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广东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广东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唐朝时期,实行“开元盛世”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中宗答案:C2. 下列哪项是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A. 广州B. 泉州C. 宁波D. 杭州答案:B3.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皇帝是: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嘉庆帝答案:C4.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黎元洪D. 黄兴答案:A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是:A. 台儿庄战役B. 平型关大捷C. 淞沪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B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47年10月1日D. 1946年10月1日答案:A8. 下列哪项是广东历史上著名的抗英英雄?A. 林则徐B. 关天培C. 邓世昌D. 刘永福答案:B9. 广东历史上,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是:A. 梁启超B. 康有为C. 孙中山D. 黄遵宪答案:C10. 广东历史上,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在:A. 1840年B. 1841年C. 1842年D. 1843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唐朝时期,实行“开元盛世”的皇帝是______。
答案:唐玄宗12. 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______。
答案:泉州13.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皇帝是______。
答案:乾隆帝14.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1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
答案:孙中山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是______。
答案:平型关大捷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A.社会主义改造 需要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可得出互助组的推行主要是为了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需要,A项正确;公私合营针对的是工商业的改造,排除B项;杂交水稻1973年才出现,排除C项;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4.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A.三民主义的提出B.《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C.土地改革的进行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思想,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在1912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据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方式。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参观下列哪一展览()A.瓷器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馆汝窑瓷器展B.壁画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丝路艺术展C.鼎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铜器特展D.陶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2.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
这体现了()A.尊崇自然B.仁德为先C.学以致用D.以法治国3.“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
”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灭六国B.焚诗书C.行郡县D.筑长城4.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
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
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
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
说明这一时期()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5.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
据统计,总数不下3000人,有一些还身居高位。
这说明唐朝()A.开放包容B.经济繁荣C.文化昌盛D.政治腐败6.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A.《梦溪笔谈》B.《宋史·职官志》C.《清明上河图》D.《马可·波罗行纪》7.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
《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
此措施体现了()A.追求法律平等B.加强思想禁锢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D.侵华日军残暴的本质13.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
”这体现了()A.振奋抗日信心B.消灭国军主力C.牵制敌军部队D.进攻长江以南1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3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1. 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
这说明,当时()A. 原始农业形成B. 社会分化出现C. 禅让制度盛行D. 中央集权确立2. 《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A. 水利兴修B. 诸侯征战C. 儒学兴起D. 私学发展3. 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
这表明,当时()A. 地方治理强化B. 南方土地开发C. 社会矛盾缓和D. 中央机构完善4. 如图为江苏、山西等地出土汉代文物的相关图片,据此可知,汉代()齿轮铜锁铜制轴承齿轮残件A.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 推行盐铁官营C. 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D. 思想领先世界5. 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
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A. 张仲景B. 贾思勰C. 王羲之D. 祖冲之6. 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
这说明,当时洛阳()A. 商业贸易繁荣B. 城市布局对称C. 市民文化兴盛D. 政治制度完备7. 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薅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
这表明,宋代()A. 变法成效显著B. 人力严重不足C. 农业技术先进D. 耕地面积扩大8. 元朝时,运粮船每年二月由长江口之刘家港入海,取直线北行,绕胶东半岛入渤海,抵直沽(今天津)。
这()A. 提高了全国粮食产量B. 沟通了五大水系C. 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D. 促进了民族交融9. 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
广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题目1:
某种文明的发展与衰落,既与大自然的环境变迁,也与人类内因有关。
人类内因中最重要的是()
A. 政治战争
B. 社会制度
C. 经济发展
D. 科技进步
【解析】选B。
社会制度决定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文明发展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题目2:
下列元朝古迹与现代所在地对应正确的是()
A. 颐和园——北京
B. 成都都江堰——成都
C. 宣城宣大学堂——宣城
D. 白塔——吐鲁番
【解析】选B。
成都都江堰是元朝时期建立的,现在位于成都。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题目1:(10分)
简述著名航海家郑和的下列成就之一:
1. 郑和带领船队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航行;
2. 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
3. ......
4. ......
【解析】请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
......
第三部分:解析(共20分)
题目1:
某种文明的兴盛和繁荣,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请举例说明科技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解析】科技对文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进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科技的进步对于文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2024年广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是?造纸术是在唐朝时期由蔡伦发明的(正确答案)火药最初是用于军事目的,在宋朝时期广泛应用指南针在元朝时期传入欧洲,对世界航海产生重大影响活字印刷术是由毕昇在明朝时期发明的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确答案)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正确答案)洋务运动成功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洋务运动只涉及军事工业,不涉及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最终取得了完全成功,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正确答案)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等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正确答案)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了所有战役的胜利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正确答案)土地改革后,所有土地都归国家所有土地改革只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土地改革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没有直接影响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叙述,错误的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正确答案)改革开放只涉及经济领域,不涉及政治、文化等领域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正确答案)科举制度只选拔文官,不选拔武官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被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没有积极影响下列关于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正确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只发生在英国,对其他国家没有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手工工场逐渐取代了工厂制度。
广东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样。
据此推想合理的是()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C.丝绸之路的开拓始于商朝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
这体现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D.墨家的“非攻”思想3.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A.农牧分界线以北B.汉水流域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以南4.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觉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
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养精蓄锐的政策B.分封制度的推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D.基层管理的状况5.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
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
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D.外戚势力膨胀6.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
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A.运用简牍成本较高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纸张促进文化沟通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
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旺盛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沟通频繁8.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
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广东

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广东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广东)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是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重要成果?A. 丝绸之路的开通B. 郑和下西洋C. 玄奘西行取经D. 鉴真东渡日本答案:C2. 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限制了哪些方面?A. 经济交流B. 文化交流C. 军事交流D. 所有选项答案:A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A4.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项?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D. 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答案:A5.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孔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_______朝。
答案:隋7.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8.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开放了_______等五个通商口岸。
答案: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9.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
答案:延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内容。
答案: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关系也相对和谐。
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统一了台湾,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雍正帝推行“新政”,加强了中央集权。
乾隆帝时期,国家疆域达到最大,文化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12. 描述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
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
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题2表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
该机构是()A.锦衣卫B.军机处C.中书省D.六部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8.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
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C.物况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10.题10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11.读题11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题11表A.外来侵略B.政权更迭C.国共合作D.军阀割据12.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
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
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A.广州B.重庆C.西安D.北平13.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A.土地改革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信任感所代替”。
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A.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B.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D.已写入《联合国宪章》15.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任。
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别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A.万里长征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D.十一届三中全会16.读题16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年)》。
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题16表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B.改革开放的实施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中国重返联合国17.题17图所示内容体现了()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18.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
”希腊“极盛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是()A.海外贸易B.文化教育C.军事外交D.民主政治19.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
”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A.维护国家统一B.摧毁封建专制统治C.确立君主立宪制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20.18世纪80年代后,英国工业品产量增长迅速,积累了大量资金,工业革命持续加速。
推动工业革命“持续加速”的动力是()A.畜力、水力B.改良蒸汽机C.石油D.电力21.1915年初,俄国军医活沃伊洛夫斯基在写给亲人的信中说:“战争使我们不断地贬低人的身份和尊严,只留下动物的本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士兵对战争漠不关心B.士兵不惧怕死亡C.战争使士兵丧失了人格和尊严D.战争使士兵斗志昂扬22.题22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
由此可见()题22表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3.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主义……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岛的前奏。
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
”这反映出()A.丘吉尔不再反对共产主义B.英美已结成反法西斯同盟C.苏联存亡事关英美的命运D.苏联欲拉拢英美抵御德国24.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达成区域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项重大尝试。
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A.北约B.华约C.独立国家联合体D.欧洲联盟25.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
下列表述与此观点相符的是()A.超级大国美国独霸世界B.各国之间政治分歧已经消失C.竞争合作、妥协共处趋势增强D.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13分)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
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见题26图题26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
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不得照抄原文)(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
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5分)(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3分)(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2分)27.在区域文明发展进程中,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先进国家影响巨大,其引发的区域变化值得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
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相反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美)史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核心内容见题27图。
材料三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
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
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
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新生强国日本。
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
国内内乱蜂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的重要历史事件。
(2分)(2)根据题27图,指出《大日本帝国宪法》对日本“西方化时代到来”有何重要意义?(3分)(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给东亚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5分)(4)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26.(1)自强求求富(1分)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2分)(2)三民主义(1分)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3分)(3)留学生是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为新中国政权建设作出贡献;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3分)(4)科技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等(2分)27.(1)受到外国入侵;(1分)明治维新(1分)(2)确立分权体制,提供法律保障(3分)(3)甲午中日战争(1分)国民心理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2分)东亚国际关系变化;东亚秩序开始由日本主导;东亚局势进一步动荡(2分)(4)面对危机,要革新进取;国家强大,不可恃强凌弱;国家间协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等(2分)评分说明:1.文字表述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
2.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