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的概念、含义、历史

合集下载

园林工程

园林工程

园林工程:园林工程为室外工程,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处理园林中的工程设施与风景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

简言之就是探讨市政工程的园林化。

园林工程的研究范畴包括了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养护管理。

其根本任务是用工程技术表现园林艺术。

园林种植工程:依植物的生态习性,按种植设计要求,组织工程苗木,进行栽植,达到预期效果,这一过程叫园林种植工程。

土壤的自然倾斜角(安息角):土壤的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土方工程的边坡度以其高和水平之比表示:边坡坡度=h/L=tga ,工程界习惯以1:M 表示,M 是坡度系数。

)竖向设计与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布置和处理。

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就是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形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竖向设计的任务就是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综合功能出发,统筹安排园内各种景点、设施和地貌景观之间的关系;使地上的设施和地下的设施之间、山水之间、园内与园外之间在高程上有合理的关系。

)假山与置石:假山是以造景浏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它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给水系统:从水源取水,并按用户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处理,然后将水送至各用水点使用。

这一系列构筑物就叫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为把园林里的费水、污水收集处理后回收利用而构筑的设施叫排水系统。

水头与水头损失:水头损失:(水柱高度称水头)水流为克服管道阻力而被消耗掉的压力就叫水头损失。

土方施工四项内容。

挖、运、填、压四项内容计算土方体积的方法大致为:1)用求体积公式估算;2)断面法;3)方格法。

一、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互相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和土方工程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相加,求得土方量。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3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3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一章绪论1、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一、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二、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三、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的社会;四、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

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一、针对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逐渐被蚕食和破坏的情况,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爱惜它,关怀它。

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

三、“天人感应”说。

“寄情山水”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英——士人的永恒的山水情结。

“崇尚隐逸”抱负不见重于政者,或者不愿取媚于流俗,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之品格和自由之精神,乃避开现实生活,到深山野林里长期隐居起来,过着常人难于忍受的艰辛生活。

(崇尚隐逸能力有限总结的可能有问题,书本P16)崇尚隐逸与寄情山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的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的隐逸行为的最广大的载体。

诸如此类的隐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尤其是郊野别墅园的大发展。

历来许多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营造园林,从规划布局、叠山理水的理念直到具体的物镜和意境的塑造,无不表现出园主人对隐逸的憧憬,这类园林甚至可以称为隐士园了。

诸如此类的情况,又综合的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化,它与山水文化密切关联着,仿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园林的发展名词解释

园林的发展名词解释

园林的发展名词解释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设计理念,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美学价值而受到广泛的欢迎。

园林的发展是一个以形成美化的环境为目标的长期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园林的发展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园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涉及到将自然和人造元素相结合,以创造出美丽和宜人的环境。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考虑到地形、植被、水体、建筑物和其他自然和人造特征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人们感知和体验的最佳效果。

二、绿化绿化是园林发展的关键方面之一。

它涉及到通过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等植物来改善和美化环境。

绿化可以创造出舒适的室外空间,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在绿化设计中,选择植物的类型、数量和布局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指公共环境中的未建筑区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场所。

这些空间可以是公园、花园、广场或其他户外场所。

开放空间的设计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活动,以提供合适的设施和设备,促进社区的互动和交流。

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园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强调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保护在园林设计中涉及到采用可持续的方法和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供应,以支持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五、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在园林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园林与历史和文化相关联,它们是社会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物、文物和传统园林,并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教育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六、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园林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则。

它强调设计、建设和管理园林时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均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满足当前需求,而不会损害未来世代的生活质量。

园林设计师在实践中要考虑到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以及社会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园林的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名词和概念。

景观设计、绿化、开放空间、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

园林工程与技术

园林工程与技术

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休憩境域。

工程:亦为工艺过程。

园林工程:指以园林建设中的工程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特点是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塑造园林艺术的形象。

园林工程的特点(一)生物性与季节性,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最基本的要素。

(二)艺术性与创造性,(三)综合性和广泛性(四)安全性与复杂性园林工程理想地形的实现必然要依靠土方施工来实现,凡是筑园造景,一定会涉及到动土,如筑山挖池,平整场地,种植苗木等。

城市中水的供、用、排三个环节就是通过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联系起来的。

一般来说,水景工程主要包括喷泉工程、园林水体建造工程及其岸坡工程等几个部分。

园林广场的主要功能是汇聚园景。

休闲娱乐。

人流集散。

车辆停放等。

园林种植工程分为栽植,养护管理两个部分。

栽植属于短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属于长期、周期性工程。

(不含假植)园林工程:园林中除建筑以外的室外工程。

绿化工程:有关植物种植的工程。

包括数目。

花卉。

草坪。

地被植物等的植物种植工程。

大树移植:将胸径在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在15CM以上的常绿乔木移植到异地的活动。

定干高度:乔木地面至树冠分支处,即为第一个分支点的高度。

假植:苗木不能及时栽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做临时性填埋的绿化功能措施。

种植成活率:种植植物的成活数量与种植植物的数量的百分比。

适地适树:因立地条件和小气候而选择相适应的植物种进行的绿化。

假山:园林中以造景或登高览胜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拟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置石:以石材或防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掇山: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

驳岸:保护园林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园林建筑: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统称。

绿化覆盖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休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第零章目录、绪论

第零章目录、绪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颐 和 园 驳 岸 横 断 面 图
3、园林工程的历史发展与成就-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
3.1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 (3)铺地成就:我国江南的私 家宅园在掇山、理水、置石、铺 地方面则又是一番技巧。这一带 流行的“花街铺地”用材低廉、 结构稳固、式样丰富多采,真所谓 “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 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 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为我们 提供了因地制宜、低材高用的典 范。

第三节 园路的结构 第四节 园路施工
《园林工程》主要内容


第五章 假山工程
第一节 假山的功能 作用 第二节 假山的材料 和采运方法 第三节 置石和假山 布置 第四节 假山的结构 其它附属工程介绍

• • •
绪论(2课时)
• • • • • 1.园林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2.园林工程的特点 3.园林工程的历史发展与成就 4.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 5.主要参考书
1、园林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1.2园林工程 园林工程: “工”-----运用知识和经验,对原材料、半成 品、进行加工处理,最后成为物品。“执技艺以成器”的行业。 “程”-----发式、办法、规范、标准。期限、进程、过程。 “物之准”。“工程” -----工艺过程。学术上属工科。园林工 程是研究造园技艺的一门课程。是以工程为基础而运用于风景园林建设 的专业课程。探讨如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前提下, 解决园林设施与景观的矛盾统一。简言之,就是市政工程的园 林化。以艺驶技,以技创艺。 研究范畴: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养护管理 教学环节:讲授、课程设计与模型制作、现场教学三部分。 由理论到实际。
3、园林工程的历史发展与成就-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

园林史概述以及园林的形成与发

园林史概述以及园林的形成与发



个人理解的园林:
以植物为主体,配合以建筑、山石、水体、园林小品 进行造景的景观。 区别于森林,更区别于园艺。 园林小品按功能分五大块: 1、供休息的小品。 2、装饰性小品。如各种景墙(如九龙壁)、景 窗等,在园林中起点缀作用。 3、结合照明的小品。园灯的基座、灯柱、灯头、 灯具都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4、展示性小品。各种布告板、导游图板、指路 标牌对游人有宣传、教育的作用。 5、服务性小品。饮水泉、洗手池、公用电话亭、 时钟塔等;
Hale Waihona Puke 6、美学词典:“园林是一切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 把自然或者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与建筑物等,按审美
要求所组成的综合艺术。

7、张家骥《中国造园论》 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 以花木、水石、建筑物为物质表现 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 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 的环境。
小结:园林的定义

这个时期园林的特点: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 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 转为开放的外向型 (3)不仅追求观赏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园林环境 效益和生态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园林的定义

1.建筑学家 童寯(TONGJUN)(1900—1983《江 南园林志》 园之布局,虽多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 于園之内 園--图解:“口”—围墙 “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 “口”—字居中为池 “衣”—形似石似树


苏州--留园 冠云峰
2、造园学家

4、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 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 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 “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 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 或引水开池,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 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 就是赋予景观价值。而庭或院间或也点缀一 点花木、山石,但究竟还不是以构成为独立 的景观。由此看来,凡园都必须有景可观, 而没有景观意义的空间院落,规模更大,也 不能当作园来看待。”

园林工程(教案)

园林工程(教案)

园林工程教案<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积极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

《园林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该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特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于一体。

1、案例分析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关设计实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案例调查并进行调查资料分析,以合作组的形式为其他学生作案例分析报告,回答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

2、课堂研讨教学安排学生预习、复习工作,查找新信息、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上课后进入知识连接环节,学生发布查找的园林工程的新信息,教师主讲重点和难点,学生串讲易懂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惑,教师或学生小结当堂内容。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

3、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时间压缩,将空间移位,将丰富多彩的操作现场搬到屏幕上,使同学感受情景教学。

4、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考察,使学生亲眼目睹园林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施工的技术要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5、技能考核式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分解成“任务”,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园林工程与施工技术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减少教师的课堂板书内容,节省时间增加课堂讨论内容;制作CAI 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课程组教师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手段,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推进多媒体教学条件建设,目前本课程已实现100%的教师能独立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2、网络教学:建立了《园林工程》精品课程网页,将《园林工程》课程的教案、课件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全部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

开发“网上答疑”系统,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1)1.园林的含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

其作者是FL奥姆斯特德3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产生园林。

直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

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第二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这个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中国古典主义园林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模拟。

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对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

与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有着直接关系的休闲、旅游活动得到迅猛的发展。

另外生态学的兴起,生态平衡的关注4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5“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者英国学者E?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50-1928)在《明日之田园城市》中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的设想6熟习一下:园林城市,生态园林的概念7中国古典园林定义是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工程的概念、含义、历史(什么时期什么成就,为什么会有这个成就,到明清为止)
一、园林工程的概念
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

园林绿化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

园林绿化泛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园林理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绿化工程等,它是应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二、园林工程的含义
城市绿化工程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主体形象和城市特色最直接的体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它涉及的内容多样而复杂。

与土木、建筑、市政、灯光及其他工程组合在一起,涉及美学、艺术、文学等相关领域,是一门涉及土壤学、植物学、造园学、栽培学、植物保护学、生态学、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科学。

环境景观要素由园林建筑、山、水、绿化植物、道路、小品等构成。

它们共同组成生活、商业、游憩、生产等不同的室外空间环境。

植物作为绿化工程的主体,既结合在其他要素之中,不独立存在,又自成一体,为人们创造宜人、健康、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绿化工程广义地说,其研究范围包括:相关工程原理、种植设计、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养护管理、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等几个部分,是使总体设计意图、设计方案转变成实际环境的一系列过程和技术。

狭义地说,绿化工程是指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等植物种植工程。

三、园林工程的历史
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发进入了宫苑建筑为主﹑以山水植物为辅的园林发展期秦朝都城咸阳道路系统的两旁就有了类似今天道木布局的形式汉武帝时,规模宏大的上林苑,以水布局为主﹑多叠山理水﹑且栽树移花﹑凿地成池;对林中造园四大元素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据记载,此期园林中已引用大量的植被,且涉及到种植工程,后在整理典籍时又发现了0 土山0 和0 土石山0 的记录从理水形式看,水景与雕塑开始融入更主要,汉代创了我国0 池石山0 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许多文人﹑雅士出于对政治的厌倦和社会的不满遁于世寄情山水,萌生出一种新园林形态kkkk 中国
人山水园中国的山水与诗画开始贯通人们对自然水艺术也有了认识,同时,土木石作技术,叠石构调术还达到一定水平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家﹑寺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和雏形的园林体系唐朝时期,牡丹花因武则天唐玄宗的赏识而成社会上最为名贵的花,借此,植物栽培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从名园记中可知早在唐朝,人们就于面不大的豪宅地上,园高就低,缀山理水,点景成序,小流水,曲径通幽巧的天然之趣说明筑山理石灵活造
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唐代诗歌无疑是唐朝这个冠上的一颗明珠山水诗山水游记名篇传作比比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山水风景的观察力鉴赏力提了对于它的观
赏角度,构景规律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握与认识同时,山水画也推动了造园的发展许多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他们将表现于画论的观也运用于园林设计中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螎糅情画意这在私家园林尤为明显
唐宗以来的欣赏奇石之风,带来造园置石上0 特置0 手法,形成这一时期造园理石上的一个重要特色特别在宋代园林中用石开始增多,特置湖石已相当普通,给人印象深刻还要数艮岳那时,赵括对园石极为重视为此特设机构搜求江南石料如果不是0 靖康之耻0 那么艮岳无疑会以园石而甲于天下白居易的太湖
石记是最早见于文字的0 太湖石0 的审美意义及审美价值的阐述(瘦,漏,寇,皱)而其也是我国第一位文人造园家宋代,筑山多为土山,少有石山与土石山江南一代出现了专门从事叠山的工匠kkkk 山匠由于叠山活
动增多,技术更加成熟,叠山的工程技术达到较高水植物在配置手上有所突破,有丛植,有片植,孤植及平
成片林种植等文学形式也走进了园林如题字,楹联等园林建筑一改以往皇家园林中成组成群的布置打破秦汉以来0 一池之山的传统布局而是根据造景要求来布局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与环境融合以山为主以水为辅山水结合的园林园内按景色分区各景点采用诗词点将景深化景观意境!纵观宋朝一期,逐渐形成了以精致秀丽为主的造园风格较于前代,更注重与环境的结合,使我国的园林近于自然,有诗的情意,画的境界园林工程的成熟阶段时间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明清一阶段的中前期,社会安定,科技发达,商业兴旺,经济繁荣,并涌现出一批各具理论个性的园林美学思想家和著作如王世贞著有古今名园野编,计成著有园治进一步促使古典园林的升华北京西苑,西山第一批皇家园林,充分地吸收了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技巧,融合了江南民间园林意味,皇家宫廷气派,大自然的生态环于一体,重现建筑布局,充分发挥其0 点景作用0 观景效果明代之后,多以土石山为主,便于种植植物山上踏道,夹石成径,山侧临水,叠石成崖,多为黄石,石纹径直,可横可竖,石质质朴,且成块状,可层层垒立,很适合表现自然地石地貌创建圆明园时,造园匠师们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缀山理水的各种手法,常造出了一个完整的山水地貌作为造景的骨梁,其园也吸收了西方造园手法如观水法线法山等此间,江南私家园林也迅速发展,花街铺地,缀山置石之风尤为盛行而且土流园林部文人化由于文人,画家,诗人人数参与太多,出现了大量园
林方面著作,且公共园林也有了发展但是,此时期,造园者们过分追求形式美,技术美,冲淡园林含蓄典雅的思想,消弱原理自然天成气氛,增加了人为意味。

中国的园林历史中,从造园手法上看,早期注重置石理水,而晚期注重的是缀山与满景,相对而言,早期的造园缺于雕刻,较于后期更趋近于自然清新,这与注重水景分不开的唐宗时期园林以竹树池沼为胜,幽邃石竹木萧森,精致清晰而年远,体现自然意境与野致的追求和表现中国的造园风格前后期演变较大,然而一个时代总有其主导风格和基调盛唐意境,两宋风韵,自然不会相同于明清的风格中国的园林,到清后期,日渐衰败,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园林多为这一时期建筑下来的虽技巧高超,然情趣意调未必同技巧成正比,未必胜于前人对一种艺术而言,特别是园林,技术的高度成熟,似乎又往往成为生命的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