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钢结构疲劳计算

钢结构疲劳计算
钢结构疲劳计算
目录
• 引言 • 钢结构疲劳计算基础 • 疲劳载荷谱的编制 • 疲劳寿命估算 • 疲劳损伤累积与断裂分析 • 钢结构疲劳计算的工程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疲劳计算的重要性
保证结构安全
疲劳计算是确保钢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计算可以 预测结构在各种载荷下的疲劳损伤,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破坏。
07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疲劳计算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计算和 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性能和寿命,为 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保障。
疲劳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载荷类型、 材料特性、结构细节和计算方法等。因此,选择合适的计 算方法和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疲劳计算的结果可以为结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提 供指导,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结构的疲劳性能。
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基于S-N曲线,通过线性累计损伤的概念来估算疲劳寿命。
非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基于S-N曲线,考虑非线性累计损伤效应,更准确地估算疲劳寿命。
05 疲劳损伤累积与断裂分析
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线性累积损伤模型
假设疲劳损伤是线性的,即每次循环产生的损伤可以累加,适用于 高周疲劳。
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
损伤力学
将结构视为损伤演化过程,通过分析损伤演化规律来预测结构的断裂 行为。
断裂韧性测试与评估
试样制备
根据标准要求制备试样,确保试样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处理等符 合要求。
加载制度
根据标准规定的加载制度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 复性。
结果评估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断裂韧性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评估材料的 断裂韧性性能。

钢结构建筑疲劳破坏事故原因及改善措施

钢结构建筑疲劳破坏事故原因及改善措施

钢结构建筑疲劳破坏事故原因及改善措施一、疲劳破坏的概念疲劳间题最初是在1829年由法国采矿工程师尔倍特(W.A.J. Albert)根据他所做的铁链的重复载荷试验所提出的。

1839年波客来持( Poncelet)肖先采用“疲劳“( Fatigue)一词来描述“在反复施加的载荷作用下的结构破坏现象”,但是以”疲劳”一词作为题目的第一篇论文是由勃累士畏( Braithwaite)于1854年在伦敦土木工程年会上发表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多起飞机疲劳失事事故,人们从一系列的灾难性事放中,逐渐认识到疲劳破坏的严重性。

金属结构的疲劳是工程界早已关注的问题。

就金属结构而言,包括飞机,车辆等各类结构都在内的总体,大约80%-90%的装坏事故和疲劳有关。

其中土建钢结构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随着焊接结构的发展,焊接吊车梁的疲劳问题已十分普遍,受到了工程界人士的重视。

目前,《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已建立了疲劳验算方法,此方法对防止疲劳破坏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钢结构的瘦劳破坏是指钢材或构件在反复交变荷载作用下在应力远低于抗控极限强度甚至屈服点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破坏。

就断裂力学的观点而言,疲劳破坏是从裂纹起始,扩展到最终断裂的过程。

疲劳破坏与静力强度破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它与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疲劳破坏是钢结构在反复交变动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而塑性破坏和性破坏是钢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

(2)疲劳破坏虽然具有性破坏特征,但不完全相同。

劳破坏经历了裂缠起始、扩展和断裂的漫长过程,而脆性破坏往往是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瞬间突然发生。

(3)就疲劳破坏断口面言,一般分为疲劳区和瞬断区(图1)。

疲劳区记载了裂缝扩展和闭合的过程,颜色发暗,表面有较清楚的疲劳纹理,呈沙滩状或波纹状。

瞬断区真实反映了当构件截面因裂缝扩展削弱到一临界尺寸时脆性断裂的特点,瞬断区晶粒粗亮。

二、疲劳破坏的影响因素分析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从微观到宏观,疲劳破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材料和构件静力强度影响很小的因素,对疲劳影响却非常显著,例如构件的表面缺陷,应力集中等。

建筑结构用钢的低周疲劳问题及研究意义

建筑结构用钢的低周疲劳问题及研究意义

建筑结构用钢的低周疲劳问题及研究意义摘要:根据建筑用钢在地震时的受力状态,阐述了钢材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讨论了低周疲劳研究的意义和方向,并阐述了尺寸效应和内部缺陷对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

关键词:高应变低周疲劳;尺寸效应;内部缺陷Abstract:Construction steel in the earthquake according to the stress stat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gh strain low-cycle fatigue performance about the steel in the importance of seismic design,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and direction of the low cycle fatigue, and explains the size effect and internal defects of low cycle fatigue life influence.Keywords:high strain low cycle(HSLC)fatigue; size effect; internal defect1 前言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同时我国已经进入第五个地震活动期,这对建筑用钢的高应变低周、超低周疲劳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根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用于制作抗震构件的低屈服点钢,作为抗震用钢的新钢种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此,本文介绍了建筑抗震用钢的高应变低周、超低周疲劳研究状况,并指出了今后国内抗震用钢低周、超低周疲劳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用抗震钢的综合抗震性能提供借鉴。

2 低周疲劳研究的意义当材料或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弹性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或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特征

疲劳破坏特征

疲劳破坏特征
疲劳是指物体在受到重复加载或振动后逐渐失效的过程。

在工程材料和结构中,疲劳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失效形式,它会导致材料和结构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疲劳破坏特征是指在材料或结构受到疲劳加载后出现的一些特征性破坏形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预防疲劳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一、疲劳裂纹
疲劳裂纹是疲劳破坏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材料或结构受到重复加载后,裂纹会逐渐形成并扩展,最终导致疲劳失效。

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会在材料的表面或表面下形成裂纹,然后逐渐扩展至整个截面,最终导致失效。

因此,对于疲劳裂纹的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二、表面粗糙度增加
在疲劳加载下,材料表面的粗糙度会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疲劳加载会导致微观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进而导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

当表
面粗糙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应力集中和疲劳裂纹的形成,加剧了疲劳破坏的发展。

三、变形增加
在疲劳加载下,材料或结构的变形会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疲劳加载会导致材料的塑性变形,进而导致变形增加。

随着变形的增加,材料或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会逐渐下降,最终导致疲劳失效。

综上所述,疲劳破坏特征包括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以及变形的增加。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预防疲劳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监测和控制这些特征来延缓疲劳失效的发生,提高材料和结构的使用寿命。

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M M
按照断裂 力学 的理 论 , 弹性 范围 内 , 在 构件 不至 出现非
过载脆性 断裂 的条件是 :
K = ≤
式中 : 裂纹尖 端的应 力强度 因子 ; K——
— —
[ d :【∑n( f d ), 。 “ △] c△ ~ ∑n] t
‘ i ‘ l
1 钢 结 构 的 疲 劳 破坏
荷载重复作用 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 , 当应 力变 化的循环次 数 n ×1' ≥5 o 次时 , 应进行 高周疲 劳计算。疲劳 计算 国际上 采用 的方 法是 容许应力 幅法 。 即 : ]式中 : d为构 件的对于焊接 部位 的应 力 △ ≤[ , △ 幅 ; a: ~ 一 A 对 于非 焊 接 部 位 为 折算 应 力 幅 , 为 即 Aa d 一 .d =△ ~ 0 7 ~。d 一计 算部 位每 次应 力循 环 中最大 拉 应 力( 取正值 ) ;一计算部 位每次应 力循 环中最 小拉应力 或 压应 力( 拉应 力取正值 , 压应 力取 负值) A ] 。[ a 为循环次数 2
S D G TU ON l E s 【 E S RU ' RE’S FA I GIE 1 I 1 L T 圈 CI J I , 1 J
。 ec u .h n
( eogi gIstt o eh o g , a i 100 , h a H inj n tu f cnl y H r n 5 00 C i ) l a nie T o b n
性破坏。 2 疲 劳 的特 点 和 破 坏 过 程
具有初始裂纹的构件在静力荷载 的作用下 , 只有应 力水 平达 到临界应力时才会失稳扩展 , 导致破坏。若构件承受交 变应力时裂纹缓慢扩展 , 到临界 尺寸 时即断裂破 坏 , 达 这时 的破坏应力远 比静力荷 载作 用时的破 坏应 力低。破坏过 程

钢结构疲劳分析

钢结构疲劳分析
19
钢结构疲劳问题
其他原因: 行动活荷载; 焊接缺陷:孔洞、夹渣等; 成型控制缺陷(冲孔、剪边、气割); 几何截面的突然变形; 地震的对结构的反复摇摆,温度变化。
20
钢结构疲劳问题
疲劳计算原则
安全寿命法:先估计一个荷载谱,然后通过分析和实验找出 关键构件在这一荷载普下的语气寿命,在引入安全系数以得 到安全寿命,安全寿命决定使用期限,就够后构件到安全寿 命就要报废或者更换,使用于飞机设计。
应力比:R=min/ max
应力幅:循环一周最大、最小应力差
= max- min
t
t
常幅疲劳
变幅疲劳
“常幅疲劳”是指在使用期内交变荷载下每次循环的应力变化幅 值相同;否则称“变幅疲劳”。承受吊车荷载的吊车梁属变幅疲 劳,因为起吊重量有时满载,有时欠载。
9
钢结构疲劳问题
a)静应力R=1 b)脉动循环应力R=0 c)对称循环应力R=-1
16
钢结构疲劳问题
延长疲劳寿命的方法: 减小初始裂纹尺寸a1。因为在裂纹尺寸很小时,扩展速率da/dN很低; 降低构件所承受的应力和采用韧性较好的材料。减低应力幅要求增大构件截 面,从而提高造价。采用高韧性材料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也都要提高造价。 于是要权衡轻重做出最佳的方案
17
钢结构疲劳问题
高周疲劳:在疲劳破坏之前具有应力大,应变小的特点 低周疲劳:在疲劳破损之前具有应力小,应变大的特点 采用较小的循环应力,可降低疲劳强度,增大构件的寿命
I:对接焊缝 II:角接焊缝
22
钢结构疲劳问题
应力幅准则
自从焊接结构用于承受疲劳荷载以来,工程界从实践逐渐认识
14
钢结构疲劳问题
A的纵坐标是在N=N1时,交变循环荷载作用下的 max

钢结构疲劳分析

钢结构疲劳分析

外因:应力集中程度 应力幅值 应力循环特征值 循环次数 环境:接触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和腐蚀疲劳
4
钢结构疲劳问题
疲劳破坏机理
1)形成微裂纹 材料已有微裂纹或加载使杂质附近发生应力集中,造成新的 微裂纹。 疲劳破坏由裂缝发展所致。因此,无拉应力,则无疲劳破 坏;无拉应力,不验算疲劳。 裂缝反复扩张、闭合,使疲劳断口上有半椭园光滑区,其余 部分粗糙;
15
钢结构疲劳问题
对焊接结构而言,构造细节主要表现在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焊缝的 形式,在同样的应力幅作用下,结构没有焊缝的部位,疲劳破坏前的 循环次数高于对接焊缝的部位,对接焊缝部位高于角焊缝的部位(虚 线)
16
钢结构疲劳问题
延长疲劳寿命的方法: 减小初始裂纹尺寸a1。因为在裂纹尺寸很小时,扩展速率da/dN很低; 降低构件所承受的应力和采用韧性较好的材料。减低应力幅要求增大构件截 面,从而提高造价。采用高韧性材料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也都要提高造价。 于是要权衡轻重做出最佳的方案
2
钢结构疲劳问题
钢材的疲劳过程 可分为裂纹的形成、裂纹缓慢扩展和最后迅速断裂 三个阶段。 疲劳强度与反复荷载引起的应力种类(拉应力、压 应力、剪应力和复杂应力等)、应力循环形式、应 力循环次数、应力集中程度和残余应力等有关。
3
钢结构疲劳问题
产生疲劳的原因
内因:钢材材性、结构构造。 材料局部缺陷(工艺微裂纹、焊缝夹渣)
21
钢结构疲劳问题
应力比准则
长期以来钢结构的疲劳一直按应力比准则。对一定的循环次数 ,构件的疲劳强度和以应力比为代表应力循环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对引进安全系数即可得到设计用的疲劳应力容许值:
max f ( R)
p
对于我国采用的是TJ17-74中的疲劳容许应力计算公式:

钢结构脆性断裂与疲劳破坏浅析

钢结构脆性断裂与疲劳破坏浅析

钢结构脆性断裂与疲劳破坏浅析一、脆性断裂钢材或钢结构的脆性断裂是指应力低于钢材抗拉强度或屈服强度情况下发生突然断裂的破坏。

钢结构尤其是焊接结构,由于钢材、加工制造、焊接等质量和构造上的原因,往往存在类似于裂纹性的缺陷。

脆性断裂大多是因这些缺陷发展以致裂纹失稳扩展而发生的,当裂纹缓慢扩展到一定程度后,断裂即以极高速度扩展,脆断前无任何预兆而突然发生破坏。

钢结构脆性断裂破坏事故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钢材质量差、厚度大:钢材的碳、硫、磷、氧、氮等元素含量过高,晶粒较粗,夹杂物等冶金缺陷严重,韧性差等;较厚的钢材辊轧次数较少,材质差、韧性低,可能存在较多的冶金缺陷。

(2)结构或构件构造不合理:孔洞、缺口或截面改变急剧或布置不当等使应力集中严重。

(3)制造安装质量差:焊接、安装工艺不合理,焊缝交错,焊接缺陷大,残余应力严重;冷加工引起的应变硬化和随后出现的应变时效使钢材变脆。

(4)结构受有较大动力荷载或反复荷载作用:但荷载在结构上作用速度很快时(如吊车行进时由于轨缝处高差而造成对吊车梁的冲击作用和地震作用等),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就要发生很大的改变。

随着加荷速度增大,屈服点将提高而韧性降低。

特别是和缺陷、应力集中、低温等因素同时作用时,材料的脆性将显著增加。

(5)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工作:当温度从常温开始下降肘,材料的缺口韧性将随之降低,材料逐渐变脆。

这种性质称为低温冷脆。

不同的钢种,向脆性转化的温度并不相同。

同一种材料,也会由于缺口形状的尖锐程度不同,而在不同温度下发生脆性断裂。

所以,这里所说的"低温"并没有困定的界限。

为了确定缺口韧性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目前都采用冲击韧性试验。

显而易见,随着温度的降低,Cv能量值迅下降,材料将由塑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

同时可见,钢材由塑性破坏到脆性破坏的转变是在一个温度区间内完成的,此温度区T1-T2称为转变温度区。

在转变温度区内,曲线的转折点〈最陡点〉所对应的温度T0称为转变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矗en西Ileering desi曲.
计算模型 模型采用2层板柱结构,层高3.0m,取3×3跨,柱网6
×6,柱截面450×450,混凝土∞O,荷载含自重为10l【N/秆。 楼板采用壳单元,柱、边梁采用杆单元,柱底部为固定端。
端部,使截面变化趋于缓和,打磨后的表面不应有明显刻 痕。 (3)角焊缝的趾部,用气体保护钨弧重新熔化,可以 起到消除切口的作用。此方法在不同应力幅的情况下疲劳 寿命都能同样提高。 (4)在焊缝及附近金属表层采用喷射金属丸粒或锤 击等方法引入残余压应力,是改善疲劳性能的一个有效方 法。残余压应力和锤击造成的冷工硬化均会使疲劳强度提 高,同时锤击也使尖锐切口被缓减。 5.3.2产生残余压应力 残余压应力是改善疲劳的有效手段。因为在应力循环 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以不计算疲劳,常用的方法是在 焊缝和近旁金属的表层锤击敲打和喷射金属丸粒使金属表 层有扩张趋势形以成残余压应力,同时锤击使尖锐的缺口 缓减,锤击造成的冷工硬化也使疲劳强度提高。 6结语 在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钢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
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 数n≥5×104次时,应进行高周疲劳计算。疲劳计算国际上 采用的方法是容许应力幅法。
即:△叮≤[血],式中:血为构件的对于焊接部位的应力 幅;△口=血一一盯。;对于非焊接部位为折算应力幅,即为 曲=△盯。。一0.7盯袖。盯~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最大拉
应力(取正值);仃。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最小拉应力或 压应力(拉应力取正值,压应力取负值)。[△口]为循环次数2
×1驴容许应力幅(N/H击)。
工程中有两种类型动力荷载重复作用,一种是常幅疲劳 荷载,即每次加载的应力幅大小不变,另一种是变幅疲劳荷 载,即每次加载的应力幅大小不同,呈现为随机应力谱。 常幅疲劳的容许应力幅(N/rmn2),应按下式计算:。 [△口]=(c,n)”8 变幅疲劳计算:若能预测结构在使用寿命期间各种载荷 的频率分布、应力幅水平以及频次分布总和所构成的设计应 力谱,则可将其折算为等效常幅疲劳,按下式进行计算:
[△d]=【∑n‘(af△口一)8,∑7l。】“p
●=I ‘ol
式中,n为应力循环次数;c、卢为参数,可根据构件和连 接类别查表采用。该系数是考虑构件之间的连接和构件的 形式的基础上,将应力集中、残余应力考虑在内,通过分类试 验得出。针对构件细节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把构造和连接形 式按应力集中的影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8类。第一类为基 本无应力集中影响的无连接处的主体金属,第八类则为应力 集中最严重的角焊缝,C、p可查表确定;∑凡;为以应力循环 次数表示的结构预期使用寿命;n;为预期寿命内应力幅水 平达到的应力循环次数;a,为吊车梁的欠载系数,不同的吊
help
us
to
fbrce
1钢结构的疲劳破坏 钢结构的疲劳破坏是指钢材或构件在反复交变荷载作 用下在应力远低于抗拉极限强度甚至屈服点的情况下发生 的一种脆性破坏。对于脆性断裂的结构,几乎观察不到构件 的塑性发展过程,没有破坏的征兆,因而其破坏后果经常是 灾难性的。所以工程设计的任何领域,无一例外都要避免脆 性破坏。 2疲劳的特点和破坏过程 具有初始裂纹的构件在静力荷载的作用下,只有应力水 平达到临界应力时才会失稳扩展,导致破坏。若构件承受交 变应力时裂纹缓慢扩展,达到临界尺寸时即断裂破坏,这时 的破坏应力远比静力荷载作用时的破坏应力低。破坏过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微观裂纹形成阶段一微观裂纹扩张阶段一 宏观裂纹扩展阶段一断裂阶段。 3钢结构抗疲劳设计 按照断裂力学的理论,在弹性范围内,构件不至出现非 过载脆性断裂的条件是:

(2)角焊缝应打磨焊趾。焊缝的趾部时常存在咬肉 (咬边)等切口,且有焊渣侵入。因此,要得到较好的效果,必 须如图3所示横向角焊缝B缝那样,不仅磨去切口,还要将 板磨去0.5mm,以除去侵入的焊渣。这种做法虽然使钢板截 面稍有削弱,但影响并不大。如图中A缝那样磨去部分焊

缝,就得不到改善的效果。对于纵向角焊缝,则可打磨它的
(1)钢材的内部缺陷,如偏析、夹渣、分层、裂纹等; (2)制作过程中剪切、冲孔、切割; (3)焊接结构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4)焊接缺陷的存在,如:气孔、夹渣、咬肉、未焊透等; (5)非焊接结构的孔洞、刻槽等; (6)、构件的截面突变; (7)结构由于安装、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等产生的附 加应力集中。 5抗疲劳的措施 由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来看,应力幅及循环次数是客观 存在的事实,因此,提高和改善疲劳性能的途径只有从减小 应力集中人手。具体措施如下: 5.1选材 对用于动载作用的钢结构或构件,应严格控制钢材的缺 陷,并选择优质钢材。 5.2设计措施 (1)力求减少截面突变,避免焊缝集中,使钢结构构造 做法合理化。应力集中通常出现在结构表面的凸凹处和界 面的变化处,因此在梁的拼接中尽量采用对接焊缝,避免采 用拼接板加角焊缝。 (2)要避免多条焊缝相互交汇而导致高额残余拉应力 的情形。尤其是三条在空间相互垂直的焊缝交于一点,造成
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
【摘要】板柱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其设计方法尚不完善。本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空
间三维模型,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内力分布规律,为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板柱结构;竖向位移;内力分布 【中图分类号】1U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6)03—0083—03
zHANG
(1.D印砌ment
of Ci、,il
Wei—d伽窖,XU chIHl一hu矛,XU Xue—y锄2 EIlgineering,Guarlgzhou M积time College,Gumlgzh叫5 10725,China;
IIlstitLlte of
0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的需求日益增 多。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以其良好的建筑效果,建筑楼层的 有效空间加大(比肋梁楼盖)、较大柱网可满足较高的使用功 能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缩短工期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应用,特别是在大空间住宅体系中该结构受到了开发商及业 主的青睐。但其设计方法尚不完善,比如,对其挠度尚无统 一的计算方法;弯矩系数法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推荐的一 种内力分析方法,研究表明有无设置边梁板的内力有很大不 同,但该法并未加以区分。本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空间三维 模型,进行数值试验研究,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 的变形特点及内力分布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孽 R 翻
三轴拉应力的不利状况。对于加劲肋应与受拉翼缘不焊接, 且保持一段距离。对于连接横向支撑处的横向加劲肋,可以 把横向加劲肋和受拉翼缘顶紧不焊,且将加劲肋切角,保持
腹板与加劲肋50~100r砌不焊。
(3)
图l应力幅曲线
当应力集中不可避免时,应尽可能将其设置在低
应力区。如设计多层翼缘的变截面焊接吊车梁时,外层翼缘 切断处的应力集中必然存在,切断点的位置应选在应力幅满 足疲劳的校核条件处,翼缘长度虽比理论切断时长,但比增 4.2循环次数 应力循环次数是指在连续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由最 大到最小的循环次数。在不同应力幅作用下,各类构件和连 接产生疲劳破坏的应力循环次数不同,应力幅愈大,循环次 数愈少。当应力幅小于某一定数值时,即使应力无限次循 环,也不会产生疲劳破坏,即达到了通称的疲劳极限。通常 将n=5×1驴次被视为各类构件和连接疲劳极限对应的应力 循环次数。如图2所示疲劳曲线。图中的水平线段是疲劳 极限,表明循环次数大于一定数值后不再下降。 大翼缘截面积经济。设计多层翼缘的变截面吊车梁时,翼缘 的连接也可采用应力集中较小的高强度螺栓加侧面角焊缝。 5.3施工措施 5.3.1减小应力集中 (1)对接焊缝应磨去焊缝表面部分。如果焊缝内部无 显著缺陷,疲劳强度可以提高到和母材相同。
高跃春: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81
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高跃春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哈尔滨150000)
【摘要】对钢结构的疲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引起钢结构疲劳破坏的原因,从而总结出提高和改善钢结
构构件疲劳性能的设计、施工等措施,达到尽量避免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目的。
【关键词】疲劳破坏;脆性断裂;动力荷载 【中图分类号】1U528.572 【文献标识码】A
材 村
墨=“面≤墨。
式中:墨——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Ic——材料的断裂韧性; o——裂纹尺度; 盯——裂纹尖端的应力。
从上式可以看出,防脆性断裂设计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①正确选用钢材,使之具有足够的韧性;②尽量减少初始裂 纹的尺寸,避免形成类裂纹;③缓和应力集中,减小应力值。 但是构件有无裂纹、裂纹尺度和裂纹尖端的应力不易测 得,因此现在具体设计采用应力幅准则。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承受动力
万 方数据
低温建筑技术
2006年第3期(总第】ll期)
车梁应力频率分布差别较大,应力幅降低系数不同。 4影响构件疲劳因素 疲劳断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从微观到宏观,疲劳 破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材料和构件静力强度影 响很小的因素,对疲劳影响却非常显著,例如构件的表面缺 陷、应力集中等。自19r72年里海大学J.w.Fisl啦提出疲劳 设计新概念至今,各国普遍公认,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应 力幅、构造细节和循环次数,而与钢材的静力强度和最大应 力无明显关系,尤其对焊接钢结构更是如此。 4.1应力幅 对疲劳强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应力幅,而不是名义上的 最大应力重复作用的结果。原因如下:焊接结构由于在焊缝 及其附近主体金属通常均存在残余应力,有时其数值高达屈 服点强度值,故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应力循环,最大拉 应力是从工开始,即口一=工,后下降到盯血,再升至^。因 此无论是何种应力谱,都可用△口=盯一一口。表示其应力幅, 且只要它们的应力幅相等,不论其循环特征有无差异,名义 最大应力是否大小一样,其疲劳强度均相同。任一动力应力 幅曲线如图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