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均衡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1、宏观经济各部分循环流程2、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存量与流量的区别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一)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对萨伊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
条件: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不可产生普遍性生产过剩;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
二、凯恩斯:萧条下的“有效需求”决定(一)考察对象的背景和条件:经济萧条时期(二)问题: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三)观点:有效总需求的水平(四)均衡国民收入由总需求水平决定(五)凯恩斯定律:价格具有刚性(粘性)(六)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二部门经济(七)均衡产出的概念:宏观统计恒等式I=S指的是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即实际量。
但是宏观经济运行中I=S是目标,是均衡,甚至是理想状态。
(八)投资等于储蓄: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一)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C=c/y,APC<1,产生储蓄,APC>1,产生负储蓄,APC=1,储蓄为零。
(二)边际消费倾向MPC(三)平均与边际的区别和意义:MPC有递减趋势,APC也有递减趋势,但是APC始终大于MPC。
简单的线性函数:c=a+by(1>b>0),a是常数,自发性消费。
含义: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b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二、储蓄与储蓄函数(一)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二)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五、其他消费理论:现期收入假定下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恒久收入假定下的消费理论;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理论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一、投资与投资边际效率(一)投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二)二、 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一) 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二) 产品的成本(三)投资税抵免(四)风险(五)融资条件三、投资与利率四、“Q”理论:股票价格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Q=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27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理论总结
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为: C=+ Y ( 0 < <1 )
家庭的消费水平由当前绝对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决定; 家庭的消费水平由自发消费部分和引致消费部分组成;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支出也增加,但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小
APC大于MPC
23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曲线
C
储蓄S
C
=C(Y)
B
C DE F G
A
消费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 率值,为该点的MPC值;
45º
o
消费C
消费曲线上点与圆点的连 线斜率值,为该点的APC 值。
Y
24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一般消费函数:
C = C( Y) ( dc / dy > 0 )
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
C=+ Y ( 0 < <1 )
19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对线性消费函数的说明
c = + y ( 0 < <1 ) 自发消费 y 引致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宏观经济学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AD
AS1 AS2
AS AD1 AD2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成新均衡,利率升高, P
收入增加。
P1
E2 E1
LM(P1)
IS2 IS1
y1
y2
y
D2 D1
相同价格下,收入 增加后AD曲线右 移。
y1 y2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总供给:经济社会的收入总量,它描述了经 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达到的产量。
总供给=总收入=GDP。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 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 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 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价格水平P()税负() 可支配 收入() 消费C () 总需求量 AD()。
二、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1、方程推导
IS:r=(a+e)/d - (1-b)y/d
2.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中,总量生产要
素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注:四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 才能 既定技术水平,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 要素: y=f(N,K)
3、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 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 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B
B
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并
E
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
资源都已经就业。
C2点:如果产出继续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的就会很快。
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C1 A
yf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AD-AS模型及其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P
AS
短期的宏观经济目
标:充分就业和物 P0 价稳定。
第11章教案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IS、LM 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IS、LM 曲线的推导方法;(2)IS、LM 曲线的移动;IS—LM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IS 和LM 曲线的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教学难点:IS-LM 曲线的移动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7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5 月第1 版。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1 月第1 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著,王立勇等译,宏观经济学(第6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版。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
产品市场的均衡既体现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关系,也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
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的均衡。
但是,在本章,特别是在 IS 曲线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IS 曲线探讨的所有情况都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情况,只是均衡水平不同而已。
所以,本章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二、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一)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它反映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联动的情况。
I 代表投资,S 代表储蓄,IS 曲线就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的组合点的集合。
IS 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注意,IS 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西方经济学 马列工程 第十一章

济
学
会卖出债券,把货币留在手中,这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
需求。
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便会预计价格会很快
宏
上升,于是买进债券,减少货币持有量,即货币需求减少。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计价格会下降,于 是卖出债券,增加货币持有量,即货币需求增加。
观
经
济
L2=L2(r)=-hr h:利率对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的影响系数
宏
观
经
济
由于放弃一部分手中的货币就等于丧失了一定的灵活性,所以
,凯恩斯把利率看作失去一定量货币(灵活性)而获得的代
学
价,或者为得到一定量货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而愿意持有的 货币数量(包含已经持有的货币数量)。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种: (一)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宏
观
经
–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I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济
学
–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宏
• 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明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 均衡与波动的基本模型。 • 尽管IS-LM模型并不是凯恩斯本人提出的,但长期以来它都
观点
• 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货币的总
供给是外生的,其大小与利率无关。只有货币的总需求
宏
观
经
济
学
是内生的。这显然是宏观的观点。不过,这种观点忽略
了货币供给乘数所造成的货币供给内生化问题。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第三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is-lm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流动偏好理论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IS▬ 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IS曲线的前提条件与含义 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 凯恩斯关于货币市场均衡和均衡利率决定的观点:凯恩斯认为, 利率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货币的总供给是外生的,其大 小与利率无关。只有货币的总需求是内生的。这显然是宏观的 观点。
• 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利率观点的区别:凯恩斯否定了古 典经济学的利率观点,他认为利率由货币总供求决定,而不是 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的。储蓄会受利率影响,但主要受收入的 影响。
•
r
r
r1 2
r3
IS
O
Y1
Y2
Y3 Y
二、IS曲线的推导
第一种思路是通过总支出理论中的凯恩斯交叉图 开始推导出利率和均衡产出水平间的负相关关 系。
凯恩斯交叉图说明了家庭、企业和政府支出计划
如何决定国民收入(Y)的。
由于利率是为投资项目融资借贷的成本,所以利 率上升将减少计划投资,即投资是利率的递减
(b)IS曲线
③并且使IS曲线向右 移动ΔG/(1-MPC)
收入 产出 Y
第二节 流动偏好理论
• 本节涉及两种利率决定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宏微 观区别:
(一)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 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古典的利率由资金借贷市场上的 供求均衡决定,而且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都是 内生的,也显然是微观的观点。此外,利率也会对资金的供给 (储蓄)和需求(投资)进行调节。
经济学AD-AS模型与短期经济波动ppt课件

政府的购买需求 G:由政治过程决定;
外国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 NX:NX=EX-IM
等于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表现为出口EX)减去本国对外 国产品需求(表现为进口IM)后的差额;
凡价格之外因素所引起的总
需求增加,均表现为AD曲线
的右移; 凡价格之外因素所引起的总
总收入
需求减少,均表现为AD曲线
移
的左移;
精品课件
(b) 总需求减少,AD左
2.2(1)总供给AS
含义: 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也用 产量或收入来表示。 表示企业有生产能力的供给意愿,即计划(意愿) 总产出、总产量;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基本事实:
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并且不可预测的; 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变动,但变动幅度不同
衰退时,C、I、G、Nx通常都随GDP变动而变动,但其中C较为稳定,I变化最大 一般而言,经济状况的恶化,大部分下降是由于新工厂、住房和存货支出的减少
而引起的
事实3:随着产量的减少,失业精会品增课加件。
短期中经济的波动:
经济波动的意涵:
衰退、萧条、复苏、繁荣 衰退:原指实际国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的增加,但现在一般指经济不能 维持正常(长期生产能力的增长)增长速度。 萧条:指严重的衰退; 繁荣:指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过热) 复苏:指从衰退走向繁荣的阶段;(扩张)
经济波动: 经济不总是一直增长,经济周期。
取决于汇率、本国收入、他国收入、技术与比较优势。
即有:AD=C+I+G+NX
CH4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AD-AS分析

AD—AS模型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 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结构安排
AD函数与AD曲线 AS函数与AS曲线 AD-AS模型 AD-AS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AD
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一、AD曲线的推导(Inferring )
To be continued
三、AD曲线的移动(A Shift
of AD Curve)
由P和y以外因素所导致,表现为AD曲线移动; 如预期、技术、基尼系数、财政支出、货币 供给量等变动。
Conclusion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 策时,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反之则反之。
r1 r2 IS y P
LM2(P2)
P1 P2 y1 y2 AD y
4/15/2018
14
无论是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 还是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都 会使 AD 曲线向 右上方移动。
4/15/2018
15
C、对AD曲线的解释
1) P上升,r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 消费需求,AD下降。此为利率效应,又称 Keynes效应。 2)P上升导致以真实购买力表示的财富“缩 水”,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消费需求下降, AD下降。此为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又 称Pigou效应。
凯恩斯主义的另一种解释:工资刚性
工资刚性:又称工资下限(Wage floor), W只能升不降。且上升时,由于“货币幻 觉”,Ns取决于W。
四、AS曲线的移动(Shift)
P以外因素导致产出变化,表现为AS曲线移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 第三节AD-AS模型
返回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 总需求含义: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经济社 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支出水平来表示。 因此总需求的概念有以下三个含义:
• LM曲线的方程为:
• 在上面两个方程中,如果把y和r作为未知数,而把其他变动,特别是 P当做参数来对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一般包含 尸这一变量。该解式表示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 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现用一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假设IS曲线方 程和LM方程分别为:
•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 我们可以使用IS-LM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 上面的价格水平上升的例子表明,总需求函数同时涉及产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换句话说,总需求函数也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 均衡中得到。如果暂时略去国际部门,三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方 程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图6 -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 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在IS-LM图中,当价格为P1时, 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E1,便有一均衡点(y1, r1)。将y1 和P1 标在下图中便可得到总需求曲线上一点D1。现假设价格水平P由P1降 到P2,由此引起LM(p1)移至LM(p2)的位置,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均衡 点(y2, r2) 。 y2和P2标在下图中便可得到总需求曲线上一点D2。按照 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很多的交点,每 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个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P和y的组合,从 而构成了下图一系列点,将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便是总需求 曲线AD。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 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 量。
• 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的定义为产出(国民收入) 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 需要多高水平的产出。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 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6-1所示)。 总需求是一种均衡意义上的需求,它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 的均衡支出(私人支出和政府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表明了在产品 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因此, 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 - LM模型中推导出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从以上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反映社会的需求总 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这表明,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 大。
• 当价格水平变动时,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如何做出反应将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理解总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价格水平的提高 使货币需求提高(即居民由于价格上涨而需要比原来更多的货币数额), 但由于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于是货币市场就出现了非均衡,结果是 利率提高。伴随着较高的利率,投资支出下降,从而导致总产量下降。 相反,较低的价格水平使货币需求下降,进而导致利率下降,较低的 利率刺激了投资,从而导致总产量的提高。
• ①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需求; • ②总需求是一种均衡的需求。均衡的需求就是有效的需求,它不仅指
整个社会对物品和劳务需求的愿望,而且指该社会对这些物品和劳务 的支付能力。因此,总需求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支出; • ③由总支出的构成可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经济社会的消 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构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求出y的解式,得到:
• 该表达式就是总需求函数。 • 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
衡时,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的关系。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图形中求取。 • 在IS - 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在价格水平固 定不变且货币供给量为已知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 收入水平。现在用图6-2说明怎样根据IS - 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由此可知,某个商品的价格提高,就会导致对这种商品需求的减少, 价格和需求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同样的,价格水平与总需求之间 也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价格水平提高会降低经济中的总需求水平,价 格水平降低会提高经济中的总需求水平,一定的价格水平对应着一定 的总需求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化能够影响到总需求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3.政府支出 • 价格水平的提高是经济中每个部门都要面对的问题。对政府部门来说,
价格水平提高也会降低其实际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政府部门的支出; 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则会增加政府部门的支出。 • 4.净出口 • 一国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得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来说变得更贵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本国居民减少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转而购买 外国的产品,导致进口增加;另一方面,外国居民也减少对本国产品 的需求,导致出口减少,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净出口需求的下降;如 果价格水平下降,则会通过减少进口、增加出口来提高净出口需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来看一下价格水平变化导致总需求(总支出)水平的变化,共分为四种 情况:
• 1.消费需求 • 在以货币衡量的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提高意味着以实物
衡量的实际收入下降,这将导致人们减少消费支出;反之,价格水平 下降意味着实际收入提高,人们将因此增加消费支出。 • 2.投资需求 • 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实际货币供给 的减少,带来利率水平的提高,增加投资的成本,投资需求会因此而 下降;价格水平的降低将导致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水平下降, 从而增加经济中的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