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班级活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校园的活动安排

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校园的活动安排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二、活动主体全体师生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可根据学校教学安排进行调整,例如选择在学期中的某一个月集中开展活动四、活动内容及形式1、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学者或传承人来校举办讲座,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种类、特点以及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讲座,让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学校图书馆、展厅等地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剪纸、年画、刺绣、陶瓷等实物作品,并配以文字说明和图片介绍,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3、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课开设剪纸、年画、刺绣、陶瓷、书法、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课程,邀请传承人或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
4、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征文比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开展征文比赛,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感受和思考。
优秀作品可以在学校校报、网站上发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活动成立剪纸社团、书法社团、武术社团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社团,定期组织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
6、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演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演出,如戏曲表演、民间舞蹈表演、传统音乐演奏等,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7、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博物馆等地进行研学,实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情况,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活动宣传1、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校报、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介绍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2024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

2024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
《2024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
嘿,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一场超级特别的校园之旅啊!我跟你们说,2024 非遗进校园活动要开始啦!
想象一下哈,把那些古老而神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搬进我们的校园,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比如说,那精美的剪纸,就像变魔术一样,在艺人的手中剪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哇,是不是超级厉害!(就像我们平时剪纸,总是剪得歪七扭八,人家那可是艺术品啊!)那栩栩如生的面人儿,多可爱呀,仿佛它们都有了生命一般。
(这可比我们捏的那些四不像强多啦!)
活动可以分几步走呀。
首先,可以请非遗传承人来给我们做讲座,讲讲非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嘿,你们说听他们讲故事不比听那些干巴巴的课本有意思多啦?然后呢,安排一些体验活动,让我们自己动手去感受非遗的魅力。
哇塞,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肯定超级有成就感吧!(大家想想,自己做个小面人儿带回去,多有意思!)
同学们,你们难道不想参与这样精彩绝伦的活动吗?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呀!我觉得这个活动肯定会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让我们一起期待 2024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到来吧!
观点结论:2024 非遗进校园活动将为同学们带来独特而有趣的体验,能够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应积极支持和参与这样的活动。
学校作文之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篇一:“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非遗文化进校园” 课程开展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1、通过教师讲授、非遗传人进课堂和参观及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了解绢人、绢花、绒鸟、脸谱、剪纸、抖空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历史价值和现今价值。
2、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授、参观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对非遗文化的学习,感受历史是实实在在的,认识非遗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爱护“非遗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课程内容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选取以学校周边的东城区为讲授重心。
东城一区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24项之多。
课程在开课第一课时中就要将东城区历年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择取重点进行讲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特点和现状做简单介绍。
学生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概况上的认知,并且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何要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随后为了提高学生兴趣,锻炼动手能力,使他们真正触摸历史,课程从绢人绢花、面人、脸谱、剪纸、说唱艺术这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认知。
课程可以根据这四项“非遗” 的各个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可以讲述教学;视频教学;请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大师们进课堂,给学生亲自授课;学生亲自制作物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作,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等。
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文化特点、当今现状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非遗文化的一个传承过程。
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课堂成果展现的动手性都是这个课的精彩之处。
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运用下,学生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自内心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六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六篇【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它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又是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及精神。
其形式多样,在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技艺、医药、礼仪、民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
通过本次活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们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在传统民间文化的滋养中,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活动时间周末 9:00——16:30(活动时间待议)三、活动地点校内操场、运动场四、活动内容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学习阶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更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宣传力度,在活动开始前形成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1.认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读物、校内宣传专题专栏,提高师生对文化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了解和认识。
在活动前激发学生们学习优秀文化的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条件。
2.做好校内宣传活动,营造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介绍与本次校园活动内容相应的非遗基本知识,为活动的正式开启做好充分的宣传准备。
(二)活动展示阶段学生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参与活动,具体安排如下:1.感受非遗(1)活动地点:校内操场(2)活动形式:非遗展示活动(3)具体内容:2.体验非遗(1)活动地点:校内操场(2)活动形式:非遗体验活动(3)具体内容:图片.png3.非遗创作(1)活动地点:校内操场(2)活动形式:非遗创作活动(3)具体内容:图片.png五、活动人员的安排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时间安排携带孩子选择上午或下午参加活动,并提前告知学校参与活动的时段,教师及工作人员按照工作表按时出勤。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校园内搭建展览场地,展出包括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多个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邀请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学生来到校园进行实地展示演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触摸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座,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并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3.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如面塑、剪纸、民族乐器演奏、传统舞蹈、传统戏曲等。
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演奏、表演等,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4.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创作组织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创作,如书法、绘画、音乐作品、舞蹈编排等。
通过创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承。
5.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让学生展示自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才艺和成果。
可以邀请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指导,评选出优秀的展演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演才能。
三、活动形式1.学生自主参与鼓励学生自愿参与活动,组织学生自发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2.班级为单位将整个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和开展,每个班级负责策划和实施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通过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相互借鉴,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学校统筹组织学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活动的具体实施由各年级、各部门协作完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日庆典、手工艺技艺等文化领域中的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民间的古老技艺或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流失和消失,这样不仅仅使得文化留存的范围越来越窄,更让我们无法得知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生命力,亟待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保护和传承。
为了更好地加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部门应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予以重视。
通过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们带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世界,让学生们从体验中获取文化,从体验中牢记文化。
二、活动目的1.加强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爱护之心,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提高文化气质和文化素养。
2.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学生们创造了开阔眼界的机会,帮助学生们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加学生们的文化闲暇时间,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
三、活动主办单位本次活动由学校教育部门发起,执行校团委及学生会。
四、活动时间本次活动时间为2021年11月9日至11月10日。
五、活动地点本次活动地点为学校会堂、室外广场。
六、活动具体安排1、开幕式时间:11月9日上午9点00分地点:学校会堂主持人:由学生会干部担任节目内容:1、致辞2、领导讲话3、开幕式4、文艺表演5、合唱6、掌声响起2、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展览时间:11月9日至11月10日地点:学校室外广场内容:1、民间音乐展览2、传统技艺展览3、民间乐器展览4、民间服饰展览5、民间工艺品展览3、文艺表演时间:11月9日下午4点00分地点:学校会堂内容:1、篮球队舞蹈表演2、话剧《师生有约》3、歌曲《故乡的云彩》4、非遗舞蹈《高山流水》4、体验传统技艺时间:11月10日上午8点00分地点:学校室外广场内容:1、手工编织2、素描画3、书法4、照相技巧以上技艺均只需要低廉的成本,同时也突出我们的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校园活动计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校园活动计划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难、后继无人的困境。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策划了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校园的活动,旨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种类和价值,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2、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一批有意愿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备力量。
4、营造校园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活动主体全体师生四、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地点:学校校园内五、活动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学校图书馆或体育馆设置展览区域,展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图片、文字介绍等。
展览内容包括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木雕)、传统表演艺术(如戏曲、杂技、木偶戏)、传统民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习俗)等。
同时,安排专人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2、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传承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
讲座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增强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思考。
3、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技艺的制作体验,如剪纸、刺绣、陶艺等。
邀请专业的手工艺人现场指导,让学生亲手制作,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2)安排学生观看传统表演艺术的演出,如戏曲、杂技等,并在演出结束后邀请演员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
非遗近校园活动方案

非遗近校园活动方案
一、举办非遗讲座
邀请非遗传承人入校进行非遗技艺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非遗项目含义、发展历程等知识。
讲座内容мож涵盖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工艺等非遗门类。
二、开设非遗体验课程
在校园内开设一些非遗体验课程,如国乐、书法、剪纸、面塑等,由非遗传承人任教,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非遗项目的魅力。
三、举办非遗展览
在校园活动中心举办非遗展览,展出各地非遗工艺品,还可以配合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操作展示。
四、开展非遗知识竞赛
举办有奖非遗知识竞赛,内容可以包括非遗历史、非遗项目介绍、非遗保护等。
增加学生对非遗知识的了解。
五、建立非遗社团
鼓励学生建立非遗社团,自主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
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及指导老师支持。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传承保护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校园内生根发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非遗进校园”班级活动方案
一、“非遗”校园之指导思想
围绕“非遗文化充满校园”的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目的,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德育处要求,对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培养我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帮助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创建“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优质学校。
二、“非遗”校园之活动目标
用两年的时间在班级内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非遗”校园之班级理念
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制定了“学会做人,自强不息;学会仁义,宽
容豁达;学会传承,人格出众。
”的班级理念。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家。
四、“非遗”校园之班级活动策略
策略一:环境营造,建立“非遗”特色班级
每学期开学初按照学校要求改善教室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
外墙走廊使用“非遗”插板做底版张贴学生假期万里行小报,室内主题墙主要布置两大板块内容:规范部分(学校统一要求部分)和班级特色(品格教育、班级理念、学生剪纸或假期小报作品等),两边侧墙和柱台摆放学生的绘画、剪纸、书法等作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策略二:打造人文班级,营造国学氛围
从本学年开始坚持“四个一”,即每日一读,每日一背,每周一课,每期一赛。
每天利用早读或午会时间坚持集体诵读经典国学(要求:一二年级《三字经》、《千字文》;三四年级《弟子规》、《增广贤文》;五六年级《论语》、《大学。
中庸》。
)每日精选一篇经典让学生进行背诵学习,每周上一节经典赏析课,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利用“五一”、“国庆”分别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四个一”并行推进。
预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人文素养、人生修养。
策略三:“非遗”活动进课堂
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需做到“四个结
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活动开展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做好校内宣传,带学生参观学校校园,营造同学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
通过兴趣小组、黑板报、宣传横幅等平台充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意义、目的,激发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大力鼓励我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非遗”社团课,对已经在社团内的学生尽量培养他们更加浓厚的兴趣,陶冶情操,希望能让其亲身体会到中华民间艺术之精髓,使其尽量发展成为他们的特长。
具体活动安排:1、古筝学习的学生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求学生能每天坚持练习,成立班级小乐队,推选优秀学生代表班级、学校参加演出。
2、瓷胎竹编、剪纸、面塑、花叶画学生力争一学期开展一次作品展,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
3、每逢传统节日时布置学生搜集了解相关节日信息,传统民俗习惯,民间活动,利用班会课在班上进行交流,以此来播种“非遗”精神。
4、每期的运动会上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加传统民间游戏、体育活动:划龙舟、滚铁环、踢毽子等。
策略四:“非遗”基地参观学习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本土文化,感受非遗技艺的奇妙之处,预计开展课外学习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走访“非
遗”基地,了解学习至少一至二次,让孩子们更多的接触“非遗”文化。
可在家校活动时组织学生去这些地方: 1、历史文化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成都金沙遗址、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水井坊博物馆。
2、生态环保:成都植物园、白鹭溪湿地公园、海昌极地海洋世界、西江月农业生态园4、科技创新:四川科技馆5、艺术:成都画院书画博物馆。
其中白鹭溪湿地公园、海昌极地海洋世界本班学生已经去过,在参观走访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增长了知识,学生们更加热爱生活。
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