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陆游的论文
《浅议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

【论文提纲】:陆游,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南宋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他的诗篇抒写了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对敌人、投降派的仇恨,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饱含着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思想上,爱国爱民,在内容上,抒写国事与民生,在艺术上,以幻想梦境的形式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表达方式。
与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相比,陆游诗的最大特色是饱含着炽热的爱国情怀,本文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追溯一下其中的根源:1、概述陆游的生平事迹;2、从家庭环境对陆游的熏陶着手分析;3、从所处的南宋时局进行分析;4、从儒家思想对陆游的影响方面讨论分析;5、从六个方面总结陆游在诗歌上的成就:①自然风光;②百姓生活;③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④直接表达表明自己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慨;⑤以梦述怀;⑥托物言志。
从以上几方面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挖掘出对陆游的爱国情怀与他的诗作、他的思想、他的境遇之间的关系,了解陆游爱国情怀的形成原因,以便能更透彻地去品味陆游使自己的诗作独特的选材和艺术手法相得益彰,形成了意境雄阔,格调高昂的风格。
《浅议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摘要】:本文以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为主线,以陆游的生平事迹、爱国情怀形成的原因和诗歌上的成就等几大方面为着眼点展开论题进行论述。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
虽然不是身在盛世,但他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很接近于杜甫的。
他始终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并不惜为国牺牲。
他的诗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前人也曾许以一代“诗史”的称号,是有根据的。
陆游爱国诗词鉴赏论文

陆游爱国诗词鉴赏当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上有一首配着彩图的诗,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着很有感觉,从此我就记住了陆游,并且比吟着床前明月光的李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杜甫印象更深。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诗人,并且是爱国诗人,这个头衔的光环就明显比其他文人高出一截,更加闪耀。
在我的卑微的记忆里,能被大众广泛接受和传播的能在诗人前面加上爱国这个头衔的,大概有三个:文天祥,于谦,陆游(辛弃疾算是爱国词人)。
而前两位主要职业可算作是政治家,相比于一生传世作品近万首的陆游,诗人这个头衔却也不甚堪当。
可见陆游可算作真正的爱国者加诗人。
陆游生于南宋,时南宋常年受夏金欺侮,割地进贡,政治外交一塌糊涂。
但凡有志之士皆叹国家可悲可耻。
而陆游的父亲陆宰又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也正因如此,确定了路由诗歌创作的风格。
国家危亡的背景下,以抗金收复中原为己任的陆游,才在其奋斗生涯中写下大量爱国诗词。
陆游早期时(入蜀前)留存作品很少,据说都因为辞藻浮华而被他自己删除了。
此时的陆游还能写写日常生活的别样滋味,写请写景写生活,英气与青壮年的活力能从诗中一览无遗。
比如描写自己爱情悲剧的《钗头凤》最为典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可见此时除了国家之不幸,婚姻与家庭的痛苦也折磨着这位悲剧诗人。
不过我们的大诗人此时也能发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说明当年的陆游(壮年)还是激情常在,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而入蜀从军后,陆游的诗风格明显转变为豪放壮阔型,爱国思想也更加浓郁。
比如之后不久的《金错刀行》,国恨未雪,发出“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感慨。
以及《诉衷情》,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陆游诗歌[论文]
![陆游诗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c2dfe181c758f5f61f6726.png)
陆游诗歌浅论摘要:陆游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诗歌历史上创作数量和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
其诗歌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境界开阔,因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其中,抒发爱国情怀、民生忧患的爱国诗歌和描写闲居山野、清景淡色的闲适诗最为突出,也最受后人赞誉。
总而言之,陆游的诗歌描写爱国胸怀雄健而不空洞,漫谈闲居生活新颖而不纤靡,语言平白晓畅,称得上宋诗,甚至是整个诗歌史上的一位一流诗人。
关键词:陆游爱国情怀闲适景象艺术特色陆游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六十年间万首诗”的他是诗坛上创作数量最大且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
其诗歌不仅数量多,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从而成为宋诗,尤其是南宋诗歌的一座高峰。
陆游诗最早由江西诗派而来,中年后“不嗣江西”广师大家,博采众长,最终得出了独具一格的诗歌特色和自成一宗的诗歌地位。
一、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宋人评南宋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这是对陆游诗中爱国情怀和民生忧患的极高评价,后清人亦有诗评: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美学相似,陆游的爱国诗歌中也有许多作品基调低沉、悲怆沉痛。
如《黄州》: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首联借“楚囚”、“齐优”两个春秋典故抒发主战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实施的苦闷,并由此引出了对历史和个人际遇的感慨,英雄抱恨、天意弄人,陆游自身也不例外地经受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羁旅之苦,尾联化用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一语,正话反说,集中表现出对朝廷的失望和悲愤,十分沉痛。
陆游的爱国诗歌不仅写爱国之情、忧国之思,并且将自己算作戍边卫国、抗敌救国的一份子,这种强烈的参与感和主体意识是他较之杜甫等人更进一步和更可贵的地方。
如《夜读兵书》: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躯。
论陆游词作中的士人风度与社会关怀

论陆游词作中的士人风度与社会关怀陆游(1037-1085),字务观,号洞仙,是北宋末年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陆游的文词作品可谓千古绝艳,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士人风度与社会关怀的高度统一。
本文将从风度与社会关怀两方面对陆游的词作进行论述。
首先,陆游的词作展现了独具士人风度的特质。
陆游具有儒家的雅量与风度,他尊崇古代圣贤,笃信儒学,对于士人应有的品德和态度具有深刻的认识。
他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追溯,通过对古人治国安邦之志向的赞美,体现了他作为士人的自豪感和高尚境界。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词中,他写道:“自怜短发未更斑,欲援仙桂上绿云。
待从新诗作贺友,且奉青光寿国君。
”这首词中既展现了陆游对自己的品性的自省,也表达了他担任官职时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这种风度,使得他的词作更具内涵、更有文人风范。
其次,陆游的词作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怀与批判。
陆游生活在北宋末年,这个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社会矛盾丛生。
陆游对于民众的疾苦和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触觉,他通过自己的词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示。
例如《汉宫秋》一词中,他以宫廷的衰微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通过对东山再起的探讨,表达了他对社会变革的希望。
同时,在他的词作中也常常抒发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之情,例如《登鹳雀楼》一词中的“白了黄莺口白了滟澜波”,以及《示儿》一词中的“更喜一年能几度,愿爲深山老翁。
”这些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呼唤,使得他的词作更具人文关怀的色彩。
此外,陆游的词作还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陆游对于国家兴亡、民族存亡有着深入的思索和担忧,他以诗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希冀,也表达了对时代命运的担忧。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玉松随风度更幽,理废如归湖海秋。
马嵬倒黄巢成土,人定风云不可留。
”这首词展现了他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当政者的批判。
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陆游爱国诗艺术风格论文

论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格内容提要:陆游诗中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是我国诗歌宝库中最为璀璨的部分。
他的爱国情结在后代产生了极其强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本文从他的爱国诗的艺术特色来探讨其价值和影响,将进一步促进学习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陆游爱国诗悲愤爱民收复失地陆游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之后成为又一位善于集前人之大成的诗人。
人们常用“风致”、“敷腴”、“俊逸”、“浑厚”、“悲壮”、“天成”、“道劲”、“豪迈”、“沉郁”等词来形容他的多种风格。
在集大成的同时,陆游也善于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一)、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很接近于杜甫的他始终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并不惜为国牺牲。
他的诗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前人也曾许以一代“诗史”的称号,是有根据的。
但是,在表现手法上,陆游的现实主义诗篇也自有其特点。
他很少对客观现实生活作具体的铺叙、细致的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
他往往把巨大的现实内容压缩在一首短诗里,如《关山月》,全诗只有十二句,却用对照的手法描写了皇帝的下诏主和,朱门的酣歌醉舞,战士的亟思报国和遗民的渴望恢复等方面的情况。
有时甚至凝结在一两句诗里,如“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等句。
至于所谓“非一事”的实际内容,以及宗泽如何被黄潜善等排斥,岳飞如何被秦桧陷害的具体过程,陆游并没有描写。
这种对现实的高度概括,陆游有时是通过用事来进行的。
如前所举“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二句,便骂尽了南宋小朝廷的文武百官毫无国家民族观念。
因此,陆游的诗,一般说来,概括性和抒情性很强,而故事性则比较薄弱。
像杜甫的“三吏”、“三别”那样严格的叙事诗,在他上万首的诗集中固然是没有,就是像白居易那样夹议的讽刺诗,也是绝少的。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摘要: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其一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诗歌的中心内容。
本文着重分析了陆游爱国主义情怀形成的原因及其诗歌中爱国主义情关键词:陆游;爱国诗歌;渊源;影响Abstract : Lu You is a great patriotic poet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eneration leader in the poetry,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enjoys a high status.Restora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is the core of his life thingking,also is the center of his poetri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u patriotic feelings and their poetry reflects feelings of patriotism.Pointed out that the Patriotic Poetry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Keywords: Lu You; Patriotic; Poem; Origin; Implication前言陆游,生于1125年,卒于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
浅谈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情怀 论文范文模板提纲 教育管理经济社科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浅谈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情怀陈艳玲2008-4-23内容提要陆游是我国文坛上伟大的爱国作家。
陆游生在金人入侵、国势衰微、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社会背景下,抗金复国,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伟大志向。
虽然,他一生命运多舛,几度沉浮。
然而,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词作品当中。
他一生创作丰富,今存诗将近万首,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本文通过对陆游的诗词的论析及其人生经历的展示,着力从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其诗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表现及其深远影响三个方面论述陆游诗词当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中可以看出陆游的一生,是为国家统一而努力奋斗,努力歌唱的一生。
他不愧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不愧是南宋爱国诗人最杰出的代表。
关键词:陆游、诗词、爱国主义情怀目录一、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源泉 (1)(一)内忧外患的时代造就了爱国作家 (1)(二)家庭的熏陶,培植起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 (2)(三)仕途坎坷,报国无门激发了陆游的爱国情怀 (3)二、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表现 (5)(一)表现雪耻御侮、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二)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 (6)(三)抨击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 (8)(四)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歌颂人民的爱国主义品质 (8)三、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深远影响 (9)结语 (10)浅谈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情怀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这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示儿》。
一个在生命弥留之际的老人,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这样博大的胸襟,是何等难能可贵,怎能不令人拍案赞叹?陆游这位伟大的诗人堪称是我国古代爱国诗人的典范。
论陆游的爱情悲剧及其缘由 本科论文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陆游的爱情悲剧及其缘由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11011228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6830完成日期:2015 年 5 月教务处印制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院和系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4.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2015 年 5 月21 日目录摘要 (Ⅰ)关键词 (Ⅰ)Abstract (Ⅱ)Keywords (Ⅱ)一、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 (1)二、造成悲剧的缘由 (3)(一)陆母的反对 (3)(二)陆游本人所导致 (4)(三)唐婉的原因 (4)三、从陆游的爱情看现实中的母子,夫妻和婆媳间的关系 (5)(一)母子之间 (6)(二)夫妻之间 (6)(三)婆媳之间 (6)四、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论陆游的爱情悲剧及其缘由摘要:有“小李白”之称的陆游,一生两大悲剧,一是政治上的不得志,二是爱情不得圆满。
论文主要论及陆游的第二大悲剧,以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钗头凤》为主浅析陆游与青梅竹马的唐婉的凄美爱情,并加以分析批判造成该悲剧的缘由。
主要从陆游,唐婉,陆母和当时的社会四大方面进行剖析解读,归根结底,陆游的爱情悲剧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
关键词:陆游,唐婉,爱情悲剧,缘由On Lu tragedy of love and reasonAbstract:"Little Li Bai," said Lu,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frustrated political, and second, love can not be successful. Thesis deals with the tragedy of Lu's second largest, with one of his first popular word "Reproduction" based analysis of Lu You and Tang Wan poignant childhood love, and make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causing the tragedy. Mainly from Lu You and Tang Wan, Lu mother and then four major areas of social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ultimately, Lu love tragedy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reasons.Keywords:Lu You and Tang Wan, love tragedy, the reason论陆游的爱情悲剧及其缘由摘要:有“小李白”之称的陆游,一生两大悲剧,一是政治上的不得志,二是爱情不得圆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研究陆游的论文 姓名:陈曼华 学号:2011101143 一 书法类 1.历年陆游书法研究述评 [J] 赵培峰 《书法赏评》 2011年04期 2.简述陆游的书法观(一[J]) 向彬;郭志鸿;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年11期 3简论陆游的书法观(二) [J ] 向彬;郭志鸿;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年12期 4. 从《自书诗卷》看陆游的书法风格[J] 沈一萍 书法赏评;2008年05期 5. 名岂文章著——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法艺术[J] 石寒 [青少年书法;2004年19期 6. 陆游的书法[J] 刘石 中国书画;2006年03期 7. 陆游五帖[J] 肖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01期 8. 曹春华;;陆游、范成大书法之比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许国平;陆游中晚年书法四件考析[J];收藏家;2004年04期 10. 褚又君;;心空万象提寸毫 老蔓缠松饱霜雪——陆游的书学思想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二.词 1. 农辽林;;陆游词研究综述[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苏爱风;;陆游词中的“梦”“鬓”“泪”[J];文教资料;2007年07期 3. 才学娟;;试述陆游对词的认知态度及创作实践[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黄连平;放翁原具自家真——浅谈陆游词的内容特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陈晨,张明华;“英雄”的狂想与悲歌[J];语文学刊;2004年03期 6. 付桥生,刘瑞凤;陆游词的语言风格浅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7. 梁桂芳;陆游词的心态——兼论陆词风格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宋艳;亘古放翁梦断沈园[J];职教论坛;2004年29期 9. 杜研;人日梅花 分外妖娆——第十二届(癸未)人日活动在杜甫草堂举行[J];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10. 文伯伦;陆游和一个四川姑娘的哀怨之歌[J];文史杂志;2002年02期 11. 陈淼;陆游词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2. 张莉姗. 陆游词心初探[D]. 贵州大学 2008 13. 王平. 放翁词综论[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14. 韦少娟. 论陆游词的艺术特色[J]. 韶关学院学报. 2007(02) 15刘庆云. 放翁词的艺术追求与江西诗风[J]. 文学遗产. 2006(03) 16. 梁桂芳. 陆游词的心态——兼论陆词风格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17. 邓乔彬. 驿骑苏秦间──陆游词风格及成因浅议[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3)
三 诗 1王姝. 梅品人品两奇葩——陆游诗词中梅的意象探胜[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2.吴卫高. 论陆游的咏梅诗[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3.丁存越. 从句法特征看陆游咏梅诗的风格成因[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05) 4.何玉兰. 陆游在蜀“咏梅诗”刍议[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5.戴思兰. 放翁咏梅诗词赏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S1) 6.洪清云. 陆游咏物诗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 刘雅娴. 陆游山水行旅诗论[D]. 安徽大学 2010 8.管舒. 论陆游乡居诗中的“太平气象”[D]. 安徽师范大学 2012 9.谢进昌. 陆游乡居诗研究[D]. 汕头大学 2008 10.郑砚云. 陆游题跋文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07 11.李继红. 陆游巴蜀酒诗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09 12.张啊咪. 陆游诗歌意象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3.卢玮玮. 陆游诗词梦意象的美学研究[D]. 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4.黄英. 陆游诗歌五十首经典名篇的考察[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15. 孔瑞明;陆游的诗歌理论和创作[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6. 马冬艳;陆游读书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7. 张媛;陆游山阴闲适诗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8. 谢进昌;陆游乡居诗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19. 邢瑞;陆游民俗诗初探[D];华侨大学;2009年 20. 林颜瑜;吴玲;;陆游诗学理论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21. 刘扬忠. 平生得酒狂无敌,百幅淋漓风雨疾——陆游饮酒行为及其咏酒诗述论[J]. 中国韵文学刊. 2008(03) 22. 蒋凡. 药·养生·济世——读陆游《剑南诗稿》札记[J]. 中国韵文学刊. 2008(03) 23. 刘庆云. 欢愉愁戚总留痕——陆游两度入闽诗歌浅探[J]. 中国韵文学刊. 2008(03) 24. 王德明. 从陆游的“戏作”看其诗歌创作的幽默调侃风格[J]. 中国文学研究. 2008(02) 25. 张毅. 重释“尽拾灵均怨句新”——论陆游与屈原的关系及陆诗“怨”的特点[J]. 兰州学刊. 2008(04) 26. 林颜瑜,吴玲. 陆游诗学理论初探[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2) 27. 徐恬恬. 论陆游之梦诗[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8. 王水照,熊海英. 陆游诗歌取径探源——钱锺书论陆游之一[J]. 中国韵文学刊. 2006(01)
四.思想以及生平 1.伍联群. 论陆游在夔州的生存形态[J]. 南都学坛. 2007(06) 2.伍联群. 论陆游的佛教思想[J]. 船山学刊. 2007(02) 3. 傅明善. 近百年来陆游研究综述[J]. 中国韵文学刊. 2001(01) 4. 何万涛. 陆游的爱国情怀[J]. 快乐阅读. 2011(04) 5. 何万涛. 陆游的爱国情怀[J]. 快乐阅读. 2011(07) 6. 王月馥. 满腔忠愤 高尚情怀——陆游《病起书怀》赏析[J]. 语文天地. 2008(09) 7. 王芳. 浅析陆游的命运悲剧[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8(06) 8. 陆游日记[J]. 当代学生. 2004(20) 9. 骆玉明. 淳厚农家意,寂寞壮士心——谈陆游的《游山西村》[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3(08) 10. 渠正堂. 谈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J]. 时代文学(上). 2010(03) 11. 王飞. 论陆游诗中的道教思想[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10) 12. 尚恒元. 陆游诗作之“姑恶”辨析[J]. 运城学院学报. 2011(01 13. 王麦巧. 夙愿难酬的壮怀美——在《书愤》中读懂陆游[J]. 兰台世界. 2009(05) 14. 施由明. 论茶与陆游的人生情怀[J]. 农业考古. 2010(02) 15. 方飞,钟芳勤,杨德忠. 暮年于诗更多味——略论陆游的示儿诗[J]. 山东文学. 2008(04) 16.刘蔚. 陆游的村居心态及其田园诗风的嬗变[J]. 浙江社会科学. 2009(11) 17.王雅静. 论陆游爱国思想的历史渊源[J]. 考试周刊. 2013(28) 18.张宏洪. 论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承传[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5) 19.何炯. 从“梦诗”看陆游的爱国情怀[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20. 黎远方. 论屈原、杜甫、陆游爱国诗的异同[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5(04) 21.吕肖奂. 陆游双面形象及其诗文形态观念之复杂性——陆游入蜀诗与《入蜀记》对比解读[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1(01) 22.周萍. 浅析陆游的伦理观[J]. 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2006(07) 23. 花志红. 陆游范成大蜀中交谊[J]. 文教资料. 2009(22) 24. 许文军. 论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幻想性质[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五.对社会的影响 1.肖养蕊. 从陆游诗作看南宋时期绍兴的农业发展[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2,徐丹丽. “归来偶似老渊明”——论陆游对陶渊明的接受过程[J]. 湖北社会科学. 2005(02) 3.姜春霞. 陆游农事诗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0 4.王水照,熊海英. 陆游诗歌取径探源——钱锺书论陆游之一[J]. 中国韵文学刊. 2006(01) 5.王志清. 陆游“史笔山水”的写实品格与形态[J]. 中州学刊. 2007(05) 6.刘扬忠. 陆游及其诗词八百年来的影响和被接受简史——以清末至当代一百年为中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1(01) 7.薛芳芸. 陆游《剑南诗稿》中养生方法的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02) 8渠晓云. “纪念陆游诞辰880周年暨越中山水文化国际研讨会”召开[J]. 文学遗产.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