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益明的简介(合肥工业大学副研究员)_2015年6月

合集下载

工程光学的教案

工程光学的教案

教案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教师:***绪论,说在教学之前的话一、学习通论⑴大学是做什么的?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表明了孔子在每个人生阶段的生活状态,也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人在各阶段较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一般在大学以前,学校中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是国家要你学的,学生自身没有选择性。

学生们第一次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就是高考报志愿,是学生自己志于学,大学生普遍十八岁,与十五相差不多。

三十而立指: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简单说:靠自己的本事在社会上生存;再简单说:独立。

要在社会上生存,做重要的是钱,吃穿住行无不用钱,挣钱的最佳方法就是工作。

你毕业后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挣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与你大学中的学习情况息息相关。

高中大家学的都一样,最后有人做会计,有人做工程师,有人做医生,区别何来?--大学中学了什么。

故而大学生在大学中的主要工作是:明确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自身还缺乏那些知识,并根据这一认知有计划有目标的充实自身补充不足,为自身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⑵学习规划方法:⑶学习知识的一般过程:接收→理解→应用,这三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的,通常而言上课听讲是接收知识兼具初步理解、真正的理解知识却需要学生课后结合课上所学和教材甚至其它参考资料进行,应用则是需要学生做一些习题。

⑷科学研究与认识方法:发现某一有趣现象→重复该现象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总结各因素对现象的影响规律写成定律→根据定律控制现象使其按照我们的意愿发生→实际应用,造福人类。

我们课程讲解知识点时也会按照这个规律进行。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程主要讲解光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光的本质、运行规律、应用中的光学原理等等。

很多物体在宏观和微观角度会体现出不同的特性,以水为例,宏观的水主要表现为流动性,微观的水表现更多的是表面张力。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

第20卷第23期系统仿真学报©V ol. 20 No. 23 2008年12月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Dec., 2008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刘晓平1,2,唐益明1,郑利平1,2(1.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230009)摘要:复杂系统仿真已成为研究复杂系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回顾了复杂系统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复杂系统的特点;然后综述了复杂系统仿真的当前发展,分类描述了各种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分别总结了它们所能反映的复杂系统特点;提出要借助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来支持复杂系统仿真研究,并介绍了几种有助于推动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的方法。

最后阐述了仿真对复杂系统研究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复杂系统;复杂性;复杂系统仿真;涌现;自适应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1X (2008) 23-6303-13 Survey of Complex System and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LIU Xiao-ping1,2, TANG Yi-ming1, ZHENG Li-ping1,2(1. Schoo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2.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of Safety Critical Industry Measur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s: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research complex systems. Firstly, developed course of complex systems was retrospected, and features of complex systems were summarized. The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was reviewed, and all kinds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s for complex systems were sorted described, and features of complex systems reflected by these methods were respectively summarized. It was proposed that it was of vital necessity to support research of complex systems with the aid of research results from other fields, and some methods promoting research of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were introduced. Lastly, meaning of simulation for research of complex systems was expatiated.Key words: complex systems; complexity;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emergence; self-adaptive引言近几十年来,从具体应用的系统工程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现代科学技术大部门——系统科学。

一种基于光电探测技术的非接触式液位监测法

一种基于光电探测技术的非接触式液位监测法
t ~ o p 一
72 1

(n/ 一 ・ ) o。 一 ( 2 一
㈩ ’
( 3 )
一6 ‘1M ~ ~ 一 ( ) t (-2 t In) 一- 一 nl ——) 2 + ‘ ・ I
一 一

记 容器 右侧 出射 光 强度 为 J, 和 a 分 别 为 容 器 与液 体 的消 光 系数 , a z 容器 壁 厚 L , 器 内直 径 L , 容 入射 光 , P光 与 S光 的强度 分别 为 J —Is . I, : 。中 。 o—O 5。则 P
Ab ta t To a h e e n n c n a t l u d e e sr c : c iv o -o t c i i lv l mo io i g, t e o t u i h it n iy n e q nt rn .h u p t l t n e st u d r g dfe e tlv la tr t e l h co s t e ta s a e tc n an r i n l z d b sn a L b ifr n e e fe h i ta r s h r n p r n o ti e s a ay e , y u ig M t a g
ZOU Li a g ,yU Yo ln ,T N Li g g n uo g A n
( c o lo n tu e ce c n t -lc r nc g n e ig,H ee ie st fTe hn lg S h o fI sr m ntS in ea d Op oee to isEn i e rn fiUnv riy o c oo y,Hee 3 0 9,Chn ) fi 0 0 2 ia
s fwa e smu a i n a d x e i e t l a i a i n, wh c i b s d n t e o tc l d t c i n o t r i l t n e p rm n a v l t o d o ih s a e o h p ia e e to t c n l g . Th e u t h w h t u s f i h t n iy a p a sd rn h r c s fl u d eh oo y e r s lss o t a p l eo g ti e st p e r u i g t ep o e so q i a l n i

功能模型格式语言FFL及FFL模型研究

功能模型格式语言FFL及FFL模型研究

I害 支 对 , 朵 ,配 象 耳 伤 施 动 1 ~ I (器 噪 , I表 机 , 声 )’刁防 } ‘

计 的功 能分析 相 结合 ,提 出了可拓 功能模 型 的概
念 ,并 对 功 能 树 与 可 拓 功 能模 型 进 行 了相 关 研 究 。由此 , 出了基 于XML ̄的功 能模 型格式 语 提 [] o
u c i n te f n to r e
Pt a h和 B i et 出概 念设 计是 研究 如何 满足 z指 设 计 需求 的过程 ,具 体而 言 ,其 过程 为 :从设 计 需 求 出发 ,建立 功 能 的结 构 ,并将 功 能分解 为 子
功 能 的组合 ,寻求 恰 当 的设计 原理 分别 去满 足这 些 子功 能 ,然 后选 择合 适 的满足 总 功 能 的原理 组
树 、功 能 实现分 层方 法 、AD Ho c分类 树 、功 能 概 念本 体等 。文献 [] 出了用 与 、或分 解 的功 能 5提
述 多种 功 能模 型的方 法 ,进 而促进 更 多功 能模 型
之 间的联 系和沟 通打 下 了基础 。
1 可 拓功 能模 型
在可拓 学 中 , 了形 式化描 述物 、 为 事和 关 系 , 建立 了物 元 、 元与 关系 元 的概 念 , 事 统称 为基 元 。 可拓 学基元 的概 念 为描述 事物 的质 与量 、事物 之 间 的相互 作用提 供 了强有 力 的形式 化工 具 ,它 与 功 能 的属 性 、属性 的量 值 以及 功能 间 的联 系具 有
L n ug ) aga e,总 结并提 炼 了 F L的 定义 与特征 ,归 纳并 阐述 了 F L的语 法规 则和语 义约束 ; F F
其次 ,提 出了基于 F L的可拓功能模型到功能树的转换 算法;最后 ,通过实例验证 了 F L F F 在 促 进功 能模 型之 间的联 系和 沟通 中的重要 作 用 关 键 词:概念设计;功能模型;功能模型格 式语 言;可拓 学;功能树 中图 分类 号 :T 9 P3 1

MCR-WPT发射接收线圈性能仿真建模分析

MCR-WPT发射接收线圈性能仿真建模分析

2020年12月第27卷第12期控制工程C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D ec.2020Vol.27,N o.12文章编号:1671-7848(2020)12-2151-07 DOI: 10.14107/ki.kzgc.20180708M CR-W P T发射/接收线圈性能仿真建模分析范兴明,高琳琳,苏斌华,唐福鸿,张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广西桂林541004)摘要:以两线圏等效电路模型为研究对象,重点考虑谐振线圈中通过的高频电流会受趋肤效应与邻近效应的影响,致使导体的有效截面积减小,增大线圈的高频损耗。

为了掌握 K:趋肤效应与邻近效应对系统传输的具体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线圏参数对系统 ^ 传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M a x w e丨丨电磁场仿真软件对圆形导线横截面模型在不同频率情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趋肤效应与邻近效应各自产生的损耗随绕组厚度和频率的变丨化趋势,由此提出可用铜管来代替相同外径圆形实心导线,以提高材料的实际利用效率。

通过理论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铜管替代实心导线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线圈中导线有效截面利用率的可行性,此方法可减小导线在高频电流条件下产生的电阻损耗。

关键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趋肤效应;邻近效应;效率分析中图分类号:TM724 文献标识码:APerformance Simulation Modeling Analysis ofMCR-WPT Transmit/Receive CoilsF A N X in g-m ing,G AO Lin-lin,S U B in-hua,TANG F u-hong,ZH A N G X in(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Automation,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541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two-coil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skin effect and proximity effect on the high-frequency current passing through the resonant coil, which resu lt s in reduction of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onductor and increase of high frequency loss of the coil. In order to master the specific effects of skin effect and proximity effect, t h is paper uses Maxwell electromagnetic f ield simulation software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circular cross-section model under different frequency conditions, and obtains the respective variation trend of loss caused by skin effect and proximity effect with winding thickness and frequency.I t i s proposed that copper tubes replace solid wires with the same outer diameter i 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rate of material use efficiency. The comparison of theory and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ies the f e as ib il it y of using copper tubes instead of solid wires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 on of effective cross section of conductor i n th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oils, and the resistance loss caused by the wires under high-frequency current conditions i s reduced.Key words: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 C R-W P T); skin effect; proximity effect;efficiency analysisi引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实现从电源到负载无电汽车、医疗电子设备、油田和矿井的开采等领域得 气接触输电,比传统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更加安全。

合工大 高级职务 答辩 公告

合工大 高级职务 答辩 公告

合肥工业大学高级职务答辩公告为了促进学校教职员工的专业发展和晋升,学校将举行高级职务的答辩评审。

具体安排如下:一、答辩时间时间:2022年6月1日(周三)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地点:合肥工业大学XX楼会议室二、答辩对象1. 教授候选人2. 副教授候选人3. 高级工程师候选人4. 高级实验师候选人三、答辩程序1. 答辩前进行资格审查2. 答辩人进行个人陈述3. 组织专家提问4. 答辩人进行回答和总结四、答辩人员要求1. 答辩人员需提前提交个人简历和相关申请材料2. 答辩人员需准时到场,按时进行答辩,不得迟到早退3. 答辩人员需认真准备,做到问答无懈可击五、评审标准1. 教学科研成果2. 学术影响力3. 学术贡献4. 专业技术能力六、参与人员1. 答辩委员会成员2. 各学院相关专家教授3. 答辩人员本人及家属4. 学校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七、其他事项1. 答辩人员需穿着正式职业装2. 答辩过程中禁止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3. 答辩人员应遵守答辩纪律,不得违规作弊八、答辩结果公布1. 答辩结果将在答辩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公布于学校全球信息站和相关公告栏以上为合肥工业大学高级职务答辩公告,望广大教职员工遵守相关规定,认真备战答辩,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合工大高级职务答辩公告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致力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评聘机制,促进学校教职员工的专业发展和晋升,学校将举行高级职务的答辩评审。

今次的答辩评审针对教授候选人、副教授候选人、高级工程师候选人和高级实验师候选人。

合工大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付出,通过这次的评审,学校将倾听每一位教师的心声,给予每一位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

答辩的程序相对比较严格和复杂。

答辩前需要进行资格审查,将要求答辩人员提前提交个人简历和相关申请材料。

这是为了确保每一位答辩人员都符合资格要求,同时也便于答辩委员会对答辩人员的学术背景和工作经历进行初步了解。

供需双侧调控下水稻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与优化研究

供需双侧调控下水稻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与优化研究

2023年7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4卷 第7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3)07-0829-14收稿日期:2022-12-18;网络首发日期:2023-05-18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30517.1108.003.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022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8085US16,2108085QE254,2208085US03)作者简介:张礼兵(1972-),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资源系统工程研究。

E-mail:zhanglibing777@163.com通讯作者:金菊良(1966-),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水资源学研究。

E-mail:JINJL66@126.com供需双侧调控下水稻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与优化研究张礼兵1,2,康传宇1,金菊良1,2,白亚超1,章启兵3,陈小凤3(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09;3.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蚌埠 233088)摘要:对于水资源主要消耗用户和粮食重要生产基地的大型灌区,进行供需双侧调控是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揭示灌区水-能源-粮食复杂的协调关系,针对性地开展系统优化调控。

首先基于系统评价理论构建大型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再基于灌区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以灌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最大为目标,以灌区主要作物水稻种植比例、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位、水稻需水关键期限制供水比例作为优化调控变量,结合加速遗传算法,开展基于水资源供需双侧优化调控的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与优化调控研究。

杭埠河灌区应用结果显示:优化调控确定的灌区水稻种植比例、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位、水稻需水关键期限供比例,相较于灌区运行现状能提高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双季稻种植面积一定程度恢复使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优化的水库旱限水位及水稻需水关键期水库限供比例,可在提升灌区干旱年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较好地降低粮食作物因旱减产损失。

安徽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专家库名单(第一批)

安徽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专家库名单(第一批)
安徽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专家库名单(第一批)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备注
1 刘健 男
副院长 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 物工程学院
2 罗建平 男
教授 博士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 品学院
3 罗水忠 男
教授 博士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 物工程学院
4 李兴江 男
教授 博士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 物工程学院
5 胡纯秋 女
副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 学院
6 周裔彬 男
副院长 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 科技学院
7 蔡荟梅 女
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 科技学院
8 侯如燕 女
教授 博士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 科技学院
9 阮亮 男
秘书长 副教授
安徽省营养学会ຫໍສະໝຸດ 10 程华平 男室主任 研究员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 品加工研究所
11 邵栋梁 男
常务副会长 高级工程师
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
12 沈宏林 男
副部长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
高级工程师
究院
13 安 虹 女
检验室主任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
正高工
究院
14 张居舟 15 夏 春 16 姚帮本 17 郭佳佳 18 祝红蕾 19 陆 乐 20 单晓梅 21 孟 灿 22 许 德 23 郑 平 24 韩 芳
高级工程师
公司
33 范远景 男
院长 教授
安徽拓维检测服务有限 公司
站长
安徽省粮油食品质量监
高级工程师
督检测站
28 刘 燕 29 罗 亮 30 童成亮

中心主任 马鞍山市食品药品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益明合肥工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CCF会员、IEEE会员.学术兼职: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cs审稿人:1)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SCI) 2) Information Sciences (SCI) 3)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SCI)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SCI) 5) Signal Processing (SCI) 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SCI) 7) 计算机学报(EI)主要论著[1] Yiming Tang, Xiaoping Liu.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universal triple Imethod of (1, 2, 2) type.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10. (SCI, EI)[2] Xiaoping Liu, Yiming Tang, et al. A formal model of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for problem-solving.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12. (SCI,EI)[3] Yiming Tang, Fuji Ren, et al.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α-universal triple Irestriction method of (1, 2, 2) typ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2. (SCI,EI)[4] Yiming Tang, Fuji Ren. 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for fuzzy reasoning andfuzzy controller. Iranian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2013. (SCI)[1-2]目录1简历2研究方向3学术兼职4主要论著5教学情况1简历唐益明,男,1982年出生,合肥工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CCF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CCF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CAAI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IEEE会员。

2011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3]。

目前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1]现已发表(或录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或EI论文20余篇,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

获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专业委员会第15届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合肥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肥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创新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横向项目等多项项目。

[2]2研究方向1)模糊理论围绕模糊聚类、模糊推理、模糊逻辑、模糊系统等的理论及其应用进行研究。

2)情感计算以模糊理论为基础,围绕情感模糊建模、情感识别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3)图像处理针对图像质量评价、图像去噪、图像分割、图像分类与识别等关键问题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

4)计算机辅助设计围绕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协同设计、创新理论开展研究。

[2]3学术兼职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2]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cs[4]审稿人:1)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SCI)2) Information Sciences (SCI)3)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SCI)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SCI)5) Signal Processing (SCI)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7) 计算机学报8)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Big Data Engineering(IScIDE)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 10)全国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

[2]4主要论著[1] Yiming Tang, Xiaoping Liu.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universal triple Imethod of (1, 2, 2) type.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10, 59(6): 1965-1984. (SCI, EI)[2] Xiaoping Liu, Yiming Tang, et al. A formal model of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for problem-solving.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12, 21(3): 453-459. (电子学报英文版,SCI,EI)[3] Yiming Tang, Fuji Ren, et al.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α-universal triple Irestriction method of (1, 2, 2) typ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2, 23(4): 560-573. (SCI,EI)[4] Yiming Tang, Fuji Ren. 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for fuzzy reasoning andfuzzy controller. Iranian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2013, 10 (5): 1-24. (SCI)[5] 唐益明, 刘晓平. 二值命题逻辑的无损求解. 计算机学报, 2013, 36(5):1097-1114. (EI)[6] Yiming Tang, Fuji Ren, et al. 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textual emotion polarity recognition, in: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ntitative Logic and Soft Computing, 2012, pp. 189-196.[7] Yiming Tang, Fuji Ren, et al. Reverse 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of (1,1,2) typefor the Lukasiewicz implic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Conference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Nov, 2011, Tokushima, Japan, pp.23-30. (EI)[8] Yiming Tang, Fuji Ren, et al. Reversibility of FMT-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Based on IL Operator. Americ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2011, 11 (12): 2763-2766.[9] Yiming Tang, Xiaoping Liu. Task partition for function tree according toinnovative functional reasoning. In: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SCWD 2008, China, pp.189-195. (EI, ISTP)[10] 唐益明, 刘晓平. 功能树的EFVM求解算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0, 22(9):1578-1586. (EI)[11] 刘晓平, 唐益明, 等. 概念设计中基于扩展功能矩阵的功能求解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 19(12): 1610-1617.(EI)[12] 刘晓平, 唐益明, 郑利平.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 系统仿真学报, 2008, 20(23): 6303-6315. (EI)[13] 唐益明, 刘晓平. 与或非功能树的无损简化策略. 图学学报, 2013, 34(1):31-40.[14] 唐益明. FMT-泛三I算法的约束度理论.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2, 26(5):13-20.[15] 唐益明, 刘晓平. 与或功能树的无损简化方法. 图学学报, 2012, 33(3):34-40.[16] 唐益明, 刘晓平. 与或非功能树的功能集族求解方法. 工程图学学报,2011, 32(1): 143-147.[17] 唐益明,刘晓平. 基于R0算子的FMT-泛三I算法的还原性. 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15届年会,南京,2010: 83-87 (该会议的“优秀学生论文”,该届会议仅评出3篇优秀学生论文).[18] 唐益明, 刘晓平. 由三I或CRI方法构造的模糊系统及其响应函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3(2): 182-187.[19] 唐益明, 等. 基于物元网络法的创新推理研究. 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763-766. (该会议的“优秀论文”).[20] 刘晓平, 唐益明, 郑利平. 复杂系统仿真对复杂系统研究与创新的意义.2007中国科协年会, 湖北武汉: 1-18.[21] 刘晓平, 唐益明, 等. 基于TRIZ的计算机辅助创新原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工程图学学报, 28(6), 2007: 6-11.[2]5教学情况本科生课程《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