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系统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学PPT课件

• 二、一反过去单纯或侧重就自然资源论述自然资源的做法, 而是突出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将自然资源研 究与人类活动及人类生态学研究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并将 生态伦理学的思想和观点引入自然资源研究,这赋予自然 资源研究以新的内涵,也拓展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的领域;
特点
• 三、充分应用资源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 法,将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分析其市 场供求关系和价值价格在自然资源利用中 的经济杠杆作用,使得对自然资源问题的 分析和论述更有深度;
• 四、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从而将自然资源研 究升华到一个新高度。。
绪论
0.1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 1、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 10000年前--旧石器时期 人口少 以兽鱼果为食物 – 旧石器后期 -新石器早期 出现原始农业
课程的主要内容
• 第四部分14~16章:从自然资源使用者的角度,
探讨自然资源评价及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
• 结论:从社会角度,阐述了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 目标和可持续性管理途径
特点
• 一、彻底摆脱了分门别类论述自然资源的传统做法,而从 整体高度和从自然、经济、生态紧密结合的角度,将自然 资源及其利用作为统一的大系统,按理论问题进行论述和 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自然资源学理论体系,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考和综 合分析能力;
• 1690-1782年,蒸汽机的发明 ,引发了工 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利用和开采可更新 资源,而且引入了不可更新的地下资源;
• 从此,地下资源成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核心 资源;
特点
• 三、充分应用资源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 法,将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分析其市 场供求关系和价值价格在自然资源利用中 的经济杠杆作用,使得对自然资源问题的 分析和论述更有深度;
• 四、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从而将自然资源研 究升华到一个新高度。。
绪论
0.1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 1、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 10000年前--旧石器时期 人口少 以兽鱼果为食物 – 旧石器后期 -新石器早期 出现原始农业
课程的主要内容
• 第四部分14~16章:从自然资源使用者的角度,
探讨自然资源评价及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
• 结论:从社会角度,阐述了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 目标和可持续性管理途径
特点
• 一、彻底摆脱了分门别类论述自然资源的传统做法,而从 整体高度和从自然、经济、生态紧密结合的角度,将自然 资源及其利用作为统一的大系统,按理论问题进行论述和 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自然资源学理论体系,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考和综 合分析能力;
• 1690-1782年,蒸汽机的发明 ,引发了工 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利用和开采可更新 资源,而且引入了不可更新的地下资源;
• 从此,地下资源成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核心 资源;
第八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pt课件

产物。它的内涵与外延并非是一成不变 的,它随技术经济的提高而不断扩展、 深化。
.
总结
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 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 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于人类的 相对稀缺性,而两者均依人类的需要而成立,从而构 成人口与资源这一对地理学的重要范畴。
海南乐东腰果林
.海南亚Biblioteka 湾海滨自然资源的分类(3)
可再生资源指不会因使用而发生数量上的减少的资源,如太
阳辐射、风、水力、潮汐等。
可更新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
资源。多数情况下指生物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较短时间内可
以繁殖更新从而保持资源数量的不减少。
不可再生资源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
年森林总面积达3.3亿公顷,2000年森林总面积3.11亿公顷,10
年间年均减少190万公顷。
东南亚拥有世界热带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积为2.35亿
公顷,2000年森林面积为2.12亿公顷,10年间年均减少面积233
万公顷。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消失速度更
快。
.
6、人文地理学的资源观
.
目前,在“资源”这一概念的解释和使用上, 大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把资源当作广义的资源。 (2)把资源当作自然资源的代名词。 (3)把资源当作生产资源。 (4)把资源等同于产品即原料。
.
正确理解资源含义
资源必须具有社会性开发利用价值, 即具有社会化的效用性。
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 资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又是社会的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 第二节 世界资源问题 第一第节三人节文自地然理资学源的的自永然续资利源用观 第二节 世界资源问题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
总结
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 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 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于人类的 相对稀缺性,而两者均依人类的需要而成立,从而构 成人口与资源这一对地理学的重要范畴。
海南乐东腰果林
.海南亚Biblioteka 湾海滨自然资源的分类(3)
可再生资源指不会因使用而发生数量上的减少的资源,如太
阳辐射、风、水力、潮汐等。
可更新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
资源。多数情况下指生物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较短时间内可
以繁殖更新从而保持资源数量的不减少。
不可再生资源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
年森林总面积达3.3亿公顷,2000年森林总面积3.11亿公顷,10
年间年均减少190万公顷。
东南亚拥有世界热带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积为2.35亿
公顷,2000年森林面积为2.12亿公顷,10年间年均减少面积233
万公顷。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消失速度更
快。
.
6、人文地理学的资源观
.
目前,在“资源”这一概念的解释和使用上, 大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把资源当作广义的资源。 (2)把资源当作自然资源的代名词。 (3)把资源当作生产资源。 (4)把资源等同于产品即原料。
.
正确理解资源含义
资源必须具有社会性开发利用价值, 即具有社会化的效用性。
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 资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又是社会的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 第二节 世界资源问题 第一第节三人节文自地然理资学源的的自永然续资利源用观 第二节 世界资源问题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5讲 自然资源图文演示课件.ppt

可重复使用的 (非消耗性金属) 不可重复使用的
(化石燃料,如石油、 天然气、煤)
太阳能 潮汐能 原子能
亚恒定性 易误用 易污染
风能 降水
大气 水 自然风光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9 学院
问题
• 环境消纳污染物的能力(环境容量) 是否是自然资源?属于哪一种自然 资源?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1程0 学院
3. 资源耗竭及其解决
第5讲 自然资源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1 学院
大纲
• 什么是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的类型 • 资源耗竭的解决 • 资源稀缺的空间特征 • 资源稀缺的地缘政治因素 • 资源问题的争论 • 资源的价值问题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 学院
1. 什么是自然资源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 学院
自然资源的概念
确定的
未探明的
经济的
当前储量
经
济
不经济
特
的
征
地质特征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1程6 学院
资源的储量
• 当前储量:能够在当前价格下开采而取得利润的 储量。可以用单纯的数量来表征。
• 潜在储量:在可能价格下可以开采的储量。它是 价格的函数。
• 美国石油开发的潜力表
每桶价格
11.62 13.75 22.0 30.0 30.0以
Judith Rees, 1990. Na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P34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1程5 学院
资源储量的性质
• 地质意义上的储量:绝对稀缺 • 经济意义上的储量:相对稀缺 • 耗竭年限:静态型储藏指数与指数型储藏指数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2.特征资源法。
将各部门资源法中相互间所具有旳共同自然特 征旳部分进行分类,一类是可再生和发展资源, 它涉及生物资源法(如有关森林、草原、渔业、 自然保护区及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珍稀植物方面 旳法律、法规等)和非生物资源法(如有关土地、 水资源等方面旳法律、法规);另一类是不可更 新但可再生旳资源。它涉及诸如有关矿产资源等 方面旳法律、法规。
3.对土地实施一系列旳行政管制措施。《土地 管理法》对土地利用还要求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 制制度、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统计制度,而且要 求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 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三)对耕地实施旳特殊保护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法》旳一种主要目旳就是要对 耕地实施特殊旳保护。详细旳保护措施涉及:
《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渔业 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珍稀植物保护 法》、《自然保护区法》等。
3.科学技术性。 当代科学技术旳发展,对法律旳影响十分广泛和
深远。人们对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旳关系、自 然资源旳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旳关系,提出许多新 旳课题,采用更科学、更先进旳措施,保护管理多 种自然资源。 4.国际共同性。
2.农民集体全部旳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旳组 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生产。土地承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要求, 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要求土地用途。
2.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 类,对其予以分别用途和管理。
然与社会旳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旳协调发展。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旳特征
自然资源法具有如下特征: 1.宏观性。 这是自然资源法调整多种社会关系旳理论基础。 多种自然资源法规必须按照资源配置旳宏观要求要 求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过程中旳行为 规则,这是自然资源管理法旳主要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ppt-优秀课件1

江 自西 然省 资南 源昌 的市 开江 发西 利师 用p范pt大-优学秀附课属件中1学PP2 T02-0精届品高课考件化(学实一用轮版复)习名 师讲解 课件: 第十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章末整 合10 24张PPT
江 自西 然省 资南 源昌 的市 开江 发西 利师 用p范pt大-优学秀附课属件中1学PP2 T02-0精届品高课考件化(学实一用轮版复)习名 师讲解 课件: 第十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章末整 合10 24张PPT
①20℃时,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____g/100 g 水。 ②现有 20℃时,满足曲线 B 点所示的溶液,可采用________ 方 法 降 低 NaCl 的 含 量 , 达 到 提 纯 目 的 , 简 述 理 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 正常雨水的 pH 为 5.6,主要是因为溶解了 CO2, 若溶解了 SO2 后,会使雨水的 pH 小于 5.6,而成为酸雨,故② 错;含磷合成洗涤剂不易被分解,而造成水体“营养”过剩, 进而形成水华或赤潮等水体污染,故④错。
【答案】 C
二、化学与社会 社会活动与化工生产、化学物质密切相关,规范的化工生 产、合格的化工产品,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否则就会 危害环境、危及人类生活。因化学物质造成的意外事故发生后, 应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采取相应的自救、求助措施;有毒气 体泄漏时,人畜均应逆风撤离,当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时, 人员应该向高处转移;对于 Cl2、HCl 等酸性气体的泄漏,消 防、救护人员可采取向空中喷洒碱性溶液的方法来吸收、溶解 有毒物质。常见的无机有毒气体有 CO、SO2、NOx、Cl2、HX 等。
江 自西 然省 资南 源昌 的市 开江 发西 利师 用p范pt大-优学秀附课属件中1学PP2 T02-0精届品高课考件化(学实一用轮版复)习名 师讲解 课件: 第十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章末整 合10 24张PPT
①20℃时,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____g/100 g 水。 ②现有 20℃时,满足曲线 B 点所示的溶液,可采用________ 方 法 降 低 NaCl 的 含 量 , 达 到 提 纯 目 的 , 简 述 理 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 正常雨水的 pH 为 5.6,主要是因为溶解了 CO2, 若溶解了 SO2 后,会使雨水的 pH 小于 5.6,而成为酸雨,故② 错;含磷合成洗涤剂不易被分解,而造成水体“营养”过剩, 进而形成水华或赤潮等水体污染,故④错。
【答案】 C
二、化学与社会 社会活动与化工生产、化学物质密切相关,规范的化工生 产、合格的化工产品,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否则就会 危害环境、危及人类生活。因化学物质造成的意外事故发生后, 应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采取相应的自救、求助措施;有毒气 体泄漏时,人畜均应逆风撤离,当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时, 人员应该向高处转移;对于 Cl2、HCl 等酸性气体的泄漏,消 防、救护人员可采取向空中喷洒碱性溶液的方法来吸收、溶解 有毒物质。常见的无机有毒气体有 CO、SO2、NOx、Cl2、HX 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第10页/共45页
3、分类多样性
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 有交叉。如:从地球圈层的分布;从用途;从经济学等方面 分类。 有学者主张:流动性或者收入性来代替可更新性,用储藏性或 资本性来代替不可更新性;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存性资 源) (如化石属矿物燃料);可更新资源 (收人性或流动性资源) 还有其他自然资源(如风景、空间等) 如:哈哥特分类系统(图1-1) 还有以固有属性分类法(图1-2)。
理论上可恢复可循环使用的临界性使用后就消耗掉的恒定性所有元素矿物金属矿物鱼类森林动物土壤蓄水层中的水石油天然气煤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波浪水能大气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一旦超过再生能力临界性资源就变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使用到灭绝的程度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由图可知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线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有交叉
•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之一是产生各种废物,这些废 物要排放环境媒介(资源),即大气、水、土地等。这 就需要另一个衡量资源潜力的概念。
• 【吸收能力】或【同化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 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第33页/共45页
• 任何环境媒介的吸收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不仅随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天然变 化,也可以被人类改变。
第29页/共45页
渔业资源
第30页/共45页
➢维持持续产量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它意味着 须抑制当前的消费。所放弃的这一部分消费可 看作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为后代在资源上得 到了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但是这种“本来可以得到的机会和权利”很可 能在其他方面又失去了。
如:在撒哈拉,如果把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在持续能 力水平上,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
3、分类多样性
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 有交叉。如:从地球圈层的分布;从用途;从经济学等方面 分类。 有学者主张:流动性或者收入性来代替可更新性,用储藏性或 资本性来代替不可更新性;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存性资 源) (如化石属矿物燃料);可更新资源 (收人性或流动性资源) 还有其他自然资源(如风景、空间等) 如:哈哥特分类系统(图1-1) 还有以固有属性分类法(图1-2)。
理论上可恢复可循环使用的临界性使用后就消耗掉的恒定性所有元素矿物金属矿物鱼类森林动物土壤蓄水层中的水石油天然气煤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波浪水能大气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一旦超过再生能力临界性资源就变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使用到灭绝的程度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由图可知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线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有交叉
•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之一是产生各种废物,这些废 物要排放环境媒介(资源),即大气、水、土地等。这 就需要另一个衡量资源潜力的概念。
• 【吸收能力】或【同化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 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第33页/共45页
• 任何环境媒介的吸收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不仅随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天然变 化,也可以被人类改变。
第29页/共45页
渔业资源
第30页/共45页
➢维持持续产量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它意味着 须抑制当前的消费。所放弃的这一部分消费可 看作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为后代在资源上得 到了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但是这种“本来可以得到的机会和权利”很可 能在其他方面又失去了。
如:在撒哈拉,如果把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在持续能 力水平上,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
《中国自然资源》PPT课件

1.著名的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北水南调
2.调水的原因: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3.南水北调的意义: 形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 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 意义。
国家
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人)
①
176950
0.67
②
51885
2.68
③
95467
0.08
④
297319
0.30
世界
13379680
0.24
1.表中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 B.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 C.澳大利亚、美国、印度、中国 D.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美国 2.①国的国土面积比③国小,但耕地面积却比③国大的多,原 因是: A.①国河流众多,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B.①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干旱区比重小 C.③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比重小 D.③国山区面积大,耕地面积小 3.③④两国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相同的是: A.热带沙漠广布 B.水旱灾害频繁 C.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五)矿产资源
(1)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磷矿南方居多
所所在在省省 河北河北山西 辽宁辽宁
黑龙
黑龙江江
煤油矿田名 名称称
大同
开滦华北阳泉
峰峰 西山
辽河抚顺
阜新
平朔
大鸡庆西
鹤岗
甘江肃苏
青安海徽 山东河南
豫陕鲁西 交界处
内蒙古新疆贵州
玉徐门州
2.调水的原因: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3.南水北调的意义: 形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 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 意义。
国家
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人)
①
176950
0.67
②
51885
2.68
③
95467
0.08
④
297319
0.30
世界
13379680
0.24
1.表中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 B.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 C.澳大利亚、美国、印度、中国 D.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美国 2.①国的国土面积比③国小,但耕地面积却比③国大的多,原 因是: A.①国河流众多,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B.①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干旱区比重小 C.③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比重小 D.③国山区面积大,耕地面积小 3.③④两国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相同的是: A.热带沙漠广布 B.水旱灾害频繁 C.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五)矿产资源
(1)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磷矿南方居多
所所在在省省 河北河北山西 辽宁辽宁
黑龙
黑龙江江
煤油矿田名 名称称
大同
开滦华北阳泉
峰峰 西山
辽河抚顺
阜新
平朔
大鸡庆西
鹤岗
甘江肃苏
青安海徽 山东河南
豫陕鲁西 交界处
内蒙古新疆贵州
玉徐门州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讲座PPT

3 整合优化思路
3.1紧抓目标导向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
保护自然
✓ 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 ✓ 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重要生态空间发展必须给保护让路;
服务人民
3.1紧抓目标导向
保护自然为主(保护中有服务)
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 生态保护、培育、修复; ✓ 科研、监测 ✓ 自然教育、研学体验、游憩
服务人民为主(服务以保护为前提)
展示壮美国家形象,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 自然教育; ✓ 研学体验; ✓ 文化体验; ✓ 旅游休闲:游览、欣赏、休闲、度假 ✓ 生态保护、培育、修复; ✓ 科研、监测。
生态系统
值
性保护
最严格保护
较大面积,典型的自然生态 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特殊
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
典型性、特殊 保护价值
实现对主要保护对 象的重点保护
严格保护
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 遗迹和自然景观
重要的生态、
观赏、文化和 重点保护与可持续
科学价值
利用结合
有限利用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
2.2核心要义
(一统三分)
“分级管理”构筑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主线
✓ 分级管理的核心就是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层层压实保护责任,调动各级政府 、全社会的积极性共抓大保护。
➢ 构建自然保护地“两级设立、分级管理”体制
✓ 设立自然保护地是一种责任,坚持“谁设立、谁负责” ,中央与省级两级政府设立自 然保护地。
✓ 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地方共同管理和中央委托地方管理的自然保护地由国家批准设立 ,(原则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由国家批准设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义:(1)自然资源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物质与能量; (2)自然资源为相对概念; (3)自然环境(Surroundings)和自然资源是有联系不可
分割的。
自然资源 的综合特征分类:可更新性(renewability)、耗
竭性(exhaustibility)、可变性(multability)和重新使用性 (reusability)。
第一类硬资源
可更新资源
硬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承载性资源
资
第二类硬资源
条件性资源
源 信息技术类
软资源
文化类
区位市场类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资源的特征
1.整体性 2.区域性(地域性) 3.有限性(稀缺性) 4.多用性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1/02/25
6
第二章 自然资源学与自然资源系统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 二、自然资源与资源系统的特征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1. 1972,UNEP: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 英国大百科全书:对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及生成这些成 份的源泉的环境的功能。 3. 牛文元:对自然系统而言,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的、可以 萃取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包括这些要素相互作用 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只要它们在生命建造、生命维系、生命延 续中不可缺少;只要它们在经济系统中构成必需的“投入”并产生 积极效益; 只要它们在社会系统中带来合理的福祉、愉悦和文明, 即称为自然资源。 4. 总之: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 要素。或: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 的总称。
分割的。
自然资源 的综合特征分类:可更新性(renewability)、耗
竭性(exhaustibility)、可变性(multability)和重新使用性 (reusability)。
第一类硬资源
可更新资源
硬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承载性资源
资
第二类硬资源
条件性资源
源 信息技术类
软资源
文化类
区位市场类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资源的特征
1.整体性 2.区域性(地域性) 3.有限性(稀缺性) 4.多用性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1/02/25
6
第二章 自然资源学与自然资源系统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 二、自然资源与资源系统的特征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1. 1972,UNEP: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 英国大百科全书:对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及生成这些成 份的源泉的环境的功能。 3. 牛文元:对自然系统而言,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的、可以 萃取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包括这些要素相互作用 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只要它们在生命建造、生命维系、生命延 续中不可缺少;只要它们在经济系统中构成必需的“投入”并产生 积极效益; 只要它们在社会系统中带来合理的福祉、愉悦和文明, 即称为自然资源。 4. 总之: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 要素。或: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 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