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专题复习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含世界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

世界现代史上三次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建立:1、巴黎和会:1)原因:战胜国为了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2)参加者: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3)内容:a、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b、1919——1920年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4)影响:这些和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秩序。
2、华盛顿会议1)原因: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日美矛盾尤为激烈2)参加者:美、英、法、日、中等九国。
英、美、日三国起主要作用3)内容: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评价: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并且由于对德国的处置过激,为二战埋下祸根。
(二)瓦解:1、希特勒纳粹政权的建立1)历史背景: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德国,导致严重政治危机。
2)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这也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3)恐怖统治表现:A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B解散一切工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C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D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4、轴心国集团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与人类起源1. 人类起源的理论2. 古代文明的发展3. 杂交与万物起源二、中国古代的初步发展1. 夏朝的建立与特点2. 商朝的兴起与社会状况3.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4.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成与变革三、中国古代的统一与繁荣1. 秦朝的统一及其政治制度2. 汉朝的兴起与文化繁荣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文化交流四、唐宋时期的辉煌1.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2. 唐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3.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4.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五、元明清时期的国家演变1.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2. 明朝的兴起与社会改革3. 清朝的专制统治与国家衰落六、近代中国的崛起与挑战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放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4.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七、现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 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的政治动荡3.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崛起4. 当代中国的建设与挑战八、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革1. 古代西方文明的兴起与衰落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权威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4. 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5. 世界两次大战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九、亚洲古代文明的辉煌与交流1. 印度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2. 希腊与罗马古代文明的影响3.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十、历史观与历史思维1. 历史观的涵义与重要性2.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运用3. 历史知识的应用与价值。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通用8篇)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通用8篇)课法国大革命篇一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1)主要内容: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评价: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课巴黎公社运动篇二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5.革命措施: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⑴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⑴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6.失败: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⑴标志:“五月流血周”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⑴词作者:鲍狄埃⑴曲作者:狄盖特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篇三1、开始: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⑴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⑴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2、重大发明成果:⑴凯伊-----飞梭(1733)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⑴瓦特----改良蒸汽机⑴富尔顿----汽船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篇四1.时间:1848年2月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⑴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⑴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5.历史意义: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⑴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⑴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篇五1、原因: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初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单元复习(1)
知识储备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的.距今有300多万年历史。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会使用天然火。
2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原始人类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住房河姆渡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半坡黄河流域
粟、黍
半地穴式房屋。
初三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三篇】

精心整理初三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三篇】导语:复习提纲就是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整理得出来的提纲。
可以理解为为如何复习而制定的一些条款。
以下是整理的初三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三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11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5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1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1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1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2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1;3、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12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进步1.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与生产a.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形态b.狩猎与采集的生产方式2.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a.农业的产生与农耕社会的到来b.农业文明的重要意义与特点3.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a.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b.意大利文明的崛起与传播c.印度和中国的古代文明二、古代东方文明1.民主政治与法治思想之中国实践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b.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与法治思想的形成2.秦汉帝国的统一和治理a.秦朝的统一与政治制度b.汉朝的治理与文化繁荣3.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a.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与发展b.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哲学4.中国古代的国际关系a.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交流b.各个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外交手段三、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a.希腊城邦的政治形式与实践b.古希腊的哲学、艺术与体育运动2.古罗马的帝国建立与治理a.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扩张战争b.罗马的建筑、法律与文化传承3.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遗产a.古希腊罗马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b.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成就与文化传播四、中世纪欧洲与亚洲文明1.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乡村生活a.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体制与社会等级b.亚洲国家的农业经济与权贵制度2.基督教与回教文化的传播与影响a.基督教的兴起与在欧洲的传播b.回教的发展与对亚洲的影响3.中世纪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的交流b.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五、近代世界文明的崛起与冲突1.近代科技革命与工业化进程a.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对世界的影响b.科技革命对社会与经济的改变2.西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a.西方列强的海洋航行与殖民活动b.亚洲国家的抵抗与独立运动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爆发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六、冷战与全球化1.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与冲突b.冷战时期的局势与对抗2.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a.全球化的发展与经济合作组织b.当代国际关系的热点问题与挑战以上是中考历史复习的提纲,每一个部分都需要进一步展开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024年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提纲(精品)

一、古代文明与各类文明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形成-古代河流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河流文明的成就与影响2.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流变-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秦汉之际的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分化与融合3.其他重要古代文明及其影响-希腊文明:-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希腊城邦文明-希腊哲学、艺术、科学的贡献-罗马文明:-洛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罗马道及其他制度的影响-印度文明:-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及传播-婆罗门制度的特点-伊斯兰教文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传播-伊斯兰教对世界的影响4.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古代丝绸之路的建立与发展-中外文明交流的途径与方式-中西方文化互鉴的典型案例与特点-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二、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起源与特点-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与等级体系-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与生产方式2.世界各地的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东亚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兴衰与末代的消亡3.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社会变革-资本主义萌芽与商业革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转折-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传播与发展-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与启示三、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命运1.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动-世界的两极格局与美苏冷战-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特点2.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晚清社会与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改造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与中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四、历史上的革命与社会进步1.近代世界革命的总派别与代表-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与古巴、越南的胜利2.中国近代革命与社会进步-辛亥革命与开创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尝试-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兴起-工业革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带来的问题与挑战4.科学哲学的发展与传播-人文主义道德观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哲学的发展与启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
理版)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治理与文化交流
1.1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三皇五帝”、“夏、商、周”简要介绍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比较
1.2 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孔子思想
- 墨子思想
- 荀子思想
- 道家、法家思想简介
第二章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辉煌的唐宋文化
2.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 夏朝、商朝、西周到东周
- 秦到汉和三国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2.2 唐代和宋代的辉煌文化
- 唐代文化
- 宋代文化
第三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
3.1 中国古代经济的起始和发展
-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生产力的提高
3.2 中国货币的演进和市场贸易的兴起
- 货币的演变
- 交易的方式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4.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
-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4.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第五章互联网时代的中国
5.1 互联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互联网的特点
- 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
5.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专题一:政治军事集团
1、一战前,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①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1879年,德奥签订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如果两国中的一国受到第三国的进攻,另一个国家就要全力进行援助。
后来,意大利加入,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英、法、俄):1892年,俄法签订军事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意大利或奥匈进攻俄法任何一国,另一国都要全力相助。
这样就形成了俄法协约。
俄法协约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后来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于1904、1907年分别与法、俄签订协约,形成三国协约。
②欧洲列强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张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领土、殖民地、势力范围。
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造成的后果(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加速一战爆发。
2、二战前,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造成的影响(后果):世界和平面临威胁,加速二战步伐。
(九下P34)
3、二战中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①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标志:1941年,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②作用(影响):《联合国家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二战后,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
(九下P59—61)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从而美苏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造成国际关系紧张,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
历史专题复习二 20世纪国际格局(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
一战后召开②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九下P59—61)
二次大战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于苏
联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国际影响急剧扩大,美国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立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一直延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或苏东剧变和华约解体)
3、苏东剧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九下P99—10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华约解体,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冷战结束,也标志着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格局终结,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当前局势是“一超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