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体验这些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和乐趣。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探究自然现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第三课时:热爱科学,探索未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科学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第四课时: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3.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课时:科学探究与道德教育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科学探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尊重事实,追求真知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科学探究中,尊重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doc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doc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第1篇: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

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

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

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

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

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

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

良好的习惯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

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概述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案例。

通过在科学教学中注入德育要素,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描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实施。

主题:环保意识的培养
案例背景
在科学教学中,选择一个与环保相关的主题,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引入德育要素,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实施步骤
1.案例介绍: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受到威胁的原因。

2.知识研究: 讲解有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科学知识,如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等。

3.环保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保活动,如校园清洁、节水宣传等,培养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

4.反思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研究过程和参与环保活动的体会,分享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和积极意识。

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和反馈,评估案例的效果。

可以借助学生的作品、讨论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环保意识的接受程度和行为改变情况。

结论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将德育要素融入科学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这一案例仅为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年科学德育渗透计划

五年科学德育渗透计划

五年科学德育渗透计划前言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舆论界和学术界都呼吁通过教育渠道培养青少年科学求知开放的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为推进科学精神及德育在全社会的传播与内化,特制定下列“五年科学德育渗透计划”。

一、体系改革1. 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加入科普课程,强调科学方法和开放思维。

2. 建立高中专业学科,如天文、生物、数学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高校调整课程结构,增加跨学科综合课程,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二、社会参与型活动1. 组织全国中小学科技节等主题活动,带动学生参与科普展览、实验等互动环节。

2. 举办青少年科技成就与青年志愿者奖,激励科技创新和社会奉献精神。

3. 鼓励高校学生参加科技工作室和社区公益活动,实践科学精神。

三、媒体传播渠道优化1. 全面更新科普平台和内容,提高科普传播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2. 新媒体上增加科学知识的微课程等形式,便于学习与分享。

3. 电视台增加科教类节目,以生动方式普及科学常识。

四、教师队伍专业建设1. 培训中小学科技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

2. 高校科技师资携手中学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军。

3. 支持教师参与科技竞赛与跨学科研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

五、社会各界共同参与1. 政府与社科机构联合推进科学普及政策。

2. 企业支持和参与科技活动,诱导科技消费。

3. 社会各界人士携手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

实现科学德育渗透,需全民参与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这一“五年计划”,推动我国科学精神与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落地生根。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2.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科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科知识的德育内涵1. 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第二课时: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1. 举例说明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课时: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1. 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学科情感的培养1. 引导学生感受学科的美,培养学科情感。

2. 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课时:学科道德规范的学习1. 引导学生了解学科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2. 培养学生遵守学科道德规范的习惯,提升个人品质。

三、教学措施: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 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3. 学生的学科情感态度及道德规范表现。

五、教学时间:1. 第一课时:45分钟2. 第二课时:45分钟3. 第三课时:45分钟4. 第四课时:45分钟5. 第五课时:45分钟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分析学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

(完整版)五年级渗透德育的教学设计.doc

(完整版)五年级渗透德育的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渗透德育的教学设计郝美玲课题:小数乘小数教学内容: P.4 ~5 页的例 3 和例 4、“做一做”,练习一第 5—8 题教学要求: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 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渗透爱护公物、保护校园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 0 补足。

教学用具 :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1、出示例 3 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更换橱窗玻璃是校园生活中平常事,借此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校园环境的品德教育。

2、尝试计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1.2 ×0.8 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 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 示范:1. 2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0. 8扩大到它的10倍×80.9 6缩小到它的1/1009 63、1.2 ×0.8 ,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 1.2 扩大 10 倍变成 12,积就扩大 10 倍; 再把乘数 0.8 扩大 10 倍变成 8, 积就又扩大 10 倍, 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 倍。

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 再缩小 100 倍。

4、观察一下,例 3 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 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 想一想 :6.05×0.82 的积中有几位小数 ?6.052 ×0.82 呢?5 、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教案一: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
3. 掌握并运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行为等在团队中表现自己。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
1. 提出任务:班级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班级任务,例如布置教室、校园环境整理等;
2. 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任务总结:每个小组结合完成的任务进行展示和总结。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责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任务布置:教师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
3. 小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4. 展示总结:每个小组展示完成的任务,并总结合作中的困难和收获。

五、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问题导入法:通过引导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责任和团队合作的思考。

六、教学评估:
1. 小组任务评估:观察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和贡献度;
2. 学生印象评估: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自评和互评。

七、教学延伸:
通过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责任和团队合作的理解和重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提升爱心与责任感。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课件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课件
科学方法。
渗透德育教育 的方法
方法三:鼓励团队合作 - 设计合作性的科学实验,
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配合、合 作完成任务。
- 提倡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 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 集体荣誉感。
渗透德育教育 的方法
方法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 在科学课堂中注重环保知识的传授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 识。
总结
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设置实践环节、 培养科学道德观念、鼓励团队合作和培 养环境保护意识等方法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分享来帮助学生 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总结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和良好品德,促进他们全面成 长。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食物链的概念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
时引导他们思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分享
案例三:科学实验道德规范培 养
- 在科学实验中注重对实验 道德规范的传授和培养,引导 学生诚实、公正地进行实验。
-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结 果、尊重他人知识成果的意识 。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培养 他们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案例分享
教学案例分享
案例一: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 - 学生们前往自然保护区实
地考察,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 境和物种保护工作。
-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自然 的影响,培养他们保护环境、 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案例分享
案例二:食物链游戏 - 设计食物链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 渗透德育教育课件
目录 引言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教学案例分享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 掌握科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
实践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

- 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包括自律、团队合作和责任感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
- 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包括物质的性质、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

- 德育教育内容:包括自我管理、集体生活和社会责任等。

三、教学方法
-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
动手能力。

- 问题导入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
探索。

-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研究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
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探究:介绍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分享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5. 德育引导: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与德育相关的话题,如责任感、公平性等。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所学
知识。

五、教学评价
- 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 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 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
- 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

- 德育教育案例:收集一些德育教育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科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德育素养,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