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考试复习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社会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题(课程代码264004)第一章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第一节生平和著述一、生平(life)孔德(1798——1857),法国社会学家。
他的父亲是一个政府官员,也是一个热心的天主教徒和保皇分子,极力鄙视革命。
像所有人一样,孔德在青年时代是激情而狂热的,他放弃了家庭的保守信念,树立了自由、共和的信念。
1817年,孔德认识了圣西门(60岁),并作为他的秘书和朋友工作了七年之久。
在合作的这段时间里,他受到了圣西门的巨大影响。
正是在圣西门的影响下,他开始由自由共和思想转向精英主义,而且把社会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来看待,并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因名义之争和政见不合,1824年孔德与他的导师分道扬镳,开始了孤独的研究生涯。
由于自己的成就,他又和密尔等人成了朋友。
孔德晚年沉迷于“人道教”(the Religion of Humanity)的建立,他再次陷入学术的孤独之中,但是他却开始和许多政界要人联系,来推销自己的人道教思想。
二、著述(works)1830至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1844,《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51至1854年,《实证政治体系》;1848,《实证哲学概观》;等等三、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1.孔德生活的法国处于社会和政治秩序紊乱的年代。
The belated coming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导致了法国社会的急速变迁,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迅速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为了取得政治地位,也促使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运动。
孔德一生便经历了七种政治体制和无数次的群众运动。
孔德出生于罗伯斯庇尔极端统治之后相对温和的热月政府时期;两年后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又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莱比锡战败,路易十八又统治了法国;虽然拿破仑曾经历过100天的复辟,但路易十八和查尔斯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2课程名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方法论关系主义2、《否定的辩证法》3、交往行动4、符号权力二、概念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1、生活世界和主体间性2、社会性别(Gender和性别(Sex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1、简述吉登斯对“结构的二元性”的基本看法。
2、简述布迪厄对“场域与惯习”关系的基本看法。
3、简述现象学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四、论述题(共20分试在叙述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的基础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名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方法论关系主义这是布迪厄提出的一个概念。
与所有方法论上的一元论不同,布迪厄主张关系的首要地位。
在他看来,二元论式的抉择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常识性观念,这正是社会学必须从自身中祛除的。
(3分这种常识性观念植根于我们使用的语言本身,而它则“更适于表达事物而不是关系,呈现状态而不是过程”。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1)课程名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福柯2、布迪厄3、《社会的构成》(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4、身体体现(embodiment)二、概念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1、场域与惯习2、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1、简述吉登斯对“现代性”的基本认识。
2、简述新功能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3、简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主要观点四、论述题(共20分)试在叙述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简要做出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名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福柯福柯是法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被称为“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也是20世纪西方知识界最引人注目的反对派核心人物(3分)。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考试)

第一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概述一、社会思潮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一)社会思潮1、社会思潮的概念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
社会思潮具有较为集中的主题、广为流传的观点、持续不断的作用、一定范围的社会认同和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
2、社会思潮的分类自阶级社会出现以来,社会思潮随之产生。
社会思潮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民族中都存在;在任何阶级、阶层中都存在。
总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社会思潮有阶级性,有的不存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有不同的社会思潮,但也有人类共同认可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有民族性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反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们出于不同的习惯、需要或者目的对社会思潮进行划分,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划分法。
如果按照学科领域划分,有政治思潮、经济思潮、文化思潮、哲学思潮、史学思潮、伦理思潮等。
具体到每一类思潮中,又有许多思潮。
如果按照社会作用划分,有积极思潮和消极思潮、先进思潮和落后思潮、进步思潮和反动思潮等。
如果按照思潮流行范围划分,有资产阶级社会思潮、无产阶级社会思潮、第三世界民族独立思潮和全人类思潮。
但是就某一项社会思潮而言,很难对其进行单一的归类。
3、社会思潮的作用(1)社会思潮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思想先导。
古往今来的一切社会变革,首先都是由最初处于隐性、潜伏、非主流的社会思潮演变而来的社会舆论引发的。
回溯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任何政权的取得,必定先有思想文化为其奠基。
如果没有西欧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的摇旗呐喊,就没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就不会有苏联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的一片红的局面;如果没有民族自决、国家主权等社会思潮的激励和鼓舞,殖民地国家就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大道。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试题doc 9页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试题(doc 9页)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1、恩格斯逝世后,社会民主党发生了分裂,其革命的左翼在十月革命后相继改称共产党,其右翼则继续保持社会民主党的名称。
2、社会民主党在19世纪末至二战以前,主要表现为英国的费边社会主义,德国的修正主义和法国的人道社会主义以及其他一些主张走改良道路的社会主义思想流派。
3、伯恩斯坦用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修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回到康德去的口号。
4、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形成,是欧洲社会民主党从革命转向改良的一个标志。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尼采公开宣称“上帝死了”,成为这个时期反神学精神的最强音。
6、德国-意大利政治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米切尔斯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主要是他提出的寡头政治理论理论。
7、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勒庞以“思考的目标”为标准,将革命分为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和宗教革命三类。
二、名词解释:1、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政治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现代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
他在著名的“杜威学校”进行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奠定了他在教育界的不朽地位。
1919年杜威曾到中国讲学,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有过重大影响。
一生著述浩繁,内容遍及哲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宗教学等领域。
2、杜威:是美国的政治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现代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杜威自由理论仍然以个人个人主义为基础,然而倡导的个人主义是同旧的个人主义迥异的新个人主义,他对传统自由主义中过分重视个人的倾向不以为人,认为19世纪的自由主义尽管在当时为个人自由的发展和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上产生过巨大作用,但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杜威在他的《新旧个人主义》一书中试图寻求“个性回归”之路,认为个性回归的重要前提是个体不再把自己置于与社会合作想对立的地位,个人主义者重新找回自我的途径便是将自己拥有的观念和理想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现实相协调。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后半期的的主题是。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和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和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1、当今世界主题是()A.危机与动荡B.和平与发展C.革命与战争D.繁荣与发展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自由的平等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D.以上说法都正确5.现代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出了()A.福利原则B.利益原则C.公正分配原则D.国家干预原则6、优先原则的含义()A.个人选择优先B.“先来后到”C.各行其是D.以上都对7、萨托利认为现代民主追求的两个目标()A.富裕 B.健康C.自由D.平等8、贝尔论资本主义文化()A.政治轴心与经济轴心是矛盾的B.文化轴心与政治轴心是矛盾的C.政治轴心与经济轴心是不矛盾的D.文化轴心与政治轴心是不矛盾的9、80年代上台执政的保守派大都打着()A.保守主义B.旧保守主义C.新保守主义D.自由主义10.在德国社民党的社会主义三项基本价值中()A.道德B.互助C.公正D.自由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研究是研究二战前的理论。
安徽大学《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考试试卷(二)

安徽大学《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考试试卷(二)(时间120分钟)院/系专业姓名学号一、解释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商谈民主”2.“全能主义”3.“总体性”4.“女性优越论”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内容。
2.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
1.“二战后,欧洲各国社会党普遍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工人阶级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已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阶级了,甚至工人阶级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
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阶级的先锋队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现代社会中,阶级对抗已经转为阶级合作。
一个政党不能只代表一个阶级或集团,只有代表各阶级才能赢得多数,实现民主。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张丽君编著)2.“我们不能根据多数与少数之间的对比,来描述民主社会的实际运作。
我们只能区分各种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群体,它们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试图推进它们的目标,当然常常(至少部分地)以其他群体为代价。
”(罗伯特·达尔)四、材料分析题(20分)材料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发出了一个可怕的关于“明天的预言”:在美国中部的一片整齐、繁荣的农场中央坐落着一个城镇。
春天,繁花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彩色的光芒。
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那儿也有无数的美丽的小鸟飞来。
洁净而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一些不详的征兆降临到村落,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着成群的小鸡,大批的牛羊发病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诉说着他们家庭的不幸,医生们则为此感到困惑莫解。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的合唱以及其他鸟儿的声浪,现在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试卷答案

波普尔的主要观点
• 1、民主社会重建原则:零星社会工程. • 批判历史主义哲学 • 2、科学史表明:科学的理论常被实验推翻, 而推翻理论是科学进展之轮 • 3、一切描述都是有选择性的,我们的描述总 是不完整的,仅仅是一种选择,并且所描述的 总是事实的一小部分. • 历史的客观性、总体性是不存在的
柏拉图的极权主义根源
•
•
•
布什宣称的“伸张自由的使 • 命”,确是出于美向“世 界每个角落”推行其制度 的理想和信念。而且,如 同历史上所有企图以暴力 和阴谋手段消灭其他宗教 文化的极端教义派一样, 也堪称一种“宗教极端”。 [全文] 笃信的美国人:美国 是当世宗教氛围最浓厚的 国家之一
利奥· 施特劳斯:政治思想 方面 一个好的制度有权利 乃至义务去反对坏的制度, 即使要动用武力,“为了 使西方民主政体处在安全 之中,应当使全球都实现 民主。” 阿伯特· 沃尔特泰尔:军事 思想方面 要准备打有限战争, 必要时使用战术核武器和 能够攻击敌方军事设施的 高精度的“智能武器”。
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
• • • • 中间阶级理论: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存在一个中间阶级 一方面剥削别人,另一方面又被别人剥削。 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在封建社会中处于被 剥削地位,另一方面又处在剥削地位。 • 苏联国家社会主义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官僚 阶级,其对手不是工人阶级而是专家阶级。
作业及思考
• 阿富汗战争
• 伊拉克战争
• 美国发动颜色革命是美国 在推行它的价值观,再把 它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 独联体地区加以推广。美 国对中亚的渗透,是对 “后苏联空间”持续拓展 的一部分
• “中国优势在于不仅有绵长 的海岸,还有深入中亚地 区的大后方,从那中国将 可发射导弹精确地击中太 平洋上任何行驶中的船 舰。”卡普兰明确的结论 是: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敌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复习题
1.阐述精神三变(尼采)理论的哲理。
答:尼采“精神三变”讲了三个关于骆驼、狮子、婴儿的故事。
(1)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
他认为,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
骆驼,具有忍辱负重、意志强健有力、忍耐考验的特点;狮子,具有反抗的特征,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有着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特点。
(2)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在起步的人生过渡阶段,一定要有坚韧、朴实,像骆驼那样忍辱负重的精神;当人生步入到具有一定权力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辨证的运动,就应该转向婴儿的精神,创造一个完美的境界。
(3)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怎么对待毕业后的就业?要点:不易跳槽;把握“精神三变”的精神特点。
(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2.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
答:(1)尼采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
”他说,人生就是一个过渡,像钟摆来回摆动;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
因此人的一生中,苦难、痛苦是必然的。
(2)以为痛苦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3.何为“酒神精神”,请叙述“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异同。
答:(1)“酒神精神”出自古希腊神话。
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人们无节制地狂欢乱饮的描写,通过融化个体生命,使生命的“小我”陶醉于宇宙的“大我”的境界之中。
(2)“酒神精神”具有三个特征:
○1追求生命本能的冲动;
○2追求生活意义中的沉醉状态;
○3追求一种完全忘却自我的状态。
(3)美学家朱光潜将“酒神精神”解释为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是演戏的态度。
在他看来,酒神代表放纵,代表生命本能的释放。
(4)而另一种人生的态度即是日神阿波罗精神,即凭高静观的态度,也是一种看戏的态度,更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态度。
日神看重的是和谐、限制、与哲学的冷静。
在静观中获得审美的或艺术的忘我之境,而不是在外在生命表现的躁动中进入超越境界,可以说它有着中国色彩的审美理想。
(5)两者的区别:“酒神”入世,而“日神”出世;“酒神”演戏,而“日神”看戏;“酒神”行动,而“日神”玄思。
4.何为自为的存在和自在的存在?它们之间各自的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的关系如何理解?
答:(1)萨特认为,人生一直自为的存在,而不同于物,物是自在的存在,实际上是说人与物的存在。
所谓自为的存在,是指人具有主观性、自为意识性,它有一种纯粹的预谋、向往和志向。
○1自为的存在是特指代人,最大的特点是主观性和意识。
○2自为的存在的特点是:非真实性、自由性、它动性(精神的意向的内在性)、多变性(变,是世界的本质)。
(2)而作为物的自在的存在,是指自我之外的外部世界,其特点有:
○1无可名状(是一个没有目的的、没有意义的绝对的存在,如:天山下小草的存在,没有指向,没有目的的存在)
○2偶然性。
所发生的一切无规律,无时间延续。
人生就像一棵树,有那么多树叶,一阵风吹过,有些落在厅堂,有的落在屋檐。
如原子只做偏斜运动,这个
偏斜就是偶然。
○3被动性。
物质世界本身缺乏自己运动的活动。
(比如,月光下的上海才最美)
(3)两者的关系如下:
○1自在只有通过自为才有意义:没有纳入到精神的意向性,任何存在都没有意义。
○2自为,就是通过现象学胡塞尔的方法,摆脱一切先决条件,凭直觉来发现本质的方法,自为的出发点就是反思前的“我思”。
伟大的直觉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5.评述萨特的自由哲学的基本思想。
答:(1)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自由生而有之,而不是后天争取的来的。
萨特对此有一句至理名言:“人是背叛了自由这样一种徒刑的。
”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而意识的本质乃是虚无性。
(2)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
萨特说:“人生是一连串的选择。
”为什么自由跟选择相关联?因为一个人自由的显现,要靠选择来实现。
像时间银行等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人生的选择无处不在,连不自由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3)自由的选择具有排他性。
自我选择的自由就是个人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排他性的。
个人自由夹杂着反对他人、限定他人的成分。
由此,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
”
6.简述佛洛伊德四部著作的主要观点。
答:(1)《歇斯底里的研究》(1895年),宣布了精神分析学派诞生,第一次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解释歇斯底里的病症原因。
(2)《梦的解析》(1900年),为精神分析奠定了基础,并发现了三大真理:○1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
○2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心理情结;
○3儿童具有性爱意识和动机。
(3)《性欲理论三讲》(1905年),探讨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与精神变态机制的联系。
(4)《精神分析引论》(1917年),讨论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原理:○1人的失误动作、梦、神经症等现象的存在,受被压抑于意识内的本能欲望的驱动;
○2人的欲望只有以合理途径得到宣泄或满足,才能使精神疾病获得治疗。
7.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心理学。
答:(1)○1意识是什么?指人的清晰的思想,是当下清晰的明确的理性思维。
○2意识是理性的,即理性的思维形式;
○3意识是人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但在精神分析中所占位置小,甚至不重要。
(2)潜意识是意识思维的“材料仓库”,人进行意识思维,便从仓库中召回相关材料。
(3)无意识表现为“不由自主”、“情不自禁”、“不能自制”等。
(4)无意识的五个特点为:
○1原始性,即无意识是心底的最低级最简单的心理因素;
○2主动性,表现为无意识时刻都企图得到实现;
○3分逻辑性,即随意、非理性的;
○4非语言性,即原始的,不是清晰的语言形式;
○5非道德性,即以自我实现为中心。
总之,无意识大,意识小。
就像冰山一角呈现的图像,我们只能看到其一小部分,难以判断其整个本质和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