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意义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意义,以及途径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民族精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力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积极践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学生践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民族精神的意义。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力量。
3. 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族精神案例材料,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准备课程总结,强调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和弘扬培育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力量。
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公共表达能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精选6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精选6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使同学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进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力量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宏大作用。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力量。
使同学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育同学擅长思索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学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进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加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设计思想1、教育理念: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学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进展需要同学的独立思索和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
” 让同学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性情,升华人格,进展力量,提高觉悟是学校思品课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也是本课的教育理念。
2、教学原则:敏捷运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3、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和体验法,情境教学法等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
老师设疑:你认为“中华民族风吹雨打中,屹立五千年……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久……” 最重要的缘由是什么?中华民族在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缘由就是我们的宏大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其次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10分钟)把同学分成8小组,每组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依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争论,问题提示如下: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缘由是什么?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二、课堂争论,解答疑问(5分钟)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同学的自学效果。
【教学设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
了解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能力目标(1)具有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重大作用教学难点:自觉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设计1、【激情朗诵,导入新课】学生和我激情朗诵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通过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丰富的民族精神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组织学生观看20**年国庆阅兵片段。
提问:你感受到了中国人哪些精神与品质?使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
(2)、《寻找民族魂》。
将学生分组,进行民族精神知多少知识抢答活动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分为古代篇、近代偏、革命篇、建设篇、改革篇等展示系列组图让学生抢答民族精神。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掀起一股学习竞争的高潮,又可使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3)、系列图片展示20**年中国经历的重大事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难兴邦”。
20**年,中国灾难与成功并存,眼泪与欢笑齐飞,三次表彰大会,三次民族精神的洗礼,凸显了中国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巨大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活动探究:民族精神我传承。
问:如果你有机会去当志愿者,你会去吗?你觉得当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请拟一份争当志愿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倡议书。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精选5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精选5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苦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丰富与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用自己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巨大精神力量,用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新课: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活动1: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1)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答: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人物:战死的战士,就义的志士,工人、农民、教师等。
)(2)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答:①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②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③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④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⑤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总之,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活动2: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问题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68中、69下、71中上)问题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p69中上)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思想品德:5.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1(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知道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
能力目标:1、懂得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2、了解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认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懂得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本框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要让学生接受掌握并不容易,在具体操作上,采用以下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2)自主学习法:依据课文知识点,设置一些“是什么”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互助学习法:在梳理课文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其中“为什么”的问题设置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思考探究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和辨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导学法:在学生自学和互学的基础上,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并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知识的理解,以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举行了唱校歌比赛,那么,校歌体现了我们郑中人的一种精神是什么呢?尊师守纪,文明奋进。
一个有力量的集体必然有一种精神的支撑,一个伟大的民族更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话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说起,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针对板书自读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1、走进课文:翻到新授课,阅读课题、框题、目题,了解新授课大意,初步认识课文;2、读懂课文:逐字逐句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每一段话的中心大意和知识点,进一步熟悉课文;3、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全篇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和相关知识点,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4、走出课文:运用课文知识点和观点回答自读题:(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指导学生在课文P69第一段查找(2)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指导学生在课文p69第二段查找(3)民族精神的地位是什么?指导学生在课文p68第一段查找(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精神有哪些新的体现?指导学生在课文p70第一段查找( 5 )改革开放以来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在课文p71第二段查找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自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民族精神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和意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章: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分析民族精神的特点,包括时代性、传承性、区域性、多样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民族精神内涵和特点的理解。
第三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个人的意义,包括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提高凝聚力等。
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社会的意义,包括促进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式。
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包括教育、文化传承、社会实践等。
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的方法,包括理论学习、情感教育、榜样示范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doc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体会中国2019--2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体会中国2019--2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体会中国2019--2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体会中国2019--2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体会中国2019--2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1、指导思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国情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当今时代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
据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2、整体思路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本课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以“分析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五课第二框题。
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由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本课成为第五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对象分析从知识基础来讲,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同时为了体现新课标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懂得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②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④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引导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对照分析法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5.教学难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全面了解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后,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事物认知和理解能力,对国情国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水平有差异,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有一定的欠缺。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继5.12之后,今年我国又遇到哪两大灾情?对!西南旱灾、玉树地震。
面对灾情,我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投入抗灾救灾中,就在昨天晚上,一个晚上的募捐就达21亿多。
(这时播放晚会的主题歌)。
思考这里凝聚着什么精神?我们要战胜一系列灾难要靠什么精神?为什么?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须过三关。
(二)讲授新课
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第一关】:民族精神我感知(内涵、内容、体现)
注:导入活动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不仅创造了灿烂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下面先进行活动一
活动一:展示台,展示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材料略(名言、图片),并回答:
1. 阅读上面的资料、图片、名人名言后, 能否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 你能否命一妙题?(你命,我答)
同学回答得很好,尤其是第二问,这种开放性题目,并且课堂气氛很好。
具体回答略。
下面先聆听十六大报告(略),后进行活动二感知民族精神内容。
请预习P69并完成下表:(分组讨论5分钟并派代表回答)
活动二:比一比,填一填
注5位同学分别代表本组回答5方面内容,很好。
尤其是就热点事例回答得很好。
具
体回答略。
注:导入活动三(不同时期,民族精神有着不同表现,尤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
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活动三:民族精神与时俱进(采用启发式、讲授法,边展示边启发)
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材料(7图)略,但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战胜
困难的不竭动力,尤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注:导入第二关(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虽历经无数考验,面临巨大的灾难—自
然灾害外敌入侵,但中华民族在大难面前从未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在挫折中
奋进,这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故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的团结互助、中用战
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
【第二关】民族精神,我领悟(地位、作用、意义)
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68-69,然后参与活动三的讨论
活动四:你说我说,大家说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春节期间视察我省我市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指示精神,是对
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把握,为我市经济社会开出了一剂良方。
全市上下唯有继续以“三保一
弘扬”统领全局,方能实现新一轮“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方能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
设中作出南昌应有的贡献,方能不断谱写南昌“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篇章。
来源:
南昌新闻网—南昌日报
1.弘扬井冈山精神,民族精神有何理论依据?
2. 弘扬井
冈山精神对于江西的崛起,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现实意义?
3.畅谈“红歌”大家唱的意义
注:对2、3问可任选一问,并提示意义类答题技巧
同学们回答得并不是很好,尤其是第三问,后经过启发与意义类技巧点拨答得不错。
这3个题目,几个同学的回答答案略。
注:导入第三关(我总结导入,通过第二关,我们领悟到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战胜所
有困难与挫折的不竭之源,那么我们如何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呢?)
【第三关】,民族精神,我传承
活动五:畅谈国家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从内容、形式、对文明成果态度等)
同学回答略
注:导入活动六(我们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所以我们必须传承民族精神,做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
活动六:民族精神见行动
反思林
1我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品行教育,请问我校开展过哪些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 2反思自己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得与失?
3你准备如何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弘扬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建设者?
注:同学们联系我校和学生的具体的自身实际回答,很好。
具体答案略。
(三)、课堂小结
我们要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须过三关:第一关感知民族精神,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体现;第二关领悟民族精神,深入理解它的作用;第三关传承民族精神。
第三关是我们学习本框的目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巩固:
1.下列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是()
①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④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10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华民族要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 ( )
A.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B.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D.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2009年9月是我国第9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决定开展“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
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
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综合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4. 下面属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内容的有()
①乐于吃苦、勇于战斗、忠于求实、善于团结(98抗洪精神)
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
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雨雪冰冻精神)
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抗震精神)
⑤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抗非典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③
(六)教学反思
1、这节课上得比较活跃,我认为也非常成功。
我开始用最新的时政热点玉树地震的募捐晚会“情系玉树大爱无疆”现场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样就使学生感知到民族精神、领悟到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在收集名言警句和历史典故的活动中,我采用学生比赛的方式,场景异常热烈,惟恐自己那一组落后了,也显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本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如玉树地震、红歌会、98洪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地震等。
我更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在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3、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法如活动式、启发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变抽象的理论为活生生的现实,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当,如难度上、深度上与现有学生有点不符,如课堂练习中的5,综合分析抗震取胜的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