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史与夏朝历史对比揭示真实地夏(2015-10-10205638)
夏朝和埃及一体的证据

夏朝和埃及一体的证据
有说法称夏朝是古埃及的分支,但并无明确证据,以下是相关内容:
- 古人肤色:有考古学家在挖掘古埃及人的坟墓时发现,遗体的肤色是偏向亚洲的黄色。
而当时已存在的古中国人的肤色就是黄色的,因此,有学者提出夏朝是古埃及人的分支。
但后来经过DNA比对,发现古埃及人和夏朝人的遗骸有着明显的不同,且古埃及人的皮肤是棕色的,通过肤色来证明夏朝是古埃及人建立的证据不足。
- 《山海经》的说法:《山海经》中关于“众帝之台”的描述,与古埃及的金字塔极为相似,这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古人留下的证据。
但《山海经》的作者至今未知,里面的描述是作者本人去过埃及,还是听去过的人描绘的,也有待考证。
- 甲骨文的雷同:中国文字最早是以甲骨文的形式出现的,但甲骨文并不是简单的象形字,是在商朝的时候发现的。
这些被刻在动物骨头上的文字,已经有了比较严谨的造字程序,能够完整地记录当时发生的事件。
埃及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何不同

埃及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何不同一、历史发展1.历史时期:埃及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早王朝时期,而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埃及历史以古埃及文明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法老王朝和金字塔时期。
中国历史则以中华文明为主,包括多个朝代和王朝。
2.政治制度:埃及在历史上多为君主制,法老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中国则曾经有过多种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和帝王制度,如夏、商、周等朝代。
3.政治影响范围:古埃及是一片狭长的河谷地带,政治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而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政治影响范围广泛,东至朝鲜半岛,西至中亚地区。
二、宗教和哲学思想1.宗教信仰:埃及古代信奉多神教,以拉神、以西斯和赛特等为代表。
中国古代主要信仰儒教、道教和佛教,其中儒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
2.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阴阳五行的平衡与和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而埃及古代的宗教思想中则包含了不少神秘主义和死亡崇拜的元素。
3.具体实践:中国古代注重实用主义,倡导实际行动和劳动创造。
埃及古代则以建筑金字塔、制作石棺等大型工程为代表,体现出强调艺术和奢靡的一面。
三、文化艺术1.建筑艺术:埃及古代有着独特且壮观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神庙等建筑,展现出宏伟和庄重的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则以宫殿、园林和庙宇为代表,注重空间布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文字和文学:埃及古代使用象形文字,其中最著名的是象形文字和草书。
而中国古代发展出了独特的汉字文字系统,包括篆书、隶书和楷书等不同字体。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散文和小说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如《诗经》、《论语》和《红楼梦》等。
3.艺术表现形式:埃及古代艺术主要以壁画和雕刻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多为宗教、神话和死亡主题。
中国古代艺术则以绘画、雕塑、陶瓷和丝织品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为代表,内容广泛涵盖自然风景、人物形象和历史故事等。
四、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1.社会等级:埃及古代社会分为法老、贵族、平民和奴隶等等级。
埃及中国历史比对

中國歷史年表
前王朝時期
公元前32000年以前
新石器時代
公元前80~前21世紀
早王朝時期
第一王朝
公元前3100-前2890年
第二王朝
公元前2890-前2686年
古王國時期
第三王朝
公元前2686-前2613年
第四王朝
公元前2613-前2498年
公元前1991-前1786年
第二中間期
第十三王朝
公元前1786-前1650年
第十四王朝
公元前1750-前1650年
商
公元前17初~前11世紀
第十五王朝(喜克索斯王朝)
公元前1650-前1550年
第十六王朝
公元前1650-前1550年
第十七王朝(底比斯)
公元前1650-前1570年
新王國時期
第十八王朝
第五王朝
公元前2498-前2345年
第六王朝
公元前2345-前2181年
第一中間期
第七/第八王朝
公元前2181-前2125年
第九/第十王朝(赫拉克利奧波利斯王朝)
公元前2160-前2130年
公元前2125-前2040年
夏
公元前21~前17世紀初
中王國時期
第十一王朝
公元前2133-前1991年
第十二王朝
西晉
公元265~316年
東晉
公元317~420年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隋
公元581~618年
阿拉伯時期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
公元642年
唐
公元618~907年
专家称夏朝就是古埃及,拿出七个铁证,让人不得不服

专家称夏朝就是古埃及,拿出七个铁证,让人不得不服
“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形成了文化断层,夜郎人建立的夏朝就在古埃及”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夜郎文化研究专家王德埙xūn 说,“夏朝和商朝地理上相距遥遥,一个在北非,另一个在中原,这就是甲骨文没有记录夏朝的原因,实际上,古埃及就是夏朝的北非部分。
”
宁夏出土的兽身人面像
王教授说,“《山海经》记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在昆仑之北”;这里的“相柳”,指埃及法老;这里的“昆仑”,指海外昆仑。
就是说,大禹在古埃及修了金字塔;古埃及在《吕氏春秋》中被称为“鸣条”,“商汤灭夏,战于鸣条”,就是说古埃及被中原兼并。
”
三星堆出土的权杖
一、所谓狮身人面像就是虎身人面像,或言之:兽身人面像,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开明兽,在中国的宁夏,曾出土过两尊兽身人面像;
二、夜郎族是崇拜太阳的远古民族,后世称为“太阳蛮”,其图腾为太阳神乌,而埃及法老自称“太阳神的儿子”,就像中国皇帝自称“天子”。
三、埃及竖琴乐与春秋战国鰼xí国的竖琴完全相同;
四、逝去的法老手中持有两种权杖,一种象征权力;另一种实际上是牧羊杖,代表统治子民的权力,与三星堆出土的权杖如出一辙,因此,权杖文化起源于中国西南夜郎民族。
五、金字塔法老的木乃伊保存,跟汉朝的金缕玉衣一样,是为了实现灵魂不朽,虽然方法有所不同,但实质却是相同的;
六、古埃及的文字和数字,与三星堆出土的文字和数字几乎差不多,部分字符已被埃及学家破解;
七、埋葬方式也相同,夜郎国贵族死后要用船棺,为了让灵魂乘船追赶太阳神,无独有偶,古埃及也用船陪葬,是为了让法老的灵魂乘船追赶太阳神;。
夏朝与古埃及的神秘关系,揭示了考古为何止于商朝

夏朝与古埃及的神秘关系,揭示了考古为何止于商朝华夏族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个族有非常多的神秘传说,和其他民族一样。
而最为古老的传说便是人与神和住一个房间,而因为一次非常大的洪水,使得人类的变迁历史,忽然变得捉摸不透扑朔迷离,并且变得四分五裂。
就是到了今天,许多考古学家们依然还在探索与研究一个非常神秘而又古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的祖先又是来源于何方,在距今遥远的古代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一大部分的文明历史就这样消失了,又让另一部分文明历史出现。
非常了解古代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华夏族的历史中,最早的朝代便是夏朝,但是,在我国的历史记录中,被国际上所承认的一个朝代止于商朝。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同西方历史所留下的遗迹少得多,我国的建筑遗迹总是非常的少,也没有什么遗迹能够拿得出手。
在史书与历史记载中所有的都城建筑遗址,痕迹已经都消失的几乎是无影无踪,这种非常尴尬的状况是中国这个有渊源历史的国家完全不匹配的。
虽然我国许多的历史学家都在极大的补全与弥补历史,但却也没有办法找的出古老的东方夏朝留下的痕迹。
难道就只能感慨历史中的记载,却完全找不出任何的遗留痕迹与证据吗?其实并不是,关键是在于我国的历史学家有非常大的面子问题。
如果抛开掉民族主义与信仰。
将历史形成的发生的地点,推移到另一个非常神秘不为人知的地方。
大家就会发现为什么两个地方的历史,竟然惊人般的巧合?在当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与论证得到人类的祖先,其实是来源于非洲,而每当一提起非洲时,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黑,是一个黑人的天地。
就是因为人们对她的印象,从而衍生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那就是非洲自古以来并不一直是黑人的世界。
在古埃及的人都是典型的黄种人,想必大家听到这里一定都很惊奇吧。
古代华夏与古代埃及是有非常多共同点的,比如说,古埃及时期文字的创造者与中国文字的创造者都是鸟头,并且有四个眼睛。
而与此同时,埃及出现了第一个蝎子王。
古埃及史是虚构的、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伪史

古埃及史是虚构的、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伪史“埃及的总面积为100.2 万k㎡,沙漠约占全境的96%以上,它的地貌大致可分为3大部分或类型: 尼罗河及其三角洲、沙漠地带和半岛。
此外,还有范围不大的法尤姆绿洲和其他更小的沙漠绿洲点缀在埃及各地。
”这就是说,当今埃及的面积为100.2 万平方公里,沙漠约占全境的96%以上。
即非沙漠地区(包括尼罗河河道、湖泊等)的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
埃及的非沙漠地区,或者说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的地区,主要位于尼罗河平原,又称之为尼罗河三角洲,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因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低的淡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意思是说,这个地方,是尼罗河水携带的泥沙,天长日久冲积而成。
只要不人为的改变这种自然态势,这个三角洲,还会持续扩大。
如此科学道理,专家们编撰的古埃及历史时,是全然不顾的。
在国内各种“古埃及史”中,尼罗河三角洲的版图,是5000年不变。
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尼罗河三角洲,有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
地质专家根据尼罗河现代三角洲地层钻孔岩心数据分析,尼罗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完整的三角洲。
谢启红等《尼罗河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解剖》(《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第18 卷第2 期):“根据尼罗河现代三角洲地层钻孔岩心数据,编制了尼罗河三角洲地层综合柱状图。
尼罗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完整,无明显的地层缺失。
从上向下依次发育有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微相以平原分流河道和澙湖为主:分流河道中以细砂为主,发育中型槽状层理,厚度8 m; 澙湖沉积从上向下按“砂—泥—砂”模式沉积而成,以细砂为主,波状层理,总厚度13 m,澙湖泥以暗色泥岩为主,含生物碎屑沉积,厚度7 m。
三角洲前缘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为主。
夏朝与东方古国与古印度古埃及的联系与比较

夏朝与东方古国与古印度古埃及的联系与比较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的夏朝与东方古国以及古印度、古埃及存在许多联系与比较之处。
本文将就夏朝与东方古国、古印度和古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对比和探讨。
一、政治方面的联系与比较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比较类似于东方古国以及古印度、古埃及的封建制度。
夏朝的统治者被封为王,拥有神权,被视为神一般的存在。
类似地,在东方古国、古印度以及古埃及也存在着这样的政治体制,国王被崇拜为神的化身,拥有绝对的权力。
在政治组织方面,夏朝有设立官职的制度,类似于东方古国和古埃及的官制。
各地的官员负责管理和统治各自的地区,形成了相对集中的政治体系。
而在古印度,各地的国王被封为“拉者”,也设立了各种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二、经济方面的联系与比较夏朝、东方古国、古印度和古埃及在经济方面都以农业为主导。
夏朝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人们主要从事农耕活动。
同样地,东方古国、古印度和古埃及的经济也以农业为主要产业。
他们利用河流的灌溉系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此外,夏朝与东方古国、古印度和古埃及之间也存在着经济交流和贸易。
夏朝与东方古国之间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东方古国则向夏朝提供黄金、珍宝等物品。
与古印度和古埃及之间也有类似的贸易往来,各自交换自己的特色商品。
三、文化方面的联系与比较夏朝、东方古国、古印度和古埃及在文化方面也有一定的联系与比较。
首先,这些古代文明都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
夏朝有国子监等教育组织,东方古国、古印度和古埃及也有类似的教育机构,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文化人。
其次,在艺术方面,夏朝、东方古国、古印度和古埃及都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夏朝的青铜器、东方古国的陶器、古印度的佛教艺术以及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壁画等,都是各自文化的瑰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和文化特点。
中国的夏朝真的存在吗?夏朝其实就是古埃及或古希腊吗?

中国的夏朝真的存在吗?夏朝其实就是古埃及或古希腊吗?近年来,学界关于夏朝的考古发现迟迟没有进展,也是让不少心系夏朝历史的网友操碎了心。
于是乎大家开始集思广益,将一切可能与夏朝有关的文明进行联系猜想!因此,网络上就出现了诸如“三星堆就是夏朝”,“夏朝在埃及”,“希腊克里特岛才是夏朝”等诸多说法。
那么夏朝会是埃及吗?个人觉得,当然不是!虽然上古时期,各文明间存在着文化上的交流,但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与古埃及文明间的文化差异实在是过于巨大。
如非要在以上说法中,找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那么个人倒是觉得“三星堆为夏都”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原因如下:其一、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为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夏朝距今上限年代为四千一百年左右,时间上十分吻合。
其二、三星堆遗址乃古蜀国之都,而《蜀都赋》引《蜀王本纪》:“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
同时,《史记·六国年表》有“禹兴于西羌”之说。
而出土于重庆的《景云碑》中载:“先人伯沇,匪志慷慨,术禹石纽、汶川之会”。
二者共同表明,大禹与蚕丛氏都是出自岷江上游一带,那么就不禁使人联想,蚕丛氏的古蜀国都城三星堆与大禹的夏朝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其三、根据三星堆出土的陶器,玉戈,玉章等文物,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曾受到过来自中原夏文化的影响。
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两地文化上的联系,乃是大禹带领一部分族人北上中原,在结合自身文化同时吸收中原文化后,又反过头来,反哺和影响留在原地的三星堆文化呢?总之,在如今夏都仍旧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如果非要在已经发现的各遗址中找一个出来,个人觉得三星堆是存在可能性的!古蜀人在大禹的带领下,来到北方陶寺,后又陆续迁都其它地方,因此,关于夏都究竟在哪里,夏朝在哪里,现阶段更多的是人们的猜测而已!更多的,还是等后续的考古发掘来给大家带来惊喜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埃及史与夏朝历史对比揭示真实的夏(2015-10-10205638)标签:原文地址:古埃及史与夏朝历史对比揭示真实的夏作者:兵策儒剑基于中国本土考古并未发现令人信服的夏朝存在证据,以及西方古埃及考古历史证据、中国古籍记载证据,以及古汉字与古埃及图画文字对比,根据这些可信、公开的,大家都可看得见的直接证据分析对比揭示了夏的真相!1 古埃及早王朝VS 五帝时代(参考blog.sina../s/blog_6a4e1c6f0101bh8y.html)年代西方考古古埃及史(古埃及早王朝时期)中国古籍记载的夏朝(五帝时代)古埃及自称古汉字“夏”前3200年?早王朝上埃及第一位国王:Scorpion I(蝎子王一世)。
在埃及Umm el-Qa'ab 最早的墓葬中有蝎子王符号。
另外在苏美尔乌尔(虞?)第一王朝墓葬出土的牛首箜篌绘画中有个人首蝎尾的形象。
古汉字”黄“前3150年?早王朝上埃及Iry-Hor ((读音:伊尧))古汉字”尧“?早王朝上埃及Sekhen,Sekhen意思是拥抱,读音“森汉”,或者读着Shen,与舜shun的发音很相近。
他是Iry-Hor继任者。
注意这个器皿上的字是用笔书写上去的,其笔画方法已经非常像汉字!古埃及除了圣书体,很早时候就还有手写体!古汉字”舜“,舜是尧的继任者前3150年?早王朝上埃及King Scorpion (蝎子王二世)或者Narmer,他是Sekhen的继任者。
他被希罗多德称为“美尼斯(Menes)”。
传说他以武力统一上下埃及,并建都孟斐斯。
他被认为是第一个统一埃及的国王。
也是古埃及古王国第一王朝首位法老。
他的形象是一个蝎子。
古汉字”禹“,禹是舜的继任者顾老教授讲过“大禹是条虫”《竹书纪年》卷上:“禹於石纽。
虎鼻大口,两耳参镂。
”古埃及法老巾冠:最早的带有蛇头的Nemes巾冠形象在古埃及第一王朝的一个象牙标签上就有发现。
很有可能是纳尔迈开始制定的。
古汉字”禹“另外一种形式,注意中部翘起的蛇头形状。
据维基,蝎子王一世的接任者可能是“双头鹰”古汉字“颛”根据司马迁,黄帝继任者可能是颛顼。
2 古王国时期(第1王朝到第6王朝)参考(blog.sina../s/blog_6a4e1c6f0101dc01.html 夏启名字对应)年代西方考古古埃及史中国古籍记载的夏朝前3150年?King Scorpion - Narmer 蝎子王二世,二人为同一人。
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首位法老,传说他以武力统一上下埃及,并建都孟斐斯。
他被认为是第一个统一埃及的国王。
传说禹破坏禅让制传位给儿子启建立夏朝前3050年Hor-Aha,Narmer的儿子,第一王朝第二位法老。
夏朝第二位国王为启,禹的儿子。
古汉字“启”前2589–2566第4王朝第二法老Khufu (夫)古汉字“昆”颛顼的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昆吾、参、彭祖、会人、曹姓、季连。
昆吾氏是陆终的长子,其弟季连为楚人的先祖。
昆吾做过夏的国王,故楚人称昆吾为“皇伯父”,并以此为骄傲。
昆吾氏族及其后裔在夏朝一直很有势力。
吴回在帝喾时代接替他的哥哥重黎成为了姬姓部落的火官,又叫"火正、火主、祝融",故而昆吾氏又称祝融裔。
(火官可能负责青铜器冶炼)前2181–2060古王国经历6个朝代。
在前2300-2200年左右,中东经历大旱。
干旱引发的大面积饥荒使古埃及进入了持续近二百年的黑暗时代。
这就是古埃及处于分裂状态的第一中间期((2181-2060 BC)。
在此之前是古埃及古王国第六王朝(2345 to 2181 BC),直到中王国((2060-1802 BC)《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的第一次衰亡,在《国语》中有只言片语被记录,伊洛可能是尼罗河谐音。
干旱可能导致伊洛河(尼罗河)枯竭。
但似乎并没有在《史记》中体现。
中国境的伊洛河只是西南部的两条小河,很难想象这两条小河枯竭能导致夏亡。
3 中王国时期(第7王朝到第16王朝)参考:blog.sina../s/blog_6a4e1c6f0101btnv.html (太康法老名确证)年代西方考古古埃及史中国古籍记载的夏朝前1765年百度介绍说,古埃及第13王朝存在时间前1784-前1668,116年里65位国王在世,平均2年不到就有一位法老。
Khendjer,是13王朝的一位法老。
他的荷鲁斯名字为:Horus Djed(泰)kheperou(康)(参见太康法老名确证)十三王朝时期王位都不稳定,所以很少有法老能留有金字塔,但Djed(泰)kheperou(康)是其之一。
国政被闪米特人操纵。
喜克索斯人(Hyksos)是古代亚洲西部的一个混合民族,喜克索斯也译希克索。
近年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证明喜克索斯人主要属于闪族,而他们很可能是迦南人。
他们于前17世纪进入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
他们推翻了埃及虚弱的第十三王朝(首都孟菲斯),统治了中和下埃及一百多年。
喜克索斯人将新的战争技术如复合弓、马和马拉的战车引入埃及。
他们建立的这两个王朝的实情今天还不是十分清楚,但这两个王朝的统治者是互不相关的。
传统的说法一般只把第十五王朝的六位统治者称为喜克索斯人,而第十六王朝的众多王子们是喜克索斯人、其他亚洲闪族人和服从这些新的统治者的当地埃及王子的混合。
第十五王朝的统治者的名字我们今天知道。
这些名字在埃及的建筑、刻有圣甲虫的宝石和其它小物件以及在曼尼索的埃及历史中留下来了。
埃及历史上这一段软弱、外族统治和混乱的时期被称为第二中间期。
太康失国与后羿代夏: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
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
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
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
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从Khendjer法老的荷鲁斯名被确认为太康之后,那么以此为标杆,可以看到《史记》把太康直接说成是启的儿子,相当于丢掉了从启到太康的1300多年的夏历史。
毕竟司马迁时代距离黄帝到太康时代也有2000-3000年了,他关于三皇五帝等记载也是根据他寻访有学问的人之后记录的,显然启之后1000多年历史太过复杂,没有书籍光靠口传很难完整记录下来。
比如“伊洛竭而夏亡”在《史记》中没有体现。
又比如关于楚人的记载中,昆吾氏做过夏国王,但在《史记》关于夏国王谱系中并没有昆吾氏的位置,但如果与西方古埃及史一对比,昆即夫,真相立马就水落石出。
估计秦始皇烧毁了很多周人来源和历史的书籍,也可能是出于对曾经作为周人奴隶的秦人报复。
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喜克索人人统治下埃及长达100多年中国古籍记载太康失国百年。
新伊林人曾把古籍记载的“商汤灭夏”对应为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
中国古籍又记载,太康失国期间,昆吾氏曾组建勤王之师,以尊夏王室。
古籍又载“商汤灭夏”时昆吾氏部族又被打散。
昆吾氏最早迁徙到安邑一带,还有一说是到川西与三星堆有关,鉴于所在西南,楚人走南路也有可能。
推测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时,楚人先祖部落奋起反击,但被喜克索人打散后流落到东方,最早进入。
因此楚人可能是把青铜文明带进东亚的主要传播者之一。
据《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年)记载:商汤灭夏,战于鸣条时,军中就有七十乘战车。
“商汤灭夏”时,动用了大量的战车,而动用马拉战争正是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时的景象,此时马拉战车刚发明不久。
显然后人把这些故事都糅合到“商汤灭夏”故事中。
3 新王国时期(第17-18王朝)参考:blog.sina../s/blog_6a4e1c6f0101bsfz.html (少康名确证)年代西方考古古埃及史中国古籍记载的夏朝前1554–1549Kamose,卡摩斯十七王朝末位法老,是喜克索斯的封臣。
十七王朝的最后三位法老塔阿一世、二世和卡摩斯,开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争。
约前1575年,卡摩斯和其父亲Seqenenre Tao在埃及与外族喜克索斯人的战争中战死。
他的王衔名确证即为“少康”二字:雅赫摩斯是卡摩斯的弟弟。
他继承兄长的事业,将喜克索斯人彻底逐出埃及,使埃及获得复兴。
雅赫摩斯在位时对努比亚进行了多次远征,从而恢复了埃及对该地区的传统控制。
他的王朝标志着埃及史上新王国第十八时期的开始。
“少康中兴“或”少康复国“: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
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
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约前1540前后维基百科认为前3200年古埃及人已经发明了航海(3200 BC: Sailing in ancient Egypt),之前博文推断此时良渚正是早期古埃及人的开拓地。
少康庶子于越或无余封于会稽。
据《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守节“正义”引贺循《会稽记》:“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面对中东民族(东夷)的入侵,古埃及夏人已经深深体会到亡国的惨痛,此时重新重视良渚地区并封少康儿子于此显然也有多准备一条退路的选择。
甲骨文里无“夏”字,但商人曾经臣服于大禹,倒是确有其事,甲骨文里也多次出现“禹”字。
这就可能与无余越国与商朝接触有关。
前1352–133418王朝埃赫那顿一神教宗教改革:埃赫那顿,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他在位时期最重要的事件即是推行崇拜阿顿(或翻译成阿吞)的“宗教改革”。
他废除太阳神Ra以及太阳神阿蒙信仰,以宗教改革为名,强制推行太阳神阿吞的崇拜活动,这是古埃及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埃赫那顿之后,又经历四任法老,被19王朝取代。
孔甲乱夏:姒孔甲: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继王位后病死,由他继位。
宋人邵雍所著的《皇极经世》称孔甲在位31年,病死。
根据百度介绍说法,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是一位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
所以《国语.周语下》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注意国语这里没有用”夏亡“字眼。
前1340年左右埃赫那顿统治期间,似乎唯一兴趣就是推行阿吞信仰。
于是乎对政外交几乎全都置之不理。
这是有证据的。
有关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后期的关键史料来自于被称为阿马尔奈文书的古埃及文献。
文件主要是阿蒙霍特普四世王朝的外交通函。
这些信笺中包含了真正的无价之宝:来自亚洲地区的大量泥版文件,它们是埃及在亚洲的殖民地或盟友发给法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