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宪法的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典型案例分析一

典型案例分析一

典型案例分析一: 镇政府状告辍学学生家长案[ 案情] :去年秋季开学之后,汤山城镇中学发现辍学学生达151 人,经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机关干部,村委会干部,教师和学500 多人,下村入户反复辍学学生家长思想工作,到11 月 1 日,已有120 名辍学学生返校复课,在仍未返校的辍学学生中,除特殊情况外,均为家长不让孩子去学校继续读书, 镇政府认为,这些家长因剥夺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触犯了法律,因此向法院起诉.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本案中的家长违反了《宪法》.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权利,任何人无权对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进行非法剥夺或限制,包括受教育者的父母.其次,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以及《实施细则》.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由乡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送其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另外,在《民法通则》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有相关规定可作参考.由此看来,本案中10 名学生家长擅自不让子女入学,经教育仍然不听,因此,凤城市汤山镇政府有权采取法律手段让学生家长送子女入学.学生家长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拘留,甚至被取消监护人的资格.学校镇党委等机关工作人员下村入户做家长思想工作,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典型案例分析二: 如此勤工俭学[ 案情] :某中学是一所县城初中. 近两年来,由于经费紧张,奖金发不出,水电费时常交不出,甚至工资拖欠一二个月都是常事.为了摆脱困境,刘校长等校领导经过研究,在学校大门东侧办起了一个百货商店,可半年下来,仅能收到保本微利,效益无从谈起.刘校长十分着急.某天,他组织召开了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参加的校务会.会上决定:自本周起,周六下午停课,全校师生上街卖百货,将由百货商店购进的毛巾,肥皂,牙膏纸笔等小百货分发到了各班,再由各班发给学生.于是每周六下午,大街小巷便传来学生的叫卖声……如此勤工俭学,群众议论纷纷• 不过, 这办法倒是很有用,一个月下来,商店收入颇丰.刘校长十分高兴,认为找到了一条勤工俭学的好途径.分析:《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依据《关于进一步发展中小学勤工俭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一切勤工俭学活动,不得有损教育工作和人民教师的形象,不得给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而刘校长弃教从商的行为,损害了教育工作和人民教师的形象,给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这种行为改变了勤工俭学的性质,是我国法律所不允许的.典型案例分析三:学生离家出走缘何在[ 案情] : 1993 年4 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第四中学初一的6 名十四,五的女生突然集体离家出走之后,北京54 中7 名初二的学生于12 月初离家出走,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又一热点.这些学生不辞而别,原因不明,去向不清,生死难测,急坏了家长和学校教师,也惊动了社会各界. 对此,我们应作何思考又应如何进行法律责任分析分析:1. 从学校及其教师的角度分析来看,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有教育和指导的义务,同时,学校和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本案例表明,学校和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教育与管理不力的问题,由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 《教育法》第43 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努力学习.显然,本案例中的学生违背了此项规定,为此,他们应对自己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3. 《教育法》第49 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由此,我们认为,此案中涉及到的监护人对自己的被监护人的监护失职,为此,也要承担法律责任.4. 《教育法》第45 条规定,"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 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舆论要引导学生理解教师,家长和社会,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感,真正为未成年一代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配合,共同解决,单靠任何一方都难以承担如此艰巨的教育责任.。

宪法意识的案例

宪法意识的案例

宪法意识的案例
宪法意识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则:
刘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在这个案例中,刘某经营的公司生产、销售了不合格的电动跑步机和走步机,销售额分别为万元和701万余元。

在检察
机关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产品不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刘某的行为违反了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表明,宪法意识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是企业应当遵守的底线。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总之,宪法意识是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加强宪法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与宪法有关的典型案例

与宪法有关的典型案例

与宪法有关的典型案例
以下是与宪法有关的一些典型案例:
1. 马布里案(Marbury v. Madison,1803年):这个案例于美国最高法院首次提出了宪法的司法审查权,即最高法院可以审查并认定立法和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

2. 核心疑案(Dred Scott v. Sandford,1857年):这个案件涉及美国奴隶制度和奴隶是否可以成为自由公民的问题,最高法院裁定,奴隶不享有合法权利,并且是财产而非人。

3. 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1954年):这个案例涉及美国种族隔离政策,最高法院裁定种族分离教育违反宪法,为结束种族隔离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米尔斯案(Miller v. California,1973年):这个案例涉及关于色情物品是否受到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保护的问题,最高法院裁定,只有当色情物品满足一定标准(如对犯罪行为的宣传)时,才能受到法律限制。

5. 国王案(United States v. Nixon,1974年):这个案例涉及总统是否享有行政特权,可以拒绝向法院提交录音带,最高法院裁定总统没有绝对的行政特权,需要服从法院的传唤。

这些案例影响了宪法的解释和实践,并对美国宪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违反宪法的典型案例

违反宪法的典型案例

违反宪法的典型案例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文件,它保证和确认国家的最高法律,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公平
正义,实现内部和外部和平与稳定。

宪法的违反会对国家社会秩序和正常的经济发展造成
重大的威胁和损害。

一个典型的违反宪法的案例是2017年1月份俄罗斯总统普京违反宪法规定,取消了
俄罗斯议会选举宪法条例所规定的30天召集期间。

为了解决当时的政治难题,普京宣布
将议会的召集期缩短到2天。

这实际上等于撤销了俄罗斯议会选举中规定的原则,妨碍了
公民的政治参与权,违反了宪法第67条规定,公民有权参与政治和民主制度。

另一个例子是2016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违反宪法规定,他宣布了他的政府要拆掉从
1945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宪法议会结构,而这正是法国宪法中这构成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权利,帮助他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的行为等于放弃了宪法中议
会的权力,违反了宪法的核心初衷,同时也违反了法国宪法第58条规定。

在美国,最近的一个违反宪法的例子指向总统川普,他向移民发出了一份命令,要求
将移民拘留时间缩短,而为此改变宪法法规。

这其实违反了《美国宪法》第8条规定,规
定对所有移民的尊重,川普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他个人的政治利益,而不是维护普
通移民的权利,违反了美国宪法。

以上是三个最典型的违反宪法的案例,它们有助于向我们彰显宪法的重要性和尊严性。

每个国家都应该尊重和遵守宪法,以确保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宪法法律的案例(3篇)

宪法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

本案涉及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纠纷,通过分析该案例,旨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二、案情简介原告甲,男,30岁,某科技公司员工。

2019年5月,甲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手机,并填写了个人信息。

不久,甲发现其个人信息被泄露,导致其收到大量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

甲遂向被告乙(某电商平台)提起诉讼,要求乙停止侵害其隐私权,赔偿损失。

被告乙辩称,甲的个人信息泄露并非因其自身原因,而是由于黑客攻击。

乙已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三、争议焦点1. 被告乙是否侵犯了原告甲的隐私权?2. 被告乙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乙作为电商平台,在收集、使用原告甲的个人信息时,未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其隐私,导致甲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被告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关于赔偿问题,法院认为,被告乙在收集、使用原告甲的个人信息时,存在过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合考虑甲的损失、乙的过错程度等因素,法院判决被告乙赔偿原告甲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法院认定被告乙侵犯了原告甲的隐私权,主要基于以下理由:1. 被告乙在收集、使用原告甲的个人信息时,未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其隐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本案中,被告乙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采取了合理措施保护原告甲的个人信息,故法院认定其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2. 被告乙未能证明其已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运营的网络平台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违宪审查典型案例

违宪审查典型案例

违宪审查典型案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经过六年的反对英国的独立战争,美国终于在1783年赢得了独立。

但美利坚共和国的正式建立却是在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被各州批准以后。

1789年4月,联邦政府成立,独立战争领导人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被推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

建国后不久美国国内就因利益不同和政见分歧,出现了联邦党(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antifederalist)的民主共和党(democratic republicans)两大阵营。

大体而言,联邦党人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反对法国大革命,而民主共和党人则主张维护各州的自主地位,对外同情法国大革命。

美国宪法虽然将联邦权限明文列举于宪法,并将未列举的剩余权力则归属于各州,但是由于美国宪法相当简练,解释的弹性很大,因此谁拥有对宪法的解释权,谁就可以在政治斗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的政党和选举政治还不成熟,总统和副总统混在一起选举,得选举人票最多的为总统,其次为副总统。

于是,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继乔治?华盛顿之后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而民主共和党人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则成为他的副总统。

在其第一届任期即将期满的1800年7月,亚当斯任命他的联邦党人朋友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 为国务卿,协助他竞选连任。

在1800年美国的总统选举中,亚当斯只得了65张选举人票,而民主共和党的候选人杰弗逊和艾伦?伯尔(Aron Burr),却各得了73张选举人票。

根据当时的规定,由各州在众议院以州为单位(一票),投票选择杰弗逊和伯尔两人中的一位为总统另一位为副总统。

由于联邦党人宁可把票投给腐败无能的政客伯尔,也不愿选择在他们看来支持法国大革命的"危险的激进派"。

于是,杰弗逊只得了18个州中8票,未能超过半数。

在一个星期内,众议院一共进行了35次无记名投票,结果都是如此。

宪法的法律效力案例(3篇)

宪法的法律效力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市政府制定了《某市城市绿化规划》。

然而,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与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某市城市绿化条例》产生了冲突。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认为市政府的规划与条例不符,要求市政府立即停止实施,并重新制定规划。

市政府则认为,城市绿化规划属于行政范畴,其制定和实施应由市政府负责。

双方就此问题产生了争议。

二、案件经过1.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认为,市政府的城市绿化规划与《某市城市绿化条例》不符,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政府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将部分绿化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这与《某市城市绿化条例》中关于绿化用地保护的规定相悖。

(2)市政府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未充分考虑市民意见,未按照《某市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公示和征求意见。

(3)市政府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未充分履行职责,对绿化项目的实施和监管不到位。

2. 市政府则认为,城市绿化规划属于行政范畴,其制定和实施应由市政府负责。

市政府在制定城市绿化规划时,已充分考虑了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照程序进行了公示和征求意见。

市政府的城市绿化规划是合法有效的。

三、案件审理1. 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调取了相关证据,包括市政府的城市绿化规划文件、某市城市绿化条例、市民意见反馈等。

3. 法院认为,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某市城市绿化条例》是本市的地方性法规,具有法律效力。

市政府的城市绿化规划作为行政行为,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对市政府的城市绿化规划有监督权。

4. 法院认为,市政府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存在以下问题:(1)未严格按照《某市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保护绿化用地。

(2)未充分履行职责,对绿化项目的实施和监管不到位。

今日说法中典型的宪法案例

今日说法中典型的宪法案例

今日说法中典型的宪法案例1. 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1954):该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宪法案例之一。

最高法院裁定,种族隔离教育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中所保护的平等权利原则,从而打破了种族隔离教育制度,推动了种族平等和民权运动的发展。

2. 罗恩诉韦德案 (Roe v. Wade, 1973):该案件是美国最高法院对堕胎合法性进行裁决的宪法案例。

最高法院认定,堕胎是女性隐私权的一部分,并受到《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保护。

这个裁决对美国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引发了长期的争议和辩论。

3. 美国诉尼克松案 (United States v. Nixon, 1974):该案件是美国最高法院对总统权力和法律约束之间关系的一次关键性判决。

最高法院裁定,尼克松总统不能以总统特权的名义拒绝提交录音带作为刑事调查证据。

这个案件确立了总统权力的有限性,并维护了法治的原则。

4. 朗尼根诉弗洛里达州案 (Bush v. Gore, 2000):该案件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具有争议性的宪法案例,关于2000年总统选举结果的争议。

最高法院裁定,佛罗里达州的选举重计票程序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护原则,因此无法确保公正的选举结果。

这个裁决对争议选举和选举程序产生了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

5. 霍普金斯诉加利福尼亚州案 (Hopkins v. California, 2004):该案件是关于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种族歧视的一次重要宪法案例。

最高法院裁定,加利福尼亚州的陪审团摇盅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

这个裁决加强了对陪审团摇盅法的审查,并对刑事司法中的种族平等产生了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反宪法的典型案例
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案
案例:王某在初中读书时,由于好打架斗殴,不思证书,成绩不佳,多次被老师批评,1985年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在家住闲。

此期间,其父因犯强奸罪被判刑。

1986年其父托人将他送入职中,因为其父犯罪,使他受连累,同学骂他是杂种。

同时,又因学习不好、好斗,老师也歧视他。

这使他心理受压抑而不满,乃至怨恨这个社会不公平。

于是他偷偷写了一张攻击社会主义的大字报,并连夜贴在县政府大门口的墙上,3天后被捕。

评析:王某由于家庭和个人的问题,由怨恨而牵怒于政府,进而仇视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王某的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构成的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王某理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