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毛概教案(第二章)

合集下载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概》精品课教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熟悉和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过程与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涵。

教学重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难点:而是们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坚持了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条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表述和概括。

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确立,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和过渡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中国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1958年以后,由于我们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坎坷,特别是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坚持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否则,就会招致失败,陷入艰难曲折的局面。

2015版毛概第二章2.3教案

2015版毛概第二章2.3教案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典范。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还强调:“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阅读教材找出关键点
一目了然
单元教学进度(副页)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及能力∕知识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讲授新课
(4)统一战线发展历程
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土地革命前中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年-今天爱国统一战线阶段
群众条件: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
关键条件:党的正确领导
力量条件:有相当力量红军队伍的存在
形势条件: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在不断发展,革命有潜在条件
组织学生
提问
教师讲述
启发诱导
上课准备
回答
了解
观看视频回顾历史
回答问题
3分钟
40分钟
单元教学进度(副页)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及能力∕知识目标
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
学生小结
发言交流读书体会
2分钟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第二,敌人势力强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015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15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封建势力的顽强,使中国社会呈现半封建性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2、 社会两大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上的今天
---3月7日
327年---古罗马大帝君士坦丁—明令公布 7天为一个星期---太阳、月亮、火、水、 木、金、土 1931年---毛泽东制定游击战争方略---扰 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 敌、侦敌、饿敌、盲敌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 二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不同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 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 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指出的人民 大众就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4)探索中的曲折
毛泽东“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践在 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共产国际认可和党中央的 重视。

毛概第二章教案

毛概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

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导入新课:1917年11月,俄共(布)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首先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然后把革命推向全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在实践上成功地开创了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革命是不是也能走这条道路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在城市(2)1928年底,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1930年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4)长征到陕北后,论述了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最终确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视频: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会师视频:井冈山会师毛泽东的独特贡献: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回答了建立长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基本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经济]+政治条件[军阀混战]群众条件: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关键条件:党的正确领导力量条件:有相当力量红军队伍的存在形势条件: 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在不断发展,革命有潜在条件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思考】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概第二章第二节

毛概第二章第二节

教案首页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与前途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影像观看、自学文本内容、教师讲授等多种方式详略结合有重点地学习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课以后,学生能够明白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教学难点: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之处授课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毛概(2015年修订版)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教学主要过程教案纸第 1 页第2页第3页第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A.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B.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C.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民主自由;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目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论联合政府》(1945年)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完整word版)2015版毛概第二章2.1和2.2教案

(完整word版)2015版毛概第二章2.1和2.2教案
40分
中国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开始,步 步的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阅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基本的
国情)
鸦片战争前:
久独立I主^权^独立‘7完^整A领土完^整 彳市井r人^生 产亠系
教材
J独 '立^主权J独^立整领土儿^整 匸纯彳十.生 人系■
教师姓名
上课地点
本班教室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单兀标题: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单兀教学学时
2学时
在整体教学设计中 的位置
第5次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 历史的高度分析和理解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高 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理论联 系实际的能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列表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阅读 教材 归纳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中国人民四大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视频播放】 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问题探究】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什么? 无论中国的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人 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要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新的 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产生。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1、反映特性。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写”、 “摄影”、“摹写”,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
2、创造性,认识不是简单的摹写,而是一种 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主观能 动性
直接现 实性
社会历 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场馆建设者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 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 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 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减轻痛苦。可有的大 手术,光用酒来麻醉不能解决问题。
后1来、华实佗听践说是吃了认洋识金花的会来人事源不省。他
亲自冒死尝试,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 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 更好。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用实践 来检验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走进自然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 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 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
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
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需要细致地描写一个被踢 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是难以下笔,

2015毛概_第二章课件

2015毛概_第二章课件

视 频 播 放
真理标准的讨论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 意义。 ●以邓小平的讲 话精神为指导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重
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 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 学论证。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 的概括,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 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本章也属于总论的内容,是归结到精髓的角 度和高度来认识问题。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使 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 所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历史发展,认识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对 思想路线的贡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懂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准确认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明确坚持实事 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意义。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教材内容解读●第二章的历史地位: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的“魂”)本章从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凸现本课程主题、主线所强调的哲学基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本章是对第一章的继续讨论,归结到精髓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

所以,本章的历史地位,可称为全书的思想方法论的“价值魂”。

●本章的逻辑结构: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本章以三节七个一级目的内容阐述,凸现的内容结构是:形成和发展——内容和意义——精髓和经验。

这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阐发的,目的是为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也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一节形成和发展本节从历史的角度,通过两个问题的阐述,勾勒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定,重新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其根本目的在于:奠定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明确确立与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一、形成和确立(P28-29),包含四层意思:(一)科学含义及价值意义(第1段)1、科学含义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说明:①对科学含义的界定,是递进的界定,即由词的本意到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

词意是泛指,而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含义则是特指。

②思想路线的底蕴: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③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底蕴:则是依据认识方法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并支配政党的正确行为。

2、价值意义①思想价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这进一步从思想立场界定了思想路线的厚重蕴意。

②实践价值: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从思想路线的指导作用凸现了其科学含义的实践功能。

(二)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过程(第2-5段)1、初步界定的过程(第3段)①第一次提出与使用的标志毛泽东在1929年6月给红四军写的一封信(即6月14日“给林彪的信”,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导刊P38)。

②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

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导刊P39)。

③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导刊P39。

说明:其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界定,是中国革命斗争实践提出的一个重要认识路线问题,必须解决。

其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界定,是针对当时党内、军内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

包括: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对革命的悲观情绪、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对共产国际指导与苏联经验的教条化(本本主义)的理解而提出的。

其三、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界定,所运用和体现的是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观念的最初表现形态。

2、系统的哲学论证(第4段)①论证的原因: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

②代表性的指导著作与主要内容: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深刻地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依赖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等。

③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标志:毛泽东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

说明:其一、党的思想路线基础的奠定,是在反对党内盛行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解决。

教条主义的实质运用片面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是只看见树木,看不见森林。

这是思想认识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其二、党的思想路线哲学基础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在,从认识路线上彻底澄清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这就以丰富的思想内容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正确理论基础。

其三、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的确立,其实质是能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科学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3、科学界定与最终确立(第5段)①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②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科学的界定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并提到党性的高度。

③党的七大写入党章,在全党正式确立为思想路线。

说明:其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最精辟的概括。

其二,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性纯洁的重要标志。

其三,党的思想路线以党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得以“合法化”,这是我们党思想上成熟的根本性标志。

(三)确立的重大意义(第六段)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重新确立和发展(P29-31),包括几层意思(一)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第1到3段)1、重新确立的原因①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不同程度背离了党的思想路线。

说明:建国初期,毛泽东继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主要代表著作有《论十大关系》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②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至“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在纠正“左”的错误中,并没有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已经偏离了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问题。

2、重新确立的过程与标志邓小平是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代表者。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对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与批评“两个凡是”中,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邓小平的《假分数系、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说明:其一、邓小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者,充分表现了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就没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其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一方面对背离思想路线的纠正(主要是纠“左”与批判“两个凡是”),另一方面是对正确思想路线的弘扬。

由此,以党的会议形式确认并得到全党的共识。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第4-6段)1、邓小平的历史贡献(第4段)①把党的思想路线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

②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新的概括。

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概括的。

2、江泽民的贡献(第5段)①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1992)②对新时期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A、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强调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C、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党的十六大报告)3、胡锦涛的贡献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型调查之风,并将求真务实提到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第二节内容和意义本节从理论的角度,通过两个大问题的叙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基本内容(P31-35),包括两层意思:(一)基本内容表述(P31的第一段)1、标志性文献: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2、完整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践检验:党的十二大后,党章虽然有几次修改,但关于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表述,一个字也没有改动。

这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是严密的、科学的。

(二)基本内容分述(P32-35)1、一切从实际出发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A、毛泽东的界定:我们看问题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B、邓小平的界定: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

C、江泽民的界定: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D、现实的界定: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B、全面地看问题。

C、发展地看问题。

D、科学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

2、理论联系实际。

①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上,党内曾存在两种错误倾向,实质相同。

②中共三代领导人一贯倡导、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将其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

③任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A、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B、要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其标准又是实践。

C、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实事求是①毛泽东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实事求是包含的内容: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因此,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可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①毛泽东强调: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②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③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重要意义(P35-36),包含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

3、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4个方面),充分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1、党的政治路线的确立,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2、实践证明,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各个阶段政治路线取得的胜利,都是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党的三大作风中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不脱离群众。

3、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兢兢业业地做人和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

4、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节以集中讨论的形式,通过三个大问题的叙述,深刻地阐发了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同时,重点总结了我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坚持实事求是的两条根本经验——走自己的路(实践意义),与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