,如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并学会从中品味诗词的魅力。

4. 默写和背诵:通过默写和背诵古诗词来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默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结构和含义,背诵可以提高我们对诗词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5. 探索创作灵感:学习古诗词不仅是欣赏和模仿,还可以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探索古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6. 参与学习交流:参与古诗词学习的交流活动,如诗词社团、古诗词讲座等,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借鉴和启发,共同提高。

以上是学习古诗词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住,学习古诗词需要时间和耐心,持之以恒,就能够领略到其中的美妙。

古诗文阅读四法

古诗文阅读四法

古诗文阅读四法一、通读全文,利用感性认识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通读全文可形成对诗文初步的感性认识,解读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初读便知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再读便知作者将元夜的美好与爱情联系在一起,歌咏和怀念美好的爱情。

上片是回忆,充满甜蜜,爱情与美丽的元宵之夜联系起来,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下片是感伤,物是人非,今非昔比,花与灯依旧,却没有了意中人,怎不令人惆怅悲伤。

在写法上,昔与今、乐与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了解作者身世处境、人生态度和思想,把握作品的形象“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如其人,诗歌是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的具体体现,在阅读诗歌时,了解诗人的身世处境,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例如:同是梅花,在不同人的笔下所体现出来的形象和思想内涵却不一样,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其形象就明显不同,前者是傲霜挺立,笑看风物的形象,后者是寂寞孤独,无依无着的形象。

王安石的《梅花》则是一种风度、是一种品格。

又如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此词表达了一位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无辜女子的心声,诗歌读来如泣如诉,充满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恰是诗人的身世和处境的具体体现。

三、理解典故的内容,掌握惯用意象的特殊用法,探寻作品的思想内涵古人作诗爱用典故,借用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理解了典故的内容就有利于探寻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

例如:杜牧的《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文中有两个典故:一、“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古诗词的方法考试考诗词,无非两个方面:1,诗词的艺术特色;2,作者的观点态度。

只有真正理解了一首诗,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答案。

那么,怎样去理解分析一首诗词呢?有十条方法。

一、从题目抓题材题材即写的是什么。

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

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

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

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

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二、从关系分析技巧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

以《边词》为例,诗歌三、四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虽然时间没变化,但是描写的地点、景物都有变化,三句写的是五原边地的景象,四句写的是长安京城的景象,一迟一早,两个材料性质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对比,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三、从褒贬辨别倾向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

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

如胡世将的《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是南宋排和议而主恢复的主将之一。

这首词开始用“沉陆”一词,表现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

接着用“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下面“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对比,“一范一韩”指的是北宋时驻守西北边境的范仲淹与韩琦。

这既表达他希钦和追慕先贤的感情,也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汉家三杰,就是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与韩信。

用“往事”,用“只数”,含蓄地表现出“时无英雄”的感慨。

下阙作者写到“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屈辱的和议。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

”是在怀念韩信和诸葛亮,但用一“欹”一“杳”,再次暗寓“时无英雄”之慨,所以,作者感叹“空指冲冠发”。

最后,作者写到:“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显示他内心忧愤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

这首词就是用了这些褒贬分明的词语,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反对和议力主恢复中原的志向。

四、从辞色把握风格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

包括:①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

②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约)、庄谐(严整、幽默)等;③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朴实)、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

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

褒贬在第三点“从褒贬辨别倾向”中已经做出阐述,冷暖将在下面第五点“从冷暖体味悲喜”中做出阐述。

要把握风格,特别要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

如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但作者主要用白描,全诗不见雕凿之气,又注重调配色彩,如用“红、翠”等词语,辞色既有“显”的一面。

又有“文”的一面。

风格清新而不失俊逸、绚丽。

所以,虽然写的是初冬之景,却不带任何清冷虚无色彩,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很健康。

五、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转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冷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

如薛逢的《宫词》:“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

这首诗,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仅“锁衔金兽连环冷”中的一个“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

再与“长”字相映,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六、从细节解读形象诗词中很难像记叙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形象展开描写,多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

“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

“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

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

而“北风吹罗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

诗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

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心脾。

七、从转换弄清思路转换即诗词的脉络。

具体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

如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其一)》:“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这是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的第一首。

第一句“绮阁飘香下太湖”,从正面着笔写吴王如何迷恋声色,不能自拔。

第二句转到对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爬上姑苏台的情景的描写,说是“乱兵侵晓上姑苏”。

前二句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然而从三、四句看,诗人不去指责吴王,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

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

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

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显然不是。

但写诗忌直贵曲。

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

他的观点,表面上看似批评越王打败吴国太容易了,只靠一个西施。

但仔细玩味全篇,是在说,越国只靠一个西施,怎么能够打败吴国呢?可见,打败吴国的,只能是吴王的荒淫腐败而已。

这种转换,是作者在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八、从背景联想意图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为世”的反映,后者是“诗言志”的表现。

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词,一定要联系有关背景。

如张炎的《清平乐》:“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草,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张俊六世孙。

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

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

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

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词以“悲情”见长,万般情怀皆见愁绪。

而这愁绪中充满了亡国之情,破家之痛。

本词用对比、比兴。

今昔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词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

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

表现出国破家亡的悲痛。

九、从尾句了解主旨许多诗词,往往在最后一两句升华,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主题来。

所以,强调注意末句,从末句把握诗词的主旨。

如蔡松年的《相见欢》小序云:“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

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

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云闲晚溜琅琅。

”词云:“泛炉香。

一段余川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

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

”这是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作出的一首小令。

即使不知道作者的生平背景,只从末句“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一句,可使人感到清新、淡雅,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也能看出作者追求的正是那种陶渊明式的精神境界。

十、从整体品评意境意境是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景、意、言都是豪迈雄壮的,所以整体风格显得雄浑壮美。

因为意境涉及到情、景、意、言等多方面,所以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