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章节习题解析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单选题1.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
如图所示,队员们拿着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直冲。
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 龙舟B. 水C. 运动员D. 船桨2. 图5所示的实例中,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篮球落到地面,被弹回B.用力压气球,气球变瘪了C.撑竿被跳高运动员压弯D.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3.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C.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D.给汽车轮胎装防滑链4. 孔明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如图所示是放飞在空中的孔明灯,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孔明灯装饰穗所受重力方向的是()A.B.C.D.5.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 3NB. 3.8NC. 4ND. 4.2N6.如图是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A厅”中的一件展品。
这件展品由炮、指针、小球等装置构成。
将小球放入炮筒之中并选择发射力度的大小,按动发射按钮,炮会将小球沿斜向上方向射出。
在小球射出的同时炮身后退,炮身后的横杆撞击后面的指针,选择发射的力度不同,指针的摆幅也就不同。
关于这件展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炮对小球的作用力与小球对炮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B. 炮对指针施加力的作用时,指针不对炮施加力的作用C. 炮静止时,炮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 炮向后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7. 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B. 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C. 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D. 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8.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A. 竖直向上B. 水平向左C. 竖直向下D. 水平向右9.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正确表示空中足球受力示意图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A.B.C.D.10.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零部件设计或骑行过程的操作中主要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轮胎上制有花纹B.车轴处装有滚珠轴承C.刹车时用力捏闸D.脚蹬表面凸凹不平11.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轴承中装有滚珠B.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条纹C.行李箱下安装轮子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二、多选题12. 如图所示,某次冰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冰球杆沿不同方向击打冰球上的不同部位,冰球的运动状态随之发生改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全章

4.用绳子从井中提一桶水,提绳子时手受到一个向 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5.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6.坐在船上的人用浆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
是( )
A.人手作用于船浆上的力 B.水作用于浆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D.浆作用于水上的力
不同大小的力、不同方向的力、 回顾: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 不同作用点的力对物体的作用
效果都不一样。
不同位置推门效果一样吗
结论:物理学中把力的大 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 的三要素
4.图甲中的小球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 意图。
5.如图所示,是一只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空气阻力), 画( ) A.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2.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李同学抛出后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 示,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实心球由于(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推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总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是___,符号为N。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力的示意图。
弹力是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如撤去作用力后,该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则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由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等构成,原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使用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视线与刻度盘面垂直才能读数。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重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g=10N/kg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10N。
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包括增大支承面和降低重心。
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的方法可以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可以减小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或使接触面脱离,如使用充气垫或磁悬浮。
第六单元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试题(一) (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上学期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

第六单元《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试题(一) (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上学期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没有物体。
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B.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C.只要存在施力物体就行,有没有受力物体是没有关系的D.一定既有受力物体,又有施力物体,离开物体谈不上力的作用2.如图为运动员撑竿跳高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撑竿上部发生形变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运动员能高高跃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起跳时弯曲的撑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撑竿的作用力D.运动员撑竿时手通常握在竿的上部,利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A.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B.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D.一起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的木块4.如图,室内天花板上静止悬挂着一只吊灯,灯绳对吊灯施加一个拉力,同时吊灯对灯绳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A.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相同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5.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被测力的大小不允许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B.弹簧测力计可以测水平方向的力C.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重力的工具D.测量时指针不能与外壳产生摩擦,否则会影响示数6.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5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5N的拉力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A.5N B.2.5N C.10N D.15N7.物理实践活动中,小聪利用铅垂线制作了一个“水平仪”,检验课桌是否水平。
当把“水平仪”放在课桌面上时,铅垂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2024年秋季学期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实践 创作飞天科幻故事

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
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
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
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
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部积分极内性容,取减材于轻网了络学,习如负有担,有力地促进了
雷课同堂,请教联育系的删灵除活!与作高品效整理。不
课程方 案课程 标准 是啥 ?课程 方案 是对某 一学 科课 程的总 体设计 ,或 者说, 是对教 学过 程的计 划安排 。简 单说, 每个年 级 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 么讲, 课程方 案就是 依据。
课程标 准是规 定某 一学 科的课 程性 质、课 程目 标、 内容目 标、实 施建 议的教 学指导 性文 件,也 就是说 ,它 规定了 ,老师 上 课都要讲什么内容。
现行义 务教育 课程 标准 ,是201 1年 制定的 ,离 现在已 经十 多年了 ;而 课程方 案最早 ,要 追溯到 2001年 ,已 经二十 多年没 更 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 实情况 更新。
所以这 次新标 准的 实施 ,首先 是对 老课标 的一 次升 级完善 。另外 ,在 双减的 大背景 下颁 布,也 能体现 出, 国家对 未来教 育 改革方向的规划。
活动方案
本活动涉及力学、天文学、文学写作、比赛策划、绘画设计等 方面的知识。
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嫦娥工程”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 成就及人类对未来太空生活的期盼。
任务二:创作科幻故事。故事不仅有精彩章节、神奇想象,而 且还要渗透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如克服重力影响等),可用连环 画、墙报、漫画等展示你的科幻故事。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实践 创作飞天科幻故事
问题缘起
《力》熟悉而陌生的力PPT

知识梳理
下列实验说明力有什么作用?
(1)速度大小变化(从静止到运 动、从运动到静止) (2)速度方向变化(拐弯、变向) (3)速度大小、方向都变化
运动状态改变
力可以改 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知识小结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 改变
形状改变(拉伸或弯曲) 体积改变(压缩)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
知识导航
01 力的概念
重点
0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难点
03 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
找
一
找
它
们
推土机用力推走泥土
的
共
同
之
处
顽皮的大象用力向下
压跷跷板
新课导入
渔翁用力5.7拉起鱼网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运动员用力举起杠铃
带静电的橡胶棒吸引小 纸屑
一、力
推土机 渔翁 运动员 大象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产生力 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知识演练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物体不相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没有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知识演练
观察思考 观察下列几幅图,试着说出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①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 产生力的条件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知识演练
练习
例1:判断几个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 1、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3、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
初中物理_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熟悉⽽陌⽣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师电⼦备课⼋年级物理学科第⼀册第六章第⼀课新授教案主备⼈附:板书设计第⼀节⼒⼀、⼒是什么⼒是⼀个物体对另⼀个物体的作⽤。
符号:F⼆、⼒的作⽤是相互的三、⼒的作⽤效果1、形变2、运动状态改变《⼒》学情分析临沂第⼗六中学本节教学内容是探究⼒。
在进⾏教学时,关键是组织学⽣进⾏实验探究活动,让学⽣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得出实验结论后,再组织学⽣⾃愿结合组成讨论⼩组,在班级内进⾏交流与讨论。
交流与讨论的内容⾸先是学⽣的实验结果与他⼈结论的不同,对存在的差异要利⽤实验进⾏检验;其次是就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讨论。
为了达到这⼀效果,我在课前对学情进⾏了认真的分析。
在教学中引导学⽣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主学习、探究实验、产⽣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法,从⽽解决问题得出⼒的定义,效果的结论。
但学⽣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还较为薄弱。
这就要指导学⽣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
另外要学⽣充分利⽤⽣活物理帮助理解,拓宽知识。
《科学探究:怎样产⽣感应电流》效果分析本节课经过精⼼准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上我根据本节教学⽬标的要求,适时地对学⽣加以引导和点拨。
使学⽣进⼊教师导演的⾓⾊中,借助多媒体和⼩组合作学习,并采⽤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实验观察、对⽐分析,推理等多种教学⽅法。
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情景和课堂效果。
结合新课标要求,课上我通过指导学⽣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
使学⽣了解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法,让学⽣充分利⽤⽣活物理帮助理解,拓宽了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的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内容的开篇,也是奠定学⽣⼒学基础的关键⼀节。
本节内容是⼒的概念,⼒的作⽤是相互的,⼒的效果三⼤块内容。
课标要求学⽣通过⽇常⽣活中的⼒的⼀些现象总结出⼒的概念认识⼒的作⽤效果,学会⽤⼒的作⽤效果来分析⼒。
2024年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三节 来自地球的力

……
二、重力的大小
实验记录: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
二、重力的大小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G/N
3.0
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 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重力的由来
课堂练习
1.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t表示吨),用 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5×104N的卡车, 通过计算回答这辆卡车能不能通过此桥?(g=10N/kg)
:
?
一、重力
例 假如没有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水不往低处流 B.地球附近没有空气 C.“登天”不再难 D.玻璃杯掷到地上不会破碎
二、重力的大小
轻松自如
累得“气喘吁吁 ”
这是为什么?是地球“偏心”了吗 ? 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重力的大小
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m人
=
G人 g
450N = 10N/kg =45kg
木块所受的重力为2.5N,人的质量为45kg。
三、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 实验:将各类物品用细线悬挂起来。细线的方向和 重力方向保持一致。
三、重力的方向
下面的物体都在向下,说重力的方向“向下”准确吗 演?示实验:
水平面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5、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6、重力
1.重力的由来: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7、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些;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