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地域简介
新时代施秉县生态旅游发展调查研究

新时代施秉县生态旅游发展调查研究作者:聂斌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施秉县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云台山申遗成功后,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在其发展历程中已经极大地显示出了它所能带来的积极的经济效应。
然而施秉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出现很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创新项目及服务管理来确保施秉县生态旅游的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施秉县生态旅游一直以来,施秉县政府都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许多很好的成绩。
近年来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后全城“蝶变”,旅游业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施秉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势(一)自然资源和民族资源施秉县由千姿百态的山水风光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一幅清丽碧透的画卷。
其“一山两河”为自然风光之精华。
山,云台山山形千姿百态,天象变幻莫测;河,舞阳河,河水如镜,异石如林,山水相映,妙趣横生。
杉木河,两岸山奇木翠,水质晶莹,漂流其间,有如置身桃源,令人流连忘归。
精彩的民族风情节日丰富多彩,有河边苗的姊妹饭节、牯藏节、龙舟节、高坡苗的芦笙节等,构成了极富魅力的贵州东线旅游特色。
(二)历史资源施秉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摩崖石刻及革命文物等。
这些文物既有珍贵的考古及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三)区位和交通施秉县地理位置是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地区靠近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边可以抵镇远、南部也可以接台江,西临黄平、余庆,北部因为可以与石阡等县接壤,整个县城的行政区域东西宽 60.3 公里,南北长 62.6 公里。
内含有 3 乡 5 镇 64 个行政村 10 个社区,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二、施秉县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旅游产品宣传程度低,旅游产业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就施秉县而言,虽然其在自然和人文景观方面拥有着其他县域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得这些优势资源的社会认知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施秉县景区导游词9月改

施秉县景区导游词(2014年修订)一、接站(接机)(宋永泉)大家好,我是导游×××,大家叫我小×好了。
希望能陪伴大家度过一段愉快的旅程。
各位朋友,施秉站(机场,位于施秉黄平两县交界处),离施秉县城有17公里,车程约需20多分钟。
利用这段时间,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万。
其中: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2.43%。
是贵州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县。
它自然风光美丽、民族风情浓郁和历史文化深厚。
施秉古称偏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元代修通的“古苗疆走廊”(由中原地区经湖南、贵州,通往云南及东南亚的驿道。
元朝叫普安道,明朝叫东路或一线路),是中原连接西南以及东南亚的交通大动脉,偏桥驿就是“古苗疆走廊”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驿站(机场: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基本上就是沿当年的“古苗疆走廊”修的)。
明洪武年间,奢香夫人以偏桥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驿道:一条往北,经思南、遵义进入四川;一条往西,经黄平旧州、毕节进入云南。
这三条驿道不仅改变了当时贵州以及西南的交通状况,也使偏桥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为了保障驿道的安全畅通,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臵了偏桥卫,驻军5600人。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偏桥设臵了省级军事机构——偏沅巡抚。
因为巡抚衙门分别设在偏桥、沅州(即现在的湖南芷江)两地,所以叫偏沅巡抚(当时湖南、湖北还是一个省,即湖广行省。
偏沅巡抚管理湖南地区,湖广巡抚管理湖北地区)。
现在的施秉老衙门,可能就是当年偏沅巡抚的衙门。
偏沅巡抚是湖南巡抚的前身(清雍正二年,1724年,偏沅巡抚才更名为湖南巡抚。
偏沅巡抚前后历时125年),也是湖南建省的基础。
因此,民间有“先有偏沅,后有湖南”的说法。
施秉历史上还有一些著名的人物.如,为开发台湾北部建立了卓越功勋的晚晴提督罗大春(罗大春修筑的苏澳至花莲的二百里道路,就是现在著名的“苏花公路”的前身;现在的台北市原来叫艋胛,也是在罗大春开发台北后,才改名为台北的,并设立一府三县:台北府,淡水县、新竹县、宜兰县);明代著名文学家何孟春等(何孟春,号燕泉。
施秉县苗族人口分布及历史沿革

施秉县苗族人口分布及历史沿革施秉县系多民族杂居地区。
2014年底的人口统计表明,全县内有苗、汉、侗、彝、布依、回、土家、蒙古、仫佬、壮、满、水、瑶、仡佬、景颇、高山等17种民族。
全县苗族人口89482人,占全县总人口171785人的52.1%。
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人民相互依存,共同创造并推动着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发展。
苗族分布在县境内:马号乡21156人、双井镇17194人、杨柳塘镇17200人、城关镇25727人、甘溪乡3093人、牛大场镇2254人、白垛乡908人、马溪乡440人。
其中苗族聚居寨有:六合、平扒、乌亚、冰洞、溪口、八梗、黄古屯、贵科、贵纪、屠户山、冰溪、龙颈、屯上、大冲、平地营、盘龙坳、小溪、麻力坪、平槁、把琴、石厂、龙塘、塘珠、凉伞、平寨、铜鼓和白坝、黄琴、高甸、冷水冲、翁兵、梨山坪、长田寨、高塘、中垮、陆地坪、岩头、上下翁哨、白塘、丁家桥、小河、新桥、上下木江、水井坡等48个村寨。
历史沿革施秉县属境内在宋代始建偏桥军民长官司,元(前)至元年间置施秉前江、德胜四甲等处蛮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
明正统九年(1444年)设置施秉县建置,隶属镇远府,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清康熙初,以偏桥(今县城)设为偏桥沅巡抚驻地。
民国初年(1912)维持施秉县建置。
二年(1913),改属黔东道(驻镇远)。
十二年(1923)废黔东道,直隶于省。
二十四至二十八年(1935-1949),施秉县先后隶属于第八、七、一行政督察区(均驻镇远)。
1949年11月9日,施秉县解放。
同年11月11日成立施秉县人民政府,隶属镇远专区。
1956年7月,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959年初,施秉县废,并入黄平县。
1962年6月,复置施秉县。
施秉地区特有植物的调查 2

施秉地区特有植物的调查1、地形概况施秉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第二梯级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梯级过度的地带,整个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年降雨量1060至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气候温暖湿润,土壤以黑色石灰土占多,黄壤次之,兼有黄棕壤、紫色土和潮土。
施秉县喀斯特提名地处于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杉木河、云台山、黑冲三大景区,总面积为282.95平方公里。
由于地势原因,所以植物种类较多,植物种质资源特殊,植被属于石灰岩常绿阔叶林,反应出特殊地理环境生存的特殊物种。
2、特有植物的名称及其主要特点2.1 岩生鹅耳枥 Carpinus rupestris桦木科 Betulaceae 鹅耳枥属 Carpinus 灌木或小乔木。
叶披针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边缘具短骤尖单锯齿,上面暗绿色,被长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色绒毛,侧脉14-15对,上面深陷,下面隆起;叶柄长1-3毫米,密被长柔毛。
果序通常长2.5-3厘米;果序柄和果序轴密被白色长柔毛;果苞半卵形,先端急尖,长1.5-2厘米,外缘具小裂片状粗牙齿,内缘全缘;小坚果卵形,稍扁,长与宽近相等,3-3.5毫米,密被丝状长柔毛,顶端有宿存花被和长花柱。
2.2线叶香叶子 Lindera fragrans樟科 Lauraceae 山胡椒属 Lindera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黄褐色,有纵裂及皮孔。
幼枝青绿或棕黄色,纤细、光滑、有纵纹,无毛或被白色柔毛。
叶互生;披针形至长狭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绿带苍白色,无毛或被白色微柔毛;三出脉,第一对侧脉紧沿叶缘上伸,纤细而不甚明显,但有时几与叶缘并行而近似羽状脉;叶柄长5-8毫米。
伞形花序腋生;总苞片4,内有花2-4朵。
雄花黄色,有香味;花被片6,近等长,外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雄蕊9,花丝无毛,第三轮的基部有2个宽肾形几无柄的腺体;退化子房长椭圆形,柱头盘状。
施秉四龙文化

施秉四龙文化施秉旧称偏桥。
历史上素有“滇、蜀、黔、粤、楚五省总区”,“苗疆要地”之称。
施秉是一个以苗、汉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尤其是以龙文化为题材的民俗文化活动,在黔东南乃至贵州高原也是罕见的,这给这片土地上的名族人民带来生机、活力,也形成了一道在文化的风景线。
为使外界更好的了解施秉县,了解施秉地区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打破长期以来外来人只认为施秉只有自然风光,没有民族文化的看法。
客观上进一步推动施秉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施秉“四龙”文化习俗吸引力。
本人有必要对“四龙”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渊源进行阐述。
在施秉县城,每年正月元宵节期间,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玩龙灯民俗文化娱乐活动。
除夕一过,全县各乡镇各民族村寨便开始破竹编扎龙灯,有编制龙头龙身的;有负责编故事和花灯的;有专人编制高跷和跳舞蹈的;各负其责,各施其能。
待一切准备完毕后,于正月初九晚上正式出灯。
出龙灯之前,先把龙灯每节的龙蛋点亮,全身通亮后,由寨子里有名望的先生进行开光仪式,祈求天地保佑,龙灯光亮,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出龙时,除以上街玩龙灯为主要内容外,每支龙灯队还备有花灯、高跷、花篮、舞蹈、抬故事、秧歌、板凳舞、踩鼓舞等十来个人方队跟随在龙灯身后,特别是扎故事和抬故事游行上街,均以四大名著内容为主,农耕文化为辅,城内二十多支龙灯队伍在锣鼓敲打的指引下,格外引人注目,热闹非凡。
这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从正月初九一直玩到十五的晚上十二点为止。
特别是正月十三、十四、十五的三天晚上,若有人家接龙,人们将炮火捆在竹杆上,把炮火点燃向玩龙者炸去,把龙头龙身炸得稀巴烂,而玩龙者不慌不忙,按照当地舞龙的一招一式尽情挥舞,时而高耸似飞入云端,时而低回下沿如翻江倒海,跳跃涌动,时而单龙戏珠式或双龙抢宝,炸龙正成为施秉城内最隆重和人群最多的节日,可谓城内居民倾巢出动,各条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川流不息,云集在县城观赏一年一度的舞龙盛会。
贵州省施秉县旅游资源分析与发展策略

贵州省施秉县旅游资源分析与发展策略作者:周玮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8期贵州施秉县的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喀斯特景观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
但开发产品较单一,文化挖掘力度不够。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将其大致分为8个大类19个亚类。
在此基础上建议:注重自然景的保护观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周边县域联合,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开发多元化的旅游资源与产品;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导游,为该县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一、施秉县概况施秉县处于黔中山地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上,为黔中中山区,最高海拔1615.7m,最低海拔525m。
位于长江流域沅江水系舞阳河中游地区,由完整的杉木河与瓦桥河水系组成,河流向南汇入舞阳河,是一个深受河流切割的亚热带喀斯特高原。
出露的岩层主要为寒武系高台组与炉山组白云岩,岩层产状平缓,为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春暖夏凉、四季如春、降水丰沛的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6 ℃,气温年较差20.2 ℃;年平均降水量1220 mm,集中分布在4~10月,气候湿润温和,生境多样,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39.8%。
县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有以上舞阳、下舞阳、杉木河、云台山、黑冲等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人文景观以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核心。
但是目前施秉县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较单一,开发程度较低,文化挖掘力度不够。
文章通过对施秉县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进行分类,为该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按照旅游资源的属性,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
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4大类;人文景观则由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组成。
通过对施秉县旅游资源的现状、形态、特征进行实地调查统计,进行研究和分析,按照旅游行业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GB/T18972—2003),将施秉县旅游资源大致分为8个大类19个亚类(表1)。
施秉县概况)

赛龙舟
施秉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1.12%,主要有苗族、侗族、彝族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与生活习惯。以氵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的区域,保留一定民族特色的村寨有300多个,民族服饰80余种,民族节日达135个,仅清水江风情区内,每年民族节日集会多达82个。
上舞阳桃花渡码头
上舞阳河两岸,青翠欲滴倒影涟涟,如天然盆景、如瑶池再现。整个景区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浓淡相间、疏密有序,构成一副天然绿色艺术长廊。景区上段以雄奇见长;中段舒缓平展;下段清幽神往、形成天构地设山情水韵为特色的水上极乐公园。游览上舞阳景区,犹如来到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令人如醉如仙。
下舞阳河峡谷风光船游区距县城6公里,总面积121平方公里,面积121平方公里,景点33处。观光游览以船游和徒步为主,景点密布、奇丽俊秀
人文景观
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摩崖石刻及革命文物等。这些文物既有珍贵的考古及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如:古遗址有诸葛洞纤道、胜秉讯城垣;古墓葬有明崇祯三年日光洞岩墓、和尚坟等;古建筑有明代建筑云台山文物群、朝阳寺、平宁寺等;摩崖古石刻有元、明时代的诸葛洞摩崖、华严洞摩崖等;革命文物有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等。
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湘黔铁路横穿县境,县内有1个三级火车站,距县城17公里,县境内铁路复线里程18.44公里。湘黔公路穿城而过,横贯全境,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886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内河航道长93公里。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768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863万人公里。随着贵新、凯麻高速公路的开通,凯施二级公路的改造大大缩短了施秉至凯里达贵阳的行程时间。
经济状况
施秉县旅游资源情况简介

天气与气候景观
• 施秉县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在不同 的季节里,施秉县有着不同的天气和气候景观。例如,春季时 樱花盛开,夏季时溪流潺潺,秋季时红叶满山,冬季时雪花纷 飞。这些不同的天气和气候景观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 验。
自然保护区与公园
• 施秉县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如云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冲湾省级自然保护区、杉木河公园等。这些保护区和 公园为游客们提供了观赏自然风光、了解自然生态和进行生态旅游的机会。同时,这些保护区和公园也是施秉县自然旅游 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客源市场
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前来施秉县旅游,拓展市场份额。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模式, 提升施秉县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
鼓励创新思维和技术的应用,推动施 秉县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竞争态势分析
分析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不足 ,明确施秉县在市场中的定位和差异 化发展策略。
市场趋势预测
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 为施秉县的旅游发展提供前瞻性指导 。
旅游发展前景与展望
提升旅游品质
通过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 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游 客的满意度。
长途汽车站
施秉县长途汽车站有多条线路发往周边城市和景区, 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选择。
旅游咨询服务
旅游咨询中心
施秉县旅游咨询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 信息、行程规划、门票预订等服务。
旅游网站
施秉县的旅游网站提供在线旅游攻略 、酒店预订、门票优惠等一站式服务 ,方便游客提前规划行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生晓梦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施秉县地域简介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系黔东南、铜仁、遵义三地州(市)结合部,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而得“施秉”。
施秉县东邻镇远、北壤铜仁石阡县,南连台江县可达广西、东南与剑河县相邻,西面与遵义地区余庆县交界,总面积1543.8平方千米,辖5镇3乡,人口15.6万(2008),县境内居民计有苗、侗、布依、汉等13个民族。
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60公里,湘黔铁路横穿县境,在杨柳塘镇设有施秉站,距县城17公里,并建有32万吨铁路货场。
湘黔公路穿越县城,横贯全境,县城距州府凯里市78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30公里。
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第二梯级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梯级过度的地带,整个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
县城位于县中部盆地,地势开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
施秉县境内喀斯特地貌种类丰富且颇具代表性,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