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高援朝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学号S11081002011)
摘要: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为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很重要的历史启示。

在一个小农占多数的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绕过商品和市场关系这个历史阶段,采取共产主义的原则去组织国家的生产和分配,而应当采取迁回过渡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阶段,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过早地否定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调控地位和作用。

要根据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国家干涉,把资本主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这种国家资本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关键字:列宁社会主义建设迂回调控
列宁不仅在“一国胜利”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方面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对巩固苏维埃俄国的政权,而且对以后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快速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介绍列宁建设杜会主义的思路
一通过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
通过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之前,列宁先进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的试验,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试验。

正像列宁所说的:“在空前困难的条件下,在国内战争的条件下,在资产阶级强迫我们采用残酷斗争的形式的条件下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试验。


二立即“转轨”,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拙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立即提出“转轨”的思想.“转轨”就是要求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由“夺取俄国”过渡到“管理俄国”,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1918 年他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但是,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匪帮的叛乱,使苏俄中断了社会主义建设。

当国内战争结束,形势趋于稳定之后,列宁又及时提出“转轨”问题。

1923 年1 月
他在《论合作制》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转轨”思想,他指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这种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

如果不是因为国际关系,不是因为必须为我们在国际范围内的阵地进行斗争,我真想说.我们的重心转移到文化主义上去了。

”列宁这里所说的“文化主义”,是指物质文化而言,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

列宁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建设主要是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俄国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三首先发展农业,组织生产合作社,加强工农联现党对农民的领导列宁认为,为了发展工业,必须首先发展农业,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的思想,根据俄国的实际,列宁提出应该从农业方面开始恢复经济,首先必须采取紧密而认真的办法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

目前形势所“提出来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发展整个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

而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发展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就谈不上经济建设。

没有这种储备,社会主义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

只有我们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后,我们才能建立起富丽堂皇的社会主义大厦来。

正是因为农业重要,所以列宁提出要“把农民提到第一位”。

其措施就是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大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领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给农民一定的自主权,照顾农民的利益,加强工农联盟。

列宁指出:“我们共和国的命运归根到底将取决于农民群众是和工人阶级一道走,还是让‘耐普曼’即新资产阶级把他们和工人拆开。

加强工农联盟,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个人利益,把国家利益同农民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四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结合俄国的具体情况,在建立社会主义政体时,虽然也接近巴黎公社的大原则——立法与行政统一,但在具体作法上从俄国实际情况出发,设立了两个机构:一个是权力机构,即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它的常设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另一个是行政机构,即人民委员会,并在宪法上明确规定,行政机构从属于权力机构,它只是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与法令,并对权力机构负责,不对权力机构起制衡作用。

关于人民管理国家的问题。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主张实行巴黎公社式的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的直接民主,提出工农“全体参加管理”。

在全国夺取政权以后,列宁针对工农全体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把管理企业的权力从企业委员会手里移交给国家权力机关,把人民群众的直接选举、监督、罢免“官吏”改为国家任命和调动,挑选有文化、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参加管理工作。

新经济政策时期,他又提出通过
大力发展、加强和扩大工农检查院,使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的一切工作全盘工农化的方法,加强工农群众对国家政权的管理和监督。

在列宁晚年,他还主张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家机关,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实行党政分工,克服以党代政现象。

列宁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党的机关职能同国家机关职能混同起来。

党要在宪法范围之内,通过苏维埃贯彻执行自己的决定。

党应尽力领导苏维埃活动,但不能包办代替苏维埃”。

二是改革和完善国家机关,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列宁呼吁:必须与多得不成样子的种种委员会作斗争,把它们取消。

毫不留情地赶走多余的官员,减缩编制,免去不认真学习管理工作的共产党员的职务。

列宁把改革和完善国家机关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来认识,他说:“如果不进行有系统的和顽强的斗争来改善国家机关,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基础还没有建成以前灭亡”。

参考文献
1.李保东:《社会主义:理论、历史与现实》,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2.列宁:《论粮食税》,外国文书出版局印行1950年版
3.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