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导学案

合集下载

27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一)此页供教师使用27、《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预习部分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通过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合作学习1、读完课文,同学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这个人非常着急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焦急的语气)4、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到办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5、议一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6、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课后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枯()披()揭()盼()苦()疲()竭()胖()3、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边喘气一边说”表明农夫:②“累坏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词语来表示:③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没有白费,你认为呢?为什么?4、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此页供学生使用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二)27、《寓言两则》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复习生字1、听写6个词语。

2、开火车读生字。

课中探讨,合作学习1、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默读课文,画出原因经过结果的相关句子。

3、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习另外的一类生字。

5、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课后检测读下面的小古文,看能不能读懂并把它背得。

如果能把它的意思写下来就更好了。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此页供学生使用。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导学案

24、寓言两则【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

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会《揠苗助长》,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

说出《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

【自学·交流·展示】一、解题1、说说你对寓言的了解。

2、解释课题“揠苗助长”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从哪儿可以看出农夫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巴望”是什么意思?2、再读读这一段,读到哪儿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再来读这一段,看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

四、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1、农夫是这么地操之过急,巴望着禾苗快点儿长大,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2、他是怎么拔的?(看图,想象农夫当时是如何拔的)“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3、农夫拔苗是时怎么想的?文中哪个词表达他拔苗后的心情?4、加上动作表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拔苗的结果怎样了呢?2、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感悟总结】农夫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结果()。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作业】1、学习生字,写习字册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学习寓言《鹬蚌相争》,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二、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听写上课词语。

同桌互评。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古代寓言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是把古代文言文故事改写成白话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文言文的古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三)自主学习1.认读生字。

自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字义。

盾:矛:鬻:誉:之:曰:吾:莫:陷:其:3.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1.把自己理解了的在小组中讲一讲,不懂得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看那个同学说得明白听得认真,组长根据检查情况给每个组员评定星级。

(五)合作探究1.那个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弗能应也”?2.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吗?3.用现代话把故事内容写出来。

(六)检查合作学习情况1.小组代表用现代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2.集体交流探究题目。

3.教师根据情况给小组评定星级。

(七)课堂练习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

2.背诵课文。

三、小结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的矛。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

四、达标拓展1.本文的作者是谁?他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和成就?课下搜集资料了,留待下一节课交流。

2.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寓言两则_苏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寓言两则_苏教版

24、寓言两则(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3. 学习“寓”字。

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三、展示词语: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

(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1名读)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

(再指1名读,然后齐读)(口诵心惟)四、练习读书。

师:学案上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五、展示读书。

(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师:时间到。

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师: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

《鹬蚌相争》主要讲了张开壳晒太阳,去捉它,被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

来了,把两个都。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

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看看它的结构,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寓言两则的教案篇1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2、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要想掌握()本领,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第二课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29《寓言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准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相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准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学法指导】1、读书、思考、交流、引导课前查阅相关扁鹊的资料。

2、观察多媒体课件谈感受。

【知识链接】《纪昌学射》出自《列子•汤问》。

《列子》当前只剩八篇,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又名列寇】所撰,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

那时,因为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男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扁鹊治病》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概述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

【作者】韩非子【自主学习】一、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昌()妻()刺()扁()蔡()倡()凄()棘()匾()葵()绑()睬()胃()剂()肠()帮()踩()胄()济()场()二、我能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D如果……就…… E不但……而且…… F只有……才……1.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还在背后说扁鹊的坏话。

2.()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还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3.扁鹊告诉蔡桓公,()蔡桓公的病不治,()会愈来愈重。

4.()纪昌勤学苦练,()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5.病已入蔡桓公骨髓,()扁鹊不逃往秦国,()治不了他的病。

【合作探究】1、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纪昌怎样学射的,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3、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4、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5、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练练测测】1.飞卫告诉纪昌,要学会射箭,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两则导学设计

寓言两则导学设计

29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学校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会认读6个生字:妻虱蔡睬烫剂,会写4个生字:昌妻刺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自学诊断】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

虱.(sī shī)昌.(cāng chāng)刺(cìchì)2.比一比,再组词。

昌()妻()刺()绑()冒()凄()棘()帮()3.我知道这些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反义词:聚精会神()成功()近义词:聚精会神()竟然()【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理解“能手、百发百中”等词语。

2.细读二、三自然段,想想纪昌是怎样学射的,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学习这则寓言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展示交流】1.给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词义,在括号里画“√”表示。

①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①回到家里()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②首先应当练眼力..。

①辨别东西的能力()②眼睛的力量()2.读句子,回答问题。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从这个句子中能看出纪昌的学习态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飞卫告诉纪昌,要学会射箭,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二是。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让他学。

后来,纪昌成了的射箭能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归纳总结】1.本课中有一些部件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观察,看清部件。

2.学习寓言,除了要读懂故事内容,还要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学校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写9个生字:扁鹊蔡睬肠胃烫剂汤。

2.读懂故事内容,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人物的内心想法。

3.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自学诊断】1.看拼音写字词。

lǐ cǎi chánɡwèi tāng tàng()()()药敷()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拜见——()理睬——()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导学纲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能说说学过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
一、请你按要求把这篇课文认真读5遍。

二、我会学得又快又好!加油哦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劝说后悔街坊
我要认真写一写:
我会选一个词语造句子:
我知道的多音字是:
三、我会说: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亡羊补牢”中“亡”是指,“牢”是指,“亡羊补牢”是说一个人第一次_________,不听邻居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丢羊,才动手_________.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完成
养羊人丢了两次羊,他当时是怎样说、想做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怎么说怎么想结果态度








1、“亡羊补牢”告诉我们
2、你喜欢牧羊人吗?为什么?
3、你想对牧羊人说什么?
南辕北辙
一、请你按要求把这篇课文认真读5遍。

二、请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考考自己,看看你课文读的仔细不仔细!
()()()()()()南辕.北辙.固执
..
..奔驰
..行驶.诚恳()()()()()()
旅费
....楚.国驾.车担.心越.关系
三、看清生字的位置,端端正正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并在横线上组词。

﹎﹎﹎﹎﹎﹎﹎﹎﹎﹎﹎﹎﹎﹎﹎﹎﹎﹎﹎﹎﹎﹎﹎﹎﹎﹎﹎﹎﹎﹎﹎﹎﹎
﹎﹎﹎﹎﹎﹎﹎﹎﹎﹎﹎﹎﹎﹎﹎﹎﹎﹎﹎﹎﹎﹎﹎﹎﹎﹎﹎﹎﹎﹎﹎﹎﹎四、你能看拼音写出下列词语吗?
yīnɡɡāi suīrán ɡuān xi dān xīn cuò wu
nán yuán běi zhéɡu zhí jǐ jiàn chénɡkěn
五、写出下列字的形近字,再分别组词。

恳()驶()该()错()
垦()驰()孩()借()
六、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dān()() xì()()
担系
dàn()() j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