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混砂浆的原材料性能及检测

合集下载

建筑砂浆分类及其取样和检测的方法

建筑砂浆分类及其取样和检测的方法

建筑砂浆分类及其取样和检测的方法第一节砂浆的进场检验与取样一、砂浆概述砂浆是由胶凝材料、细骨料、掺加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拌制并经凝结硬化而成的混合物。

它与混凝土的主要区别是组成材料中没有粗骨料,因此,砂浆又可称为细骨料混凝土。

砂浆主要用于砌筑砖石砌体、修饰建筑物表面等。

砂浆按所用胶凝材料的种类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石膏砂浆、混合砂浆和聚合物水泥砂浆等。

常用的混合砂浆有水泥石灰砂浆、水泥黏土砂浆和石灰黏土砂浆。

按用途分为砌筑砂浆、抹面砂浆、特种砂浆。

二、砂浆原材料进场检验(一)胶凝材料砂浆常用的胶凝材料是水泥、石灰、石膏等。

其中水泥要求如下:(1)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规定。

(2)每一工程所用水泥品种不宜过多,并宜采用固定厂商供应。

有条件时,优先选用散装水泥。

(3)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砂浆品种及强度等级质量要求进行选择,一般水泥强度等级(28d抗压强度指标值,以MPa计)应选砂浆强度等级的4~5倍为宜。

(4)水泥的品种应考虑砂浆所处的环境的影响。

(5)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检验是否具备制造商的品质实验报告;试验室必须进行复验,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

(6)水泥的运输、保管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泥的品种、标号不得混杂。

②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水泥受潮。

③大、中型工程应专设仓库或储罐,水泥仓库宜设置在较高或干燥地点并应有排水、通风措施。

④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距离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⑤袋装水泥到货后,应检验品种、标号、厂家、出厂日期等。

石灰、石膏应符合各自的质量要求,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二)细骨料砂浆用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的技术要求。

(1)砂料应根据优质条件、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

可选用天然砂、人工砂或二者相互补充。

(2)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使用山砂、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

(3)人工砂生产中,应保持进料粒径、进料量及料浆浓度的相对稳定性,以便控制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

(完整版)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

(完整版)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

《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册)》目录:第一部分干混砂浆产品标准一、墙体砌筑与饰面砂浆GB/T 9779—2005复层建筑涂料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JC/T 517 —2004粉刷石膏JC 860—200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混凝土砖砌筑砂浆JC 861 —2008混凝土砌块(砖)砌体用灌孔混凝土JC 890—2001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JC/T 1024 —2007墙体饰面砂浆JC/T 1025 —2007粘结石膏JG/T 157 —2009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291 —2011建筑用砌筑和抹灰干混砂浆JG/T 298 —2010建筑室内用腻子二、地面与地面自流平砂浆JC/T 906 —2002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JC/T 985 —2005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JC/T 1015 —2006环氧树脂地面涂层材料三、粘结与修补类砂浆JC/T 547 —2005陶瓷墙地砖胶粘剂JC/T 907 —20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 986 —2005水泥基灌浆材料JC/T 1004 —2006陶瓷墙地砖填缝剂四、外墙外保温用砂浆GB/T 17371—2008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GB/T 20473—2006建筑保温砂浆GB/T 26000—2010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JC/T 992 —2006墙体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胶粘剂JC/T 993 —2006外墙外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抹面胶浆JG 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0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T 229 —2007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五、防水砂浆GB 18445- 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23440-2009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C/T 984 —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 2090 —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第二部分相关的原材料与试验材料标准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2015—2005白色硅酸盐水泥GB/T 4100—2006 陶瓷砖GB/T 14684— 2011 建设用砂GB/T 18046— 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JC 209—92膨胀珍珠岩JC/T 412.1 — 2006千维水泥平板 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12.2 — 2006千维水泥平板第2部分:温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79 — 92建筑生石灰JC/T 480 — 92建筑生石灰粉JC/T 481 — 92建筑消石灰粉JC/T 841 — 2007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G/T 164 — 2004砌筑砂浆增塑剂JGJ 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下册) 》目录:第三部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GB/T 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25—007/ISO 3251 : 2003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1728—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3—19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 1748-79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66—2008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68—2006/ISO 7784 —2: 1997色漆和清漆 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865—2009/ISO 11341 : 2004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 弧辐射GB/T 2411 —2008/ISO 868: 2003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793—1995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3810.5 — 2006/ISO 10545 —5:1996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5部分:用恢复系数确定砖 的抗冲击性GB/T 3810.6 — 2006/ISO 10545 —6:1995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 测定GB/T 3810.12 —2006/ISO 10545 —12: 1995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抗冻性的测定 GB/T 5464—2010/ISO 1182: 2002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86—2008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6003.1 —1997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 6003.2 —1997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 6003.3 —1999电成型薄板试验筛GB/T 7689.3 — 2001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3部分:宽度和长度的测定GB/T 3186—2006/ISO 15528: 2000 GB/T 3810.1 — 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GB/T 3810.2 — 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GB/T 3810.3 — 2006陶瓷砖试验方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抽样和接收条件 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GB/T 7689.5 —2001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GB/T 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9154—88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GB/T 9265—2009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 9268—2008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9271 —2008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 9278—2008/ISO 3270:1984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780—2005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914.2 —2001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GB/T 9914.3 —2001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10294—2008/IS0 8302 : 1991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 10299—2011绝热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GB/T 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GB/T 13475—2008/ISO 8990 : 1994(日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 14518—93胶粘剂的pH值测定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925—1997混凝土及其制品耐磨性试验方法(滚珠轴承法)GB/T 17146—1997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GB/T 17669.3 —1999建筑石膏力学性能的测定GB/T 17669.4 —1999建筑石膏净浆物理性能的测定GB/T 17669.5 —1999建筑石膏粉料物理性能的测定GB/T 17671 —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9—2011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C/T 478.1 —92建筑石灰试验方法物理试验方法JC/T 478.2 —92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JC/T 539 —94混凝土和砂浆用颜料及其试验方法JC/T 603 —2004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JC/T 683 —2005 40mn K 40mm 水泥抗压夹具JC/T 724 —2005水泥胶砂电动抗折试验机JC/T 726 —2005水泥胶砂试模JC/T 727 —2005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70 —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98 —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第四部分其他相关标准GB/T 191 —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9750—1998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 977— 2010水泥包装袋GB/T 10801.1 —2002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3491—92涂料产品包装通则JC 1066—2008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干混砌筑砂浆的性能

干混砌筑砂浆的性能

干混砌筑砂浆的性能存运要求:5-30℃条件下,储存期为3个月,防晒,防潮,按非危险品办理运输。

b. 干混抹灰砂浆的等级有DPM20、DPM15、DPM10、DPM7.5、DPM5.0等,其性能指标要求列于表:干混抹灰砂浆的性能存运要求:5-30℃条件下,储存期为3个月,防晒,防潮,按非危险品办理运输。

c. 干混地面砂浆的等级有DSM25、DSM20、DSM15等,其性能指标要求列于表:干混地面砂浆的性能存运要求:5-30℃条件下,储存期为3个月,防晒,防潮,按非危险品办理运输。

四、常州feixiang公司预拌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地面砂浆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需货方所需材料的主要性能应满足上列各表指标要求,并在材料进场后施工展开前将由国家法定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报总包方备案。

根据施工工程量、进场开工时间、工期要求,组织好材料进场数量,做好材料进场发放记录。

当相关方提出进场材料需送第三方复检时,应通知供货方质检部做好送检配合工作。

(2)机具准备:在进行材料施工作业前,按工程量的大小、进场工人数量,安排筒仓进场数量、存放场地与预埋件安置地面应平整坚实,接通水电调试正常。

筒仓安置应便于车辆进出,施工前供货方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观摩学习,进行安全教育,筒仓搅拌操作应安排固定人员专人负责并由供货方技术人员现场演示筒仓搅拌操作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3)干混预拌砂浆的配置:a. 干混预拌砌筑砂浆的配置:本公司生产的干混预拌砌筑砂浆现场直接加水搅拌即可使用。

配比为:水灰比按0.160:1(重量比),砌筑砂浆应严格控制用水量,不得任意加水。

b. 干混预拌抹灰砂浆的配置:本公司生产的干混预拌抹灰砂浆现场直接加水搅拌即可使用。

配比为:水灰比按0.165:1(重量比),抹灰砂浆应严格控制用水量,不得任意加水。

c. 干混预拌地面砂浆的配置:本公司生产的干混预拌地面砂浆现场直接加水搅拌即可使用。

配比为:水灰比按0.135:1(重量比),抹灰砂浆应严格控制用水量,不得任意加水。

干混砂浆产品标准

干混砂浆产品标准

干混砂浆产品标准
干混砂浆产品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类:干混砂浆根据用途和性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地面砂浆等。

每种类型的干混砂浆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性能要求。

2. 性能指标:干混砂浆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保水率、凝结时间、稠度、抗压强度、拉伸粘结强度、收缩率等。

这些指标是衡量干混砂浆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

3. 原材料和配合比:干混砂浆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水泥、砂、石灰等。

同时,配合比也应根据产品性能和用途进行合理设计。

4. 生产工艺和设备:干混砂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5. 包装和标识:干混砂浆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6. 检验方法:干混砂浆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抽样方法、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标准,如建筑保温砂浆的概念和产品标准。

建筑保温砂浆是以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膨胀蛭石等为骨料,掺加胶凝材料及其他功能组分制成的干混砂浆。

其产品按其性能分为I型和II型,外观应均匀,无结块。

同时,其2h稠度损失率应≤30%,硬化后的性能要求也应符合相关规定。

干混砂浆原材料(水泥、粉煤灰、机制砂、天然砂、保水剂等)试验记录报告集

干混砂浆原材料(水泥、粉煤灰、机制砂、天然砂、保水剂等)试验记录报告集
保水剂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 试验编号
进厂日期
施工单位
试验日期
工程名称
报告日期
种类名称
型号
批号
掺量% 检验性质
生产厂家
样品状态
代表数量 (t)
检验依据
JGJ/T70-2009 JC/T 2389-2017
检验项目
标准稠度砂浆含水量比 (%)
滤纸法测保水率增加值 (%)
砂浆性能标准要求
Ⅰ(普通型) Ⅰ(缓凝型) Ⅱ(普通 型)
≤100
≤100
≤100
≥10
≥10
≥6
Ⅱ(缓凝 型) ≤100
≥6
凝结时间之差(min) -60~~+240
≥+240
-60~~+240
≥+240
砂浆湿表观密度ρ (kg/m³)
14d拉伸粘结强度比 (%)
≥1600 ≥100
≥1600 ≥1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00 ≥90
≥1700 ≥90
28d收缩率比(%)
≤135
Ⅲ ≤100
≥3 -60~~+240
≥1800 ≥85
检验结果
结论
备注
签发人:
注:1、报告未 加盖检测单位 公章无效;2、 复制报告未重 新加盖检测单 位检公验章 单无 位效 :。 单位地址:
审核人:
检验人: 电话:

干粉砂浆质量控制

干粉砂浆质量控制

干粉砂浆质量控制一、引言干粉砂浆是一种常用的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墙体砌筑、地面铺设和瓷砖粘贴等工程中。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的持久性,对干粉砂浆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粉砂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相关要求。

二、干粉砂浆质量控制标准1. 原材料质量标准(1) 水泥:按照国家标准GB/T 175-2022《水泥》进行采购,确保水泥的品质符合要求。

(2) 石灰:采购符合国家标准GB/T 917-2022《石灰》的石灰,保证其活性和纯度。

(3) 砂子:选择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22《建造砂子》的砂子,确保其粒度合适且无杂质。

(4) 添加剂:使用经过检测合格的添加剂,确保其对干粉砂浆的性能改良作用符合要求。

2. 配合比控制(1) 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干粉砂浆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石灰、砂子和水的比例。

(2) 配合比应经过试验验证,并进行调整,以确保干粉砂浆的强度、粘结性和耐久性等性能符合要求。

3. 施工工艺控制(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符合要求。

(2)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杜绝杂质和灰尘的污染。

(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原材料的准确计量和混合均匀。

(4) 施工时应注意控制砂浆的用水量,避免浮现过湿或者过干的情况。

(5) 施工完毕后,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干粉砂浆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 质量检测要求(1) 强度检测:对干粉砂浆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 粘结性检测:对干粉砂浆的粘结性进行检测,确保其与基层的粘结坚固。

(3) 抗渗性检测:对干粉砂浆的抗渗性进行检测,确保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4) 耐久性检测:对干粉砂浆的耐久性进行检测,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不易开裂、脱落或者变形。

三、干粉砂浆质量控制数据1. 干粉砂浆配合比数据示例:水泥:石灰:砂子:水 = 1:0.25:3:0.42. 干粉砂浆质量检测数据示例:(1) 强度检测数据:28天抗压强度达到30MPa。

干混普通砂浆关键技术研究

干混普通砂浆关键技术研究

干混普通砂浆关键技术研究干混普通砂浆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用于建筑和装修中。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砖墙、石膏板等都需要使用砂浆进行粘结和填充。

研究干混普通砂浆的关键技术对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干混普通砂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用、配合比的确定、混合过程的控制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

原材料的选用是关键。

干混普通砂浆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砂子、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等。

砂子应选择细度适中、颗粒均匀的石英砂,以保证砂浆的均匀性和强度。

胶凝材料可以选择水泥、石灰等,需要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工程要求进行选取。

外加剂可以改善砂浆的性能,如增强剂、抗裂剂等。

在选择原材料时,需要考虑原材料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配合比的确定是关键。

配合比是指不同原材料在砂浆中的比例关系。

配合比的合理确定可以保证砂浆的性能和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有经验法、试验法和理论法等。

经验法是根据以往的使用经验确定配合比,适用于相对简单的工程;试验法是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配合比,可以准确地控制砂浆性能;理论法是基于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论计算,可以预测砂浆的性能和耐久性。

在确定配合比时,需要考虑砂浆的强度、工作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混合过程的控制是关键。

混合过程包括配料、搅拌和加水等环节。

配料时要保证原材料的比例准确,避免出现偏差。

搅拌时要掌握适当的时间和速度,以确保原材料充分混合。

加水时要控制水灰比,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水分对砂浆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混合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砂浆的温度和湿度,以及不同原材料之间的反应和变化,避免出现不均匀和结块等问题。

质量检测是关键。

对于干混普通砂浆的质量,可以通过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行检测。

物理性能包括强度、断裂伸长率、收缩率等;化学性能包括水泥净胶率、胶凝时间、耐久性等。

通过对砂浆的抗压强度、粘结强度、变形性能等进行测试,可以评估砂浆的质量,并对混合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干混普通砂浆的关键技术研究涉及原材料选用、配合比确定、混合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等方面。

(完整版)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

(完整版)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

《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册)》目录:第一部分干混砂浆产品标准一、墙体砌筑与饰面砂浆GB/T 9779—2005复层建筑涂料GB/T 25181—2010预拌砂浆JC/T 517—2004粉刷石膏JC 860—200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混凝土砖砌筑砂浆JC 861—2008混凝土砌块(砖)砌体用灌孔混凝土JC 890—2001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JC/T 1024—2007墙体饰面砂浆JC/T 1025—2007粘结石膏JG/T 157—2009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291—2011建筑用砌筑和抹灰干混砂浆JG/T 298—2010建筑室内用腻子二、地面与地面自流平砂浆JC/T 906—2002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JC/T 985—2005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JC/T 1015—2006环氧树脂地面涂层材料JC/T 1023—2007石膏基自流平砂浆三、粘结与修补类砂浆JC/T 547—2005陶瓷墙地砖胶粘剂JC/T 907—20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 986—2005水泥基灌浆材料JC/T 1004—2006陶瓷墙地砖填缝剂四、外墙外保温用砂浆GB/T 17371—2008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GB/T 20473—2006建筑保温砂浆GB/T 26000—2010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JC/T 992—2006墙体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胶粘剂JC/T 993—2006外墙外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抹面胶浆JG 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0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T 229—2007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五、防水砂浆GB 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23440—2009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C/T 984—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 2090—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第二部分相关的原材料与试验材料标准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2015—2005白色硅酸盐水泥GB/T 4100—2006陶瓷砖GB/T 14684—2011建设用砂GB/T 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JC 209—92膨胀珍珠岩JC/T 412.1—2006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12.2—2006纤维水泥平板第2部分:温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79—92建筑生石灰JC/T 480—92建筑生石灰粉JC/T 481—92建筑消石灰粉JC/T 841—2007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 958—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跳桌)JC/T 1042—2007膨胀玻化微珠JG/T 164—2004砌筑砂浆增塑剂JGJ 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下册)》目录:第三部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GB/T 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25—007/ISO 3251:2003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1728—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3—19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 1748—79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66—2008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68—2006/ISO 7784—2:1997 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865—2009/ISO 11341:2004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2411—2008/ISO 868:2003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793—1995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3186—2006/ISO 15528:2000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3810.1—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部分:抽样和接收条件GB/T 3810.2—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GB/T 3810.3—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测定GB/T 3810.5—2006/ISO 10545—5:1996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5部分:用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GB/T 3810.6—2006/ISO 10545—6:1995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GB/T 3810.12—2006/ISO 10545—12:1995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2部分:抗冻性的测定GB/T 5464—2010/ISO 1182:2002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86—2008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6003.1—1997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 6003.2—1997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 6003.3—1999电成型薄板试验筛GB/T 7689.3—2001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3部分:宽度和长度的测定GB/T 7689.5—2001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GB/T 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9154—88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GB/T 9265—2009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 9268—2008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9271—2008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 9278—2008/ISO 3270:1984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780—2005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914.2—2001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GB/T 9914.3—2001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10294—2008/IS0 8302:1991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 10295—2008/ISO 8301:1991(E)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T 10297—1998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GB/T 10299—2011绝热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GB/T 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GB/T 13475—2008/ISO 8990:1994(E)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 14518—93胶粘剂的pH值测定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925—1997混凝土及其制品耐磨性试验方法(滚珠轴承法)GB/T 17146—1997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GB/T 17669.3—1999建筑石膏力学性能的测定GB/T 17669.4—1999建筑石膏净浆物理性能的测定GB/T 17669.5—1999建筑石膏粉料物理性能的测定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9—2011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C/T 478.1—92建筑石灰试验方法物理试验方法JC/T 478.2—92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JC/T 539—94混凝土和砂浆用颜料及其试验方法JC/T 603—2004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JC/T 681—2005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JC/T 683—2005 40mm×40mm水泥抗压夹具JC/T 724—2005水泥胶砂电动抗折试验机JC/T 726—2005水泥胶砂试模JC/T 727—2005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第四部分其他相关标准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9750—1998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 9774—2010水泥包装袋GB/T 10801.1—2002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3491—92涂料产品包装通则JC 1066—2008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离氧化钙引起的安定性可由沸煮法进行检测; 方镁石引起的安定性可由压蒸法进行检测(如 左图);石膏引起的安定性可由单位体积砂浆 中三氧化硫的溶出率进行检测。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17 of xx
水泥的物理特性 3)稠度及需水量
稠度是指新拌水泥浆或砂浆的相对流动性或流动 能力,砂浆稠度可用跳桌法测试(左图)。
19 of xx
水泥的物理特性 5)抗压强度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水泥的28天抗压强度是水泥强度 等级分类的依据。 水泥强度受水泥矿物组成、细度、 养护条件,养护龄期多种因素的 影响。 水泥的强度测试的标准条件是水 养,而多数聚合物改性干混砂浆 产品的标准条件是空气中养护。
水泥品种
代号 细填料品种
细填料掺量 国家标准
硅酸盐水泥
P·I 无细填料 P·II 石灰石或高炉矿渣
0 ≤5%
GB175-1999 GB175-1999
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各种混合材
6%~15% GB175-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 P·S 高炉矿渣
20%~70% GB1344-1999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P·P 火山灰质混合材
50%~70% 水化快,利于早期强度 15%~30% 水化慢,利于后期强度 5%~10% 水化快,不利于硫酸盐侵蚀。 5%~15% 利于煅烧,对强度贡献小。
水泥熟料的岩相照片(400倍)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C3S晶体的扫描电镜照片(3000倍)
9 of xx
水泥中的硅酸盐熟料——水泥凝结硬化的基础 3) 熟料矿物的水化反应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14 of xx
水泥中的活性混合材——高性能水泥及混凝土的重要组成
可以20%~70%代替水泥熟料,减 少熟料的生产,节约资源、能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可以与水泥熟料水化产物氢氧化 钙反应生成二次水化产物水化硅 酸钙、铝酸钙等。
可以提高砂浆及混凝土的工作性 能、长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
水泥中的硅酸盐熟料——水泥凝结硬化的基础 1)从原料到熟料的形成过程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它消耗大量的 自然资源(优质石灰石和粘土等)和大量的能源(煤),并排放出大量的温室 气体CO2(每吨熟料生产排放1吨CO2)。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按水泥熟料的煅 烧方法不同分
立窑 回转窑
适于规模较小的工厂 湿法窑、立波尔窑、新型干法窑(预热器窑等)
按照水泥熟料矿 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铁 物组成划分 铝酸盐水泥,无熟料水泥(碱矿渣水泥)等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4 of xx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组成和基本物理特性
主要原材料是钙质材料(石灰石)和硅质材料(粘土)。
主要原材料与少量其它校正材料混合磨细得 到生料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生料混合物在回转窑中加热到约1,450℃ 直到开始烧结,形成波特兰水泥熟料
熟料与石膏,石灰石或矿渣、粉 煤灰等混合材一同粉磨得到水泥
7 of xx
22 of xx
水泥的技术要求 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GB 175-1999)
国家标准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水泥强度的等级进行了 规定与划分。
品种 硅酸盐水泥
普通水泥
强度等级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4.0
7.0
5.0
7.0
5.0
8.0
5.5
8.0
2.5
5.5
3.5
5.5
3.5
6.5
4.0
6.5
4.0
7.0
5.0
7.0
d)水泥产物进一步增多,形成较致密的 结构,水泥浆体开始硬化,并具有一定强 度。
左图中:块状黑色部分代表未水化的水泥 熟料矿物,纤维代表水泥矿物的水化产物, 白色部分代表的是水或孔隙。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13 of xx
水泥中的石膏——水泥正常凝结的保证
水泥中的石膏是通常是二水石膏,它可以 控制C3A的水化,是水泥的缓凝剂。 可以与熟料中的铝酸盐矿物反应生成钙矾 石,改善水泥的干缩性能。 可以协调水泥中各矿物的水化,改善水泥 的强度发展性能。 通过强度及凝结时间的实验,可以确定出 石膏的最佳掺量(3~5%)。
1 of xx
水泥本质上是一种的无机粘结剂
什么是胶凝材料?什么是无机胶凝材料?什么是水泥?
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具有流动性的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 其他物料,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材料)。 按组成 分类,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与有机胶凝材料(沥青、 各种树脂等)。 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通常称为水泥。 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 拌水后只能在空气中硬化的胶凝材料,称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 镁质胶凝材料、耐酸胶凝材料等。
矿渣硅酸盐水泥P·S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烧失量 细度 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
MgO含量
SO3含量 安定性 强度 碱含量
≤3%
≤3.5%
≤5%

比表面积>300 m2/kg
80 μm方孔筛的筛余量<10%
<390 min
<10 h
>45 min
水泥(P·I、P·II)及熟料(P·S、P·P、P·F)中MgO含量不宜超过5.0%;若 水泥经蒸压安定性试验合格,MgO含量可放宽至6.0%以下。
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 性所需的时间;
从加水拌合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的时间为水泥的终 凝时间。
水泥的凝结时间受石膏、水泥细度、水灰比、混合材及 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干混砂浆的凝结时间还受胶粉、纤维素醚、砂子等因素 的影响,它与水泥的凝结时间不直接相关。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12 of xx
水泥中的硅酸盐熟料——水泥凝结硬化的基础 6)熟料矿物水化硬化的模型
a)水泥熟料矿物开始水化,并在熟料表面 生成一定的水化产物。
b)和 c)水泥熟料矿物形成的水化产物不 断增多,并相互交联,水泥浆体失去塑性, 水泥浆体开始凝结。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10 of xx
水泥中的硅酸盐熟料——水泥凝结硬化的基础 4)熟料矿物水化产物的形态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11 of xx
水泥中的硅酸盐熟料——水泥凝结硬化的基础 5)熟料矿物水化硬化后的形态
硬化后的水泥浆体是由未水化水泥、水泥水化产物、水及毛细孔组成的固、液、 气三相结构。
≤3.5%
≤3.5%(矿渣水泥可放宽到≤4.0%)
沸煮法合格
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要求见下页。 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若使用活性集料,用户要求 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抗压强度(MPa)
3d 17.0
28 d 42.5
22.0
42.5
23.0 27.0 28.0 32.0 11.0 16.0
52.5 52.5 62.5 62.5 32.5 32.5
16.0
42.5
21.0
42.5
22.0
52.5
26.0
52.5
抗折强度(MPa)
3d
28 d
3.5
6.5
4.0
6.5
20 of xx
水泥的物理特性 5)碱含量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水泥中的过多的碱一般对砂浆及混 凝土性能有负面作用。 许多混凝土及砂浆的外加剂对碱都 敏感。 碱会加快水泥早期的水化,但不利 于长期强度的发展。 如果混凝土或砂浆中活性集料,过 多的碱易引起碱集料反应。 碱还易引起砂浆产品的泛白。
3 of xx
不同分类方法进行的水泥分类
划分方法
类别
说明
通用水泥 一般用途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硅水泥等
按性能与用途分 专用水泥 专门用途的水泥,如油井水泥、低热水泥等
特性水泥 特殊性能水泥,快硬水泥,膨胀水泥等
按水泥的生料制 备方法分不同分
湿法 半干法 干法
原料湿磨成料浆后在回转窑内进行煅烧 生料粉加适量水成球后在立窑或立波尔窑煅烧 原料烘干粉磨成生料粉后在干法窑煅烧
无机胶凝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组成和基本物理特性 特种水泥(白水泥,快硬水泥体系) 气硬性胶凝材料(石膏、石灰)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ate
5 of xx
硅酸盐系列水泥的物理组成及分类
所有硅酸盐系列的水泥均是由硅酸盐熟料、少量石膏及部分活性或非活性混合 材组成。根据混合材的品种及数量,硅酸盐系列水泥可分为六大类:
20%~50% GB1344-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