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世序举例(简体)
刘氏家族续谱序

刘氏家族续谱序刘氏之先睦州人,唐元宗时有讳子翼字小心者仕为著作郎、宏文馆学士。
生子祎之,祎之生敬,敬生亮;亮生奭,号丹阳居士,僖宗乾符遭黄巢乱,避患徙信之赖家源。
九世孙允迪,宋绍兴甲子以书经领乡荐,至隆兴癸未乃登进士第,任德安宰。
为政一本儒术,有惠爱及民。
时朱子守南康,闻其贤,每访之。
历官参议、沿海制置使军事。
及致仕还玉山,建义学,聘名儒以教乡族子弟。
岁给衣粮,其用志亦仁矣。
子三,幼从礼,随父访学南昌,见梓溪俗尚仁厚,遂卜家焉。
为人和厚,重义轻财,乡人咸以“长者”称之,实南昌始迁祖也。
长者迄今凡十有三世,子孙支分派别。
三世孙仪叔由梓溪而徙兴国军。
四世孙宗泰由梓溪而徙湖广金沙洲、宗显徙西田。
五世孙德彰徙陈坊。
六世孙孔昭徙北冈、孔明徙崇溪、孔文徙罗池湖。
七世孙孟德徙湛洲、孟广徙港西、孟厚徙松林。
八世孙仲刚徙溉湖、仲鼎徙黄恩塘、仲智仲章徙章坊、仲声徙福州齐坑、仲康徙雷渡。
九世孙叔谟徙城冈、叔德徙梁坊、叔廉徙故里、叔宇徙上洛;叔宪徙丰城车牛渡、叔充徙丰城小陂;叔振徙棠溪、叔胜徙瓦溪、叔澜徙山东。
十世孙季彦徙田垄、季凯季贯徙陈坊、季权徙黄堂、季则徙西城、季衡徙辜坊、季贞徙东湾、季连徙哀坊;季延徙丰城石坑、季在徙丰城石牌;季采徙罗溪、季让徙沙头。
十一世孙子泰徙河口、字肇徙英山、子金徙枫林。
十二世孙杰允徙关家车。
岁时祀事皆主梓溪,子孙字行悉由宗子。
世虽远而亲不忘,族虽分而恩不绝。
刘氏子孙为乡邑所重者,以此。
自宋至今三百余年,其间亨叔登进士第,孔烈浙东宣慰副使,孟坚漳州路总管,孟德、仲范皆为判官,仲声枢密院事,仲威国子助教,仲(日易)温江丞,仲刚潮阳簿,叔达监察御史,叔豫江安令,叔瓒灌阳税史,叔昌、季萌皆为县吏,而季庄大理寺丞、季言则工部主事也。
此其文献又有足征焉。
今居梓溪曰子华,尚文好礼,修续谱有成命,命其子巍偕范澄来征序。
呜呼,刘氏自长者一人至子孙千数百个,岂非积善之长乎?刘氏子孙,观斯谱自流而源不忘乎!一本之初,又何有亲疏之间哉?予与刘氏自仲永至今有三世斯文之好,故虽衰耄,乃勉为之序。
刘氏族谱研究——客家刘祥至开七公世系探讨

刘氏族谱研究——客家刘祥至开七公世系探讨刘姓有一个最庞大的支系——客家刘氏。
这个支系虽然不见载于任何中国正史,但却人丁兴旺,人口占今日刘姓的十之三四;而且其成员移居海外的特别多,是刘姓家族中最具有开拓精神的家族。
据多种刘氏族谱记载,客家刘氏在刘姓大家族中属于中山刘氏大宗,出自中山靖王刘胜和三国蜀主刘备之后,其开基始祖,是从光州固始入闽的刘祥。
但是,对于刘祥本身的情况以及其祖先的来源与传递世系,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㈠、广东世系之一(兴宁刘氏族谱):1刘祥→2天锡→3刘沐→4龙图→5刘任→6若还→7参常→8德洪→9月清→10梅→11富山→12春田→13贵盛→14刘龙→15开七→16广传。
㈡、广东世系之二(客家刘氏古代世系表):1刘祥→2天锡→3刘沐→4龙图→5刘任→6若还→7参常→8德洪→9月清→10梅→11富山→12福高→13子翬(文平)→14刘瓒→15世刘源远→16世刘诏→17世刘宗臣→18世刘贵盛→19刘龙→20开七→21广传。
㈢、成都世系:1刘祥→2天锡→3刘沐→4若还→5刘向→6龙图→7刘任→8参常→9德洪→10月清→11梅→12富山→13福高→14文平→15刘瓒→16世刘源远→17世刘诏→18世刘宗臣→→19刘龙→20开七→21广传。
㈣、湖南平江世系:1刘祥→2天锡→3刘沐→4龙图→5刘任→6若还→7参常→8德洪→9月清→10梅→11富山→12福高→13文平→14刘瓒→15世刘源远→16世刘诏→17世刘宗臣→18世刘贵盛→19刘龙→20开七→21广传。
一、湖南平江刘氏大同宗谱客家刘氏大约形成于唐朝末年,他的开基始祖是刘祥或者叫刘翔。
客家刘氏进入福建以后的第一个据点,是福建古汀州宁乡县石壁,这也是中国客家人的共同聚居之地。
客家刘氏自刘祥入闽肇基以后,世世代代都聚居在福建宁化石壁。
这支从中原入闽的刘氏家族,自唐未经五代到北宋时期,人丁繁衍不旺,家族势力不强,只是地方上一支很普通的宗族。
虽然族谱上也记载有一些人物曾中举登科,为官入仕,但在正史上却根本没有这支刘氏家族的足迹。
再议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谱牒的若干问题

文/刘世高编辑/刘业挥2006-5-28 [返回主页]再议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谱牒的若干问题综观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老谱)记载的世系,从肇姓始祖源明公至开七公大体可分为135世和146世两种。
两种记载相差十一世。
2004年召开“世界刘氏第四届‘寻根’联谊大会”时,广东代表刘桥玲会长已分析了差错的原因。
他在修正“老谱”世系出现差错的阐述中说:一、文琥公生三子:俊、杰、麟,老谱原载:文琥——俊——熹——重辉——麟(麒)——振河,经查证后新谱修正为:文琥——麟(麒)——振河。
中间删掉了‘俊、熹、重辉’三代。
二、坤仁公生五子:照(大宇)、杰、丹、遐、法,老谱原载:坤仁——照(大宇)——冰一一显——新贤一一丹——昞,新谱修正为:坤仁——丹——昞。
中间删掉了‘照(大宇)、冰、显、新贤’四代。
三、富山公生三子:国泰、福高、春田,老谱原载:富山——福高(刘韐)——子翚——瓒——源远-—刘诏一一宗臣——贵盛。
新谱修正为:富山一一春田(宗臣)一一贵盛。
中间删掉了‘福高(刘韐)——子翚——瓒——源远——刘诏’五代。
四、宪公第四子舒公之孙必公生二子:显达、不疑,显达和不疑是兄弟。
但有谱载:‘显达——不疑’为父子,作为两代,中间多记了一代。
3+4+5-1=11代,146-135=11世,总计相差(删掉了)十一代(世)。
上面一、二、四三种分析和修正,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我赞同桥玲会长的分析结论。
但第‘三’中间删掉‘五代’的修正,我觉得似乎缺乏依据。
下面提一点我的看法,供桥玲会长和宗贤族彦们研究参考。
据有关资料和谱牒记载:‘刘韐、刘子翚、刘瓒’系入闽望族刘楚的后裔一—福建五忠刘氏。
这个家族因前后有五人被朝廷封为“忠”公,所以世人称之为“五忠刘氏”,其家族祠堂也因此叫“五忠堂”。
五忠分为崇安五夫里三忠:忠显公刘韐,忠定公刘子羽,忠肃公刘珙:建州麻沙里二忠:忠简公刘领(一作刘颌),忠烈公刘纯。
关于福建五忠刘氏的先祖渊源有两种说法,综述如下:一、据刘佑平著的《中华姓氏通史.刘姓》/东方出版社/2000.12版载:福建五忠刘氏来自长安,是唐代“刘氏七大房”中的京兆武功刘氏——宰相刘文静之后,他们都尊唐朝末年的光州大都督刘楚为入闽始祖,是在唐朝末年迁徙入闽的。
纂辑'遍地刘'资料卅八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

纂辑“遍地刘”资料卅八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热烈庆祝第七届“世刘会”即将在马来西亚召开!纂辑“遍地刘”资料倡议书世上盛传“张王李赵遍地刘,”遍地刘氏有多少?为了方便刘氏宗亲寻根问祖,衍析异地的同祖宗亲认宗归宗。
我们纂辑了35辑《刘氏字辈派语寻宗资料》(发表在《刘氏家园》等网站)之后,现在筹划纂辑“遍地刘”的资料,以对各地刘氏有初步的了解,并供各地刘氏宗亲寻根、修谱、交流、联谊参考。
筹划纂辑“遍地刘”资料的内容:一、各地刘氏家族的名称全称,隶属哪市区县镇乡社区村居民组(即通讯地址);二、开基祖名字,哪个年代创居,本宗祠堂“堂号”,是否有族谱;三、简单扼要的传接世序,开基祖(一世祖)传下的资料要真实,要有据可考;四、完整的字辈派语(老字辈派语、新字辈派语,从开基祖传下第几世排起);五、资料联系人、通信处、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箱、QQ号码等,以便联系。
纂辑“遍地刘”资料的工作已经开始,诚望各地刘氏宗亲联谊会、父老宗长,族彦宗贤,兄弟姐妹,人仁志士,给予大力的支持,提供有关“遍地刘”的资料,共同为刘氏的事业做出贡献!同时,“遍地刘”的资料也欢迎各刘氏网站转载,欢迎各地刘氏宗亲联谊会、各地刘氏家族加盟,资料公开,刘氏共享!致礼纂辑“遍地刘”资料倡议人: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0-10-10交流“遍地刘”的资料,请发到网易邮箱:Email:a6623747@交流纂辑“遍地刘”资料QQ群: 105547657,纂辑“遍地刘”资料群44152111500201B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新桥社区居委大街水巷刘我质公派下刘族:创居祖三世祖魁伟公,与母许氏妈约於明末清初来海丰建基,尊其祖父刘我质公为一世祖(刘我质公夫妇有忌辰时日牌供奉在祖公龕,下详),后往“潮”迁回父亲二世祖守益公的金骸来海丰厚葬(二世祖守益公墓碑刻:“由潮迁丰”)。
水巷刘族堂号:承裕堂。
家谱录序0867《刘氏家谱》:海丰县海城镇大街水巷刘承裕堂大房房谱一本,壬午岁2002年12月刘世高纂修;《重修水巷大房刘氏族谱(二修)》已丑岁公元2009年6月16日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兴重修一本。
刘氏宗谱序

刘氏宗谱序尝思功德文章,流光天壤,此不磨之业,统系昭穆胪列家乘,此不朽之事。
故事有旷世之久,而春霜秋露,且相感于靡已者,虽曰子孙血脉之流通,何莫非祖宗灵爽之式恁也哉。
独是遐稽古初别姓分族,其有姓不一、氏族不一,祖者姑无论矣。
即一族也且分而至于百千万人之众,一祖也更伟至百千万代之远。
夫苟无谱以纪之,则生之后者,几失世系所从来房之分者,不识支派所由别,夫岂可乎哉!今刘氏信弋巨族,先唐以来开族新陂村,新陂村固信弋望地,其间人文炳蔚,簪缨累世,固不待言。
惟始迁祖巨容公,自前唐来信,以剿巢寇乱,留镇信州,其初不过一人身耳。
容祖生子三:曰汾;曰逈;曰迪。
逈公封开国元勋,居都昌排门;迪公授光禄卿,封麻城公,为湖广麻城祖;汾公咸通辛卯进士,以除巢寇功,封彭城郡开国公,勅镇信州,葬弋阳旗鼓岭。
配九室,生子十四人,分迁而处于四方者遍寰宇。
惟七男汉广,仍居新陂,生子四:义永、义昭、义员、义方。
义昭为江西上饶西门环川祖;义员御前兵马使,为黄土庄祖;长房十世孙允迪,匕生埽之义,为南昌樟溪祖;义永居祖基。
自是由父而子,由子而孙。
迨其昌大门闾,而缠绵世系者,同以聚族而居,己八九世于兹矣。
况夫人丁之繁,族姓之盛,由此而分于大桥上以绍一本之绪,下以开万派之源者,皆本巨容公一人嘱起也。
抑亦人杰故地自灵助礼有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族之有谱,所以明世系、序昭穆、别尊卑、辩亲疎,以及睦宗族、厚人伦者,悉由于此也。
兹史臣与国丞刘公永与进士,刘公辅二先生独殷匕焉,以修谱牒为事,其于尊祖敬宗收族之义,大有合矣。
康与永辅二先生同举同官,更居同邑,结为秦晋。
至于家世闻之祥矣。
不揣固陋,爰书而为之序。
岁宋高宗帝绍兴二年岁次壬子孟秋月榖旦赐进士第议政大夫吏部尚书协丞相平章事徽国公年家姻教弟陈康伯长卿氏顿首拜撰。
刘氏家谱序

刘氏家谱序常思物,本乎天,人本祖宗既有流长之泽,子孙当竭亲祀之诚。
故亲疏贵贱各缘分以尽。
伦祠丞常,亦因时而特举,凡为人后者莫不皆然也吾祖。
刘系汉基彭城,即其郡也。
自汉以前不可复稽随,唐而后继虽有辅相之勋,惜得遗闻,而未得实迹矣。
至洪武兴兵我祖、祖弃爵而逃,自泸涯一散,各奔四方,族口于焉莫辩,而宗谱因之沦没矣。
十数传而降实不能清其源,理其脉,寻其列。
祖托足之处而访其里居何所哉意嘻,念及此良足悲然矣。
可信者宗谱虽没,世世遗音尚在,尤记我祖。
刘仲颖:落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自明初弃楚来蜀,落押富顺下南路冷饭坝。
而仲颖公遗后,连甲公、信甲公,登甲公。
其登甲公托足之地名刘家湾遗后。
法卿公而安葬之地名冷饭坝,又名铁炉嘴,溯前遗律碑,后人独目思宗本是无实迹即祖传闻。
仲颖公弃楚来蜀之由以及登甲公,法卿之说,殊无考据,于是详查历代神主,遍访基碑越、壬午、癸未,甲申三载(1822年、1823年、1824年)但得:登甲公,法卿公二墓碑云溯前遗律诗四句,我后人见其碑刊记深痛无凭,官居何职,名讳何字,年号何岁代,传几世呜呼,伤心哉。
先绪何其寥落也,岁甲申之冬将神主并祖辈合薄内,始得考证。
法卿公生余禄,余粮,余禄抱子瓒,生子惠、子琏;余粮生子珂、子珩、子现。
自此下辈接传无紊矣,窃恐后哉盖吾。
祖历代勤俭忠厚传家。
因而惜得未清传叙谱,以至后辈无所查考。
乾隆辛亥年间1791年贤先欲创族谱,清理本源因无实迹创修未成功。
后至道光壬午岁,正位同父国兴,与叔国泰、国平慨然欲设清明会而修此谱(1822-1824年)。
※※※※※※※※※※※※※※※※※※※※※※※※时代久远,先谱即将散失待尽。
致使部分家庭已忘记先祖名讳,趁己尚在有空,得叔祖家鸿公、家铭公,叔和志公,兆坤弟及族友帮助清修此谱。
盼族人兴旺发达,望后世代代贤能。
短暂人生几十年,匆匆路过人世间。
赤身来世空归去,但留清白在人间。
多少先贤乘风去,无数后秀顺风来。
跃越龙门纵天下,不作老朽守祖田。
刘姓世系图

世系图(一至八世)世系图(一至八世)一支八世文支(于庄)……………………………………………….10(家谱页次,下同)讲支(刘瓦沟、东海县黄川镇张桥、刘顶) (20)恭支 (40)奉先支(刘庄、顾庄、车庄、西上堰、古河套、刘夫村、坡桥、三清阁 (41)奉行支 (93)奉道支(太平、大林头、大洼、小莒城、半路村、灌云县鲁河乡兴二村) (93)奉公支 (113)奉直支 (113)奉伦支 (113)奉体支 (115)天道支 (115)元支(大林头) (115)二支八世国卿支(刘黑坡、仲马黑坡、小毛庄、历庄、尚庄、花果山大村南山) (122)士选支(黄庄、临马疃、佃马厂、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砚柱、坪上镇野泉、坊前镇于家龙王头、碑廓镇碑廓) (225)三支八世应春支(刘黑坡、黑林、界河、土屋) (434)应华支(刘洪爽、汪于、庙东、秦埠地、阚岭、班庄) (444)应心支(大沟南、邵庄) (490)应志支 (517)应合支(三清阁、刘闫庄、河西、庙前) (519)应衡支(小林头、大沟头、望仙河、全家岭、左湾) (544)四支八世太生支(大赤涧) (633)纪生支(苏岭、大龙头、西张夏) (664)详生支(谭湖) (685)衡生支(龙王庙、谢湖、仲柳湖) (715)谦生支(刘岭、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隋家沟) (741)坤生支(大朱尹、小曲坊、李巷、宅基、北朱皋) (762)震行支(大朱尹、草城、小口、大庄) (811)震生支(朝阳观、宋庄) (836)萃生支(邵官庄) (884)养忠支(大林头) (887)养惠支(历庄) (936)思文支(马庄、海前、潮河口) (939)思维支(刘岭、朱村店、龙窝) (966)思伦支(刘岭、陡沟、草场、木头沟、王家场) (973)思让支(刘岭) (990)思谦支(刘岭、西张夏) (1048)力泰支(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演马) (1076)力功支(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演马) (1078)力德支(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演马) (1090)文华支(竹园村小里庄) (1095)思诲支(大朱尹) (1109)思说支(大朱尹、大官庄) (1119)思训支 (1129)思讠文支 (1129)思详支 (1129)思诚支 (1129)文登支(小埠子、顾赤涧) (1130)文质支(小埠子) (1166)文举支(小埠子、后岗上) (1171)。
刘氏族谱

刘氏族谱廣東興寧開七公21世孫(巨汌房致中系) :劉光(家名玉榮)说明:此资料是根据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1783)开七公16世孙文华殿太学士刘墉(1719~1804)撰修《刘氏集注重修族谱》为依据。
145世祖:龙公,字景庆,号远浩,妣谢氏、李氏、陈氏;生9子:开一、开二、开三、开四、开五、开六、开七、开八、开九。
开七公为146世祖。
(有些谱开七公世系为135世)“近代祖系”由开七公列为刘氏由闽入粤开基始祖。
(开七公、广传公和14个孙子皆为仕,83个曾孙中有40多人为仕)。
姓氏源流古人自序,如屈子离骚,马班二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罔(无)不上溯姓源,谱牒(书)亦然。
唐书宰相世系表、卢陵欧阳氏谱,老泉苏氏谱,并沿其例,逎(音“乃”,“是”之意)古法也。
近时景城纪氏谱,诸城(刘墉)刘氏谱,均以不著族姓源流为慎,盖(“此”之意)非古义。
今沿旧例,著族姓源流。
刘氏之先,盖出帝尧陶唐(国名。
先住陶,后住唐,统称为陶唐)氏,推而上之,则出于黄帝轩辕氏。
黄帝元妃(即第一夫人)曰嫘祖,生少昊(音浩)金天氏。
少昊帝生蟜极,蟜极生帝喾高辛氏。
帝喾三妃曰庆都,生帝尧,名放勳(熏+力)。
尧为高辛氏次子,乃黄帝之元孙(玄孙)也。
姬姓名放勳 (熏+力),育于母家伊侯之国(今河南伊阳县),后徙耆(今山西黎城县),故曰伊耆氏,年十三佐帝(辅佐帝王)挚封植(官衔),受封在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后迁到唐(今河北唐县),故为陶唐氏。
帝尧有子九人,其第九子曰源明,受封于刘,是为刘氏。
厥(音“刻”,“其”之意)后历夏、商、周以迄(至)春秋,功在当时,彪炳史册。
汉大祖高皇帝(即刘邦)起于丰沛(今江苏丰县,自立为沛公)洙秦灭项(打败秦国和楚国项羽),平定天下,传世廿有四,享国四百余年。
汉书高帝纪赞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范氏其后也。
而大夫范宣子亦曰匄(音“丐”,一人名)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复姓),在周为唐杜氏(复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刘世高编辑/刘业挥2006-5-28 [返回主页]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世序举例(简体)旧谱记载:源明公至广传公为一百四十七世,其传递世序如下(如刘墉、展程、方正、和平县谱等):01源明公一-02永河——03济乐——04岁纪——05正坤——06长历——07德尧——08仁宏一-09廷光一一10爵南——11行矩——12复旺——13茂清一一14孔阳——15日永——16德(得)荣——17聚义-一18刘累——19昌益一-20信盛(刘歆)——21咏[月八](刘泳)一一22相承(刘淋)——23全福(刘麓)——24美勋(洪周)——25钊[月宁](刘申)――26昞宽(茂高)——27文盛(道山)——28锦遥(叨亮)——29升吉(刘先)——30瑞明(刘坤)——31先柱(案临)一-32源传(智和)—-33维宗(刘绘)——34新兴(元远)——35建[月吕](观榜)——36宝招(文祯)一-37晨禄(刘符)——38任玉(九龄)——39添桢(道总)——40树鸿(伯亿)——41登贵(笃庆)——42俊通(楚阳)——43彦武(刘弼)——44标林(刘勇)——45德朋(建平)——46朝良(刘经)一一47廷声(照燃)——48元振(之雄)——49胜海(刘茂)——50杜伯——51隰叔——52士蒍——53士谷——54士会——55拱照(刘康)——56报联(刘定)——57致禄(刘献)——58文公一-59士云(刘桓)——60仓模(宗仁)——61荣信(大化)——62封诰(闵鸿)——63大禄(刘晋)一-64富仙(刘畅)——65贵文(鸣甲)——66刘得(刘松)——67璋秀(文先)——68金盛(柏仲)——69榜照(盛臣)——70显科(梦清)一一71思泷(刘乔)——72恩盛(刘丰)——73刘荣——74刘煓——75刘邦——76刘恒——77刘启——78刘胜——79刘贞——80刘昂——81刘禄——82刘恋——83刘英—-84刘建——85刘哀华——86刘宪——87刘舒——88刘谊——89刘必一—90不疑——91刘惠——92刘雄——93刘弘——94刘备——95刘永——96刘晨——97干清——98文琥——99刘俊——100刘熹——101重辉——102刘麒(麟)——103振河——104刘雅——105瑾升(洪举)——106淳震(继明)——107坤仁(若宰)——108大宇——109刘冰——110刘显——111新贤——112刘丹——113刘昞(刘光)——114珍胥(楚之)——115于政(刘点)——116刘虬(友珪)——117之遴(刘祓)——118刘桢(子疆)——119子翼(运隆)——120可寿(官位)——121尚文(宏谋)——122学易(刘浙)——123刘洪(刘晋)——124曙道——125刘逊——126刘贿——127刘祥——128天锡——129刘沐——130龙图——131刘任——132若还——133参常——134德洪——135月清——136刘梅——137富山——138福高(刘韐)——139子翚——140刘瓒(刘玶)——141源远——142刘诏(刘爚)——143宗臣——144贵盛——145刘龙——146开七——147广传。
旧谱记载:从源明公——广传公为一百三十六世,其传递世序如下(如泰总谱、潮州桃坑谱、兴宁县谱等):01源明公一-02永河——03济乐——04岁纪——05正坤——06长历——07德尧——08仁宏一-09廷光一一10爵南——11行矩——12复旺——13茂清一一14孔阳——15日永——16德荣——17聚义-一18刘累——19昌益一-20信盛——21咏[月八]一一22相承——23全福——24美勋——25钊[月宁]――26昞宽——27文盛——28锦遥——29升吉——30瑞明——31先柱一-32源传—-33维宗——34新兴——35建[月吕]——36宝招一-37晨禄——38任玉——39添桢——40树鸿——41登贵——42俊通——43彦武——44标林——45德朋——46朝良一一47廷声——48元振——49胜海——50试集(杜伯)——51长远(隰叔)——52华封(士蒍)——53禄源(士縠)——54星亮(士会)——55拱照(照)——56报联——57杜伯(致禄)——58叔隰(文公)一-59士云——60仓模——61士蒍(荣信)——62士縠(封诰)——63士会(大禄)一-64士燮(富仙)——65贵文——66刘得——67璋秀——68金盛——69榜照——70显科一一71思泷——72恩盛——73刘荣——74刘煓——75刘邦——76刘恒——77刘启——78刘胜——79刘贞——80刘昂——81刘禄——82刘恋——83刘英—-84刘建——85刘哀华——86刘宪——87刘舒——88刘谊——89刘必一—90达公——91不疑——92刘惠——93刘雄——94刘弘——95刘备——96刘永——97刘晨——98干清——99文虎——100刘麟——101振河——102刘雅——103瑾升——104淳震——105坤仁——106刘丹——107刘昞——108珍胥——109于政——110刘虬——111之遴——112刘桢——113子翼——114可寿——115尚文——116学易——117刘洪——118曙道——119刘逊——120刘贿——121刘祥——122天锡——123刘沐——124龙图——125刘任——126若还——127参常——128德洪——129月清——130刘梅——131富山——132春田——133贵盛——134刘龙——135开七—136广传。
本人经综合考证后,从肇姓始祖源明公——广传公(132世)的世系,作了初步整理,谨供研究参考:01肇姓始祖源明公(或监明,或丹朱)一-02永河,字秉正——03济乐,字天申——04岁纪,名西山——05正坤,字名山——06长历,字万年,号东山——07德尧,讳乾泰——08仁宏,名启明一-09廷光,号秦贞一一10爵南,号长庾——11行矩,名景生——12复旺,讳德顺——13茂清,字光万一一14孔阳,号景丰——15日永,讳元洪——16德荣,字仁、洪道——17聚义-一18刘累,字华美——19昌益,讳佑,名馗,字云、诚伯,号泰宜一-20信盛,讳歆,字锡命,号日明——21詠[月八],讳泳,字梅桂,号统一一22相承,讳淋,字虞、又字峰,号玉拔、万泰——23全福,讳麓,字开瑶,号明启——24美勋,讳洪周,字桓,号丙乾——25钊[月宁],讳申,字乾元,号迪升、文正――26昞宽,讳茂高——27文盛,讳道山,字正义——28锦遥,讳叨亮,字明亮,号太常——29升吉,讳先,字先江,号通材、远名——30瑞明,讳坤,字坤成,号鬻化——31先柱,讳案临(案喜),字茂常,号予昭、东明一-32源传,讳智和,名浪,字殷献,号东山—-33维宗,讳绘,字贤,号元申——34新兴,讳元远,字朋琳,号腾——35建[月吕],讳月清,字观榜,号虔——36宝招,讳文桢,字陈一-37晨禄,讳符,号明万——38任玉,讳九龄,字景—39添桢,讳道总,字秉新,号名山——40树鸿,讳伯亿,字栽——41登贵,讳笃庆,号万明——42俊通,讳楚阳,字启兆,号绵——43彦武,讳弼,名略,字子熊,号兔统——44标林,讳勇,字实,号积传——45德朋,讳建平,字夏,号道明——46朝良,讳经,字敬典,号鉴发,又号苗一一47廷声,讳照燃,字美华,号合光——48元振,讳之雄,字福立,号日宋——49胜海,讳茂,名芳炳,字林枝,号淋之——50杜伯,名平环,字致禄,号伯——51隰叔,字良,号阐叔——52士云,讳桓,名维纲,字诚光,号将——53士洪,讳仓模,字广庭,号永明——54士蒍,讳荣信,字世郎,又字傅,号太光——55士谷,讳封诰,名禄源,字昌允、伯钦,号青山——56士会,名星亮,字万忠、千秋、又字季,号柏元——57士明,名拱昭,字忠信,号士球——58士远,名报联,字福——59士阳——60宗仁,字广定一-61大化,字富,号太光——62闽鸿,字燮,号士伯——63刘晋,字皋,号臬一-64富仙,讳畅,字璜、美荣,号鞅——65贵文,讳鸣甲,字元瑞——66刘得,讳松,字挚、铭宗,号接近、柱珍——67璋秀,讳文先,字丐、忠田,号[分鱼]、宏开——68金盛,讳柏仲,字青美,号卷、西道——69榜炤(榜照),名盛臣,字明、德万,号盛昌——70显科,讳梦清,名詠立(咏立),字希,号阳、宜明一一71思泷,讳乔,字权、盛春,号审量——72刘丰,讳恩盛,名清,字燃,号果斋——73刘荣,字仁号(仁浩)——74刘煓,名昂,字执嘉,号显初、太平——75刘邦,字季、季沛——76刘恒,字常、恋溪——77刘启,字佩,又字开——78刘胜,字元海,号十朗——79刘贞,字崇,号正成——80刘昂,字廻凤(回风)——81刘禄,字绍(昭或诏)——82刘恋,字实——83刘英,字素—-84刘建,字殷(一作英)——85刘哀华,字庆、庆安,号宫、水文。
——86刘宪,字德广——87刘雄,字德光,一作武成——88刘弘,字正光,一作字毅——89刘备,字玄德——90刘永,字公寿,号延年——91刘晨,名乐山,字耀辉——92刘乾清,字玉静——93刘文琥(文虎)——94刘麟(或作刘麒)——95刘振河——96刘雅,名习文(习之),字明,号鸿福——97刘瑾升,讳洪举,名隶鉴,字东,号天诏——98刘淳震,名继明,字孟章,号海扬——99刘坤仁,名若宰,字仍,号熿——100刘丹,讳子圭,名献,字漳——101刘昞,名光,字居信,号延明——102刘珍偦,名楚之,字鼎——103刘於政,名点,字德寿——104刘虬,名友圭,字文,号灵预——105刘之遴,名祓,字时俊,号思贯——106刘桢,名子疆,字汉鼎——107刘子翼,讳运隆,字福庆——108刘可寿,讳官位,字东山——109刘尚文,讳宏谋,字世珍——110刘学易,讳浙,字贤,(一作字四贤)——111刘洪,名晋灵,字处智——112刘曙道,字伯昂——113刘逊,字孟勤,号诚彦、泉陵——114刘贿,名奇勋,字枢衡,号用世——115刘祥,字图南,又字祖云,号子先——116刘天锡,字[廴翟],号隆伯——117刘沐,字允澄——118刘龙图,字道礼——119刘任,字学智——120刘若还,字贵钟——121刘参常,字从之(从元)——122刘德洪,字伯喜——123刘月清,字照龙——124刘梅,字吟雪——125刘富山,讳道德,字寿南——126刘源远——127刘诏,名瀹,字跃原,号诏伯,谥文简——128刘宗臣,(一作刘春田),字世茂,号石波——129刘贵盛,字仁湖——130刘龙,字景庆,号远浩——131刘开七,字必高,号仁创——132刘广传,名弁,字清淑广东省刘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汉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刘氏族谱纂修、考究员、粤东刘氏宗亲总会海丰县分会副会长刘世高2 0 0 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