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合集下载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得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得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从发病人数瞧,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

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癌、胰腺癌。

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76、70%.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她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与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82、20%.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她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与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

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得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过去得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癌谱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我国高发癌就是预后较差得肝癌、胃癌与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就是甲状腺癌、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得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瞧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得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甲状腺癌(84、3%)与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得数字依次为90、9%、98%与99、5%。

中国癌症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癌症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癌症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一、内容综述癌症是全球范围内最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癌症也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高达457万人,癌症死亡人数约为300万人,每天约有万人因患癌症死亡。

这种日益严重的癌症负担不仅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而且对社会医疗保健系统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癌症发病率和地理分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癌症发病率,了解癌症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癌症危险因素:探究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癌症生存率:了解中国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1. 癌症的全球挑战与关注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世界范围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400万,死亡人数达970万,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癌症研究和技术创新。

在国际层面,各国政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癌症研究数据和技术资源,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则致力于推动癌症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提高公众对癌症的认识和素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癌症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政府将癌症防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癌症诊疗技术进步。

我国科学家在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如免疫疗法、基因测序技术等,为我国癌症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癌症防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许多国家和地区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措施,导致癌症发现晚、治疗难。

癌症发病机制复杂,多学科交叉,需要跨学科合作和创新。

公众对癌症的恐惧和误区影响其正确认知和接受治疗,亟需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细胞。
肿瘤患者的康复与生存质量
康复计划
心理辅导
肿瘤患者康复期需要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 包括合理安排运动、饮食、休息等。
肿瘤患者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需要专业的心 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健康宣教
定期复查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能力。

05
肿瘤预防与控制
肿瘤预防的重要性与挑战
要点一
肿瘤预防的重要性
肿瘤预防是指通过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肿 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以实现人类健康和长寿。
要点二
肿瘤预防的挑战
肿瘤预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公众对肿瘤预防的认 知不足、慢性病控制和预防措施不完善、环境污染等因 素的影响。
肿瘤防控政策与措施
地区间肿瘤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
华北、华东地区吸烟和饮酒率 较高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华北和华东地区的 吸烟和饮酒率较高,这可能是这些地区肿瘤高发的原因 之一。
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和饮食习惯 不良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低,环境 污染和饮食习惯不良可能对肿瘤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和饮食习惯不良可能增加呼吸系统和 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
健康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肿瘤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以降低肿瘤发病风险。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肿瘤防治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对肿瘤预防的认 知和意识。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早发现,早治疗,这个癌症的5 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访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徐桂芳副主任医师

早发现,早治疗,这个癌症的5 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访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徐桂芳副主任医师

2019.086祝您健康专家谈病早发现,早治疗,这个癌症的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访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徐桂芳副主任医师近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相关文件出台,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文件表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文件提出了癌症防治行动的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这一行动目标的提出,亦给消化道癌症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中国人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在我国,胃癌、食道癌、结肠癌三大消化道恶性肿瘤几乎占据所有肿瘤比例的50%。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大国,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

消化道肿瘤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5年的生存率其实非常可观。

以胃癌为例,及早获得有效的治◎ 穆 一【受访专家】 徐桂芳 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2019.087祝您健康专家谈病疗,其生存率高达90%,如果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进展期胃癌5年的生存率仅有3%左右。

目前,我国胃早癌的平均发现率在10%左右,而我们的邻国日本,早期胃癌发现率可达到50%~70%。

面对如此显著的差距与当前严峻的肿瘤防控形势,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近年来积极推进早癌诊治规范化体系的落地,探索“内镜病理联合”的早癌诊断创新模式。

现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道早癌的发现率可以达到30%~4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种新型模式是如何探索和落地的?我们应当留意哪些消化道早癌的信号?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徐桂芳副主任医师接受本刊专访。

中国癌症发病、死亡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癌症发病、死亡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癌症发病、死亡现状与趋势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癌症发病、死亡现状与趋势分析》是一篇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文章。

本文旨在通过对最新癌症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解读,揭示中国癌症负担的严重性,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因素,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首先概述中国癌症的整体发病和死亡情况,包括癌症的主要类型、地域分布和人群特征。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癌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文章将基于现有数据对未来癌症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医疗工作者和公众提供有关中国癌症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以推动癌症防控工作的改进和优化。

二、中国癌症发病现状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为主要发病类型。

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与中国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吸烟习惯有密切关系。

肝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与肝炎病毒的传播、饮酒习惯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胃癌的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农村地区,这与饮食习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的西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导致了癌症发病谱的变化。

除了上述主要癌症类型外,其他一些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如食管癌、鼻咽癌等。

这些癌症的发病与地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中国癌症发病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癌症预防、早期筛查和治疗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国癌症报告2023

中国癌症报告2023

中国癌症报告2023引言癌症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挑战性的健康问题之一,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国癌症的最新研究报告,涵盖癌症的种类、发病和死亡情况、预防与治疗等方面。

中国癌症种类根据2023年的中国癌症报告,中国常见的癌症类型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

这些癌症类型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肺癌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和被动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

除了吸烟,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也与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有关。

胃癌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高盐饮食和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摄入过多。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吸烟也是胃癌的风险因素。

乳腺癌乳腺癌在中国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更低,且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包括女性性激素水平异常、早经、晚育、不孕、家族遗传等。

肝癌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肝癌最主要的原因。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饮酒、吸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毒素接触等。

中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之一,尤其是北方地区。

食管癌与不良饮食习惯(如高温饮食、食物烫伤等)和烟酒嗜好相关。

除此之外,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摄入也与食管癌的发病相关。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肥胖、缺乏运动以及家族遗传等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宫颈癌宫颈癌在中国女性中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宫颈癌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

年轻龄组女性是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

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根据报告,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

癌症患者的年龄分布也在发生变化,年轻人和中年人的癌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发病趋势与背景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十多年 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约2.5%的增幅。
中国肿瘤发病趋势与背景
背景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如果说,一个人活到到85岁,那么他的患癌 风险36%;庆幸的是,医学界一般认为,1/3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 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 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 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大肠癌筛查建议
筛查建议
9
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 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 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 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乳腺癌筛查建议
筛查建议
13
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次; X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 >40岁,每1~2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 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 磁共振(MRI)检查。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 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 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 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 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中国癌症发病率全球第一最新版高发地图

中国癌症发病率全球第一最新版高发地图

中国癌症发病率全球第一最新版高发地图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布《世界癌症报告》称,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最大致死原因,而中国大陆的癌症发病率已经处于世界首位。

肺癌目前已成全球最大杀手,在中国也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有专家表示,中国阴霾严重是肺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世卫组织:中国癌症多肺癌成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的世界癌症日到来之际发表《世界癌症报告》称,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最大致死原因,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全球癌症发病率四年中升高11%,到2012年约有1410万病例,因癌症死亡人数高达820万。

并预测在未来20年内,世界癌症病例将增长75%,达到近2500万。

2012年的全球癌症新病例中有一半发生在亚洲,其中大部份发生在中国大陆。

而肺癌在全球癌症病例中上升最快,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杀手,死亡率占癌症死亡数的19.4%;第二位肝癌的死亡率占9.1;第三位胃癌的死亡率占8.8%。

专家:中国癌症死者最多约占全球一半据陆媒报导,近期在天津举行的第22届亚太抗癌会议发出公布,称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占全球新增病例的20%以上,有8种癌症的共计死亡人数约占中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鼻咽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称,亚太地区癌症新增病例占全球癌症新增病例的45%,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一半。

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癌症是肺癌、胃癌和肝癌3种,其中肺癌是最主要的致死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称,癌症已经成为中国民众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世界上也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病。

有专家预计,中国每年的癌症新发病例总数到2020年将达到400万左右,每年病例总数将达到600万。

统计结果:每年死亡超200万肺癌致死最多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3年初发布《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达312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每分钟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到8人中就有一人因癌症而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
从发病人数看,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

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
癌、脑癌、胰腺癌。

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70%。

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
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20%。

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
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
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

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我国高发癌是预后较差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的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
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的数字依次为90.9%、98%和99.5%。

差距的根源在于,我国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率低、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

因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促进肿瘤诊治规范化,是我国亟需发力解决的两个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累加,癌症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据全球癌症负担估计结果,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的23.7%和
30.2%;
•在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癌症发病、死亡情况位居中等偏上水平,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发病和死亡约占全球的一半。

适合中国人的防癌处方请牢记
1.严格控制体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资料显示,与2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平均体重增加了40%,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则升高了9倍。

专家认为:这两组数据充分证明了肥胖是导致中国癌症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2.不吃发霉的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多数中国人都有节俭的习惯。

他们常常不舍得将已经发霉的食品扔掉,而是将这些食品加热后食用。

其实,发霉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即便将这些食品加热也无法去除其中的黄曲霉素。

人们常吃这样的食品,极易患肝癌等癌症。

3.少吃熏制、腌制、烤制、油炸和过热的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中国人极爱吃熏制、腌制、烤制、油炸和过热的食品,这是导致中国的胃病、食管癌的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

这类食品主要包括熏鱼、烤肉、腊肉、咸菜和火锅等。

4.吃新鲜的果蔬前要将其清洗干净
调查发现,中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最大的国家。

而一部分中国人的卫生习惯并不好,他们常常不仔细清洗新鲜的果蔬就直接食用,这样很容易导致果蔬上的农药进入其体内,从而诱发肠癌、肝癌和脑部肿瘤等癌症。

5.不酗酒、不吸烟
调查发现,中国白酒和烟草的消耗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而酗酒和吸烟是诱发胃癌、肝癌、胰腺癌、肺癌、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在我国的癌症患者中,有35%以上人的癌症是由酗酒和吸烟引起的。

6.不要长期服用可能致癌的药物
受某些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人都有不经医嘱而自行使用药物的习惯,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用药的安全性,甚至因用药不当而致癌。

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致癌。

可致癌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比林、氯霉素、土霉素、利血平、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乙烯雌酚、苯巴比妥、异烟肼等西药以及花椒、藿香、款冬花、石菖蒲、砒石;雄黄等中药。

7.不要使用有毒的塑料袋
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是有毒塑料袋使用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人们长期使用有毒的塑料袋(尤其是用有毒的塑料袋盛装食品),容易患肝癌、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

鉴别塑料袋有无毒性的方法是:用火将塑料袋点燃,易燃烧的为无毒塑料袋,不易燃烧的为有毒塑料袋。

8.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很多中国居民——尤其是老年人都有长时间晒太阳的习惯。

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涂抹防晒霜。

这是导致中国皮肤癌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提醒广大中国居民,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而且要养成涂抹防晒霜的习惯。

9.不要熬夜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和娱乐场所的增加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每天熬夜(即在凌晨1点以后才睡觉)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而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熬夜列为容易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

这是因为熬夜会导致人体内褪黑色素(一种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的激素)的含量减少,并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人易患癌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