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

合集下载

实验室人员能力确认程序【范本模板】

实验室人员能力确认程序【范本模板】

实验室人员能力确认程序1.目的保证检测室、检测人员的能力、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符合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检测人员3.职责和权限3.1.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人员能力确认计划表,并签发上岗证;3.2.相关检测部负责人负责人员能力确认计划表的编制及人员能力确认的实施;3.3.检测人员负责检测细则的编写及培训需求提出。

4.程序实验室各检测室负责人应根据部门人员能力制定培训计划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人员能力确认。

4.1.学历要求从事检测活动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如果学历或专业不满足要求,应有10年以上相关检测经历。

关键技术人员,如进行检测结果复核、检测方法验证或确认的人员,除满足上述学历要求外,还应有3年以上本专业领域的检测经历.本公司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应至少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学历,或者具有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

4.2.实验室基础知识:熟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了解电气设备(动力及照明)的基本安全知识;了解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试剂或可能散发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室基础理论知识及常规操作技能.4.3.素质能力4.3.1.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确认4.3.1.1.实验室检测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组成以及仪器设备测定原理;4.3.1.2.实验室检测人员能熟练操作仪器设备操作软件并出具准确结果;4.3.1.3.实验室检测人员能对照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及设备期间核查规程对设备进行维护及期间核查。

4.3.2.标准掌握能力确认4.3.2.1.实验室检测人员熟悉标准方法测定原理并根据标准实际操作中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归纳从而对检测细则进行补充、细化、完善.4.3.2.2.检测细则须对测定原理4.3.2.3.实验室使用试剂、标准物质品牌规格、试剂有效期、等进行完善,4.3.2.4.测定程序进行细化,4.3.2.5.计算公式符合实际,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实验室人员能力确认程序

实验室人员能力确认程序

实验室人员能力确认程序1.目的保证检测室、检测人员的能力、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符合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检测人员3.职责和权限3.1.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人员能力确认计划表,并签发上岗证;3.2.相关检测部负责人负责人员能力确认计划表的编制及人员能力确认的实施;3.3.检测人员负责检测细则的编写及培训需求提出。

4.程序实验室各检测室负责人应根据部门人员能力制定培训计划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人员能力确认.4.1.学历要求从事检测活动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如果学历或专业不满足要求,应有10年以上相关检测经历. 关键技术人员,如进行检测结果复核、检测方法验证或确认的人员,除满足上述学历要求外,还应有3年以上本专业领域的检测经历。

本公司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应至少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学历,或者具有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

4.2.实验室基础知识:熟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了解电气设备(动力及照明)的基本安全知识;了解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试剂或可能散发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室基础理论知识及常规操作技能。

4.3.素质能力4.3.1.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确认4.3.1.1.实验室检测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组成以及仪器设备测定原理;4.3.1.2.实验室检测人员能熟练操作仪器设备操作软件并出具准确结果;4.3.1.3.实验室检测人员能对照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及设备期间核查规程对设备进行维护及期间核查。

4.3.2.标准掌握能力确认4.3.2.1.实验室检测人员熟悉标准方法测定原理并根据标准实际操作中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归纳从而对检测细则进行补充、细化、完善.4.3.2.2.检测细则须对测定原理4.3.2.3.实验室使用试剂、标准物质品牌规格、试剂有效期、等进行完善,4.3.2.4.测定程序进行细化,4.3.2.5.计算公式符合实际,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试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确认表[公司范本]

试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确认表[公司范本]

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确认表序号: GF1-1-1编号:GXLQZX设备名称液压万能试验机设备编号GL02040001(GF1)01/II-3 设备用途钢筋力学性能试验保管部门检定/校准单位桂林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检定/校准周期(年)1证书/报告性质□√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证书/报告编号力值字第1305010269号证书报告确认内容1、有授权文件的标识□√是□否2、校准/检定证书(测试报告)在校准实验室认可/实验室的授权范围内□√是□否3、证书/报告具有量值溯源信息(如:上一级标准器的标识和检定或校准证书号)□√是□否4、有检定/校准、测试的技术依据(代号: JJG139-1999 )□√是□否5、提供了具体的校准数据□√是□否6、提供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数据□是□√否数据确认检测项目测试结果标准、规范、规程要求是否满足要求试验力示值相对误差示值重复性示值允许误差±1.0%30 100 200 +0.7+0.5+0.40.0 0.2 0.2 □√是□否50 200 400 +0.6+0.4+0.60.2 0.1 0.1 示值重复性允许误差1.0%□√是□否100 300 600+0.4+0.4+0.70.1 0.1 0.1 □√是□否150 400 800+0.5+0.4+0.60.1 0.1 0.1 □√是□否200 500 1000+0.6+0.4+0.60.1 0.1 0.1 □√是□否根据证书、报告内容可确定:□√证书、报告满足要求□√根据证书、报告数据、判定该设备能使用□根据证书、报告数据、判定该设备需降级使用□根据检测/校准、测试产生的修正因子要对设备进行修正,修正情况:设备管理员:罗玉刚日期: 2013 年 8 月 10 日负责人意见:该设备检定结果满足要求。

签名:日期:年月日技术负责人意见:该设备检定结果满足要求。

签名:日期:年月日备注: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确认表序号: GF1-1-2编号:GXLQZX设备名称液压万能试验机设备编号GL02040001(GF1)01/II-3 设备用途钢筋力学性能试验保管部门检定/校准单位桂林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检定/校准周期(年)1证书/报告性质□√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证书/报告编号力值字第1405010530号证书报告确认内容1、有授权文件的标识□√是□否2、校准/检定证书(测试报告)在校准实验室认可/实验室的授权范围内□√是□否3、证书/报告具有量值溯源信息(如:上一级标准器的标识和检定或校准证书号)□√是□否4、有检定/校准、测试的技术依据(代号: JJG139-1999 )□√是□否5、提供了具体的校准数据□√是□否6、提供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数据□是□√否数据确认检测项目测试结果标准、规范、规程要求是否满足要求试验力示值相对误差示值重复性示值允许误差±1.0%50 100 200 +0.8+0.6 -0.8 0.2 0.4 0.2 □√是□否100 200 400 +0.7+0.4 -0.2 0.2 0.2 0.1 示值重复性允许误差1.0%□√是□否150 300 600+0.6+0.1 -0.1 0.1 0.1 0.1 □√是□否200 400 800+0.3-0.1 -0.2 0.2 0.1 0.1 □√是□否500 1000-0.4 -0.5 0.1 0.1 □√是□否根据证书、报告内容可确定:□√根据证书、报告数据、判定该设备能使用□根据证书、报告数据、判定该设备需降级使用□根据检测/校准、测试产生的修正因子要对设备进行修正,修正情况:设备管理员:罗玉刚日期: 2014 年 8 月 2 日负责人意见:该设备检定结果满足要求。

20《检测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20《检测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采用非标准方法进行研究或检验工作时,应遵循的验证和批准程序1 目的为保证本院检测、校准和检定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使检测、校准和检定过程规范化,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本院检测/校准方法选用和确认。

包括标准方法的选择和证实,以及非标准方法的制定和确认。

3 职责3.1 技术主管3.1.1 负责本程序文件的有效性。

3.1.2 批准非标检测/校准方法。

3.2 专业部门技术负责人3.2.1 负责本专业部门标准方法的选择、证实及变更后证实。

3.2.2 组织非标准方法研究和确认,审核非标检测/校准方法。

3.2.3 批准本专业部门检测/校准作业指导书。

3.2.4 确保本专业部门采用现行有效的检测/校准方法。

.3.3 质量监督员3.3.1 组织检测/校准人员对标准方法进行证实,确保检测/校准人员能够正确应用标准方法。

当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证实。

3.3.2 经常性地浏览和查询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网站,审核信息中心提供给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是否现行有效。

3.3.3 组织编写检测/校准作业指导书,审核作业指导书。

3.3.4 参与组织非标准方法研究、编制和确认。

3.4 检测/校准人员3.4.1 参与标准方法进行证实,确保能够正确应用标准方法。

3.3.2 参与编写检测/校准作业指导书。

3.3.3 确保采用的检测/校准方法为现行有效的方法,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

3.5 行业标准管理处负责所用标准检测/校准方法的受控管理,定期发布检测/校准方法的查新报告,确保本院保使用的检测/校准方法为最新有效版本。

4 工作程序4.1 方法的选择4.1.1 标准方法是指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

我国发布的标准方法包括国家标准、部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注:在ISO/IEC 17025中,企业标准或属于实验室制定的标准,或属于客户指定的标准。

不属于标准方法)。

4.1.2 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需要时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

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

4.评审组确认的检测能力
4.1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
评审组长:评审员/技术专家:日期:
填表说明:1.“现场考核方式”由评审员/技术专家填写,请在相应位置处划“√”,其中前三种为主要考核方式,允许使用单一方式对有关项目进行确认,即可单选;其它五种为辅助考核方式,必须组合使用,即应复选;“核查仪器设备配置”的考核方式仅在无法进行现场试验时采用。

2. 本表列入的“序号”应与申请书配置表中保持一致,如采用共同的方式来确认重复的项目/参数时,重复的项目/参数可不列入本表,但应将序号
在备注栏中说明。

3. 评审员/技术专家应在其确认的项目的首末页签字,并注明其确认项目的序号,同时评审组长在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字的页面上签字。

第 1 页共6 页
第 3 页共6 页
第 4 页共6 页
第 5 页共6 页
评审组长:评审员/技术专家:日期:
填表说明:1.“现场考核方式”由评审员/技术专家填写,请在相应位置处划“√”,其中前三种为主要考核方式,允许使用单一方式对有关项目进行确认,即可单选;其它五种为辅助考核方式,必须组合使用,即应复选;“核查仪器设备配置”的考核方式仅在无法进行现场试验时采用。

2. 本表列入的“序号”应与申请书配置表中保持一致,如采用共同的方式来确认重复的项目/参数时,重复的项目/参数可不列入本表,但应将序号
在备注栏中说明。

3. 评审员/技术专家应在其确认的项目的首末页签字,并注明其确认项目的序号,同时评审组长在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字的页面上签字。

第 6 页共6 页。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核查表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核查表
d)选择适当的方法或程序,并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注2:对于内部或例行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可简化进行。
7.1.2
当客户要求的方法不合适或是过期的,实验室是否通知客户?
7.1.3
当客户要求针对检测或校准作出与规范或标准符合性的声明时(如通过/未通过,在允许限内/超出允许限),是否明确规定规范或标准以及判定规则?
实验室是否将其准备公开的信息事先通知客户?
除客户公开的信息,或实验室与客户有约定(例如:为回应投诉的目的),其他所有信息都被视为专有信息,是否予以保密?
4.2.2
实验室依据法律要求或合同授权透露保密信息时,是否将所提供的信息通知到相关客户或个人,除非法律禁止?
4.2.3
实验室从客户以外渠道(如投诉人、监管机构)获取有关客户的信息时,是否在客户和实验室间保密?
b)实验室有能力和资源满足这些要求?
c)当使用外部供应商时,应满足6.6条款的要求,实验室应告知客户由外部供应商实施的实验室活动,并获得客户同意?
注1:在下列情况下,可能使用外部提供的实验室活动:
——实验室有实施活动的资源和能力,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不能承担部分或全部活动;
——实验室没有实施活动的资源和能力。
b)验收准则?
c)能力,包括人员需具备的资格?
d)实验室或其客户拟在外部供应商的场所进行的活动?
7过程要求
条 款
核 查 内 容
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编号及章节/条款号
自查结果说明
备注
7.1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
7.1.1
实验室是否有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该程序是否确保:
a)明确规定要求,形成文件,并被理解?
注1:在ISO/IEC指南99中,计量溯源性定义为“测量结果的特性,结果可以通过形成文件的不间断的校准链与参考对象相关联,每次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检测实验室检验能力的确认

检测实验室检验能力的确认

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的确认[摘要]检测实验室如何对新实施的标准检测方法、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在使用前或变更后进行的确认;通过验证确认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该方法适合于预期的用途。

对GB/T27404-2008规定的技术要素:要求作三水平的回收率、校准曲线的绘制和相关系数、精密度、测定低限、准确度、提取效率、特异性(定性要求)、耐用性(也称抗变性或稳定性)等的理解。

Abstract:The article demonstrated how testing laboratories validate the testing method i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a newly implemented standard test method,a non-standard testing method,a laboratory designed(de-veloped)testing method,before and after a standard method is extended beyond its original scope or been re-vised.Through the validation,the lab will provide objective evidence to confirm that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the intended use.On the GB/T27404-2008required technical factors:the requirements for three levels of re-covery,calibration curve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recision,detecting lower limit,accuracy,extraction effi-ciency,specificity(qualitative requirements),durability(also known as resistance to change or stability).[关键词]检测实验室能力确认验证检测方法Keywords:Testing Laboratories,Confirmation of capability,Verify,Testing M ethods文/倪敏1喻雨琴2实验室是用于在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其变化和结果的机构。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项目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项目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审查认可一、项目名称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审查认可二、审批依据《中华人民XX国标准化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XX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XX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十六条。

三、审批条件实验室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和能力: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或法人代表授权资格(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校准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具有与其从事检测、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3、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其工作环境应当保证检测、校准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4、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校准活动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检测、校准设备设施;5、建立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与其承担的检测、校准活动X围相适应的质量体系,按照认定基本规X或者标准制定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并有效实施;6、具备与其申请开展业务X围相适应的注册资本、设备、场地、人员等相关条件;7、具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 idt ISO/IEC17025-1999)规定的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6个月以上;8、新建质检机构的受理,应根据我省的需要,并已取得首次建立质检站(所)批准筹建文件。

9、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四、审批程序(一)办理流程:(二)办理程序:1、申请人向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受理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2、受理人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3、受理人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根据需要对申请人进行技术评审,并书面告知申请人(注:技术评审时间不计算在作出批准的期限内);4、受理人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技术评审时间除外),根据技术评审结果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评审组确认的检测能力
4.1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
评审组长:评审员/技术专家:日期:
填表说明:1.“现场考核方式”由评审员/技术专家填写,请在相应位置处划“√”,其中前三种为主要考核方式,允许使用单一方式对有关项目进行确认,即可单选;其它五种为辅助考核方式,必须组合使用,即应复选;“核查仪器设备配置”的考核方式仅在无法进行现场试验时采用。

2. 本表列入的“序号”应与申请书配置表中保持一致,如采用共同的方式来确认重复的项目/参数时,重复的项目/参数可不列入本表,但应将序号
在备注栏中说明。

3. 评审员/技术专家应在其确认的项目的首末页签字,并注明其确认项目的序号,同时评审组长在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字的页面上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