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初期x线诊断方法-冯建民

合集下载

普通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

普通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

5 0例 , 大年 龄 8 最 5岁 , 年 龄 2 岁 ,5岁 以上 7 。 最小 6 3 0例 颈 椎 病 是 一 常 见 病 、 发 病 , 见 于 巾 老 年 人 和 长 期 伏 案 多 多 1 检查方法 . 2 所有病 例均摄有颈柞正侧立 、 斜位 片 , 双
『1 荣 独 山 . 4 X线诊 断学 ( 部 )MI 2版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9 5 胸 【 . 第 J 19 :
1 9 40 3 -1 强 化 , T值 增 大 C
加 大 于 2 u 这 主 要 是 对 结 核 结 节 鉴 别 有 帮 助 , 者 认 为 增 0H , 笔
收集近年来我院 1 8 X 线平片表现 为颈椎 退 变患者的影 0例
像 学 资料 , 结合 临床 表 现 对 其 x 线 征 象进 行 分 析 。结 果 有 再 5 例 可诊 断 为颈 椎 病 。结 论 0 椎 间 隙狭 窄 , 体 间 小 关 节 间 隙 椎
发柞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和脊椎滑脱等病变时 , 常压迫脊髓 、 神 经根和血管 , 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 现将我 院近年来 1 8 0 例颈
性大 。③ 薄层加增强扫描 ,溥层增加更多的信息量 ,增强在 2 ~ 0 u者 , O6H 也应考虑为恶性 。④若 随访结节病灶半年 以上仍
无 法 定性 , 建 议 穿 刺或 直接 手 术 。 需
参 考 文 献
③结 节边缘 : 结节边缘分 叶 、 毛刺 、 胸膜 凹陷征 、 管集束 血 征及空泡征均是肺癌 的重要征象 ,尽管也 町见于其他 良性病 变 ,但是肺癌 的发生率很高 。蒋涛等 … 报告发生率 :毛刺征 10 分叶征 7%、 0 %、 6 血管集束征 8 %、 l 胸膜凹陷征 7 %、 3 空泡征

颈椎病X线诊断

颈椎病X线诊断


2.颈椎曲度改变: 为保护性变直(生理曲度消失)或后突;C值: 正常12mm±5mm (陈银海,姚红华, 杨忠,颈椎曲度的X 线测量 在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康复, 2007)
3.钩突增生(硬化、变钝)
4.裂隙征:

颈椎侧位片观察,在增生硬化之钩突上缘与同 样增生硬化的钩椎关节面衬托下,钩椎关节间 隙呈一水平低密度带,称裂隙征。
12.后纵韧带骨化
可以是颈椎病的伴发征象,亦可为一独立疾病:后纵韧带骨化症( Ossification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颈3~6段居多,以CT显示最清楚,MRI次之,X线平片最差。显示脊髓及硬膜囊 改变以MRI最佳。
CT 可见后纵韧带处圆形、扁圆形、不规则等形态高密度灶。可造成椎管狭窄 MRI: 钙/骨化的后纵韧带呈长T1、短T2信号。 13.板间骨
显示全面直观价格低廉mri可观察间盘脊髓和蛛网膜下腔椎管内骨结构及软组织改变部分病人椎体骨质增生与韧带钙化鉴别不及ct甚至不及平片ct的mpr重建可在骨性椎管钩椎关节等方面弥补平片的不足在显示间盘脊髓神经根鞘和蛛网膜下腔及软组织改变方面不及mri如不做三维重组单纯ct轴面图像许多征象的显示方面不及平片mri及ct费用较高颈椎平片投照位臵与正常表现各个位臵观察内容不同要对应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体位
10.双边征(椎体失稳征象):

颈椎侧位片观察,由于该节颈椎不稳,发生左 右旋转,椎体后部左右侧缘各投影为一纵向皮 质线阴影,称双边征,常见于颈4-6。

11. 项韧带钙化 椎体不稳,同平面项韧带劳损、变性,可出现钙(骨)化。 项韧带钙化很少单独存在,多并发于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侧位片观察,钙化沿项韧带走向呈条状,可多发,呈串状排列。多位于下部 颈椎棘突后方。

颈椎X线阅片

颈椎X线阅片
颈椎X线\CT\MRI检查的阅片
颈椎X线片
颈椎X线解剖——颈椎正位片
C1
C2
钩突关节
C3
C4
横突
C5
C6
C7 T1
钩突
颈椎X线解剖——颈椎侧位片
横突
颈椎X线解剖——张口位
X

斜位片

线 解 剖
——
斜 位
观看颈椎X线口诀
•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以下口诀的 分析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 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 七滑脱,八孔、九突、十张口。
• 4:看骨质增生的位置 • 5:看横突的长短变化 • 6:单椎错位是侧摆,系列侧摆就是侧弯。侧弯分C型和S
型。侧摆式错位伴随有棘突偏歪情况就是混合式错位(侧 摆加旋转)。
• 7:韧带钙化情况
张口位片
• 环枢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 上部颈椎为寰椎 和枢椎。
▪ 寰椎与枕骨相关 节为寰枕关节, 是颅脑与全身衔 接的枢纽。
▪ 寰椎与枢椎相关 节称寰枢关节。
• 寰枢关节
– 在中部
• 由枢椎的齿状突与寰椎前 弓后面和横韧带构成。
– 在外侧
• 寰椎下关节突与枢椎的上 关节突构成寰枢关节。
• 关节囊大而松弛,关节面 平坦,活动度较大。
• 寰、枢椎间无间盘组织, 椎间结构不够坚固
• 易在外力下发生关节半脱 位。
• 齿状突与寰椎前 弓的后壁、侧块 的内侧壁均保持 一定的距离
• 6.旋指颈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 (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
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而偏向一侧。某一节 椎骨的棘突中心点偏离各棘突中心连线 ≥3mm,表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向旋转。 • (2)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 • (3)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 • 以上3个影像出现在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 床意义,说明这一二个节段出现了异常。

47页颈椎病的X线征象与临床

47页颈椎病的X线征象与临床
尽管我们已经对颈椎病的X线征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研 究应进一步探讨颈椎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遗传因素等,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疾病 。
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精准、有效的颈椎病诊断和治疗技术。例 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可用于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新的手术技术和 康复方法也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02
X线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 作用
X线检查方法及原理
X线检查方法
通常采用颈椎正位、侧位、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等多种投照位置进行X线检查。
X线检查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在胶片上形成影像。通过X 线检查,可以观察颈椎的骨质结构、关节间隙、软组织钙化等病变情况。
X线征象特点分析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并发症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和时机,减少手术并发症的 发生。
处理措施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 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 染治疗、神经营养治疗等。同时,加强 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恢复。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成果回顾
通过对47页颈椎病的X线征象进行详细 分析,我们总结了颈椎病的常见X线表 现,包括颈椎曲度异常、骨质增生、椎
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
X线片上可见颈椎椎体边缘骨 质增生、骨赘形成,严重者可 导致椎间孔狭窄。
颈椎不稳与滑脱
X线检查可发现颈椎不稳、椎 体滑脱等征象。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颈椎病患者常出现颈椎生理曲 度变直、反弓等异常表现。
椎间隙高度改变
颈椎病患者椎间隙高度可降低 ,表现为椎间隙狭窄。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的诊断分析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的诊断分析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的诊断分析目的分析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颈椎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X线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全部150例颈椎病患者中,13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相符合,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不相符,其中8例患者没有临床表现,但是X线表现却为阳性征象,7例患者有临床表现,但是X线表现却为阴性征象,并经过CT检查确诊为颈椎病。

结论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讲,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相符,通过X线平片能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如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不相符,则应进行MRI或者CT检查进行确诊;如果患者的X线表现为阴性征象,临床中也不能排除存在颈椎病的可能性。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X-ray manifestation of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 Choose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March 2016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X-ray performance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all 15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X-ray manifestation of 135 patients,1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X-ray performance is not consistent,of which 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 clinical manifestation,but X-ray performance is positive signs,7 patients ha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but negative signs,X-ray manifestation and CT examination dia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X-ray manifestation of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with X-ray plain film can make clinical diagnosis for the patient;If the patien 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X-ray performance is not consistent,should be confirmed by MRI or CT examination;If the patient’s X-ray negative signs,clinical there are also can’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cervical spondylosis.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s;X-ray performance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也在不断变化,进而也导致颈椎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

运用冯天有手法治疗颈椎病

运用冯天有手法治疗颈椎病

运用冯天有手法治疗颈椎病自1987年以来,笔者采用冯天有手法(简称“冯氏手法”)治疗颈椎病138例,疗效较满意,现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13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83例,女55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以40~50岁为最多;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

病理分型:神经根型25例,椎动脉型18例,交感神经型18例,脊髓型5例,混合型72例。

本组治疗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颈、肩、背、上肢疼痛和放射痛,伴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恶心、呕吐、耳鸣。

②颈椎棘突或椎旁有压痛,颈部活动障碍,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

③均经颈椎X线正侧位摄片,提示颈椎骨质增生者94例,颈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者28例,颈椎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者16例。

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冯氏手法治疗,即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分筋理筋法和点穴法。

2.1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取矮端坐位,两手垂直放松,前屈低头30°,头斜偏45°。

术者立于患者后面,以一手拇指触摸偏移横突或压痛点处固定之,另一手抵住患者下颌部,同时让患者的头部侧靠在医生的腹前上部,待患者的头再难以向后侧方旋转时,医者两手相对用力,向一侧旋转颈椎,并用力向上提拉,达到最大限度时,再使用一短暂有限度、有控制的突发巧力,稍微增大其旋转度,此时常可听到“咯”的一声,或拇指下有滑动感,再行检查偏移横突是否平复。

若仍未平复,可重复实施1次。

然后用同样方法作对侧手法,纠正偏歪的棘突及横突。

2.2分筋理筋法复位成功后以分、理、揉、擦为主的手法(此手法亦可用于复位之前),施于颈项部索条和筋结,以调整被施术之软组织,使其达到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之目的。

2.3点穴法根据具体情况局部可用重手法和轻手法,以点、按、压、揉为主点穴。

常用穴如风池、风府、肩井、大椎、天宗、落枕、合谷、曲池以及阿是穴和背部两侧的夹脊穴,时间约5min。

X线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X线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X线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目的研究X线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体检健康的工作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由我院专业医师对两组患者的颈椎部位进行颈椎张口位、侧位、前屈侧位的X线摄片,分析患者颈椎表症及X线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X线能为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标签:X线;颈椎病;早期诊断;临床价值颈椎病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与生活压力的增加,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期慢性劳损,出现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脱出或发生退行性及继发性病变导致颈椎失稳和压迫,损坏患者的血管、神经、脊髓或颈动脉,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的综合症。

临床上颈椎病的主要表现特征有:颈肩部位酸痛僵硬、视力减退、头晕目眩、严重者出现四肢麻木、行动不便、大小便失禁、甚至引发猝死或瘫痪,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比较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的颈椎X线片,旨在探讨X线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预防、治疗颈椎病[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8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颈椎病变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16~75岁,平均年龄(45.12±10.32)岁,病程3个月~20年;选取我院体检健康的工作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3.25±11.56)岁。

根据临床表现颈椎病通常分为5种类型,神经根型:患者主要症状为颈肩部疼痛和上肢有麻木感;脊髓型:症状为肢体或躯干无力;椎动脉型:患者头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交感神经型:患者存在多汗或少汗,心跳加速或过缓等异常;混合型:同时存在以上四种类型症状中的两种以上。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
• 所以,确立颈椎病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诊断原则: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即临床症状和体征);
(2)影像学显示了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
(3)影像学征象能够解释临床表现。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3
颈椎的解剖特点(与胸腰椎的不同点)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3
• 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观察的内容 在自主地过屈与过伸状态下所摄之侧位片: 颈椎活动情况与活动度;
观察颈椎稳定性,判定椎体不稳。如“梯形变”:或“假性半脱 位”。 颈椎的运动幅度、椎间隙及生理曲度改变情况。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4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5
• 斜位片观察的内容 椎间孔有无变形、变小; 钩椎关节有无异常; 椎间小关节间隙的改变; 椎间小关节突有无增生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11
• 7. 钩突和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钩突为颈椎第3~ 7椎体上部 两侧稍后方嵴状的突起, 与上一椎体下部相对应凹陷处构成钩椎关 节。3~6岁开始发育,18岁后停止生长。 钩椎关节与颈椎病的关系 ◎钩椎关节与颈椎稳定性:钩突可有效地减少颈椎的联合运动和基 本运动, 特别是轴向旋转和向外侧屈的承载,所以钩椎关节有助于 颈椎的基本运动和稳定性; ◎钩椎关节与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囊薄弱,又担负重要的颈椎的基 本运动和稳定功能,是颈椎所有关节最早出现退行性变的部位,以 颈4 ~ 颈6 多见。 ◎由于钩突外侧缘紧邻横突孔(椎动脉孔),距椎动脉内缘2mm±。 颈1 ~ 颈6 横突孔有椎动脉通过,当钩突增生肥大时,极易突向横突孔 而致椎动脉受压, 造成血流量减少,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钩突与穿过椎间孔的颈神经根相邻,当钩突增生肥大时向后外侧 突出可致椎间孔和椎管狭窄, 压迫神经根,产生相应临床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病理基础
椎间孔前后径及椎管失状径的变短 横突孔相对变窄 椎管相对变窄 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变窄椎间孔的刺激和压 迫出现疼痛、麻木或运动障碍 5 椎动脉可因颈椎关节移位或钩突关节增生的骨刺压 迫出现挤压或扭曲,产生血循环障碍。环枢关节移 位时,常加大椎动脉第三段的扭曲、牵拉、压迫, 极易引起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及脑供血 不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x线片分析方法
3 患椎前后移位 侧位片:1)颈椎后缘曲线中断 2)椎体向后移位2-4毫米 3)常伴有患椎后仰移位 斜位片:椎间孔变形,其前后径变小

x线片分析方法
4 患椎侧方移位 正位片:1)患椎棘突中部偏离棘突正中线 2)患椎棘突中部到锥体边缘线的距 离左右对称 3)椎体边缘线两侧不对称,一侧微 凸,另一侧微凹,钩突关节左右不对称 侧位片:无“双边”和“双突”现象,以此可 与左右旋转移位鉴别。
图5
C5左侧方移位,5b侧位片示C5椎体无“双边”和“双突”征象,与椎体旋转移位不同。
图6 环椎前移位,X线侧位片示环齿 间隙>2.5mm,箭头所示。
图7 环椎俯旋移位,侧位片示环枕后间隙变小, 环齿间隙呈“v”字型,箭头所示。
图8 环椎仰旋移位,侧位片示C1-2棘突间隙变小,箭头所示。
图9 C1右旋移位并左侧方移位,开口位片示环椎侧块右侧大。环齿间隙左右不对称

x线片分析方法
开口位片,环齿间隙左右不对称 环枢椎体边缘线中断 齿突轴线与环椎轴线不能重迭 a 开口位片,枢椎棘突中部偏离齿突轴线 b 颈2棘突中部到颈2椎弓根内缘的距离左 c 环枢关节左右不对称 侧位片,环齿间隙呈“v”字形 环齿角小于70到80度 侧位片,环齿间隙成倒“v”字形 环齿角大于70到80度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其他
冯建民 王玉春 欧洪成
策划人员:

制作人员:
滕先吉 李岱一

x线片分析方法
5 环枢椎错位的x线表现 正常值:侧位片环齿间隙成人2.5毫米以下,儿童4.5毫米以下。环椎 管前后径17毫米以上 1)环椎前移位:a 侧位片、环齿间隙增宽,成人大于2.5毫米,儿童大于 4.5毫米 b 环椎管前后径变小,小于14毫米以下常出现症状 c 过伸过屈位片环齿关节前后失稳,过屈位片环齿间 隙增大 2)环椎俯旋移位: a 环枕后间隙变小,颈1颈2棘突间隙增大 b 环齿间隙呈“v”字形 3)环椎仰旋移位: a 颈1颈2棘突间隙变窄,环枕后间隙增宽 b 环齿间隙呈倒“v”形 4)环椎左右旋转移位: a 开口位片环椎侧块左右不对称 b 环枢关节左右不对称
图10 C2左旋移位。
图11 女 25岁 右颈肩臂疼痛急性发作,伴右上肢麻木。11a、11b治疗前X线片示颈椎曲度反张 ,C2、C3、C4椎体俯旋移位,C5左旋移位。11c、11d治疗后X线片示颈椎曲度恢复正常, 移位椎体均有不同程度矫正。
图12 男37岁,头晕心慌胸闷不适伴颈枕部麻木7年,12a治疗X线片示颈椎向左侧弯, C1向右侧方移位并左旋移位。12b治疗后X线片示颈椎侧弯及C1错位大部矫正。
颈椎病初期x线诊断方法
健康脊柱 关爱生命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意义 传统影象学诊断颈椎病方面存在的不足 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病理基础 x线检查 x线片分析方法 图例解析 其他
一 意义:
为颈椎病初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帮助确定针刀松解术治疗方案 为手法定点、定向整复错位椎体提供可靠依 据 4 为术后复查对比和科研教学提供了客观资料 1 2 3


病理基础

颈间盘组织 、椎周围软组织—〉退变—〉椎 体失稳、移位(刺激、牵拉、压迫)—〉神经 血管、脊髓—〉发病 所以说颈椎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使颈部的内 外平衡失调,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椎体 病理移位后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以椎间盘 退变,脊柱周围软组织相对松驰及脊柱周围软 组织受损或慢性劳损造成脊柱失稳后而发生椎 间小关节移位最常见

传统影象学诊断颈椎病方面存在的问 题
1 确诊时间晚,不能提供颈椎病初期诊断依据 2 影象表现与临床表现常不一致,不能解释复 杂的临床表现 3 对保守治疗颈椎病帮助不大

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 定义: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 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神经根、椎动脉、交 感神经、脊髓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 2 诊断标准: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影象学检查显示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 性改变 (3)、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图例解析

C6右旋移位

图例解析

C1、2右旋移位
C1右侧方移位

图例解析

C1左侧方并右旋移位 C2右旋移位

图例解析

C3仰旋移位

图例解析

C1仰旋移位

图例解析

C4俯旋移位

图例解析

C5俯旋移位

图例解析

环枕后间隙变窄

图例解析

环枕后间隙变窄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5)环椎侧方移位:
a b c 6)颈2左右旋转移位: 右不对称
7)颈2仰旋移位:
8)颈2俯旋移位:
a b a b
图1
C6椎体右旋移位。1b箭头所示为“双边”征和“双突”征。
图2 C6俯旋移位并前移位,2b示C6棘突间隙上窄下宽箭头所示。2a示C6-7水平 颈椎曲线中断。
图3
C4仰旋移位。
图4
C4后移位并仰旋移位。

x线片分析方法
2 患椎前倾和后仰移位 前倾移位: 正位片:1)患椎棘突上下间隙不对称,上窄下宽 2)患椎棘突可有轻度偏歪 侧位片:1)颈椎生理曲线不好,出现向后反张 2)患椎下方椎间隙前窄后宽 3)后关节间隙上下不对称 4)棘突间隙上窄下宽 后仰移位: 与上相反,颈椎屈度增大。斜位片椎间孔变小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七Fra bibliotek图例解析七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图例解析

颈椎正常x线片

图例解析

正常开口位片

图例解析

C4左旋移位
双突征
椎间孔变小

图例解析

C4左旋
双边和双突征
椎间孔变小

图例解析

C4仰旋移位

图例解析

C4后方移位

图例解析

C6左侧方移位

图例解析

C5左侧移位

图例解析

C2、3左旋移位

图例解析

C1右旋移位

x线检查
1 投照位置:要求常规投照颈椎正侧位片,如 有头面部、五官的症状,需照环枢椎开口位, 如有神经根压迫症状,要照左右斜位片,如 疑有关节失稳需照过伸过屈位片 2 投照要求:位置要标准,照片对比度,清晰 度要高。侧位片焦-片距为1.5m


x线片分析方法
观片原则:首先应全面观片,排除颈椎的炎症,结核,肿瘤及 先天变异等疾病。X线征象要与临床表现一致 1 患椎左右旋转移位 正位片:1)患椎棘突中部偏离棘突正中线 2)患椎棘突中部到锥体边缘线的距离左右不对称 3)患椎左右倾斜其下方椎间隙左右不对称 侧位片:1)可见锥体后缘“双边”征和上关节突的“双突征” 2)后关节间隙上下不等宽 3)棘突间隙上下不对称 斜位片:一侧椎间孔变形

病理基础
6 脊髓受到变窄椎管的骨性直接压迫或因脊髓前动脉 受压致血运障碍,也可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髓 型颈椎病的表现 7 交感神经受压迫刺激或牵拉而引起内脏的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出现相应内脏器官的功能障碍. 因椎间关节的移位是脊椎病或脊柱相关病的主 要病理改变,治疗脊柱周围病变的软组织,恢复脊 柱周围软组织的动态平衡,矫正脊柱关节的移位, 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椎间关节的动态平衡是 治疗的主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