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1、绪论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项目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项目规划要点现状情况要明确(1)注意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定位,项目区现状基础不能太差。
(2)厘清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灌溉排水、道路交通等问题,针对性要强,不出现与项目建设无关的问题。
(3)对于拆建、改建、维修的工程,要阐明其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代表年选择、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溉水质情况分析等。
(2)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灌溉需水量——以灌溉定额为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取值要合理,可供水资源量增加要有依据,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规划布局(1)基本要求内容充实、全面、科学,作物布局、水利工程布局、道路布局要合理合规,林网布局须注意其功能定位。
工程布局要与“项目建设必要性”部分相呼应,阐明工程解决的问题。
工程覆盖度要高,避免建成核心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应加强。
(2)建设标准应符合规定水利措施应符合规范指标,如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道路标准应符合政策规定,田间道路(机耕道)3~6m,生产路不大于3m。
防护林,一般不用景观树种,以乔木为主。
(3)水利工程布局注意问题单体工程规模要符合规定,特别是桥、泵站的规模,单座泵站的控制面积要适宜。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设计的质量保证体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设计的质量保证体系1.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以顾客满意为中心,以质量服务求生存,以科技创新求发展”是公司的质量方针。
我单位对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度重视,将其列为2018年重点工程,成立项目组,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
为顺利完成本次初步设计任务,我们将严格按照ISO9001:2008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相关规范的要求,以优质工程的标准从输入到成果输出的全面控制,确保本工程实施过程规范、输出成果可靠。
根据项目特点和我单位具体情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包括设计部经理、项目负责人、质检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内的质量领导小组。
根据项目质量目标,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保证措施,把ISO9001-2008质量体系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项目初步设计过程严格按照公司质量管理文件“项目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开展工作,项目审查严格按照公司质量管理文件“项目设计技术审查管理规定”实施。
实行项目负责制。
在设计部经理的领导下,设计部对质量管理、协调、监督负总责;项目负责人负责质量计划的组织、协调、督促和质量检查的实施。
质检工程师为本项目质量管理的专职人员,项目设计工程师为本工作项质量管理的直接负责人。
2.项目过程质量控制方案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写过程质量控制文件。
对项目初步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使一切质量活动在受控状态下开展,使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化、文件化、标准化、制度化。
在成果质量形成过程中,按ISO9001-2008质量保证体系控制文件明确其目的和适用范围进行贯彻执行,每一过程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处理、总结、报告)的步骤进行,周密计划、严格实施、全面检查、认真总结。
每一过程的质量活动必须有记录。
根据项目特点成立项目设计小组,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与组织计划与工期安排,经过公司质量领导小组审核,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要求项目组成员在项目踏勘前,熟悉项目区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水资源等情况,熟悉类似项目的设计资料,以便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区踏勘,以便有效收集项目设计输入资料。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规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规划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变更调查资料、土地评价资料、待整理土地资源调查资料及相关规划,充分分析调研资料,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制定项目区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复核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复核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等基本指标;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复核水文成果,查明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康特性,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复核项目建设标准,核定项目规划方案和具体建设内容;确定各单项工程的技术参数和结构尺寸;确定权属方案;确定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案,选定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确定控制性工期和进度安排;提出分项工程量,编制项目投资预算;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质量和耕地质量分析;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工程管护方案。
1、规划设计工作程序a)认真做好测量,为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科学数据基础。
要有能反映项目区客观实际的实测地形图。
现状地形图的测量精度应为1.100O0深入项目区了解当地群众生产和耕作习惯,结合项目区群众要求进行实地规划。
要拿着图纸对照实地进行现场草拟规划,确定在哪布设路、沟、渠及建筑物,渠道的走向是否符合群众的要求,地表有突出物该怎样处理等。
另外,在实地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有当地农民参与,因为他们了解当地的情况,知道在这块土地上哪里旱、哪里涝,路该怎样布局,渠道该怎样修建,他们最有发言权,要广泛征求群众的建议。
b)依据以上资料,进行内业编制;确定项目建设标准、规划方案及具体建设内容,进一步确定各单项工程的技术参数和结构尺寸。
编制初步规划图及单体工程图,依据图纸量算及核算分项和单项工程量,编制项目投资初步预算。
C)根据初步成果,到项目实地核实规划内容是否合理,征求专家及当地群众意见。
d)依据反馈意见,确定最后规划方案及主体工程内容、工程规格。
编制规划设计报告、预算及图件等最终成果。
2,规划设计方法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要尊重项目区现状和田块现状,并要结合路、渠走向,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特点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土地平整单元区,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追求区内土地平整的统一化;单元区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高差,当然,这种高差服从项目区总体的规划设计要求。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1、绪论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项目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项目规划要点2.1 现状情况要明确(1)注意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定位,项目区现状基础不能太差。
(2)厘清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灌溉排水、道路交通等问题,针对性要强,不出现与项目建设无关的问题。
(3)对于拆建、改建、维修的工程,要阐明其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
2.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代表年选择、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溉水质情况分析等。
(2)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灌溉需水量——以灌溉定额为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取值要合理,可供水资源量增加要有依据,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2.3 规划布局(1)基本要求内容充实、全面、科学,作物布局、水利工程布局、道路布局要合理合规,林网布局须注意其功能定位。
工程布局要与“项目建设必要性”部分相呼应,阐明工程解决的问题。
工程覆盖度要高,避免建成核心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应加强。
(2)建设标准应符合规定水利措施应符合规范指标,如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道路标准应符合政策规定,田间道路(机耕道)3~6m,生产路不大于3m。
防护林,一般不用景观树种,以乔木为主。
(3)水利工程布局注意问题单体工程规模要符合规定,特别是桥、泵站的规模,单座泵站的控制面积要适宜。
灌溉、排水应兼顾,一般地,若农渠灌排结合,则斗渠、斗沟应分开。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1、绪论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项目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项目规划要点现状情况要明确(1)注意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定位,项目区现状基础不能太差。
(2)厘清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灌溉排水、道路交通等问题,针对性要强,不出现与项目建设无关的问题。
(3)对于拆建、改建、维修的工程,要阐明其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代表年选择、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溉水质情况分析等。
(2)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灌溉需水量——以灌溉定额为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取值要合理,可供水资源量增加要有依据,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规划布局(1)基本要求内容充实、全面、科学,作物布局、水利工程布局、道路布局要合理合规,林网布局须注意其功能定位。
工程布局要与“项目建设必要性”部分相呼应,阐明工程解决的问题。
工程覆盖度要高,避免建成核心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应加强。
(2)建设标准应符合规定水利措施应符合规范指标,如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道路标准应符合政策规定,田间道路(机耕道)3~6m,生产路不大于3m。
防护林,一般不用景观树种,以乔木为主。
(3)水利工程布局注意问题单体工程规模要符合规定,特别是桥、泵站的规模,单座泵站的控制面积要适宜。
高标准农田设计内容

高标准农田设计内容
高标准农田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分析和设计:对农田的地形进行分析,确定适宜的设计方案,在高标准农田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地形复杂、坡度过大、易发生滑坡等地形不利因素。
2. 土壤改良和施肥设计:通过选用优质肥料和改良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生长的状况,确保作物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3. 种植设计:在高标准农田种植设计中,应按照作物的特点进行选择和组合。
同时,需要考虑到农作物相互间的空间和时间依赖性,平衡水分和保证光照。
4. 灌溉设计:高标准农田需要通过灌溉系统的建设来解决水源问题。
同时,应对地下水位、灌溉方式、耕种深度等进行考虑,确保农作物的充分灌溉和优良的生长环境。
5. 水土保持设计:高标准农田的设计中应注意水土保持,采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措施,防止水源流失和水土流失的情况的发生。
6. 农田景观设计: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需要考虑到整个农田的景观,通过布局设计以及植被的调配,美化农田,提升整个农场的形象和环境。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技术要点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技术要点作者:高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6期摘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1、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分散,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农田建设的诸多方面,如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等,近年来,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部门工作职责都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但是对高标准农田的理解各不相同,投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国土部门侧重于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侧重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水利部侧重于农田水利建设等等。
高标准农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投资分散甚至出现重复建设现象,不利于发挥项目的效益。
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重表面轻地力目前建设中的一些这些项目往往集中在重复建设沟、渠、凼、路等硬件基础硬件设施,以“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而忽略了耕地土壤质量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甚至导致地力短时间内下降,影响粮食生产产量:一方面,为了使“田成方”,项目将一些边边角角的生地规划进来,同时,项目又需占用一些熟地建设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从而影响农田的整体地力;另一方面,为了使农田田面平整,应加铺生土平整田面之后再铺设一层熟土以保证耕地土壤质量,但是一些非农业部门的项目责任部门,或因缺乏相关农业知识,或因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在项目建设中没有严格按照农田生产要求进行建设,导致所谓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地力反而在短期内下降的现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初步评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初步评审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本项目旨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项目地点和范围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覆盖XX个乡镇,总建设面积XX公顷。
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三、土地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区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现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存在部分设施老化、破损等问题。
本项目将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改善,建设新的灌溉渠道、排水沟、机耕路等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生产效率。
四、作物种植和农业管理本项目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
在作物种植方面,将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将加强农业管理,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土壤质量和环境影响本项目将采取有效的土壤质量改善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等,提高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
同时,将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六、技术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本项目将采用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农业技术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将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
七、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为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XX万元,地方财政资金XX万元,企业自筹资金XX万元。
投资将主要用于土地流转费用、基础设施建设、作物种植和管理等方面。
八、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本项目将显著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振兴。
预计项目实施后,将增加项目区农作物产量XX吨以上,农民人均收入提高XX%以上。
同时,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1、绪论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项目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项目规划要点
2.1 现状情况要明确
(1)注意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定位,项目区现状基础不能太差。
(2)厘清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灌溉排水、道路交通等问题,针对性要强,不出现与项目建设无关的问题。
(3)对于拆建、改建、维修的工程,要阐明其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
2.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代表年选择、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溉水质情况分析等。
(2)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灌溉需水量——以灌溉定额为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取值要合理,可供水资源量增加要有依据,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2.3 规划布局
(1)基本要求
内容充实、全面、科学,作物布局、水利工程布局、道路布局要合理合规,林网布局须注意其功能定位。
工程布局要与“项目建设必要性”部分相呼应,阐明工程解决的问题。
工程覆盖度要高,避免建成核心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应加强。
(2)建设标准应符合规定
水利措施应符合规范指标,如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道路标准应符合政策规定,田间道路(机耕道)3~6m,生产路不大于3m。
防护林,一般不用景观树种,以乔木为主。
(3)水利工程布局注意问题
单体工程规模要符合规定,特别是桥、泵站的规模,单座泵站的控制面积要适宜。
灌溉、排水应兼顾,一般地,若农渠灌排结合,则斗渠、斗沟应分开。
渠道衬砌形式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充分论证。
排水沟护坡,要阐述其必要性,并注意其生态效应。
(4)重要工程布局要细化
对于大规模的管道灌溉系统、喷滴灌系统等,要在规划布局中专门论述,并绘制专项布置图。
2.4 图件要求
(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
应反映项目区的区位、交通状况、骨干水源与排水河道的情况等,因此图幅范围要恰当。
(2)项目区现状图
应反映主要工程现状,特别是项目区内的灌溉水源与渠道、排水沟布设与排水出路、现有的交通情况等。
(3)项目区规划布置图
项目区“四至”边界要明确,图例要清晰易辨,比尺符合规定,工程标注全面。
工程衔接要明确,特别是渠道与泵站的衔接、电力线路与泵站的衔接、道路与桥梁的衔接、项目区主干道路与外部公路的衔接、各级排水沟相互之间的衔接、2.5 注意引用标准、规范的有效性问题
相关的规范主要包括: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
《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
《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2010)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2-2013)
3、评审重点
3.1 评审内容
(1)项目建设必要性。
(2)申报单位的合规性。
(3)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4)环境影响和节能评价的科学性。
(5)投资方案的可靠性。
(6)效益分析的合理性。
(7)材料合规性。
3.2 评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1)通常性要求:①材料的合规性;②申报单位的合规性;③申报单位的准入性。
(2)评审重点:①项目的规划布局;②工程规划设计;③项目建设内容;
④工程概(估)算;⑤投资投向;⑥材料合规性。
(3)不可行的情况:①不在省级“四沿”规划范围内,或与已建项目区重叠;②规划布局严重不合理、缺少工程设计或存在严重错误、水资源不能满足需要、主要单项工程缺少建设的必要性;③投资投向存在严重问题;④概算明显偏高;⑤报告未达到规定深度,编制提纲不符合要求,材料明显不合规。
3.3 项目评分
项目评分包括7个方面,共28项指标(见附表)。
7个评分项包括:(1)项目区概况表述;(2)项目区水土资源评价;(3)项目区规划设计;(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效益分析;(6)实施管理和运行管护;(8)申报材料质量。
得分60分以下的为不可行。
附表: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家评分表
项目名称:评审编号:专家组组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