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陆游的诗汇总

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汇总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按照一定的格式、格律要求,能够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游的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陆游的诗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梅花》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7、《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9、《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无寐。
鬓丝几缕茶烟里。
10、《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2、《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13、《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2019-5-19 CHINA郑州陆游简介一、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曾在川陕一带从军九年。
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等。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二、正史介绍※头角峥嵘:遭权臣压,顺其自然※陆游自幼聪慧过人,12岁即能为诗文。
身处乱世,剑法精通。
不谦虚地说,颜值极高,却偏偏文武全才。
更要命的是,文能独尊诗坛,武可勇冠三军。
晚年回忆录中,记得很清楚:《太息》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观大散关图有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这是扎扎实实的童子功。
1153年,陆游赴临安赶考。
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
谁知,居然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
秦桧之孙秦埙,也是本届考生。
第一名的位置,原本是要留给他的。
秦桧大怒,怪罪主考官。
恨屋及乌,顺带记了陆游一笔。
次年,礼部考试在秦桧指使下,陆游自然落榜。
因秦桧大人总惦记着,陆游仕途不畅。
他不惶恐,不着急,不屈身。
一切顺其自然。
所幸,没多久,秦桧死了。
※初入官场:与体制斗,挫而愈强※1158年,34岁的陆游初入仕途。
先任主簿,再调京师,负责公文校对(八品)。
官位虽小,但陆游做得很当回事。
朝廷鼓励大家提意见,陆游当真了。
先是怼臣僚。
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王爵。
再是怼皇上。
高宗酷爱玩物,此事“亏损圣德”,请彻底杜绝。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陆游的简介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游的简介,欢迎阅读与收藏。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
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陆游的诗全集_陆游简介_古诗大全

陆游的诗全集_陆游简介_古诗大全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朝诗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词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的作品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
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中年入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
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
陆游的诗全集:《示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的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翻译】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游山西村》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翻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 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
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 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 “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 绝妙的章法。
陆游生活经历的三个时期:
(一)辗转任职和闲居时期。从绍兴十四年 (1144)到乾道五年(1170)。 • 45岁以前,他先后任福州宁德县主薄、枢 密院编修、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 北伐而罢职家居。
•
(二)入蜀从军时期:乾道六年(1171) 到淳熙五年(1178)。 • 陆游于乾道六年底到达夔州,一年以后,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管理军务。后随 着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至成都担 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
陆游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
一、生平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 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 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 转运副使。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 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 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 愤》、《临安春雨初霁》、《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钗头 凤》 、《示儿》等。其中词作 《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 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
二、陆游诗歌的特点
(一)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 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 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二)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 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三)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 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 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 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 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 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三)辗转任职和在山阴农村闲居时 期。从淳熙五年到去世(1178- 1210)。 五十四岁的陆游于淳熙五年离川东归后, 曾在福建为官,但不久就遭到弹劾, 罢职回乡。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二、表现一称清高 孤傲、不肯与俗世 合流的情怀。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 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 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 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 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 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 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 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 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 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 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 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 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 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 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 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 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 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 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 81岁,陆游做梦游沈园, 及醒,感慨系之,在 《梦游沈家园》中悲叹: •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 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 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 水生。” •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 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 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 间尘。”
• 82岁时陆游对唐琬仍是念念难忘, 又写下: •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 •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 84岁,陆游辞世前一年,不顾年迈 体弱、再游沈园。作《春游》诗: •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第三节 陆游的词
陆游词的内容
一、寄寓 了心灵深 处的真情 实感。
周密《齐东野语》: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 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其 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 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 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 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 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 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而赋 《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 送黄昏花易落。晓风 干,泪痕残。欲笺心 事,独语斜阑。难! 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 魂常似秋千索。角声 寒,夜阑珊。怕人寻 问,咽泪妆欢。瞒! 瞒!瞒!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 表现在: • 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 中原的愿望。 • 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 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 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 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 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
• • • •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愿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 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
•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 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 A.忧愤国家
•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 B.忧愤朝政 •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 C.忧愤自己 •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 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 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 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 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 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 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 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 托。莫、莫、莫!
宋代陈鹄的《耆旧续闻》(卷十):
“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 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阙。未几,怏 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 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 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
三、抒写他 的抗金报国 之志。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 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流露出作者对官 场生活的淡漠心情。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一、陆游诗歌的题材 • 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题材非常广泛, 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质 量也最高。
梁启超《读陆放翁录》: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1、抗敌复国主题。 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 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 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 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 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 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 时节回到家。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 《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 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 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 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 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 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 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 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二、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他也有不少诗歌是以细腻冲淡的笔法、 闲适恬和的情调,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 活,它们构成了另一种旋律。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