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题复习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以近年广东省中考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以近年广东省中考为例李鹏(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广东·佛山528311)摘要中考历史,考察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科素养”。
具体来说包括五点,第一、唯物史观,第二、时空概念,第三、史料实证,第四、历史解释,第五、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的任务是在此五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立德树人。
当前广东省中考两大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材料题,材料题分值有上升趋势,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尤其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即论从史出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材料题是失分的主要题型,成为取得高分的瓶颈。
因此,对于材料题的备考策略尤显重要。
而材料题的出题思路则更全面的体现出考察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能力。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在准确的把握出题特点及设计思路的前提下,掌握学生失分原因,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策略以应对中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考历史材料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失分原因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1材料题命题特点及所考察历史核心素养材料解析题的材料来源有史学经典、历史文献、名家专著、优秀学术论文、历史档案、权威网站图片、课本、地图册、领袖讲话、历史图片、专业期刊、新闻稿件、纪念邮票等。
近几年的广东省中考材料题主要呈现了以下特点:(1)材料来源愈加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如历史文件和统计资料图等,突破了教材的范围。
旨在考查学生甄别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更广范围的涉猎历史知识。
(2)设问以“新情境”的方式呈现,不单纯是过去直问直答的方式,且设计了有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问题。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归纳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018年26题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招商局有利于“实事大局”的依据。
(3)设问层次化,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几段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问题设置方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简入难。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言简意赅、直击要害,层次和条理分明。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2022年中考备考策略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2022年中考该科备考策略一、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分值比重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题结构:题型为选择题+非选择题。
3.题型分值: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非选择题,共三道材料问答题,分值为40分。
4.考查模块分值比重:中国古代史占比34%,中国近现代史34%,世界史32%二、考点权重分数三、2021年中考命题基本特点2021广东中考试卷从难度上来说与去年接近持平,对于新材料、新情境的考察更为突出命题灵活,考查内容紧贴核心素养,注重历史研究能力和材料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试卷有以下特点:1.论述性题目分值增多,出现新题型(自拟主题论述题)。
2021年综合题改为了非选择题,从名字的变更,可以发现广东中考命题有往多题型方向发展的倾向。
不确定性题型可能成为今后备考的难点。
综合题33题的第(1)问延续了2019、2020年,考查“史实说明”题。
今年的“史实说明”题较前两年来说降低了难度,从材料中能获得很多的提示,如“新文化”和但丁像的组合就很容易启发学生答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流行。
33题的第(3)问出现了新的论述性题目——自拟观点(主题)论述题。
这类论述题比“史实说明”难度更大,考查学生价值观和历史解释能力。
自拟主题论述题是深圳中考的必考题,今年广东省卷此题型分值为4分。
2.出现改编题,在调整总体难度的同时突显初高衔接。
今年选择题还出现了改编题,如下:初中改编题7、 22题;高中改编题2、3、9、14、16、29题;跨学科改编题20题。
从上述题目可以看出,有降低选择题难度的,如第22题,各种圣母图已经在练习中多次出现,学生看见“圣母图”就已经清楚这题考查的是人文主义。
而占10分的高中改编题,则是加大了难度。
特别是第3题,考查的知识是初中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及的内容,只简单说了东晋时期东大贵族王氏得到重用,但是在高中教材中有提及东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享有崇高地位的内容,这就指导了历史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初高衔接。
2021年广东省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含答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命题点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2020·大庆)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 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A.隋文帝杨坚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匡胤D.明太祖朱元璋2.(2020·黔西南)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 )A.适应军务需要B.保证决策机密C.提高办事效率D.强化君主专制3.(2020·黔南)清朝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
这反映了清朝( )A.文化专制加强B.闭关锁国政策实行C.科举制的创立D.儒家学说地位提高命题点2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4.(2020·福建)“(他)把明朝的铁锚拋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
”“他”的事迹是( )A.出使西域B.西游天竺C.东渡日本D.七下西洋5.“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
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南宋后期B.郑成功明末清初C.戚继光明朝前期D.戚继光明朝中期命题点3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信中说道:“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为此他率军( ) A.抗击倭寇B.击败沙俄C.收复台湾D.平定叛乱7.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管辖。
下列相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顺治帝册封五世班禅B.康熙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C.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D.乾隆帝打败了漠西蒙古噶尔丹的进攻8.“此战的胜利是中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为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
广东历史中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针对考点的详细版)

大全中学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會痛の石頭整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炎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尧、舜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人;禹是治水英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朝)、(金朝)元、明、清。
2、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商鞅变法: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现象)-------土地私有、封建经济产生(意义)-------地主阶级变法、封建制度建立(变法)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021年中考广东省深圳专用历史基础知识全面复习 世界古代史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课件

9.花剌子模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
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了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
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B )
A.公历起源
B.阿拉伯数字
C.儒略历
D.埃及数学成就
10.830 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
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报酬,
(3)统一赋税。
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武士和武 士集团
背景
(1)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2)中央对地方逐渐 丧失控制力,社会动荡。
形成
(1)武士:地方豪强组成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 军事集团,成员称“武士”。
方式 (2)武士集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强大的首
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D.①③④
4.(2020·株洲)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 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
的改革。下列内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D )
A.孝德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 D.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地税改革
5.(2020·丹东)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
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A )
A.阿拉伯人
B.印第安人
C.希腊人
D.罗马人
6.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和典章制度,对 646 年大化改新起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
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是( A )
A.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B.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天皇掌握实权 D.幕府政治的形成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卷:唯物史观

(2019·广东)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 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集体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核心素养解读】本题属于考查唯物史观的试题,反映了“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答案选 D 项。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14.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 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 发展……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对“深远的影响”解读最准确的是( D ) A.美国经济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罗斯福深受人民爱戴,连任总统 C.解决了根本矛盾,根除了经济危机 D.开创了资本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先例
题8图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土地改 革和农业合作化之间的显著区别( D ) A.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B.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 C.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10.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 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化大革命” 时期流行绿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 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D ) A.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B.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主要是因为审美意识的不同 C.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 D.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
京或者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
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B )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历史-2021年广东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全解全析)

2021年广东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解全析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它实行的顺序是尧→舜→禹。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D【解析】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材料是对百家争鸣的描述,是社会转型在思想领域的表现。
D正确;A是在汉朝的盛世,排除;B是秦朝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排除;科举制是在隋朝时期确立的,C排除。
故选D。
3.【答案】B【解析】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主是北魏孝文帝,反映的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除材料中所述的措施外,还有穿汉服、说汉话等“去夷即华”的措施。
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解析】依据“七世纪”“水利工程”,结合所学可知,七世纪初,605年,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历代不断对它进行疏浚,至今仍发挥着贯通南北的作用。
故D项符合题意。
ABC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D。
6.【答案】B【解析】材料是对元朝灭亡南宋的描述,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B正确;铁木真主要是统一的蒙古草原,A排除;朱元璋推翻的是元朝的统治,C排除;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D排除。
故选B。
7.【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苏轼是北宋著名文人,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A正确;毕昇发明的是活体字印刷术,B排除;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C排除;辛弃疾与材料无关,D排除。
故选A。
8.【答案】A【解析】《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明代时期小说的代表,A正确;《兰亭集序》是魏晋时期王羲之的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的史学著作,B排除;《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红楼梦》是清朝时期的小说作品,C排除;《长生殿》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的画作,D排除。
2021广州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1

2021广州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1第1题: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水浒传》【解析】正确答案:B。
第2题: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B.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解析】正确答案:C。
第3题: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
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解析】正确答案:D。
第4题:如图演示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一条新航线.由此,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这条新航线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解析】正确答案:C。
第5题:无论是“贞观之治”、“贞观遗风”还是“开元盛世”,之所以被称之为盛世局面,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B.当时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劳动人民持续的辛勤劳动D.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解析】正确答案:A。
第6题: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筑群是()A.赵州桥B.秦兵马俑C.故宫D.长城【解析】正确答案:C。
第7题:民族英雄是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A.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B.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解析】正确答案:A。
第8题:你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是在()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解析】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