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在德国
德国古典针灸中医学会访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德国古典针灸中医学会访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国际参考》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2006年10月18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针联”)主席邓良月教授、常务副秘书长宋莉及学术部主任刘炜宏会见了来访的德国古典针灸中医学会(German Classic Acu Dunctur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Association)执行总监,卢森堡国际会议主席柯立德.奥姆斯特德医生(Mr.Gerd Ohmestede)与副主席布莱特.茨格勒医生(Ms.Birgit Ziegler)。
柯立德医生介绍了中医及针灸在德国的发展情况,卢森堡国际会议的历史与发展情况,以及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并邀请世界针联派人参加2007年5月的卢森堡国际会议。
【总页数】1页(P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27
【相关文献】
1.斯洛文尼亚拜勒多瓦中医学会主席来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J], 杨宇洋
2.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基地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考试委员会考试部长春分部挂牌仪式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举行 [J], 杨宇洋
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讲话 [J],
4.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世
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讲话 [J],
5.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传统医学培训中心常年招生(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灸培训学校)——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培训基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在德国的应用和发展

医治 疗 的人 越 来越 多 .医学 界对 表现 在 以下几 方 面 : 中 医药 理论 的 科学 性 和临 床 效果
( )许 多 医 院和 门诊 设 立 了 1 定对 中医在 德 国 的发 展起 了决 定
也表 现 出越 来 越浓 厚 的兴 趣 很 中医 科 ( 要 是 针 灸 ) 主 。不 少 德 性影 响 。德 国每个 公 民都 必 须在 多德 国有识 之 士 和华 人 医生 为推 国医生 都 学会 了 针灸 。据 德 国有 法定 的医疗 保 险机 构 和私 人 保 险 动 中 医药 国际 化做 了大量 的艰 苦 关 部 门统 计 :目前 在 德 国 .包括 公 司投 保 ,其 医疗 费 用才 能 在保 和有 成 效 的T 作 ,使 较 多 的德 国 华 人 医生 在 内近 1 多 万人 从 事针 险公 司报销 。但 中医 医疗 和 中药 0 人对 中医学 和 中 医药 有 了进 一 步 灸 、按 摩 和气功 治疗 。 的 了解 ,中 医防 病治 病 的疗 效逐 ( 了针灸 )一 般 是不 能报 销 的一 除
病 ,采 用 中药 、针灸 、按 摩 、气 抵 制 ,得 不 到德 国政 府卫 生 部 门 低 ,收费标准 相对低 于西医治疗 ,
功 等疗 法综 合 应 用 ,能取 得 满 意 和卫生 法 规 的正 式 承认 但 另 一 病 人报 销 额度 也 就下 降 ,从中医药 学 又 采 险公 司可节省 大笔资金 :近年来 ,
和 中医 药疗 效 的科 学论 证 .得 到
( )德 国媒 体 对 中 国传 统 医 联邦 医师 和 医疗 保 险 联合 委 员会 3
目前 有 2 %的 私人 诊 所 都 在 用 针 学 做 了 大 量 的 报 道 。 如 :德 国 的确 认 和批 准 ,并 提 请 国家 立法 0 灸治 疗 。中 医在德 国的发 展 主要 A t电视 台在 2 0 年 1 月播 放 了 机关 立 法 ,才 能正 式 列入 医 疗手 r e 05 2 有两 个 原 冈 :
针尖外交家石学敏

针尖外交家石学敏作者:屈一平来源:《小康》2015年第09期1968年,中国一位针灸医生,用三根小针,对准偏瘫半年的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副部长萨布的穴位,当天,萨布站了起来老祖宗被石头碰了一下,碰出“针灸”大发明。
在新石器时代,受伤的人偶然被一些坚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碰到身体某部位,疼痛会减轻,最早的针具——砭石由此诞生。
而灸法的发现,居然是祖先烤火时,发现身体剧痛会缓解,演变出来的。
3000年前,扁鹊曾让虢国太子“起死回生”,而半个世纪前的1968年,中国一位针灸医生,用三根小针,敲开阿尔及利亚大门,他对准偏瘫半年的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副部长萨布的穴位扎下去,当天,萨布站了起来。
该国最大的报纸《圣战者报》以大幅标题报道:“这不是巫术,也不是魔术,而是中国三千年历史的医学法宝!”2014年底,在天津第一附属医院,《小康》记者见到76岁的院士石学敏,这位刚刚被授予第二代国医大师的传奇人物,1.8米的个头,面色红润,出访过110个国家,精通多国语言,但依然一口地道天津话,幽默感随时随地。
“鬼手神针”四字——悬挂在他12楼的办公室墙上,出自科学家朱光亚的手笔,而他看来,当前中国急需培养更多“鬼手”针灸人才,他们正在外流。
他的两个儿子已经移居海外,都没有从医,而是选择了金融,他说自己还是喜欢中国。
然而,更多时候,他在海外,遇见的针灸人才,大多是华人,1991年出访美国第一公立医院讲学时,他惊奇地发现,该院针灸科主任,竟然是曹丕后代。
针灸外交一枚三寸银针,徐徐扎进穴位。
1968年春季一个傍晚,30多位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眼光都停在三枚银针上,床上的病人——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副部长萨布患腰椎间盘突出,瘫痪在床整整30天。
石学敏旋动银针,刺了病人内关和人中两个穴位,用法语对后者说,你可以坐起来了,银针又刺向大肠俞和委中穴位,萨布的腿抬起大概30厘米,刺委中时,萨布顿感“得气”,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在场的人目瞪口呆、惊诧不已。
中国针灸是怎样传人法国的?

中国针灸是怎样传人法国的?作者:周贻谋来源:《祝您健康》 2011年第7期周贻谋针灸是典型的尉粹,不但备受国人青睐,而且还深受外国患者的欢迎。
法国是最早接纳中国针灸的西方国家之一。
那么,针灸究竟于何时传人法国,又是怎样传人法国的呢?我国著名医史学家傅维康教授,在其所撰著的《医药文化随笔》一书中,就已十分明确地回答了此一问题。
依据傅教授书中所收载的《法国外交家成为针灸家》等文来看,17、18世纪时,在中国的一些法籍教上和医生,便零星地把中国针灸疗法介绍到法国:1810年,法国医生柏辽滋就常用针刺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当时尚未引起人们注意。
到了19世纪20年代,针灸疗法曾在法国风行一时,但由于当时法国医生对针术不精,在治疗过程中出了一些偏差,致使针灸疗法一度在法国趋于冷落。
20世纪30年代,法国人苏理埃·莫朗来华担任外交官,他对中国的针灸疗法特别感兴趣,这才把正宗的针灸学知识和技术带回法国去,造成针灸疗法在法国再度盛行。
苏理埃·莫朗于1901年起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官员,通晓中文。
他在北京期间,恰逢霍乱流行,疫情严重,南于目睹西医治疗此病效果差,而有些中医师采用针灸疗法效果却较好,这使他既感到惊奇又十分佩服。
于是他诚心诚意地向中国医师学习针灸,并且阅读了一些中医书籍。
1929年,苏理埃·莫朗回到法国外交部[作。
有一次,他去老朋友费累若尔斯医生家聚餐,此时老朋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有位急性发作的哮喘病人请他立即前往诊治。
哮喘病在国内素以难治著称,因而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等说法。
其实在外围也是这样,费累若尔斯医师听说叫他治哮喘病,便显得面有难色,感到十分棘手。
就在此时,苏理埃自告奋勇地提出,愿意与老朋友一同前往诊察病人,费氏欣然同意。
费氏确实对治疗该病没有把握,不知应当如何处方/j‘好最终还是苏理埃为老朋友排忧解难,他运用从中学来的针灸疗法治愈了那个哮喘病人后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请求苏理埃用针灸术治病的人与Ij俱增,络绎不绝。
国外针灸

• 一般中医学院的学制为3年 • 修完2000~3000学时(包括中医和现代 医学)的理论课程。 • 完成500~800学时的临床实践。 • 3年平均费用大约25000美元。 • 中医部分教材 中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 教材翻译。 • 较好的英文教材 如TED KAPTCHUK 的(不知谁编织的网,THE WEbTHAT HAS NOT WEAVER) • 现代医学部分教材 选用美国医学院 所用教材。
• • • • •
目前美国的中医教育主要有如下4种形式: (1)中医学院; (2)医学院里的中医教育; (3)西医师的中医继续教育课程; (4)NIH中医博士后项目。
17
• 美国的中医学院 目前美国的中医学院大约有80所,并 呈不断增长趋势。 名称各不相同,有的叫co1lege或 institute,有的叫school,有的称中医学院 或针灸学院。 规模大小不一 新英格兰针灸学院(New England Schol of Acupuncture、纽约中医学院(Neve York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美洲中医学 院(Americ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针灸在国外
一、概况
针灸公元6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6世纪传 入欧洲。有人认为是公元14世纪通过马可波罗 对针灸的记载使欧洲认识了这门自然疗法。 1694年,德国医生甘弗氏曾介绍针灸到法国。
1
也有人认为,真正向欧洲系统介绍针灸疗 法的是17世纪的荷兰人William ten Rhyen和德 国人Engelbert Kampfer。 1735年。耶稣会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 《中华帝国志》,其中第三卷为中医专刊。此 刊译出了《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 《脉经》、《名医别录》、 《医药汇录》等部 分内容,还列举了许多中医处方。此后针灸传 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比利 时等国。
国外针灸

1973年,在美国有两个与针灸有关的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和 “Americ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创刊。
1981年,美国医学协会委员会(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Council;AMAC) 及美国国家反健康诈骗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Against Health Fraud;NCAHF)分别 考察了各种研究数据,并作出结论:针灸没有科 学基础,使得这段时间针灸研究处于低潮状态。
23
• 2004 美国加州参议院通过《针灸教育标 准法案》 ,该法案使中医师在加州成为名 副其实的医务工作者,而不再是健康辅助 者。 • 从2005年起,要取得加州针灸中医师执照 必须修满4000小时以上的针灸中医课程, 这将有助于提高加州针灸中医的教育水平 和服务质量,提高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地位。
21
美国西医师继续教育的中医课程 • 近年来,美国各地主办的西医继续教育课 程越来越多地纳入了中医课程。中医现已成 为绝大多数美国西医师继续教育中最为热门 的课程。 • 每期一般4~5天,学费大约800美元。内容 包括针灸、中药、推拿及同类疗法、脊椎按 摩等。
22
美国NIH中医博士后项目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设立了 替代医学博士后项目,分别于每年的4、8、 11月接受申请,鼓励美国医生进行高水平 的替代医学研究,其中针灸和中药为主要 方向。
2
17世纪和18世纪,针灸主要流行于欧洲的贵 族阶层。 18世纪。德国曾有过一种类似中国针刺的治 疗出现,称鲍氏脱氏法(Baumscheiatismus)就 是将很多针(约30支)置于筒中(类似现代中国 的“罗汉针”),压刺皮肤,然后再在伤处加以 略含刺激性的松节油或巴豆油。 19世纪,在欧洲,由于少数的治疗者对针灸 认识不全面和应用不当而引起多方面的批评,再 加针灸理论研究不被重视,使针灸在19世纪后期 渐渐被遗忘。
中医针灸的历史与发展

中医针灸的历史与发展617200中医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它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针灸疗法是运用针具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被誉为中医的瑰宝。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针灸疗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现代针灸采用了先进的针具和刺激技术,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使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针灸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一、中医针灸的发展历史中医针灸的具体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和重要事件的阐述:1.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400年):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祖先就开始使用与针灸相似的工具进行治疗。
这些工具包括尖石、骨针等。
2. 商朝(公元前160年-公元前1046年):《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关于针灸的记载。
这部经典对针灸的原理、操作技巧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在中国历史上,商朝是中医针灸发展的重要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医针灸理论和实践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
据史书记载,商朝时期的医学主要依赖于巫师、方士和祭徒等崇拜宗教和巫术的人员进行。
他们通过祈祷、祭祀和使用符咒来治疗疾病,并相信疾病是由于恶灵或邪露侵入人体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临床经验逐渐积累起来,中医针灸开始形成并系统化,针灸理论开始被纳入医学范畴。
商朝时期对针灸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针刺、灸疗、按摩等手段进行治疗。
同时,针灸器械的发展也逐渐完善,例如铜针、石针等工具被广泛应用。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针灸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为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打下来重要基础。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大量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难经》等,将中医针灸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
这些经典中记录了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选择、刺灸方法等内容,为后世中医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概况与建议

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概况与建议一、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概况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自古以来,德国人民就习惯使用中草药来治疗各种疾病和保持健康。
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中,成为德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中草药在德国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关注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将其纳入日常保健和治疗方案中。
中草药在德国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各种中草药产品和中医药服务在德国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二、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建议1. 加强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当前,虽然中草药在德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认知和实践上的偏差。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以确保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科学验证和医学认可。
2. 推动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在推动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推广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提升德国民众对中草药的认知和了解。
这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促进中草药在德国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3. 设立专业的中草药机构和服务平台为了更好地满足德国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可以设立专业的中草药机构和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中草药产品和中医药服务。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草药在德国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为德国民众提供更便捷、可靠的中草药保健和治疗方案。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中草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我对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深化,中草药在德国的市场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务实的行动,共同助力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草药的神奇力量。
总结回顾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概况与建议,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概况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中草药在德国市场上的需求和应用不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2 对针灸的管理 目前有超过 8 万的德国医师把针灸作为一种辅助 疗法。约 : 万德国医师拥有被医疗保险公司承认的针
灸证书,这些证书由不同的针灸专业组织如德国针灸 医师协会 ;<,*=,>等颁发, 其中大多数只经过 0:4 小时 的针灸培训。大约 6444 德国医师得到过 984 小时或以 上的针灸培训, 并获得高级证书 ( ? 级) ; 还有约 @844
!&&# 年底或 !&&( 年上半年付诸实施。 %’, 建议
中国针灸在德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有喜有忧。有 些德国的医务工作者将中国的传统医学只是作为他们 赚钱的工具, 对于中医理论没有完整和深刻的理解。有 时碰巧病人可以医治,但大多数病人都不能得到有效
$’, -./, 012! " #$%& ’"( %&)*"+)+%&"* ,"’)-)* .//0 1)2&"23 #4(/& 5"(246 7889 !’,3456/781596,:641;,!<’$’!&&# %’,联邦德国医师协会网 #’,德国针灸医师协会网
:7 自然疗法师从事针灸59、 。
""
目前在德国学习针灸和从事针灸没有严格的限 制, 医生、 护士、 自然疗法师均可以学习和从事针灸。他 们是有区别的,医生的针灸治疗费用一部分可由医疗 保险公司承担, 但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医生必须首先得 到医疗保险公司的认可,医生必须在针灸治疗前向医 疗保险公司询问,医疗保险公司承担治疗哪种疾病的 费用,医疗保险公司最多为这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支付 多少 ;医疗保险公司承担医疗费用均有具体的附加规
*&& 元人民币。
德国的政府、 医疗机构、 医学院校和医疗保险公司 越来越重视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在 !&&% 年 ( 月科隆召 开的第 $&+ 届德国医师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了关于 将针灸培训作为合法医师进修的条例,从而从法律上 确定了针灸的合法性, 并规定了针灸进修的具体要求。 目前此条例正在各个联邦州进行研究和讨论,大约在
在德国目前还没有一家 独 立 的 中 国 中 医 医 院 , 使 用针灸治疗主要是病人的需求。需求是巨大的, 有需求 就有市场, 因此针灸在德国的市场也是巨大的。据德国
67 有关部门粗略统计 50、 , 每年 约 有 084 万 病 人 接 受 针 灸
治疗, 医疗保险公司用于针灸治疗的支出每年约 018!9 亿欧元,而针灸的发源地中国所得到的经济效益微乎 其微。 针灸的培训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德国人主办的 针灸培训中心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授课老师绝大部分 是德国人, 他们大都只是在中国经过短期培训的医生, 中国专家在德国授课的寥寥无几。德国的医学院校还 没有把针灸学纳入医学课程,因为教授和医生们的观 点存在严重分歧。可喜的是, 针灸以讲座的形式已经进 入某些德国的医学院校,
"#
$%
药
护 定, 针灸治疗属于其它特殊治疗范畴 )。自然疗法师、 士的针灸治疗费用必须由病人自己支付,医疗保险公 司不承担。治疗费用的高低也有较大的区别, 医生收取 的针灸治疗费用大大高于自然疗法师和护士。在德国 一次针灸的治疗费用大约在 !(!*& 欧元,相当于 !(&! 的医治,这对于中国针灸的有效性在国外造成了不好 的影响。还有些德国的医学专家和教授由于缺乏对中 国传统医学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国传统医学采取怀疑 和否定的态度,使中国传统医学在德国的发展受到了 限制。有关部门对于中医在国外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 作和不懈的努力, 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在我们大力弘扬 祖国医学的同时,如何使高水准的针灸治疗造福于世 界人民而不被滥用,并能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 富创造经济价值,是我们主管部门和针灸界医务工作 者所应当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国
际
化
论
坛
中国针灸在德国
王
关键词:德国 针灸 现状
敏 (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 !""#"")
012 现状 34 年 代 之 前 在 德 国 只 有 很 少 的 一 部 分 人 从 事 针
灸, 在这些人中包括德国医生、 中国针灸医生、 学习过 针灸的其他医务工作者和非医务工作者,针灸不被纳 入德国的医疗系统。大部分德国人只是听说过针灸, 而 从未得到过针灸治疗。34 年代初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 建立了第一所中德合作的中医专科医院,德国的电视 和媒体均进行了热烈而详细的报道,虽然这所专科医 院能够提供给德国病人所有的中医治疗方法,但是针 灸以其安全、 简便、 奇效和无毒副作用最先和最容易被 德国医务工作者和病人所接受。以后, 针灸作为中国传 统医学的代名词传遍整个德国,而越来越多地被德国 大众所认知和接受。针灸热持续升温, 人们经常用神针 和 魔 针 等 来 形 容 中 国 的 针 刺 疗 法 。 如 今 在 德 国“ , 中 医” 就被看成 “ 西方的特效药” , 因为针灸有奇效, 大部 分病人接受针灸治疗后都有好转, 如同西方的抗菌素, 而施治者并不知道病人为什么会好转。这种现象到目 前为止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变。学习针灸的人越来越多, 从事针灸的人也越来越多。 中国的针灸医师( 其中大部分是专家或教授)在 德国从事针灸工作的并不多,他们大多是被德国的医 疗机构 ( 公立医院或私人诊所)邀请工作的, 他们大多 没有独立诊治病人的权利,必须在德国医生的指导下 从事针灸的诊治工作。也就是说病人首先要通过德国 医生的检查和诊断, 由德国医生决定, 该病人是否需要 针灸治疗, 如果需要, 病人才可以到中国的针灸医师那 里进行诊治。德国病人对于中国针灸医师的信赖程度 远大于德国医生,因为有些病人在得到德国医生的针 灸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在中国医生那里取得了很好的 疗效。
!
上接 !" 页
力度。科研工作是我院的中心工作,创新是科研的灵
魂。中医临床科研是我院的中心优势, 要充分发挥这一 优势, 继续抓好中药新药研究, 同时要结合临床医疗工 作, 把骨伤骨病、 肿瘤、 肛肠疾病、 老年疾病、 血液病、 肾 病等疾病的防治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把重大疾病的中 医防治对策, 防治方案, 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卫生经济学 研究作为目标,认真组织好科研人员向上级各部门多 渠道投标, 加强标书书写质量的培训, 提高中标率, 加 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进行多学科渗透,实行强强结 合, 集中我院优势力量, 组合好研究能力强的部门和人 员, 力争能多中标高级别的项目。 第二, 重视在研项目的管理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加 强在研项目的管理, 对课题执行情况定期检查, 及时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 确保课题按计划执行。对科研立项、 成果的奖励政策一定要落实、 兑现。鼓励科技致富, 让 科研人员尝到科研的甜头。加强科技开发工作的领导 和管理, 要适应市场需求, 开展中药新药、 医院制剂和 保健食品的开发。要敢于打破现有体制的束缚, 进一步 挖掘现有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我院的影响 力, 加快科技成果的步伐, 扩大对外合作, 认真组织实 施已签定合作协议的合作项目。
( 收稿日期: !&&#’(’$# ) 第三, 加紧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或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 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 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因此, 加强实验室的 建设将显著提高我院学术水平、 科研能力。应力争将我 院中药制剂研究室由二级实验室上升为三 级 实 验 室 , 争取我院药理实验室通过二级实验室评审。加紧我院 药物种植研究室、 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另外, 科研要上台阶, 除了以 上 几 方 面 的 努 力 外 , 还离不开先进、 科学的科研管理模式、 方法和严谨的管 理制度, 因此,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管理水平 是 非常重要的, 应该作为大事来抓。其实, 对科管人员的 培训往往是最经济合算的,它能收到学一个带一片的 成效, 因此, 尽可能的采取外出培训学习、 进修, 在兄弟 单位取经等方式, 拓展科管人员的视野, 提高科管人员 的业务水平。甚至可以借鉴和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科 研管理模式, 结合我院的特色, 创建一套适合我院自身 的先进、 科学、 严谨的管理模式, 以此进一步带动全 院 的科研, 提高我院的整体科研水平。我们相信, 在上级 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 我院的科 研会跨上新的台阶。 ( 收稿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