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学名词解释
园林中的专有名词释义

园林中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
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稳定: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
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种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习见)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主配手法:就是要突出主景。
园林名词解释

10.绿化覆盖率: 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1.城市绿线: 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12.城市紫线: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46.驳岸: 是园林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在符合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具有造型美,并同周围景色协调。
47.伊斯兰园林: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38.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39.置石: 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40.风景名胜区: 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13.城市蓝线: 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14.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15.建筑红线: 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35.枯山水 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园林景观中的名词解释

园林景观中的名词解释园林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特定空间中的表达。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构建出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的环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许多常见的名词,这些名词既可以描述不同的景观元素,也可以涵盖设计中的各种原则和技巧。
在本文中,将对园林景观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增进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
1. 造景造景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布置环境来打造园林景观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从选择地点、研究地形、植物选择,到设计元素的选择和布局等。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可以创造出一个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景观。
2. 庭院庭院是指围绕房屋或建筑物的私人花园空间。
它通常由墙或栅栏包围,是居民休闲、娱乐和观赏植物的场所。
庭院的设计可以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文化传统和个人喜好来规划和装饰。
3. 花园花园是种植花卉植物和绿化植物的区域。
它可以是私人花园,也可以是公共花园或景区。
花园可以根据种植的花草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来分类,如中式花园、英式花园、采摘花园等。
4. 水景水景是指利用水来创造景观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包括喷泉、水池、人工湖、溪流等。
水景除了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和环境。
5. 石景石景是指利用石头、山石等自然材料来构建的景观。
它可以通过设置奇形怪状的石头和优美的石块组合,营造出山水之美。
石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用来划分不同的区域,也可以用来强调景点或点缀景观。
6.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指园林中的建筑物,它们通常用于提供休息和避雨的场所,也可以供人们观赏周围的景色。
亭台楼阁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材料选择,可以为园林景观增加更多的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7. 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指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创造美丽的园林景观的过程。
它借鉴了绘画、雕塑、诗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元素,并将其运用到园林设计中。
园林艺术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通过独特的构图和布局,营造出独具魅力的景观。
总结起来,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名词解释了不同景观元素和设计原则。
风景园林名词解释总结(下)

风景园林名词解释总结(下)风景园林名词解释总结(下):1. 绿地率: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为:绿地率=绿地面积/用地面积。
2. 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占地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绿化覆盖率=绿化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城市总占地面积×100%。
3. 景观绿地:是指以景观形象、生态绿化、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以植物造景、景观小品、景观建筑等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城市公共绿地。
4.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教、应急避险等多种功能的公共绿地。
5. 道路绿地:是指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隔离带、花坛等。
6. 屋顶花园:是指在建筑物、构筑物等顶部进行的绿化,是一种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7. 植物造景:是指通过合理配置植物,运用艺术手段营造出具有一定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园林景观的过程。
8. 园路:是指园林中的道路,包括小径、步道、车行道等,是园林中各个景点、景观之间的连接通道。
9. 景石: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常用于园林中点缀空间、造景等。
10. 景观水体:是指在园林中营造的水体景观,包括人工湖、池塘、溪流等。
11. 廊架:是指在园林中设置的廊道,通常为木结构或钢结构,用于连接景点或为游人提供遮荫休息的场所。
12. 广场:是指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常用于市民集会、庆典等活动,广场周围一般设置建筑、雕塑、喷泉等景观元素。
13. 园灯:是指园林中设置的照明灯具,包括路灯、地灯、庭园灯等,用于夜间照明和美化环境。
14. 园林小品:是指在园林中设置的装饰性或功能性设施,如花架、座椅、指示牌等。
15. 生态园林: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为目标,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园林。
以上是风景园林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景观名词解释

景观名词解释景观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特殊性质和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空间环境。
具有特殊性质和价值的地段,以及由这个地段所决定的环境和设施,共同构成该区域的景观特色。
简单来说,就是美丽而特别的自然或者人文环境。
名词解释:景观,一般指在特定时间和一定地域条件下形成的景象和状态。
比如在村庄周围、田野旁边等自然形成的树林等。
在中国古代,景观被称为“风景”。
有些时候,景观也特指城市夜景。
景观设计学是研究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是环境艺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景观作品一定是空间意义和审美情趣都得到良好表达的艺术品。
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还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融为一体,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达到引导和感染人们思想、情操、意志和行为的目的。
有很多景观是需要具备观赏性、实用性和安全性的。
这样的景观设计才能真正为人们服务。
例如,让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享受舒适,感觉安全等等。
因此,景观设计师必须拥有景观设计的各种知识,熟悉和掌握各种技术,包括人体工程学、植物学、园林美学、建筑学等,对景观材料的属性和造价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都是可以借助电脑软件来辅助的。
景观规划设计是按照一定的景观理论和原则,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运用景观设计的技巧和艺术手段,通过对场地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从整体上营造适宜于人类户外活动的场所和区域,并对区域内部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总体的场地规划设计和详细的竖向设计。
景观建筑是建筑物中承担景观功能的主要建筑物,而非像普通建筑那样仅具有“居住”这一基本功能。
景观建筑必须能够充分反映景观主题,完善和丰富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原理,结合生态规律与技术,研究人类在建设和使用场地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生态调控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景观建设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城市景观建设规划的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景观生态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景观工程学名词解释

风景园林场地竖向设计:从最大限度地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功能出发,统筹安排园内各景点、设施和地貌景观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合理处理地上设施与地下设施之间、山水之间、园内外之间高程上的衔接。
基本任务:地形设计;确定园内建筑与原来小品的高程;园路、广场、桥梁和其他铺装场地的设计;植物种植在高程上的要求;拟定场地排水方案;安排场地土方工程;管道综合。
原则:风景园林竖向设计应在总体设计的指导下,充分满足场地内各种场所、建筑物、排水、种植的功能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就地取材,合理进行场地内土方的测算以及工程量的平衡,以减少土方量;合理确定高程,在满足场地内等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投入达到风景园林整体效果的设计要求。
设计步骤:资料的搜集;现场踏勘与调研;风景园林竖向规划设计图纸的表达。
等高线法:设计者进行三维空间思维及设计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
特点:能较完整地将设计地形与原自然地形地貌进行比较,方便地看到土方的变化情况,以进行土方的调配;整体性强;在同一张图纸上便可表达原有地形、设计地形状况及公园的平面布置、各部分的高程关系。
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相对高程:所设计场地各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差等高线: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性质: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灯。
山谷:景观面狭窄,成带状内向空间,有一定神秘河诱导期待感,是一个低地。
山脊:景观面丰富,为外向型空间,脊线为坡面的分界线,独特之处在于导向性和动态感。
减少土方工程量的措施: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建筑应与地形结合;园路选线对土方工程量的影响;多搞小地形,少搞或不搞大规模的挖湖堆山;缩短土方调配运距,减少小搬运;合理的管道布线和埋深。
园林名词解释

30.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31.皇家园林: 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例外,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
32.私家园林: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25.相地: 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
26.水榭: 是指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27.园廊: 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廊,建造于园林中的称为园廊。
28.舫: 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
14.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15.建筑红线: 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16.容积率: 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
3.绿道: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4.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5.城市绿地: 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33.寺庙园林: 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34.园林楹联 既是建筑物典雅的装饰品,也是园林景观的说明书,同时又是园林主人的心灵独白。它们透露了造园设景的文学渊源,表达了文人们的品格才情,是造园艺术家赖以传神的点睛之笔。
风景园林考研必背名词解释景观生态类风景园林高频名词解释景观生态类

风景园林考研必背名词解释景观生态类风景园林高频名
词解释景观生态类
以下是风景园林考研中常见的景观生态类名词解释,这些名词解释在考试中可能会被要求进行解释、描述或给出定义:
1. 景观:指的是一个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征的集合,包括地形、植被、水体、建筑物和人类活动等等。
2.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3.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彼此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4.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健康的状态。
5. 生态设计:是指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强调在景观设计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由公园、绿道、湿地、林地等组成的生态系统网络,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7. 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连接程度,包括空间上的连接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
8. 生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包括它们的食物来源、避难所和繁殖场所等等。
9.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每个物种的数量。
10. 景观文化:是指不同地域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
特色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文化特征反映在当地的景观中。
以上是部分景观生态类名词解释,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教辅练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枯山水:在小空间内表现无边的大自然景观,是禅僧精神活动的
创造物,也是高度的唯心主义的艺术
22.群植:组成群植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
树群所表现的,主要为群体美,树群也像孤立树和树丛一样,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
23.城市广场:是为了满足多中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采用不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体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活动空间. 24.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建筑用地与道理用地的界线。
倡议红色线条表示,故称之为红线。
25.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21. 设计概念:是设计者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进行归纳与
精炼所产生的思维总结,
22.景观营造:指人工地在园林绿地中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
23.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24.意大利独特的园林风格——台地园,一般依山就势,分成数层,庄园别墅主体建筑常在中层或上层,下层为花草、灌木植坛,且多为规则式图案。
25.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
绿带。
21. 开朗风景:所谓开朗风景是指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观都在视平线
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钱,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22.园林构图:在工程技术,生物,经济可能的条件下,组合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园林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也称规划布局。
23.主景:指风景园林中的主要景物,景点,景区。
在园林中起到控制作用的景,是整个园林的核心,重点,它有统率全局的性质,往往是空间序列的高潮
24.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25.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21. 公共绿地: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
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22.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23.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
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24.纪念性公园:是以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
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设置的公园。
25.覆盖率: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花卉、
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21. 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
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22. 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
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
叫“视距三角形”。
23. 夹景:通常与对景相结合,在所对景物的轴线两侧以排列成行的
景物跟定并引导观者的视线朝向主景(即所对景物)
24.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
比。
25. 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
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
21. 对景:位于园林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叫对景。
22.一池三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
在囿
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
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
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
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并建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
”
23.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
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24.园林:一定地区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如改造地形,种植花
木,建造房屋,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自然环境和游息场地。
25.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21.安全视距:是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视距距离。
22.高速公路: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
安全防护设施,专供车辆快速行使的现代公里。
23.花坛:在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
花、观叶与观景的园林植物,从而构成一幅富有鲜艳色彩或华丽纹样的装饰图案以供观赏,就称之为花坛。
24.道路绿地: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
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2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
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