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电阻标称值计算的公式

合集下载

电阻

电阻

电阻定义: 电子在导体中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这种阻力一般有两种:一,所用导体的材料本身。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导电杂质,另外,材料的几何尺寸也会形成电阻,几何尺寸太小,超量的电子流动必然在导体中发生拥挤,碰撞而形成阻力;二,环境温度高低也会影响导体内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导体的电阻发生改变(正温度现象,负温度现象,超导现象)。

符号:用R表示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还有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关系: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影响因素:1.材料p(如铜和铝相比,电阻大小不同)2.长度L (在材料,横截面积,温度等一定的情况下,长度越长,电阻越大)3.横截面积S (在材料,长度温度等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温度T (通常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计算公式:(1) 串联:R=R1+R2+...+Rn(2) 并联:1/R=1/R1+1/R2+...+1/Rn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R=R1·R2/(R1+R2)决定式:R=ρL/S物理特征:超导现象:定义:超导现象是指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而这一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特性(1)零电阻效应:回路没有电阻,自然就没有电能的损耗。

一旦在回路中激励起电流,不需要任何电源向回路补充能量,电流可以持续地存在下去,这一特性成为超导体的零电阻效应(2)抗磁性:在磁场中一个超导体只要处于超导态,则它内部产生的磁化强度与外磁场完全抵消,从而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也就是说,磁力线完全被排斥在超导体外面。

超导现象的应用:(1)各种金属导体中,银的导电性能是最好的,但还是有电阻存在。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如铝在1.39K(-271.76℃)以下,铅在7.20K(-265.95℃)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

这就是超导现象,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材料可以做成超导材料。

电阻器的标称阻值数系及标示方法

电阻器的标称阻值数系及标示方法

电阻器的标称阻值数系及标示方法王尔湘沈占彬何焱(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1)摘要主要介绍常用电阻器标称阻值的六大数系中电阻值的标定规律,当前常用电阻器的阻值及其标示方法。

关键词电阻器;常用数系;标示方法1. 电阻器的标称阻值系列为了使工厂生产的电阻符合标准化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使电阻的规格不致太多,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了一系列的阻值作为产品的标准,这一系列的阻值就叫做电阻的标称阻值。

电阻的标称阻值分为E6、E12、E24、E48、E96、E192六大系列,分别适用于允许偏差为±20%、±10%、±5%、±2%、±1%和±0.5%的电阻器。

其中E24系列为常用数系,E48、E96、E192系列为高精密电阻数系,普通电器设备一般不常采用。

对E6系列的电阻规定六个基本数:1、1.5、2.2、3.3、4.7、6.8(即E6 数系);对E12系列的电阻规定十二个基本数:1、1.2、1.5、1.8、2.2、2.7、3.3、3.9、4.7、5.6、6.8、8.2(即E12 数系);对E24系列的电阻规定二十四个基本数:1、1.1、1.2、1.3、1.5、1.6、1.8、2.0、2.2、2.4、2.7、3.0、3.3、3.6、3.9、4.3、4.7、5.1、5.6、6.2、6.8、7.5、8.2、9.1(即E24 数系)。

从这些数系中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同一数系中相邻两数的比例基本上是相等的。

E6数系的公比为610=1.4687≈1.5;E12数系的公比为1210=1.2115≈1.2;E24数系的公比为2410=1.1007≈1.1。

知道了数系的公比后,就可以求出数系中的各个值,也就是说某数系相邻两数中前一个数值乘上公比值等于后一个数值。

这样的规定还能保证在同一数系中相邻两值中较小数值的正偏差与较大数值的负偏差彼此衔接或重迭,所以制造出来的电阻器,都可以按照一定标称值和误差分选。

日常电路中导线电阻相关知识及计算

日常电路中导线电阻相关知识及计算

日常电路中导线电阻相关知识及计算相关物理量的简单说明:1、电阻:单位是“欧姆”,简单欧。

千分之一简称“毫”,百万分之一简单“微”,1欧的千分之一就是1毫欧。

2、电阻率:单位是“欧姆.米”,表示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强弱。

3、电流:即电流强度,单位“安培(A)”,表示每秒流过导体上的电荷数量,类似于“水的每秒流量”。

4、电压:单位“伏特(V)”,大致相当于水压,类似情况是:同样1吨水,水压越高就能发出更多的电。

5、功率:单位“瓦(W)”,表示每秒产生或消耗的能量,日常中一般用“马力”表示功率大小,一批马拉车时功率大约是“1马力”,也就是735W,“马力”这个概念就是从一匹马干活的能力引申而来,注意功率不是力量的大小!力量小但速度大时同样是大功率。

简单理解就是一匹马和一头牛虽然一快一慢,但它们的功率即“马力”数可能相同。

1、纯铜导线的电阻及其影响纯铜的电阻率在20℃时为0.0175微欧.米,其含义为:在20℃温度条件下,一米长度纯铜导体,当截面积为1平方米时,该段导体的电阻值为0.0175微欧(注意:只计算电流沿长度方向传导时因电阻而产生电压降)。

换算成1平方毫米的截面时,同样是1米长导线,电阻则是上述值的一百万倍,也就是0.0175欧姆,通常称之为17.5毫欧。

(因为1m2=1000000mm2,一平方米截面等效为一百万根截面为1平方毫米的细导线并连工作从而减小电阻,所以导线的电阻值与截面积成反比,这个原理很重要但容易理解)记住这个17.5特别有用,因为常见的铜导线都是按平方毫米来标注,例如居室内墙插座的导线是2.5平方,它的每米电阻值就是17.5/2.5=7(毫欧)。

注意决定导线电阻值的是截面积而不是形状。

纯圆形导线的直径与截面积成正比,但计算载流量(也就是导线允许持续通过的电大电流,电流过大温度就会过高,轻则加速老化、重则短路起火,本质上还是电阻的发热所致)时需要按截面(平方毫米)计算。

另外非专业人员常犯的一个认知错误是:把线路长度与导线长度混为一谈。

电阻基本知识

电阻基本知识

电阻目录[隐藏]概念英语解释电阻的分类普通电阻的选用常识常见导体的电阻率以及计算国家标准电阻标称值电阻的命名方法精密贴片电阻[编辑本段]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导体的电阻。

(右图分别为JEPSUN贴片电阻,与普通色环电阻)电阻小的物质称为电导体,简称导体。

电阻大的物质称为电绝缘体,简称绝缘体。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resistance)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1](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音译成拼音读作ōu mì gǎ )。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电阻器简称电阻(Resistor,通常用“R”表示)是所有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元件。

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

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KΩ(千欧),MΩ(兆欧),他们的换算关系是:1MΩ=1000000Ω 1KΩ=1000Ω电阻的阻值标法通常有色环法,数字法。

色环法在一般的的电阻上比较常见。

由于手机电路中的电阻一般比较小,很少被标上阻值,即使有,一般也采用数字法,即:10^1——表示10Ω的电阻;10^2——表示100Ω的电阻;10^3——表示1KΩ的电阻;10^4——表示10KΩ的电阻;10^6——表示1MΩ的电阻;10^7——表示10MΩ的电阻。

如果一个电阻上标为22*10^3,则这个电阻为22KΩ。

数码法用三位数字表示元件的标称值。

从左至右,前两位表示有效数位,第三位表示1 0n(n=0~8)。

当n=9时为特例,表示10^(-1)。

塑料电阻器的103表示10*10^3=10k。

片状电阻多用数码法标示,如512表示5.1kΩ。

电阻知识介绍

电阻知识介绍

电阻知识培训刘德强电阻器定义定义:各种导电材料对通过的电流总呈现一定的阻碍作用,并将电流的能量转换成热能,这种阻碍作用称为电阻。

具有电阻性能的实体元件称为电阻器。

热能计算公式 Q=U2*t/R=I2*R*t电阻器的作用:电路中作为负载﹐起分压﹑分流。

●串联分压:R = R1 + R2+ R3+ … …●并联分流:1/R = 1/R1 + 1/R2+ 1/R3+ … …我国的电阻器符号国外常用的电阻器符号电阻器单位:Ω、kΩ、MΩ、GΩ、TΩ等。

阻值换算关系:1kΩ=1000Ω;1MΩ=1000kΩ;1GΩ=1000MΩ;1TΩ=1000GΩ.电阻分类按照制造材料分类:1.SMD电阻2. 碳膜电阻3. 金属膜电阻4. 金属氧化膜电阻THT电阻5. 水泥电阻6. 热敏电阻7. 压敏电阻1. 标称阻值:电阻器上面所标示的阻值。

2. 允许误差:允许误差是指电阻器的标称值与实际阻值之差。

在电阻器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实际电阻值与标称电阻值之间难免存在偏差,因而规定了一个允许误差参数,也称为精度。

%100电阻器标称值器标称值电阻器的实际值-电阻电阻器的允许误差= 允许误差 等级±0.5% ±1% ±2% ±5%Ⅰ级±10% Ⅱ级 ±20%Ⅲ级常用电阻器的允许误差&等级:3. 额定功率:电阻器长期工作所允许耗散的最大功率。

◆功率(W):1/20、1/10、1/8、1/4、1/2、1、2、5、10、25、50、100 等等。

4. 最高工作温度:允许的最大连续工作温度。

5. 温度系数:温度每变化1℃所引起的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

◆温度系数越小,电阻的稳定性越好。

◆阻值随温度系数升高而增大的是正温度系数,反之为负温度系数。

6. 老化系数:电阻器在额定功率长期负荷下,阻值相对变化的百分数,是表示电阻器寿命长短的参数。

7. 电压系数: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电压每变化1V,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

电阻率计算

电阻率计算

电阻基本介绍定义在物理学中,用电阻(Resistance)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电阻元件是对电流呈现阻碍作用的耗能元件。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电阻是所有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元件。

公式电阻计算的公式串联:R=R1+R2+R3+……+R n并联:1/R=1/R1+1/R2+……+1/R n定义式:R=U/I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单位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音译成拼音读作ōu mī ga ),1Ω=1V/A。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电阻器简称电阻(Resistor,通常用“R”表示)是所有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电阻[1]元件。

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

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KΩ(千欧),MΩ(兆欧),他们的换算关系是: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也就是一千进率)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粗细、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 s为面积,单位为m²。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

电阻

电阻定义: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物质的电阻。

电阻计算的公式串联:R=R1+R2+R3+……+R n并联:1/R=1/R1+1/R2+……+1/R n定义式:R=U/I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导体长度、粗细、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作用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应用于限流、分流、降压、分压、负载与电容配合作滤波器及阻匹配等.数字电路中功能有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一、电阻的型号命名方法: 国产电阻器的型号由四部分组成(不适用敏感电阻)第一部分:主称,用字母表示,表示产品的名字。

如R表示电阻,W表示电位器。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表示电阻体用什么材料组成,T-碳膜、H-合成碳膜、S-有机实心、N-无机实心、J-金属膜、Y-氮化膜、C-沉积膜、I-玻璃釉膜、X-线绕。

第三部分:分类,一般用数字表示,个别类型用字母表示,表示产品属于什么类型。

1-普通、2-普通、3-超高频、4-高阻、5-高温、6-精密、7-精密、8-高压、9-特殊、G-高功率、T-可调。

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表示同类产品中不同品种,以区分产品的外型尺寸和性能指标等例如:R T 1 1 型普通碳膜电阻二、电阻器的分类1、线绕电阻器:通用线绕电阻器、精密线绕电阻器、大功率线绕电阻器、高频线绕电阻器。

2、薄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合成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化学沉积膜电阻器、玻璃釉膜电阻器、金属氮化膜电阻器。

3、实心电阻器:无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有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

4、敏感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力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湿敏电阻器。

三、主要特性参数1、标称阻值:电阻器上面所标示的阻值。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一般用欧姆(Ω)作单位来表示,计算电阻的公式如下:
电阻(R)= 电阻系数(ρ) ×长度(L)/截面积(A)
其中,
- 电阻系数(ρ)是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物质的电阻率各不相同,单位为Ω·m。

- 长度(L)是电阻器导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 截面积(A)是电阻器导体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²)。

要根据这个公式来计算电阻,需要事先知道物质的电阻率、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

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来获得所需的电阻值。

举例说明,假设我们要制作一个电阻为100Ω的电阻器,使用的材料为铜,我们可以先查到铜的电阻率约为1.68 × 10^-8 Ω·m。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所需的电阻值和电阻率来计算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

已知:
- 电阻(R)= 100Ω
- 电阻率(ρ)= 1.68 × 10^-8 Ω·m
假设截面积(A)为1平方毫米(1 mm²),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长度(L)来实现所需的电阻值。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100Ω= (1.68 × 10^-8 Ω·m) × L / (1 mm²)
将公式整理化简,转换单位:
L = (100 Ω × (1 mm²)) / (1.68 × 10^-8 Ω·m)
L = 5.95 × 10^6 m
所以,如果我们使用铜导体的长度为5.95 × 10^6米,并且截
面积为1平方毫米,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电阻为100Ω的电阻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