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 - 中国针灸学会

“2018”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 - 中国针灸学会
“2018”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 - 中国针灸学会

附件1

2018′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竞赛规程

学生组、境外学生组半决赛竞赛规程第一部分刺法(总分40分)

一、消毒、进针(限时3分钟,20分)

二、行针、补泻、出针(限时3分钟,20分)

注:1. * 补泻手法中如该项有误,则该手法操作得分为0。例如提插补法中如果操作者无重插轻提操作,则提插补法操作总分计0分。

2. 以上每项手法操作需持续15秒以上。

第二部分温针灸(限时2分钟,20分)

针身留15mm。

2. 如艾团有裂痕、针尾露出或未完成,计0分。

3. 若时间充裕,选手可对艾团进行加工或重做,亦可清洁操作区。

第三部分推拿手法(限时3分钟,总分20分)法

注:1.两个手法任选一手在米袋上操作。

2.每个手法操作时间为1.5分钟。

3.比赛用米袋规格(cm):25×16,内装约1.75kg大米。

第四部分腧穴定位(限时3分钟,总分20分)

注:5个穴位中4个常用穴,1个非常用穴,选手随机抽取竞赛题。

操作时简要口述定位和归经。

学生组、境外学生组决赛竞赛规程

第一部分

腧穴定位及刺法(限时3分钟,总分30分)

比赛形式:抽签分别作答

比赛时间:3分钟

比赛方式:现场操作

9名选手抽签决定出场次序,按次序逐一上场,电脑随机抽题,每题共3个穴位,其中1个为常用穴,2个为非常用穴。

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电脑开始倒计时,时间到终止所有操作。

比赛内容:1. 腧穴定位,包括正确完整地说出穴位归经;正确描述穴位位置;

在人体上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2. 常规消毒,在足三里穴指切进针。

3. 选手自行报告开始手法操作,其中均匀捻转15秒以上;提插

补法15秒以上。

4. 出针。

评分标准:5位裁判按百分制打分,满分100分,裁判在选手操作结束后当场给出分数,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另3位裁判的平均分,乘0.3系数即为该名选手的最终得分。

每位选手配备一个模特。

选手比赛时,5位裁判站在选手身旁打分,现场观众则通过大屏幕观看选手操作。每位选手的成绩将在下一位选手比赛结束后公布,并在现场实时排出名次。

第二部分

温针灸(限时1分钟,总分15分)

比赛形式: 9名选手同台比赛。

比赛时间:1分钟。

比赛方式:现场操作,赛台上放置9辆推车,每部推车上备有10个针包,每个针包正中插1根针灸针。

比赛内容:每名选手在针灸针的针柄上制作橄榄型艾团,限时1分钟。

评分标准:每个艾团满分为10分,艾团的制作要求同半决赛细则。未完成的艾团计0分。5位裁判按百分制打分,裁判在选手操作结束后当场给出分数,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另3位裁判的平均分,乘0.15系数即为该名选手的最终得分。

选手比赛时,5位裁判坐在裁判席上,9位选手操作结束后裁判上台逐一为选手打分,现场观众则通过大屏幕观看选手操作。

第三部分

推拿操作(限时7分钟,总分30分)

比赛形式:9名选手同时进行比赛,电脑随机抽题,每题共6个操作法。其中2个为必选操作法,4个为抽选操作法(10选4)。

比赛用时:7分钟(含操作过程中模特体位变换耗时)。

比赛方式:现场操作。

比赛内容及评分细则:

其脊柱腰背部

注:括号内容为模特体位

说明:

1.手法操作顺序由推拿组裁判长当场决定,以保证模特体位的一致性,避免模特过多变换体位。

2.五位裁判评分,每位选手的最终得分方法: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取另三位裁判的平均分,乘0.3系数即为该名选手的最终得分。

3.所有选手比赛名次均现场实时排出。

4.比赛准备物品:每个赛位1张推拿床,1张方凳或圆凳,1条白色床单,1条白色治疗巾,1条白色毛巾。

第四部分

经典背诵(总分25分)

比赛内容:分为必答题、抢答题两部分。

1. 必答题15分

题型:填空,每题5分

比赛形式:9名选手同时作答,将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共3题。

比赛方式:题目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共3题,1-2题各限时30秒,第3题按出题要求时间回答。工作人员提示比赛开始,逐一亮题并计时。选手同时答题,写于题板上,30秒后停止作答并亮出答案;公布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必答题每题5分,答错、违规(包括超时、作弊)、有错别字等按0分计。

例题(一):《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

例题(二):《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针刺治病要领的原文是: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后乃存针。

2. 抢答题(每名选手最高得分=25-必答题得分)

题型:选择题,每题3分

比赛形式:选手抢答

比赛方式:共10题,屏幕上的题目逐一出现,工作人员提示比赛开始,选手抢答,限时5秒,随即公布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抢答题每题3分,提早按铃、超时、答错扣3分,答对计3分。每名选手抢答题的最高得分=25-必答题得分,超过部分不计入总分。选手超过得分上限后可继续抢答,以限制其他选手的抢答机会。

例题: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

而恇,致气则生为( )。

答案:痈疡

附录

1. 主要参考教材:

1)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二版):

沈雪勇主编《经络腧穴学》,陆寿康主编《刺法灸法学》。

2)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赵毅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经典背诵主要篇章:

《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小针解》,《灵枢?终始》,《素问?宝命全形论》,《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刺禁论》,《针灸资生经·针灸须药》,《针灸资生经·论壮数多少》,《标幽赋》,《百症赋》。(主要参考教材: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针灸医籍选读》,吴富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二版)。

临床教师组半决赛竞赛规程

第一部分

腧穴定位(限时2分钟,总分25分)

注:5个穴位中2个常用穴,3个非常用穴;选手随机抽取竞赛题。

第二部分

刺法(限时3分钟,总分26分)

一、烧山火,透天凉(二选一,16分)

例如提插补法中如果操作者无重插轻提操作,则提插补法操作总分计0分。

二、青龙摆尾,苍龟探穴,子午捣臼,龙虎交战(四选一,10分)

第三部分

隔附子饼灸、拔罐(总分25分)

一、隔附子饼灸(限时1分钟,12分)

二、拔罐(限时1分钟,13分)

注:被操作者俯卧位,选手拔罐2个,在其腰部进行操作。

第四部分

推拿(限时3分钟,总分24分)

每位选手从下列8种手法抽签选择4种进行操作演示(8选4):

1.腹部推摩法

2.扫散法

3.拿五经

4.捏脊

5.打马过天河

6.水底捞月

7.一指禅偏峰推眼眶

8.法操作膝关节

注:1. 选手抽取的手法在人体合适部位完成操作。

2. 每个手法具体操作时间及次数由选手决定,但应注意总操作时间为3分钟。

临床教师组决赛竞赛规程

第一部分

特定穴(总分30分)

第一环节:特定穴记忆(限时1分钟,15分)

9名选手抽签决定出场次序,按次序逐一上场。

比赛形式:随机抽题,分别作答

比赛时间:1分钟

比赛方式:现场回答

大屏幕显示选题框(如下图),黄色闪烁点随机闪烁于框中,选手手持选题器确定答题项,按选中的题框所示特定穴,回答相应穴位名称,回答结束后迅速再次按下选题器,开始下一轮作答,如此往复。

例如:

答题要求:要求选手在1分钟内完成答题。每答对1小题计1分,答错、放弃扣1分,本题分数上限15分。

第二环节:特定穴应用(限时45秒,15分)

9名选手抽签决定出场次序,按次序逐一上场。

比赛形式:随机抽题,分别作答

比赛时间:每小题15秒

比赛方式:现场回答

大屏幕显示选题框(如下图),选手当场从备选的30道题框中选择3题,每题5分,每题限时15秒钟作答。答对1题得5分,答错不扣分,已选过的数字则不再选择。

例题:肺虚之证,用本经补泻法,当用(太渊);用异经补泻法,当用(太白)。

第二部分

病案(限时3分钟,总分35分)

比赛形式:现场题目以门诊病历的形式出现于大屏幕,9名选手同时作答

比赛时间:3分钟

答题方式:将答案写于答题版上。

评分标准:5位裁判按百分制打分,满分为100分,违规按0分计,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另3位裁判的平均分。将3题的评分平均分相加乘0.35系数即为该名选手的必答题最终得分。

选手比赛时,5位裁判坐在裁判席上,答题结束后裁判逐一为选手打分,现场观众则通过大屏幕观看选手的答题情况。

评分要点:诊断,辨证,治法,处方。超时答题者本题以0分计。

例题:

张××,女,34岁,职员

近因心情不畅,时感上腹部不适,间或攻撑作痛,痛及两胁,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呕吐物多为食物、酸水相间混杂,且频频嗳气,腹满且胀,得矢气则舒,大便五日一行,小便黄浊,口苦干,苔黄腻,脉弦。

(请依据上述资料,写出诊断、辨证、针灸处方)

答案:

诊断:呕吐

辨证:实证--肝气犯胃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太冲、阳陵泉、肝俞

第三部分

温针灸(限时1分钟,总分15分)

比赛形式:现场操作

比赛时间:1分钟

比赛方式:赛台上放置9辆推车,每部推车上备有10个针包,每个针包正中插1根针灸针。

比赛内容:每名选手在针灸针的针柄上制作橄榄型艾团,限时1分钟。

评分标准:每个艾团满分为10分,艾团的制作要求同半决赛细则。未完成的艾团计0分。5位裁判按百分制打分,满分100分,裁判在选手操作结束后当场给出分数,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另3位裁判的平均分,乘0.15系数即为该名选手的最终得分。

选手比赛时,5位裁判坐在裁判席上,9位选手同时操作结束后裁判上台逐一为选手打分,现场观众则通过大屏幕观看选手的操作。

第四部分

推拿(限时10分钟,总分20分)

比赛形式:9名选手同台操作,由裁判长抽签选择下列一个部位进行操作演示(3选1)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受术者取坐位)

1.一指禅推法操作于颈项部(至少来回3遍)

2.法操作于颈肩部和上背部(至少来回2遍)

3.拿法操作于上肢部

4.按揉风池、风府、肩井、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位

5.颈部拔伸法

6.颈椎摇法

7.颈椎旋转扳法

8.拿颈项部和肩井

二、肩周炎(受术者取坐位)

1.法操作于肩部配合肩关节被动运动。在肩关节前侧、前外侧配合肩关节内旋、

外旋及外展运动;在肩关节后部配合前上举、内收

2、拿肩关节及上肢部

3.按揉肩髃、肩髎、肩贞、肩内陵、臂臑

4.大幅度摇肩法

5.肩关节扳法(前屈、外展、内收、后伸、内旋)

6.搓肩关节及上肢部

7.抖上肢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按揉腰骶部及下肢

2.在患侧腰骶部和下肢部施法(至少3遍)

3.在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穴施以按揉法4.掌按腰部

5.腰部后伸扳法及斜扳法

6.拍法操作于腰骶部和下肢

比赛时间:10分钟

比赛方式:现场操作

选手比赛时,5位裁判坐在裁判席上,选手操作结束后裁判逐一为选手打分,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另3位裁判的平均分,乘0.2系数即为该名选手的最终得分。并在现场实时排出名次。

附录:

主要参考教材:

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二版):

沈雪勇主编《经络腧穴学》,陆寿康主编《刺法灸法学》,

石学敏主编《针灸学》(治疗篇),严隽陶主编《推拿学》(治疗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1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6日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灸的历史起源和沿革发展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

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的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

分16针灸大科学研究学术高峰论坛

分16 针灸大科学研究学术高峰论坛 承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联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陕西省针灸学会、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创新研究中心 分会场主席:刘保延(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保延(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教授) 学术委员会成员(以姓氏笔画排序): 文碧玲朱兵刘智斌苏同生杨金生荣培晶景向红喻晓春 活动安排 9 月24 日上午地点:陕西宾馆 科协年会全体大会 9 月25 日上午 08 : 00-08 : 10 大会合影(18 号楼门口) 地点:陕西宾馆(会议室:18 号楼2-15) 08 : 10-09 : 00 主持:喻晓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欢迎致辞:刘力(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开幕致辞:刘保延(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教授) 马光辉(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诚杰(国医大师,教授) 09 : 00-11 : 40 主持:刘智斌(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 景向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专题报告(25 分钟/ 人,提问10 分钟) 1. 针灸大科学发展的思考 刘保延(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教授) 2. 新科技革命与医疗领域创新服务 刘燕华(科技部原副部长) 3. 多学科交叉,基础与临床结合,推动针灸研究创新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4. 微小植入诊治系统

刘大可(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学院专用处理器研究所所长,教授) 5. 针灸与机体稳态系统 朱兵(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6. 多源图像协同处理与应用 张艳宁(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 7. 针灸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挑战 劳力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9 月25 日下午地点:陕西宾馆(会议室:18 号楼2-15) 14 : 00-17 : 00 主持:朱兵(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许建秦(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专题报告(25 分钟/ 人,提问10 分钟) 1. 感染免疫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严大鹏(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2. 神经刺激与神经成像 李小俚(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3. 基于细胞微环境活体成像的穴位可视化研究方案 韩鸿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4. Limb-angle-dependent frequency spectrum of electrical conductance for 12 Yuan acupuncture points 许胜勇(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5. The Mechanism of Pain and Itching Formation, Chinese Medicine Analgesia and Relieve Itching 唐宗湘(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教授) 6. 中医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免疫接种的基础 刘杰(华西医院感染与疫苗研究室主任,教授)早餐9 月24-25 日07:30-08:30 陕西宾馆10 号餐厅 午餐9 月24-25 日12:00-13:00 陕西宾馆10 号餐厅 晚餐9 月24-25 日18:00-19:00 陕西宾馆10 号餐厅

现代中国针灸学的三大突破性进展

现代中国针灸学的三大突破性进展 [摘要]实验针灸学、全息针灸学、针刀学是3个自成体系的新学派,它们都是近年来在针灸学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在理论上都保持鲜明的自我特征,又主动融入大量现代科学的成分和方法,理论上越来越清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实践的精准性也有所提高,各自都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笔者认为这3个学派及其衍化的子系统将构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针灸学的主要框架,逐步与现代科学相接轨,为我们研究针灸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对整个针灸学的创新和发展有示范推动作用。 [主题词]针灸学/发展趋势;实验针灸学;小刀针;全息针灸学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针灸界正悄悄兴起一场现代化的革命,业内外人士运用现代医学及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针灸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期望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全面的将传统针灸学进行科学的阐释并揭开其实质,今天看来也许离我们的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但这种努力不仅提高了针灸在世界的知名度,大量的研究也使得针灸学的理论越来越清晰,实践的精确性也有所提高,并逐步与现代科学相接轨,为我们研究针灸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在诸多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在实验针灸学、全息针灸学、针刀学这3个方面,已经初步总结形成了新的学科理论及相应的实践,与中国针灸学传统的理论实践相比已经有实质性的突破。 1实验针灸学 实验针灸学是以现代科技手段及语言全面研究阐释针灸作用机理和应用技术的新学科。20世纪50年代中外学者开始进行穴位结构功能与经络实质的研究,从此拉开现代针灸的序幕。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针刺麻醉的开展,把针灸作用的现代机理研究推向一个历史的高峰。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理研究中发现,针刺镇痛是针刺激发穴位深部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Ⅱ类、Ⅲ类神经纤维传入中枢,一方面可在脊髓水平抑制痛信号的传递,另一方面上传至脑,通过相应核团群——内源性镇痛系统,对疼痛信号的传递或感觉起调制作用。针灸的免疫防卫作用研究表明,针灸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这一环路的调节和控制而得以实现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调节机体内各种功能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而免疫系统功能除受本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外,也接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换而言之,针灸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功能及效应是以神经内分泌为基础的。针灸对各系统的调节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内容,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针灸对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有显著的双向性、良性调整作用,这是针灸治疗机体各种疾病的作用基础,研究这些调节作用的基本特点、发生条件、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拟设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ZZT-2018006 赛项名称:艺术专业技能(弹拨乐器演奏) 英语翻译:Professional Skills of Art(Plucked Instruments Performance) 赛项组别:中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文化艺术 二、竞赛目的 通过比赛,进一步发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宏观指导和品牌作用,全面考察、展示和提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国弹拨乐器演奏专业学生(选手)的基本技能、曲目演奏、知识应用等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引领推进中职中国弹拨乐器演奏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选拔和推出优秀中国弹拨乐器演奏人才提供广阔平台。 三、竞赛内容 本赛项竞赛内容包括乐曲演奏、旋律模唱、视奏、专业知识考察。演奏形式为独奏。乐器种类为琵琶、扬琴、古筝、中阮、柳琴、三弦等。竞赛分两轮进行。 (一)第一轮(全体选手参加) 1.乐曲演奏(分值权重70%) 选手结合教学曲目,自选乐曲1首或2首,现场演奏,时间为

6-8分钟(如所选乐曲时长超过8分钟,可缩编)。重点考察选手的演奏技能、音乐表现和舞台实践能力。 2.旋律模唱(分值权重10%) 选手现场抽取旋律模唱题1题,由老师当场用钢琴弹奏后,选手根据听觉记忆按要求进行模唱。重点考察选手对音高、节奏、旋律的感知、听辨和记忆能力。 (二)第二轮(60%选手参加) 3.视奏 选手现场抽取视奏题,准备1分钟时间后,即按要求进行视奏。重点考察选手的演奏基本功和新谱视奏能力,分析和表现音乐旋律的能力。 4.专业知识考察 选手现场抽取2道赛题后独立回答问题,赛题内容包括音乐专业知识及艺术理论基础知识,赛题形式为图片、音频、视频和文字材料。时间为2分钟。重点考察选手的专业知识水平。 四、竞赛方式 (一)本赛项为个人项目,以省(或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下略)为单位组队报名参赛。同一学校报名人数不超过2人,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 (二)比赛分预赛(选拔赛)和决赛。预赛由各省教育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形式和内容由各省自主决定,通过预赛选拔参加决赛的选手,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报名开始后,通过大赛网上报名系统统一报名参加决赛。决赛由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和艺术专业技能赛项执委会统一组织。

全国学会一览表(国家级)

全国学会一览表 二、工科 B-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B-0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03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B-0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B-05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B-06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07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B-08 中国水利学会 B-09 中国内燃机学会B-10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B-11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B-12 中国制冷学会 B-13 中国真空学会B-14 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B-1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B-17 中国标准化协会B-18 中国图学学会 B-19 中国电子学会B-20 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 中国通信学会B-22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 中国测绘学会B-2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 中国航海学会B-26 中国铁道学会 B-27 中国公路学会B-28 中国航空学会 B-29 中国宇航学会B-30 中国兵工学会 B-31 中国金属学会B-32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B-33 中国稀土学会B-3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B-35 中国化工学会B-36 中国核学会 B-37 中国石油学会B-38 中国煤炭学会 B-39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B-40 中国能源研究会 B-41 中国硅酸盐学会B-42 中国建筑学会 B-4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B-44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B-45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B-46 中国造纸学会 B-47 中国文物保护学会B-48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B-49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B-50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B-51 中国粮油学会B-52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B-53 中国烟草学会B-54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 B-55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B-56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B-57 中国颗粒学会B-58 中国照明学会 B-59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B-60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 B-61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B-62 中国电源学会 B-63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B-64 中国消防协会 B-6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B-66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B-67 中国体视学学会B-68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

全国结核病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基础知识笔试试题教学提纲

全国结核病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 基础知识笔试试题 一、判断对错,每题1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填 写A(对)或B(错)。 1.卡介苗是一种由牛分枝杆菌经230次代传获得的灭活疫苗。 A、对 B、错 2.r干扰素释放试验可以用来诊断活动性结核。 A、对 B、错 3.对于每一个适宜对象开始预防性治疗之前必须严格排除活动性结核病。 A、对 B、错 4.免疫缺陷儿童接种卡介苗可能发生卡介苗全身播散疾病。 A、对 B、错 5.PPD强阳性是指硬结直径≥20mm或合并水泡等。 A、对 B、错 6.肺结核空洞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液平征象。 A、对 B、错 7.如果患者对利福平耐药,可以使用利福布汀进行治疗。 A、对 B、错 8.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时不能用激素治疗。 A、对 B、错 9.对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应进行脑脊液检查。 A、对 B、错 10.合并丙肝的病人,建议先抗丙肝治疗,再进行抗结核治疗。 A、对 B、错 11.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初治涂阳和涂阴肺结核化疗方案是一样的。 A、对 B、错 12.利福平为肝微粒酶抑制剂。 A、对 B、错 13.儿童耐多药结核病应严格禁用左氧氟沙星。 A、对 B、错 14.TST结果阳性可以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A、对 B、错 15.医生为结核病患者进行诊疗时须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所有医用防护口罩使用一次后必须扔掉,不得多次重复佩戴。 A、对 B、错 二、单选题,每题1分:请选择1个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6.进入人体的结核杆菌可在人体内繁殖,结核杆菌的繁殖周期约为: A.4-5分钟 B.1-2小时 C.5-10小时

2012年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理论试题 真题

2012年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理论试题 电脑一: 第1题计算下列患者的烧伤面积 ①3岁男性患儿,头面部及双手烫伤 ②35岁女性患者,左上肢及双足被烧伤 ③4岁患儿,背部、臀部、双下肢火焰烧伤 ④45岁男性患者,面部、左手、右上臂、左臀部、右腿及左脚被烫伤 ⑤17岁男性患者,双手及左侧前臂为二度烧伤,右前臂及双上臂为一度烧伤第2题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英文全称及中文翻译。 ①TME ②SIRS ③HP ④NST ⑤PFC 第3题写出下列血气分析诊断。 ①患者溺水窒息,经抢救后,PH 7.18,PaCO 2 75mmHg,HCO3- 28mmol/L ②PH 7.39,PaCO 2 24mmHg,HCO3- 14mmol/L ③PH 7.45,PaCO 2 52mmHg,HCO3- 35mmol/L ④慢性COPD患者,PH 7.36,PaCO 2 66mmHg,HCO3- 36mmol/L ,Na+ 140 mmol/L, Cl - 75mmol/L,K + 4.5mmol/L ⑤幽门梗阻严重呕吐伴休克患者,PH 7.41,PaCO2 41mmHg,HCO3- 25mmol/L , Na+ 138mmol/L,Cl - 90mmol/L,K + 3.0mmol/L 第4题根据体征和检验资料,写出下列患儿的脱水程度、脱水性质、第1天的补液总量以及溶液的种类 ①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哭时泪少,四肢稍凉。电解质示:血清钠135mmol/L ②表情淡漠,皮肤弹性很差,前囟深凹陷,尿量20ml/ 日。电解质示:血清钠155mmol/L ③精神稍差,皮肤稍干燥,尿量稍减少。电解质示:血清钠125mmol/L ④昏睡,皮肤弹性差,哭时无泪,口唇极干燥。电解质示:血清钠128mmol/L ⑤皮肤弹性较差,前囟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电解质示:血清钠152mmol/L 电脑二 第1题计算下列患者的烧伤面积 ①6岁小儿,头面颈及双上肢烧伤 ②12岁患儿,头面部、双手及双足被烧伤 ③36岁患者,面部、颈部前1/2、左手掌面、右上肢、胸部、双下肢前1/2被火焰烧伤 ④8岁男性患儿,头面颈深II°烫伤,左上肢3% I°烫伤,前躯干深II°烫伤,臀部及双下肢均为深II°烫伤 ⑤45岁男性患者,面部、左手、右上臂、左臀部、右腿及左脚被烫伤 第2题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英文全称及中文翻译。 ①TOF ②HLA ③EN ④OCT ⑤GVHR 第3题写出下列血气分析诊断。 ①糖尿病酮症伴肾功能不全患者,PH 7.134,PaCO 2 15mmHg,HCO3- 4.8mmol/L ,Na+ 136.8 mmol/L,Cl - 98mmol/L ②PH 7.39,PaCO 2 70mmHg,HCO3- 41mmol/L ③哮喘急性发作患者,PH 7.30,PaO 2 55mmHg,PaCO 2 28mmHg, HCO3- 16mmol/L ,Na+ 140 mmol/L,Cl - 106mmol/L ④慢性肺心病患者,PH 7.41,PaCO 2 67mmHg,HCO3- 42mmol/L ,Na+ 140 mmol/L,Cl - 90mmol/L 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部感染患者,入院时呼吸急促,PH 7.468,PaCO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砌筑项目甘肃省选拔赛技术工作文件 一、砌筑项目基本情况 1.1 技能说明 砌筑主要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进行,包括砌砖、石、砌块及轻质墙板等内容,通过上述相关工作,建造内外墙、隔板、烟囱和其他建筑物及构筑物。 砌筑工通过技能培训后要能够从事以下工作: ?选择和制备灰浆; ?修建内、外墙和隔板; ?在砌筑墙上安装预埋材料; ?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烟囱上砌筑弧形砖石; ?在烟囱和烟窗等上贴耐火砖; ?在窑炉和贮水池等上贴耐酸砖; ?修建园墙、人行小道、拱门、露台和阳台; ?精确切割石头、砖、木料和其他高密度砌筑材料; ?用螺栓、拉筋或金属网加固砌筑结构。 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砌筑工,需要忍耐力、集中精力、有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使用不同手工技能、具有较强的砌筑技能、注重细节和整洁等。 1.2能力要求与工作范围 本竞赛是对该技能的展示与评估。仅测试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 1.2.1能力要求细则 所需要的能力要求包括: ?测量及放线; ?铺设工程材料; ?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

?切割和精加工砖; ?按照设计图纸,使用规定的材料进行顺砖、丁砖、竖砌砖、侧砌砖的操作,砌筑梁托及装潢砖,并采用斜砌法砌墙; ?完成砂浆勾缝; ?清洁; 1.2.2理论知识 必须具备以下理论知识,但不进行直接测试。 ?会识图,并能够按照规定标准制图、画草图; ?能够按1:1的比例进行放大样图; ?设计知识; ?材料和工艺知识; ?砌筑知识。 1.2.3 实践操作 竞赛项目为砌筑砖墙。测试技能为国内砌筑常见技能。 1.3 操作项目技术要求 1.3.1操作要求 材料要求: .采用主办方提供的砖及砂浆,但参赛者在砌筑过程中应进行选砖,对非整砖进行精加工。 .可使用自带的砂浆添加剂对砂浆和易性进行微改良。 .砂浆如在2小时内未使用完,应申请更新供应砂浆。 .如提供的砖未提前浇水湿润不得使用。 组砌方法: .操作中应严格按试题示意图中标注尺寸进行砌筑。

针灸名家

针灸名家 名家:李学武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 局会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临床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 师李学武,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近40年,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生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现 仍有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多名(包括韩、日、德、美、英等国家的学 生)。李学武曾应邀到欧洲、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等地讲学,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针灸专家。 李学武教授具有近4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针药结合治疗

脑血管病、胃肠病,以针灸为主治疗头痛、失眠、耳鸣、面瘫、腰腿 痛、肩周炎、颈椎病、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均有独到之处。 名家:黄龙祥 黄龙祥,1959年5月12日生,安徽桐城人。1983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获中医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中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职务:针灸文献研究室主任,兼任科研处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社会兼职: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针灸文献分会第一副主委、中国针灸学会中医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1997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主要从事中医针灸学术史、中医经典及中医文献及方法学研究。

代表著作:《黄帝明堂经辑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7年)、《针灸甲乙经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年)、《中国针灸证治通鉴》(青岛出版社,1994年)、《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青岛出版社,1996年)、《针灸名著集成》(华夏出版社,1997年)等。 现主持的课题:心包经、心经与心相关研究(九五攀登项目“经络的研究”第二专题组长)、经络问题的史学研究及经穴主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分课题组长)、十二经穴主治形成、演变及规律性研究(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课题组长) 【专题论文】 1.“经络学说”究竟说什么 2.经络学说演变 3.经脉病候考源 4.十二“经脉穴”源流考 5.腧穴归经源流初探 6.中医古籍版本鉴定常见问题例说 7.建国以来古医籍整理若干问题的初步考察

中国针灸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针灸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中国针灸学会章程》、民政部颁布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和中国科协颁发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性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办法》,结合中国针灸学会(以下简称本会)专业委员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本会开展活动的需要,按照学科和专业范围,本会需设立若干专业委员会负责开展本专业领域内的各项活动。 第二条专业委员会是本会理事会领导下的学术分支机构,是本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本会章程所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本会授权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具有法人资格。 第三条专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开展本专业或某特定领域内的各项活动,执行理事会交付的任务; 2.根据本会的学术活动方针和总体计划,制定本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计划; 3.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动态,对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4.发现和推荐优秀科技人才,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第二章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调整和注销

第四条专业委员会是根据学术活动的需要,按照学科和专业划 分的。 第五条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调整和注销,由本会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报中国科协审查批准,并在民政部登记或注销。 第六条申请成立专业委员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本学科范围内已形成某一独特的专业领域,并且该专业领域及工作任务与其他已有的专业委员会不重复; 2.已形成在全国有较大覆盖面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科学技术工作者队伍,并有学术方面造诣较深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一批热心学会工作、有一定学术威望的科技骨干力量; 3.能独立开展学术活动; 4.申请成立专业委员会之前,已经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学术活动,如组织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进行科学研究、开展业务培训等等,申请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条件基本成熟; 5.有规范的名称; 6.有固定的住所。 第七条组建专业委员会的程序 1.申请成立专业委员会应由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1人提议,至少5位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本会正式会员附议,并作为发起人,共同提出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报告,说明该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现有专业队伍的情况,成立专业委员会的目的、任务和必要性,活动范围和内容,

“2018”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 - 中国针灸学会

附件1 2018′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竞赛规程

学生组、境外学生组半决赛竞赛规程第一部分刺法(总分40分) 一、消毒、进针(限时3分钟,20分)

二、行针、补泻、出针(限时3分钟,20分) 注:1. * 补泻手法中如该项有误,则该手法操作得分为0。例如提插补法中如果操作者无重插轻提操作,则提插补法操作总分计0分。 2. 以上每项手法操作需持续15秒以上。

第二部分温针灸(限时2分钟,20分) 针身留15mm。 2. 如艾团有裂痕、针尾露出或未完成,计0分。 3. 若时间充裕,选手可对艾团进行加工或重做,亦可清洁操作区。 第三部分推拿手法(限时3分钟,总分20分)法 注:1.两个手法任选一手在米袋上操作。 2.每个手法操作时间为1.5分钟。 3.比赛用米袋规格(cm):25×16,内装约1.75kg大米。

第四部分腧穴定位(限时3分钟,总分20分) 注:5个穴位中4个常用穴,1个非常用穴,选手随机抽取竞赛题。 操作时简要口述定位和归经。

学生组、境外学生组决赛竞赛规程 第一部分 腧穴定位及刺法(限时3分钟,总分30分) 比赛形式:抽签分别作答 比赛时间:3分钟 比赛方式:现场操作 9名选手抽签决定出场次序,按次序逐一上场,电脑随机抽题,每题共3个穴位,其中1个为常用穴,2个为非常用穴。 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电脑开始倒计时,时间到终止所有操作。 比赛内容:1. 腧穴定位,包括正确完整地说出穴位归经;正确描述穴位位置; 在人体上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2. 常规消毒,在足三里穴指切进针。 3. 选手自行报告开始手法操作,其中均匀捻转15秒以上;提插 补法15秒以上。 4. 出针。 评分标准:5位裁判按百分制打分,满分100分,裁判在选手操作结束后当场给出分数,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另3位裁判的平均分,乘0.3系数即为该名选手的最终得分。 每位选手配备一个模特。 选手比赛时,5位裁判站在选手身旁打分,现场观众则通过大屏幕观看选手操作。每位选手的成绩将在下一位选手比赛结束后公布,并在现场实时排出名次。

1-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竞赛任务书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竞赛任务书 2018年5月

一、竞赛时间、内容及成绩组成 (一)竞赛时间 本次竞赛时间共为4小时,参赛选手自行安排任务进度,休息、饮水、如厕等不设专门用时,统一含在竞赛时间内。 (二)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考核技能点包括:功能测试的测试方案制定、功能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执行功能测试和Bug提交(包括移动APP测试执行和Bug提交)、功能测试的测试总结报告编写;性能测试工具使用、性能测试执行和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编写;白盒测试(JAVA代码走查);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 (三)竞赛成绩组成 “软件测试”赛项竞赛成绩为100分,职业素养占5分,竞赛任务占95分,竞赛任务占总分权重如下: 二、竞赛须知 1.本次竞赛平台地址、用户名及密码,性能测试被测系统地址、用户名及密码,以竞赛现场发放为准; 2.本次竞赛提交的所有成果物及U盘中不能出现参赛队信息和参赛选手信息,竞赛文档需要填写参赛队及参赛选手信息时以工位号代替;

3.本次竞赛提交的U盘中只能保存竞赛成果文档,与竞赛成果无关的文件均不能出现在此U盘中; 4.请不要擅自更改竞赛环境(包括强行关闭竞赛服务器A和B),对于擅自更改竞赛环境所造成的后果,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对于恶意破坏竞赛环境的参赛选手,根据大赛制度予以处理; 5.请认真阅读附件1和附件2; 6.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执行修改密码测试时,要谨记修改后的密码,以防修改后无法登录资产管理系统,由此造成无法登录资产管理系统的后果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现场技术支持人员不做任何支持); 7.性能测试请严格按照《A6-BS资产管理系统性能测试要求》设置并发数量和执行时间,擅自提高并发数量和延长执行时间造成的后果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 8.性能测试过程中,出现录制失败、回放失败、脚本执行失败、白屏、500错等情况,属于性能测试工具使用或配置错误,请调试; 9.性能测试过程中,参赛选手可根据需要重置数据库或者重启Tomcat服务(操作方法详见附件2,操作失败可请求现场技术支持)。重置数据库后数据恢复到开赛初始状态,此结果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严禁使用LoadRunner访问性能测试-重置数据库和重启Tomcat服务地址)。重置数据库和重启Tomcat服务的动作以服务器日志记录为准。重置数据库或者重启Tomcat服务不设专门用时(包括现场技术支持),统一含在竞赛时间内; 10.请务必在完成全部竞赛任务后再点击竞赛平台任务“确认提交”按钮提交任务,任务提交后竞赛平台不能追加和修改任务文档及

计生委副主任2015年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讲话稿

计生委副主任2015年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讲话稿 计生委副主任2015年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非常高兴受邀参加2015年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针灸 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首先,我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获得第五届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同仁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针灸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当前,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激发了新活力、呈现了新气象,中医药也迎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今年四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两个规划分别是我国第一 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发展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也是近年来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这两个规划的发布实施,必将对促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激发和释放中医药作为“五种资源”的重要作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显著的疗效,特别是作为一种非药物的医疗保健技术,其安全有效、绿色环保,不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信任,也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多年来,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医针灸在临床、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医疗保健方面,我们积极用中国特色的方法推动和深化医改,针灸安全有效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的防治和康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90%以上的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了针灸科,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综合性医院绝大部分有针灸诊室。据有关资料显示,针灸治疗已覆盖16个临床学科的532个病症,单用针灸就可取得较 好效果的病症达68种,针灸的治疗病种和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针灸学会标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总则

中国针灸学会标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国质检标联〔2017〕536号)等法律法规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政策,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与《中国针灸学会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中国针灸学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和监督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中国针灸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标准是指学会在自己业务范围内,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在没有针灸国家标准和针灸行业标准而又需要获得统一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由在中国注册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验认证机构等单位自主提出和广泛参与,自己归口管理供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属针灸团体标准。 本实施细则所言的针灸团体标准皆指中国针灸学会标准。 第四条针灸团体标准应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技术、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生态效益,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禁止利用针灸团体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第五条制修订针灸团体标准应严格遵循两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两审(审查、审批)制度。 第六条对等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修订现行针灸团体标准及对现有针灸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转化为针灸团体标准的项目,可采用快速程序。 快速程序(代号:FTP)是在正常标准制定程序(代号:A)的基础上省略起草阶段(代号:B)或省略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阶段(代号:C)的简化程序。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学会大会及其理事会负责针灸团体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的审批工作以及对针灸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在学会大会及其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学会常务理事会代行学会大会及其理事会的职责。 第八条在学会常务理事会下设立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会标工委)与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会标技委),学会标工委和学会标技委合设秘书处。

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模拟题1

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模拟题1 考察项目:气管插管 患者,男,62岁,因咳嗽痰中带血8天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颈部后受限,张口正常,Mallampati 分级Ⅱ级,甲颏距离5cm。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异常。X线检查:右肺中叶有直径2×2.3cm的结节,CT示右肺中叶有直径2.1×2.4cm的结节,形态不整,界限不清。BP:140/80mmHg,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颈椎手术、甲状腺手术、扁桃体手术、阑尾炎手术史。诊断:右肺中叶占位,颈椎、甲状腺、扁桃体、阑尾炎手术后。入院后,拟在全麻下行右侧肺叶切除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拟快速诱导后经口腔气管插管。静脉给予:力月西4mg,依托咪酯20mg,芬太尼0.15mg,手控呼吸通气无异常后,给予司可林100 mg,诱导后发现头后仰困难,暴露声门困难,第一次盲插气管导管误入食道。行面罩给氧后,换用杠杆型喉镜,暴露声门时仅仅看见少许会厌尖部,试插管未成功。再次面罩给氧后,改用可视喉镜插管,臵入口腔,仅见会厌,将导管臵入气管7.5cm,充气固定气管导管,挤压呼吸器气囊,观察病人双肺呼吸运动不对称,听诊右侧肺脏过度通气,左侧呼吸音消失。问题一: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何处理。 答案:导管插入过深,误入有主支气管。(导管插入深度为4-5cm,导管尖端距离门齿的距离为18-22cm),将导管气囊内的气体排出,将导管部分退出,使之位于气管内。导管气囊充气,肺部听诊确认导管位臵。 问题二:由于操作的医生的失误,将导管完全退出气管,此时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唤醒患者行经口清醒盲探插管两次均失败。再次应用纤支镜并进行重新插管,插管过程中,SPO2由100%下降至90%,暴露声门失败,拔除纤支镜,再次面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的起源——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古代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居住在山洞,地处阴暗潮湿,加上与野兽搏斗,故多发生风湿和创伤痛,当身体某处有了痛楚时,除祈祷鬼神外,很自然地会用物去揉按、捶击以减轻痛苦,或用一种楔状石块叩击身体某部,或放出一些血液使疗效更为显著,以而创用了以砭石为工具的医疗方法,这就是针刺的萌芽。《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这是远古人类以砭石代针治病的佐证。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1根磨削的石革,椐鉴定为针刺的原始工具。《素问·异法方宣论篇》记载:“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说明了砭石治病与当时人类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随着人类智慧和社会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针具由石针、骨针逐步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现代的不锈钢针。 灸的发明,当是人类知道用火以后。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痛时,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故认识到久熨可以用于治疗,继而从各种树枝施灸发展的艾灸。《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发明与寒冷的生活环境有着蜜切的联系。 针灸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地和,近年来在甘肃,宁夏,河南马迹山、淮阳、禹县,江苏镇江市等地,均发现了夏商时其骨制铜制的医疗针具,反映了早期针灸医学面貌的一个侧面。 针灸的发展——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迈进到封建社会。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针刺工具由砭石、骨针发展到金属针具,特别是九针的出现更扩大了针灸实践范围,促进了针灸学术飞跃发展,针灸理论也不断得以升华。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缓、医和均擅长于针灸。先秦名医扁鹊(秦越人)在给虢太子治尸厥时,让其弟子子阳取外三阳五会而使太子复苏,又令弟子子豹药熨两胁下,而见太子坐起……。证明在先秦时期针砭、火灸、热熨等均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为临床实践的总结和提高以及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关于经脉的著作,它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假表现和灸法治疗。根据其足臂阴阳的命名特点,称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映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面貌。战国时代开始逐渐成书的《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神、气血等为主要内容,从整体观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要领和防治原则,重点论述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等。特别是《灵枢》又称《针经》,较为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三国时代,经济、文化、卫生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约成书于汉代的《难经》,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阐明《内经》为要旨,其中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更补充了《内经》的不足。同时,还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解释。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医学家都很重视研究针灸,如我国病历记载的创始者淳于意经甾川王治“厥上为重,头痛身热”时,“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史记》)。发明六经辨证的张促景,在其著作《伤寒论》中,不仅在方药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典范,而且在针灸学术上也有许多卓越的风解和贡献。仅《伤寒论·太阳篇》涉及针灸内容的就有20多条,主

中国针灸学 VCD

中文名称:中国针炙学系列录影带30集全 资源类型:ISO 地区:大陆语言:普通话,英语 简介:中国针灸学 VCD (中英双语?全30盘) 登录号 : V084 编着者 :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出版社 :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1集、导论( INTRODUCTION ) 针灸疗法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辑介绍针灸的起源,历代针灸医家和针灸名着,以及现代针灸的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编录制作,执行编委李鼎,陆宝根,片长45分钟. 2集、经络( JINGLUO ) 经络学说是中医和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本辑通过真人示教,介绍了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分布,联络脏腑和病,主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编录制作,执行编委张家维,丘杰礼,片长48分钟. 3集、腧穴(一)( POINTS I ) 腧穴(一)至(三)这三辑从穴位定义、深浅、分类,以及审定穴位的依据和方法等基础知识入手,按任脉、督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和经外穴的顺序介绍了152个穴位的部位,主治和刺灸法,并按解剖部位进行复习。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联合编录,执行编委王德深、周允娴、梁竞平、孙中玉、片长43分钟。 4集、腧穴(二)(POINTS II ) 腧穴(一)至(三)这三辑从穴位定义、深浅、分类,以及审定穴位的依据和方法等基础知识入手,按任脉、督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和经外穴的顺序介绍了152个穴位的部位,主治和刺灸法,并按解剖部位进行复习。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联合编录,执行编委王德深、周允娴、梁竞平、孙中玉、片长43分钟。 5集、腧穴(三)( POINTS III) 腧穴(一)至(三)这三辑从穴位定义、深浅、分类,以及审定穴位的依据和方法等基础知识入手,按任脉、督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和经外穴的顺序介绍了152个穴位的部位,主治和刺灸法,并按解剖部位进行复习。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联合编录,执行编委王德深、周允娴、梁竞平、孙中玉、片长43分钟。 6集、刺法(一)( NEEDLING METHODS I ) 本辑主要介绍有关毫针的基本知识、针刺练习、体位、进针和行针手法、注意事项、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上海中医药大学编录制作,执行编委刘炎、陆宝根,片长46分钟。 7集、刺法(二)( NEEDLING METHODS II) 本辑分别介绍了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天灸、灯火灸和一些民间灸法的具体操作、补泻、适应证和禁忌证。后半部附拔罐疗法。上海中医药大学编录制作,执行编委刘炎、陆宝根、片长44分钟。 8集、灸法 ( METHOD OF MOXIBUSTION) 本辑分别介绍了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天灸、灯火灸和一些民间灸法的具体操作、补

针灸专家李志刚老师简历

简历:李志刚,男,1965 年6月生,汉族。1987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1990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2000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针灸学博士。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书记。兼任北京针灸学会现代针灸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骨干,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及教育部评审专家。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作为援疆干部任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针刺手法与针刺干预中枢神经损伤的机理研究。 学术思想与特色: (1)针灸理论: 李志刚教授对针灸理论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认为针灸治疗应先辨其病,据病来选定主穴后,根据症状辨其寒热虚实再选择配穴,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最后再行针刺补泻。如:明确诊断为痛经一病后就可选定主穴三阴交、血海、地机、中极、关元,若为虚证则配肾俞、足三里、命门等穴用补法,若为实证则配合谷、曲池、行间等穴用泻法。还提出针灸疗法与气功疗法相结合的行针手法,即医者运气使丹田之气达于手指,再以此气来推动患者体内之经气运行以疏经络调气血。 (2)针刺手法: 李志刚教授博士专业是针法灸法,能尊经旨不拘旧法,敢于实践,大胆创新。重视针刺得气的效应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其有关针感性质和针感传导方位的控制方法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每针必求得气,进针后用手法控制针感性质和控制针感的传导方位,在控制针感传导方位时,主张针尖的方向朝向病所,也可循经循摄、按压法、推气法及逼针法来控制针感。认为“关节宣通气自流”,常使用“苍龙摆尾”“白虎摇头”二法使针感跨过关节部位治疗运动性疾患。取得基础针感后再用手法控制针感传导方向使气至病所,然后据病证取补泻手法来治疗,认为基础针感是取得针刺补泻的先决条件,取凉的基础针感应为麻、痒,取热的基础针感应为酸、胀。即“麻痒取凉(泻),酸胀取热(补)”。 (3)临床: 李志刚教授经常将自己多年的临床心得付诸笔端,与同行交流。主张“针灸药推拿多法并用”治疗多种急慢性疾患。认为一法往往不足以祛除顽疾,须多法合参并用。尤善用现代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参照古籍寻觅治疗新途径。常使中风失语的病人重新发声,久病瘫痪的病人重新站立,重症颈椎病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在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运动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如痛证、失眠、肥胖症、退行性骨关节病、中风后遗症等。善用深刺透穴法,如:天枢透归来治疗肥胖证,地仓透颊车治疗陈旧性面瘫等。重视刺络放血法的应用,临证放血量多、刺激量大。运用放血疗法及水针疗法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如股外侧皮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痤疮等,疗效显著。 (4)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