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1977年高考数学试卷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1.解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 (1)解方程.443=+x 解(2)解不等式|x|<5. 解:(3)已知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36cm ,求它的边长解:2.计算下列各题:(每题5分) (1).222a ma m +- 解:(2)︒⋅︒+︒⋅︒3sin 12cos 3cos 78cos (不查表求值) 解:(3))6arcsin(cos π解:3.解下列各题:(每题5分) (1)解方程.189321=-+xx解:(2)求数列2,4,8,16,……前十项的和解:4.解下列各题:(每题10分)(1)圆锥的高为6cm ,母线和底面半径成300角,求它的侧面积解:(2)求过点(1,4)且与直线0352=+-y x 垂直的直线方程解:5.如果△ABC 的∠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交它的外接圆于E ,那么 AB ·AC=AD ·AE (本题10分)证:连结BE (如图)6.前进大队响应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1975年造林200亩, 又知1975年至1977年这三年内共造林728亩,求后两年造林面积的年平均增 长率是多少? (本题10分)解:7.解方程).5lg 1()1622lg(-=-+x x x (本题15分)解: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成等差数列,周长为36cm ,面积为54cm 2,求三边的长(本题15分)解:9.(参考题)如图,AP 表示发动机的连杆,OA 表示它的曲柄当A 在圆上作圆周运动时,P 在x 轴上作直线运动,求P 点的横坐标α是直角时,P ∠是最大?(本题附加10分)解:10.(加试题)求曲线x y sin =在],0[π上的曲边梯形绕x 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本题附加10分)解:B。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汇总

197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北京市(理科)1.解方程.31x x -=-解:将两边平方,得 x 2-1=9-6x+x,即x 2-7x+10=0,(x-2)(x-5)=0, ∴x=2,x=5。
经检验x=5是增根,故原方程的解是x=2。
2.计算121222021-++-.122:+=原式解3.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 45。
解:lg 45=21lg 21032⨯=0.8266。
4.证明αα+=α+22cos 2sin 1)1(tg 原式成立证∴αα+=αα+αα+α=⎪⎭⎫ ⎝⎛αα+α=α+222222cos 2sin 1cos sin cos sin 2cos cos sin cos )1(:tg 5.求过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且过(1,1)点的直线方程。
解:由x+y-7=03x-y-1=0, 解得x=2,y=5。
过点(2,5)和(1,1)的直线方程为y=4x-3。
6.某工厂今年七月份的产值为100万元,以后每月产值比上月增加20%,问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多少?解: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为 100+(1+20%)·100+(1+20%)2·100+(1+20%)3·100=)(8.5362.00736.110012.1]1)2.1[(1004万元=⨯=--⨯ 7.已知二次函数y=x 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 (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
解:如图(列表,描点)略。
8.一只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起初船在A 处看见一灯塔B 在船的北450东方向,一小时后船在C 处看见这个灯塔在船的北150东方向,求这时船和灯塔的距离CB 。
解:由已知条件及图可得AC=20海里,∠BAC=450,∠ABC=300。
由正弦定理可得9.有一个圆内接三角形ABC ,∠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交外接圆于E ,求证:AD ·AE=AC ·AB 。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汇总

197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北京市(理科)1.解方程.31x x -=-解:将两边平方,得 x 2-1=9-6x+x,即x 2-7x+10=0,(x-2)(x-5)=0, ∴x=2,x=5。
经检验x=5是增根,故原方程的解是x=2。
2.计算121222021-++-.122:+=原式解3.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 45。
解:lg 45=21lg 21032⨯=0.8266。
4.证明αα+=α+22cos 2sin 1)1(tg 原式成立证∴αα+=αα+αα+α=⎪⎭⎫ ⎝⎛αα+α=α+222222cos 2sin 1cos sin cos sin 2cos cos sin cos )1(:tg 5.求过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且过(1,1)点的直线方程。
解:由x+y-7=03x-y-1=0, 解得x=2,y=5。
过点(2,5)和(1,1)的直线方程为y=4x-3。
6.某工厂今年七月份的产值为100万元,以后每月产值比上月增加20%,问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多少?解: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为 100+(1+20%)·100+(1+20%)2·100+(1+20%)3·100=)(8.5362.00736.110012.1]1)2.1[(1004万元=⨯=--⨯ 7.已知二次函数y=x 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 (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
解:如图(列表,描点)略。
8.一只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起初船在A 处看见一灯塔B 在船的北450东方向,一小时后船在C 处看见这个灯塔在船的北150东方向,求这时船和灯塔的距离CB 。
解:由已知条件及图可得AC=20海里,∠BAC=450,∠ABC=300。
由正弦定理可得9.有一个圆内接三角形ABC ,∠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交外接圆于E ,求证:AD ·AE=AC ·AB 。
1977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

1977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1.(10分)(1977•北京)计算:1012733(1)9-+-.2.(10分)(1977.3.(10分)(1977•北京)解方程:2142111x x x -+=--. 4.(10分)(1977•北京)不查表求sin105︒的值.5.(10分)(1977•北京)一个正三棱柱形的零件,它的高是10cm ,底面边长是2cm ,求它的体积.6.(10分)(1977•北京)一条直线过点(1,3)-,并且与直线250x y +-=平行,求这条直线的方程.7.(10分)(1977•北京)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8.(10分)(1977•北京)为了测湖岸边A 、B 两点的距离,选择一点C ,测得50CA =米,30CB =米,120ACB ∠=︒,求AB .9.(10分)(1977•北京)在2和30中间插入两个正数,这两个正数插入后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插入的两个正数?10.(10分)(1977•北京)已知二次函数265y x x =-+.(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1977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1.(10分)计算:1012733(1)9-+-. 【考点】41:有理数指数幂及根式【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把原式转化为113+由此能求出1012733(1)9-+-的值.【解答】解:原式113=+14133=+- 0=.【点评】本题考查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求解.2.(10.【考点】41:有理数指数幂及根式【分析】【解答】解:原式2=【点评】本题考查分母或分子有理化.3.(10分)解方程:2142111x x x -+=--. 【考点】57: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对等式两边同乘21x -进行化简,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1x ≠等式两边同乘21x -得,21142x x x ++-=-化简得2320x x -+=,解得2x =.经检验,2x =为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2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以及解方程等知识,属于基础题.4.(10分)不查表求sin105︒的值.【考点】GP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专题】15:综合题【分析】把105︒变为18075︒-︒,然后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把75︒变为3045︒+︒,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即可得到值.【解答】解:sin105sin(18075)sin75︒=︒-︒=︒sin(3045)sin30cos45cos30sin 45=︒+︒=︒︒+︒︒12==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求值,是一道基础题.5.(10分)一个正三棱柱形的零件,它的高是10cm ,底面边长是2cm ,求它的体积.【考点】LF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11:计算题;38:对应思想;4O :定义法;5Q :立体几何【分析】根据正三棱柱形的底面积和高求得它的体积.【解答】解:正三棱柱形的底面积为122602S sin =⋅⋅⋅︒底面; 且高为10h =,由柱体的体积公式得,()31010V S h cm ===底面.【点评】本题考查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是简单的计算题.6.(10分)一条直线过点(1,3)-,并且与直线250x y +-=平行,求这条直线的方程.【考点】II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求与直线250x y +-=平行的直线的斜率,再根据其过点(1,3)-,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解答】解:直线250x y +-=的斜率2k =-,∴所求直线斜率2k '=-.故过点(1,3)-且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为32(1)y x +=--,即210x y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的平行关系,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基础题.7.(10分)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考点】HT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14:证明题【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定和条件找到三角形全等即可求证.【解答】zm :如图,在BDC ∆与CEB ∆中,DBC ECB ∠=∠,90BDC CEB ∠=∠=︒,BC BC =,BDC CEB ∴∆≅∆,CD BE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8.(10分)为了测湖岸边A 、B 两点的距离,选择一点C ,测得50CA =米,30CB =米,120ACB ∠=︒,求AB .【考点】HR :余弦定理;HU :解三角形【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余弦定理把50CA =米,30CB =米,120ACB ∠=︒代入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由余弦定理可得222cos AB AC BC AC BC =+-,70AB =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9.(10分)在2和30中间插入两个正数,这两个正数插入后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插入的两个正数?【考点】83:等差数列的性质;87: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依题意设出此数列,进而根据等比中项的性质和等差中项的性质联立方程组求得x和y ,则插入的两个数可求.【解答】解:设此数列为2,x ,y ,30.于是有230x y x y x y⎧=⎪⎨⎪-=-⎩解得6x =,18y =.故插入的两个正数为6,18,因此,所成的数列为2、6、18、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0分)已知二次函数265y x x =-+.(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考点】3V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专题】13:作图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和对称轴公式分别求出即可;(2)根据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出函数图象即可;(3)令0x =求出对应的y 值,写出坐标为与函数图象y 轴的交点,令0y =求出对应的x 值,写出坐标为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解答】解:(1)1a =,6b =-,5c =6322b a -∴-=-=,242036444ac b a --==-, ∴顶点坐标为(3,4)-,对称轴为直线3x =.(2)如图列表(描点略)(3)图象与x 轴相交,0y =即2650x x -+=解得11x =,25x =,所以与x 轴交点的坐标为(1,0)(5,0);图象与y 轴相交,0x =解得5y =,所以与y 轴交点的坐标为(0,5).【点评】考查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和对称轴公式,会利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会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考点卡片1.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相对于一次函数而言,顾名思义就知道它的次数为二次,且仅有一个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它的一般表达式为:y=ax2+bx+c(a≠0)【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不管在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解析几何里面,或是代数综合体都有可能出题,其性质主要有初中学的开口方向、对称性、最值、几个根的判定、韦达定理以及高中学的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和曲线的平移.这里面略谈一下他的一些性质.①开口、对称轴、最值与x轴交点个数,当a>0(<0)时,图象开口向上(向下);对称轴x;最值为:f();判别式△=b2﹣4ac,当△=0时,函数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0时,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无交点.②根与系数的关系.若△≥0,且x1、x2为方程y=ax2+bx+c的两根,则有x1+x2,x1•x2;③二次函数其实也就是抛物线,所以x2=2py的焦点为(0,),准线方程为y,含义为抛物线上的点到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④平移:当y=a(x+b)2+c向右平移一个单位时,函数变成y=a(x﹣1+b)2+c;【命题方向】熟悉二次函数的性质,会画出抛物线的准确形状,特别是注意抛物线焦点和准线的关系,抛物线最值得取得,这也是一个常考点.2.有理数指数幂及根式【根式与分数指数幂】规定:(a>0,m,n∈N*,n>1)(a>0,m,n∈N*,n>1)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常考题型:例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1)0=﹣1B、aC、3D、a(a>0)分析:直接由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化简求值,然后逐一核对四个选项得答案.解:∵(﹣1)0=1,∴A不正确;∵,∴B不正确;∵,∴C正确;∵∴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考查了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基础的计算题.【有理数指数幂】(1)幂的有关概念:①正分数指数幂:(a>0,m,n∈N*,且n>1);②负分数指数幂:(a>0,m,n∈N*,且n>1);③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2)有理数指数幂的性质:①a r a s=a r+s(a>0,r,s∈Q);②(a r)s=a rs(a>0,r,s∈Q);③(ab)r=a r b r(a>0,b>0,r∈Q).常考题型:例1:若a>0,且m,n为整数,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a m•a n=a m•n C、(a m)n=a m+n D、1÷a n=a0﹣n分析:先由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先分别判断四个备选取答案,从中选取出正确答案.解:A中,a m÷a n=a m﹣n,故不成立;B中,a m•a n=a m+n≠a m•n,故不成立;C中,(a m)n=a m•n≠a m+n,故不成立;D中,1÷a n=a0﹣n,成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3.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知识点的知识】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有时,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笛卡尔的方程思想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宇宙世界,充斥着等式和不等式.4.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 n=na1n(n﹣1)或S n(n∈N+),另一重要特征是若p+q=2m,则有2a m=a p+a q(p,q,m都为自然数)例: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1<a2<a3<…<a n且a3,a6为方程x2﹣10x+16=0的两个实根.(1)求此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268是不是此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多少项?若不是,说明理由.解:(1)由已知条件得a3=2,a6=8.又∵{a n}为等差数列,设首项为a1,公差为d,∴a1+2d=2,a1+5d=8,解得a1=﹣2,d=2.∴a n=﹣2+(n﹣1)×2=2n﹣4(n∈N*).∴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n﹣4.(2)令268=2n﹣4(n∈N*),解得n=136.∴268是此数列的第136项.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等差数列题,第一问告诉你第几项和第几项是多少,然后套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求出首项和公差d,这样等差数列就求出来了.第二问判断某个数是不是等差数列的某一项,其实就是要你检验看符不符合通项公式,带进去检验一下就是的.【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3)m,n∈N+,则a m=a n+(m﹣n)d;(4)若s,t,p,q∈N*,且s+t=p+q,则a s+a t=a p+a q,其中a s,a t,a p,a q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时,有a s+a t=2a p;(5)若数列{a n},{b n}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 n+kb n}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均为常数.(6)a n,a n﹣1,a n﹣2,…,a2,a1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7)从第二项开始起,每一项是与它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也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即2a n+1=a n+a n+2,2a n=a n﹣m+a n+m,(n≥m+1,n,m∈N+)(8)a m,a m+k,a m+2k,a m+3k,…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首项不一定选a1).5.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又名几何数列),是一种特殊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因为第二项与第一项的比和第三项与第二项的比相等,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注:q=1 时,a n为常数列.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一样,也有一些通项公式:①第n项的通项公式,a n=a1q n﹣1,这里a1为首项,q为公比,我们发现这个通项公式其实就是指数函数上孤立的点.②求和公式,S n,表示的是前面n项的和.③若m+n=q+p,且都为正整数,那么有a m•a n=a p•a q.例:2,x,y,z,18成等比数列,则y=.解:由2,x,y,z,18成等比数列,设其公比为q,则18=2q4,解得q2=3,∴y=2q2=2×3=6.故答案为:6.本题的解法主要是运用了等比数列第n项的通项公式,这也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即知道某两项的值然后求出公比,继而可以以已知项为首项,求出其余的项.关键是对公式的掌握,方法就是待定系数法.【等比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a m•q n﹣m,(n,m∈N*).(2)若{a n}为等比数列,且k+l=m+n,(k,l,m,n∈N*),则a k•a l=a m•a n(3)若{a n},{b n}(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 n}(λ≠0),{a},{a n•b n},仍是等比数列.(4)单调性:或⇔{a n}是递增数列;或⇔{a n}是递减数列;q=1⇔{a n}是常数列;q<0⇔{a n}是摆动数列.6.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知识点的认识】(1)C(α﹣β):cos (α﹣β)=cosαcosβ+sinαsinβ;(2)C(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3)S(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4)S(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5)T(α+β):tan(α+β).(6)T(α﹣β):tan(α﹣β).7.余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是△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_B,c2=a2+b2﹣2ab cos_C变形①a=2R sin A,b=2R sin_B,c=2R sin_C;cos A,形式②sin A,sin B,sin C;③a:b:c=sin A:sin B:sin C;④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 cos B,cos C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1)测距离问题: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解题关键在于明确:①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②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2)测量高度问题:解题思路: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②对于顶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点拨: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8.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知识点的知识】1、几何中的长度计算:(1)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解: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解:①解三角形;②判断三角形的形状;③实现边角之间的转化.包括:a、已知三边,求三个角;b、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1)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①S=a•h a(h a表示边a上的高);②S=ab sin C=ac sin B=bc sin A.③Sr(a+b+c)(r为内切圆半径).(2)面积问题的解法:①公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等特殊图形,可用相应面积公式解决.②割补法:若是求一般多边形的面积,可采用作辅助线的办法,通过分割或补形把不是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分割成不重叠的几个三角形,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3、几何计算最值问题:(1)常见的求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来表示x,再由x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 的取值范围;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⑥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⑦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三角形内角范围内的变化情况:①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且0≤sinα≤1;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且0≤cosα≤1;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tanα>0.②当角度在90°~18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且0≤sinα≤1;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且﹣1≤cosα≤0;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tanα<0.9.解三角形【知识点的知识】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A、B、C),由A+B+C=π求C,由正弦定理求a、b.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a、b、c),应用余弦定理求c边;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对的角,然后利用A+B+C=π,求另一角.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应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π求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边,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4.已知三边a、b、c,应用余弦定理求A、B,再由A+B+C=π,求角C.5.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正北或正南,北偏东××度,北偏西××度,南偏东××度,南偏西××度.6.俯角和仰角的概念: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中OD、OE是视线,是仰角,是俯角.7.关于三角形面积问题①S△ABC ah a bh b ch c(h a、h b、h c分别表示a、b、c上的高);②S△ABC ab sin Cbc sin Aac sin B;③S△ABC=2R2sin A sin B sin C.(R为外接圆半径)④S△ABC;⑤S△ABC,(s(a+b+c));⑥S△ABC=r•s,(r为△ABC内切圆的半径)在解三角形时,常用定理及公式如下表:名称公式变形内角和定理A+B+C=π,2A+2B=2π﹣2C余弦定理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 cos A cos B cos C正弦定理2R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 sin A,sin B,sin C射影定理a cos B+b cos A=ca cos C+c cos A=bb cos C+c cos B=a面积公式①S△ah a bh b ch c②S△ab sin Cac sin Bbc sin A③S△④S△,(s(a+b+c));⑤S△(a+b+c)r(r为△ABC内切圆半径)sin A sin B=sin C10.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知识点的知识】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1、k2,有:(1)l1∥l2⇔k1=k2;(2)l1⊥l2⇔k1•k2=﹣1.2、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一般式:Ax+By+C=0,注意A、B不同时为0.直线一般式方程Ax+By+C=0(B≠0)化为斜截式方程yx,表示斜率为,y轴上截距为的直线.(2)与直线l:Ax+By+C=0平行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Ax+By+C1=0;与直线Ax+By+C =0垂直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Bx﹣Ay+C1=0.(3)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是:l1:A1x+B1y+C1=0(A1,B1不同时为0),l2:A2x+B2y+C2=0(A2,B2不同时为0),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判别:①l1⊥l2⇔A1A2+B1B2=0;②l1∥l2⇔A1B2﹣A2B1=0,A1C2﹣A2B1≠0;③l1与l2重合⇔A1B2﹣A2B1=0,A1C2﹣A2B1=0;④l1与l2相交⇔A1B2﹣A2B1≠0.如果A2B2C2≠0时,则l1∥l2⇔;l1与l2重合⇔;l1与l2相交⇔.11.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知识点的知识】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柱=sh,V锥Sh.。
【高考数学试题】197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共34页)

【高考数学试题】197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共34页)【高考数学试题】197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 ...................................................... 1 北京市(理科) ............................................................................................................................... 1 北京市(文科) ............................................................................................................................... 3 上海市(理科) ............................................................................................................................... 5 上海市(文科) ............................................................................................................................... 8 天津市 ............................................................................................................................................ 10 河北省 ............................................................................................................................................ 13 福建省(理科) ............................................................................................................................. 17 福建省(文科) ............................................................................................................................. 23 黑龙江省......................................................................................................................................... 26 江苏省 .. (29)北京市(理科)1.解方程.31x x -=-解:将两边平方,得 x 2-1=9-6x+x,即x 2-7x+10=0,(x-2)(x-5)=0, ∴x=2,x=5。
1977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1977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120分)1.(10分)(1977•北京)解方程.2.(10分)(1977•北京)计算:.3.(10分)(1977•北京)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4.(10分)(1977•北京)证明:.5.(10分)(1977•北京)求过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且过(1,1)点的直线方程.6.(10分)(1977•北京)某工厂今年七月份的产值为100万元,以后每月产值比上月增加20%,问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多少?7.(10分)(1977•北京)已知二次函数y=x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轴、y轴的交点坐标.8.(10分)(1977•北京)一只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起初船在A处看见一灯塔B在船的北45°东方向,一小时后船在C处看见这个灯塔在船的北15°东方向,求这时船和灯塔的距离CB.9.(10分)(1977•北京)有一个圆内接三角形ABC,∠A的平分线交BC于D,交外接圆于E,求证:AD•AE=AC•AB.10.(10分)(1977•北京)当m取哪些值时,直线y=x+m与椭圆有一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没有交点?当它们有一个交点时,画出它的图象.11.(1977•北京)求函数f(x)=的导数.12.(1977•北京)(1)试用ε﹣δ语言叙述“函数f(x)在点x=x0处连续的定义;(2)试证明:若f(x)在点x=x0处连续,且f(x0)>0,则存在一个x0的(x0﹣δ,x0+δ),在这个邻域内,处处有f(x)>0.1977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120分)1.(10分)(1977•北京)解方程.考点:方根与根式及根式的化简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要保证方程有意义即x﹣1≥0,3﹣x≥0,再将方程两边平方,解不等式组求出x的值即为方程的解.解答:解:原方程同解于,解得x=2故方程的解为x=2点评:本题考查解无理方程常采用将方程平方去掉根号,但要注意使原方程有意义.2.(10分)(1977•北京)计算:.考点: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分析:由题意根据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原式=+++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根式分母的有理化和分数指数幂的化简,比较简单.3.(10分)(1977•北京)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欲求lg.的式子转化成条件中的式子:“lg2=0.3010,lg3=0.4771”来表示即可.解答:解:∵lg=lg.又∵知lg2=0.3010,lg3=0.4771,∴lg=lg=0.8266.答案是:0.826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切实掌握对数的运算律是解题的关键.4.(10分)(1977•北京)证明:.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三角函数恒等式的证明.专题:证明题.分析:先看左边,把正切换成正弦和余弦的形式,利用同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化简整理,结果为右边,进而证明原式.解答:证:∵(1+tana)2===∴原式成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中各种公式,并灵活运用.5.(10分)(1977•北京)求过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且过(1,1)点的直线方程.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求出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坐标,两点式写出直线方程,将它化为一般式.解答:解:由x+y﹣7=0和3x﹣y﹣1=0联立方程组并解得:x=2,y=5.∵直线过点(2,5)和(1,1)∴所求的直线方程为,即:4x﹣y﹣3=0.点评:本题考查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6.(10分)(1977•北京)某工厂今年七月份的产值为100万元,以后每月产值比上月增加20%,问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多少?考点: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知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为:100+(1+20%)•100+(1+20%)2•100+(1+20%)3•100,然后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为100+(1+20%)•100+(1+20%)2•100+(1+20%)3•100=.答: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536.8万元.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思考,合理地建立方程.7.(10分)(1977•北京)已知二次函数y=x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轴、y轴的交点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专题:作图题;综合题.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和对称轴公式分别求出即可;(2)根据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出函数图象即可;(3)令x=0求出对应的y值,写出坐标为与函数图象y轴的交点,令y=0求出对应的x值,写出坐标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解答:解:(1)∵a=1,b=﹣6,c=5∴﹣=﹣=3,==﹣1∴顶点坐标为(3,﹣1),对称轴为直线x=3.(2)如图列表(描点略)(3)图象与x轴相交,y=0即x2﹣6x+5=0解得x1=1,x2=5,所以与x轴交点的坐标为(1,0)(5,0);图象与y轴相交,x=0解得y=5,所以与y轴交点的坐标为(0,5).点评:考查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和对称轴公式,会利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会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8.(10分)(1977•北京)一只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起初船在A处看见一灯塔B在船的北45°东方向,一小时后船在C处看见这个灯塔在船的北15°东方向,求这时船和灯塔的距离CB.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分别可知AC,∠BAC和∠ABC,进而利用正弦定理求得BC.解答:解:由已知条件及图可得AC=20海里,∠BAC=45°,∠ABC=30°.由正弦定理可得(海里).答:船和灯塔的距离CB为20海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解题的方法一般是利用三角函数中的基本公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得问题的解.9.(10分)(1977•北京)有一个圆内接三角形ABC,∠A的平分线交BC于D,交外接圆于E,求证:AD•AE=AC•AB.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汇总

197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北京市(理科)1.解方程.31x x -=-解:将两边平方,得 x 2-1=9-6x+x,即x 2-7x+10=0,(x-2)(x-5)=0, ∴x=2,x=5。
经检验x=5是增根,故原方程的解是x=2。
2.计算121222021-++-.122:+=原式解3.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 45。
解:lg 45=21lg 21032⨯=0.8266。
4.证明αα+=α+22cos 2sin 1)1(tg原式成立证∴αα+=αα+αα+α=⎪⎭⎫ ⎝⎛αα+α=α+222222cos 2sin 1cos sin cos sin 2cos cos sin cos )1(:tg 5.求过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且过(1,1)点的直线方程。
解:由x+y-7=03x-y-1=0, 解得x=2,y=5。
过点(2,5)和(1,1)的直线方程为y=4x-3。
6.某工厂今年七月份的产值为100万元,以后每月产值比上月增加20%,问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多少?解: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为 100+(1+20%)·100+(1+20%)2·100+(1+20%)3·100=)(8.5362.00736.110012.1]1)2.1[(1004万元=⨯=--⨯ 7.已知二次函数y=x 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 (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
解:如图(列表,描点)略。
8.一只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起初船在A 处看见一灯塔B 在船的北450东方向,一小时后船在C 处看见这个灯塔在船的北150东方向,求这时船和灯塔的距离CB 。
解:由已知条件及图可得AC=20海里,∠BAC=450,∠ABC=300。
由正弦定理可得9.有一个圆内接三角形ABC ,∠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交外接圆于E ,求证:AD ·AE=AC ·AB 。
1977年全国各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1977年全国各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1.(10分)计算:.2.(10分)化简:.3.(10分)解方程:.4.(10分)不查表求sin105°的值.5.(10分)一个正三棱柱形的零件,它的高是10cm,底面边长是2cm,求它的体积.6.(10分)一条直线过点(1,﹣3),并且与直线2x+y﹣5=0平行,求这条直线的方程.7.(10分)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8.(10分)为了测湖岸边A、B两点的距离,选择一点C,测得CA=50米,CB=30米,∠ACB=120°,求AB.9.(10分)在2和30中间插入两个正数,这两个正数插入后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插入的两个正数?10.(10分)已知二次函数y=x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轴、y轴的交点坐标.1977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1.(10分)计算:.考点: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把原式转化为1+﹣,由此能求出的值.解答:解:原式=1+﹣=1+=0.点评:本题考查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求解.2.(10分)化简:.考点:方根与根式及根式的化简运算.分析:分子分母同乘以,整理可得.解答:解:原式=.点评:本题考查分母或分子有理化.3.(10分)解方程:.考点: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对等式两边同乘x2﹣1进行化简,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x≠1等式两边同乘x2﹣1得,x+1+x2﹣1=4x﹣2化简得x2﹣3x+2=0,解得x=2.∴原方程的解为x=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以及解方程等知识,属于基础题.4.(10分)不查表求sin105°的值.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专题:综合题.分析:把105°变为180°﹣75°,然后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把75°变为30°+45°,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即可得到值.解答:解:sin105°=sin(180°﹣75°)=sin75°=sin(30°+45°)=sin30°cos45°+cos30°sin45°=×+×=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求值,是一道基础题.5.(10分)一个正三棱柱形的零件,它的高是10cm,底面边长是2cm,求它的体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计算题.分析:因为正三棱柱形的底面积由正弦定理的推论可求得,为S=•2•2•sin60°,已知高h=10,由体积公式即可求得.解答:解:正三棱柱形的底面积为S=•2•2•sin60°,高h=10,由柱体的体积公式得,体积V=sh=•2•2•sin60°•10==(cm3).点评:本题考查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是简单的计算题.6.(10分)一条直线过点(1,﹣3),并且与直线2x+y﹣5=0平行,求这条直线的方程.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与直线2x+y﹣5=0平行的直线的斜率,再根据其过点(1,﹣3),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解答:解:∵直线2x+y﹣5=0的斜率k=﹣2,∴所求直线斜率k′=﹣2.故过点(1,﹣3)且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为y+3=﹣2(x﹣1),即2x+y+1=0.点评:本题考查直线的平行关系,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基础题.7.(10分)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证明题.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定和条件找到三角形全等即可求证.解答:zm:如图,在△BDC与△CEB中,∵∠DBC=∠ECB,∠BDC=∠CEB=90°,BC=BC,∴△BDC≌△CEB,CD=BE.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8.(10分)为了测湖岸边A、B两点的距离,选择一点C,测得CA=50米,CB=30米,∠ACB=120°,求AB.考点: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余弦定理把CA=50米,CB=30米,∠ACB=120°代入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由余弦定理可得AB=AC2+BC2﹣2AC•BC•cos,∠ACB=70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9.(10分)在2和30中间插入两个正数,这两个正数插入后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插入的两个正数?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依题意设出此数列,进而根据等比中项的性质和等差中项的性质联立方程组求得x和y,则插入的两个数可求.解答:解:设此数列为2,x,y,30.于是有解得x=6,y=18.故插入的两个正数为6,18,因此,所成的数列为2、6、18、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0分)已知二次函数y=x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轴、y轴的交点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专题:作图题;综合题.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和对称轴公式分别求出即可;(2)根据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出函数图象即可;(3)令x=0求出对应的y值,写出坐标为与函数图象y轴的交点,令y=0求出对应的x值,写出坐标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解答:解:(1)∵a=1,b=﹣6,c=5∴﹣=﹣=3,==﹣1∴顶点坐标为(3,﹣1),对称轴为直线x=3.(2)如图列表(描点略)(3)图象与x轴相交,y=0即x2﹣6x+5=0解得x1=1,x2=5,所以与x轴交点的坐标为(1,0)(5,0);图象与y轴相交,x=0解得y=5,所以与y轴交点的坐标为(0,5).点评:考查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和对称轴公式,会利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会求函数标轴的交点坐标.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120分)1.(10分)解方程.2.(10分)计算:.3.(10分)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4.(10分)证明:.5.(10分)求过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且过(1,1)点的直线方程.6.(10分)某工厂今年七月份的产值为100万元,以后每月产值比上月增加20%,问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多少?7.(10分)已知二次函数y=x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轴、y轴的交点坐标.8.(10分)一只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起初船在A处看见一灯塔B在船的北45°东方向,一小时后船在C处看见这个灯塔在船的北15°东方向,求这时船和灯塔的距离CB.9.(10分)有一个圆内接三角形ABC,∠A的平分线交BC于D,交外接圆于E,求证:AD•AE=AC•AB.10.(10分)当m取哪些值时,直线y=x+m与椭圆有一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没有交点?当它们有一个交点时,画出它的图象.11.(10分)求函数f(x)=的导数.12.(10分)(1)试用ε﹣δ语言叙述“函数f(x)在点x=x0处连续的定义;(2)试证明:若f(x)在点x=x0处连续,且f(x0)>0,则存在一个x0的(x0﹣δ,x0+δ),在这个邻域内,处处有f(x)>0.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120分)1.(10分)解方程.考点:方根与根式及根式的化简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要保证方程有意义即x﹣1≥0,3﹣x≥0,再将方程两边平方,解不等式组求出x的值即为方程的解.解答:解:原方程同解于,解得x=2故方程的解为x=2点评:本题考查解无理方程常采用将方程平方去掉根号,但要注意使原方程有意义.2.(10分)计算:.考点: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分析:由题意根据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原式=+++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根式分母的有理化和分数指数幂的化简,比较简单.3.(10分)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欲求lg.的式子转化成条件中的式子:“lg2=0.3010,lg3=0.4771”来表示即可.解答:解:∵lg=lg.又∵知lg2=0.3010,lg3=0.4771,∴lg=lg=0.8266.答案是:0.826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切实掌握对数的运算律是解题的关键.4.(10分)证明:.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三角函数恒等式的证明.专题:证明题.分析:先看左边,把正切换成正弦和余弦的形式,利用同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化简整理,结果为右边,进而证明原式.解答:证:∵(1+tana)2===∴原式成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中各种公式,并灵活运用.5.(10分)求过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且过(1,1)点的直线方程.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求出两直线x+y﹣7=0和3x﹣y﹣1=0的交点坐标,两点式写出直线方程,将它化为一般式.解答:解:由x+y﹣7=0和3x﹣y﹣1=0联立方程组并解得:x=2,y=5.∵直线过点(2,5)和(1,1)∴所求的直线方程为,即:4x﹣y﹣3=0.点评:本题考查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6.(10分)某工厂今年七月份的产值为100万元,以后每月产值比上月增加20%,问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多少?考点: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知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为:100+(1+20%)•100+(1+20%)2•100+(1+20%)3•100,然后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为100+(1+20%)•100+(1+20%)2•100+(1+20%)3•100=.答:今年七月份到十月份总产值是536.8万元.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思考,合理地建立方程.7.(10分)已知二次函数y=x2﹣6x+5.(1)求出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2)画出它的图象;(3)分别求出它的图象和x轴、y轴的交点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专题:作图题;综合题.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和对称轴公式分别求出即可;(2)根据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出函数图象即可;(3)令x=0求出对应的y值,写出坐标为与函数图象y轴的交点,令y=0求出对应的x值,写出坐标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解答:解:(1)∵a=1,b=﹣6,c=5∴﹣=﹣=3,==﹣1∴顶点坐标为(3,﹣1),对称轴为直线x=3.(2)如图列表(描点略)(3)图象与x轴相交,y=0即x2﹣6x+5=0解得x1=1,x2=5,所以与x轴交点的坐标为(1,0)(5,0);图象与y轴相交,x=0解得y=5,所以与y轴交点的坐标为(0,5).点评:考查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和对称轴公式,会利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会求函数标轴的交点坐标.8.(10分)一只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起初船在A处看见一灯塔B在船的北45°东方向,一小时后船在C处看见这个灯塔在船的北15°东方向,求这时船和灯塔的距离CB.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分别可知AC,∠BAC和∠ABC,进而利用正弦定理求得BC.解答:解:由已知条件及图可得AC=20海里,∠BAC=45°,∠ABC=30°.由正弦定理可得(海里).答:船和灯塔的距离CB为20海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解题的方法一般是利用三角函数中的基本公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得问题的解.9.(10分)有一个圆内接三角形ABC,∠A的平分线交BC于D,交外接圆于E,求证:AD•AE=AC•AB.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江苏省)试题及答案
1.(1)计算.)8
27(()14.3()101()412(21
221---
+-+ 解:原式=99
(2)求函数)5lg(3
1
2x x x y -+-+
-=
的定义域 解:根据题意,得⎪⎩
⎪
⎨⎧≠<≥∴⎪⎩⎪⎨⎧≠->-≥-352030502x x x x x 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5332<<<≤x x 和
(3)解方程.1255
22
=+x
x
解:原方程即,55322
=+x
x
223,3, 1.x x x x ∴+==-=均为原方程的解.
(4)计算⎪⎭
⎫ ⎝
⎛-333
3
33log log 解:原式=.33log )3log 271
(
log )3(log log 333327
1
33=-=-=-- (5)把直角坐标方程9)3(2
2=+-y x 化为极坐标方程
解:原方程可展开为,9962
2=++-y x x
22260,6cos 0,06cos 6cos x x y ρρθρρθρθ-+=-⋅=∴===或即(6)计算
.321lim 2
n n n ++++∞→ 解:原式=.2121lim 2)
1(lim 2
=+=+∞→∞→n n n n n n n
(7)分解因式.48322
24-+--y y y x x
解:原式=2
2
22
)22()(---y y x 2
222
(22)(22)(2)(32).x y y x y y x y x y =-+---+=+--+ 3.过抛物线x y 42
=的焦点作倾斜角为
π4
3
的直线,它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 解:抛物线x y 42=的焦点坐标为(1,0)所作直线方程为
,1)1(4
3x y x tg
y -=-π
=或它与抛物线之二交点坐标由下面方程组 确定⎩⎨⎧=+-=-=-=,016,4)1(41222x x x x x y x y 解得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 1+x 2=6, x 1x 2=1.
又解得,044),1(42
2
=-+-=y y y y y 1+y 2=-4,y 1y 2=-4.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d -+-=
但,324364)()(212
21221=-=-+=-x x x x x x
8
3232,3216164)()(21221221=+=∴=+=-+=-d y y y y y y
故AB 两点间距离为83.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0
,CD 、CE 分别为斜边AB 上的高和中线,且∠BCD 与∠ACD 之比为3:1,求证CD=DE
证:∵∠A+∠ACD=∠A+∠B=900
,
∴∠ACD=∠B
又∵CE 是直角△ABC 的斜边AB 上的中线 ∴CE=EB
∠B=∠ECB ,∠ACD=∠ECB 但∵∠BCD=3∠ACD , ∠ECD=2∠ACD=
21∠ACB=2
1×900=450
, △E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E=DE
4.在周长为300cm 的圆周上,有甲、乙两球以大小不
等的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甲球从A 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乙球从B 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两球相遇于C 点D 点已知AmC=40厘米,BnD=20厘米,求ACB 的长度
解:如图设厘米甲球速度为甲v ,乙球速度为v 根据二次从出发到相遇二球运动的时间都相同,可
40
v v v x v 乙甲乙甲或第二次等候时方程
.280)
20(42
120220300x x v v v x v x -+=+=--甲乙乙甲或 由此可得,280)
20(440x x x -+=
.0)80)(40(=--x x
由于已知条件甲v ≠乙v ,∴x ≠40,
(厘米) (厘米) 5.(1)若三角形三内角成等差数列,求证必有一内角为60 证:设三角形三内角分别为,,,d d +αα-α则有
()()180,318060.d d ααααα-+++=︒=︒∴=︒
(2)若三角形三内角成等差数列,而且三边又成等比数列,求证三角形三内角都是600
证:由题(1)可知,此三角形必有一内角为600
,今设其对边为a ,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aq a q
a
,,(此处q 为公比,且0>q )
由余弦定理可得2
22
2
222111
()()2cos 60,12,20,2a a
a aq q q q
q
q q
=+-⋅
⋅︒=
+-⋅-+= )
,(1,1,11
,0)1(22舍去不合题意-===∴==-q q q q q q q
由1=q 可知,此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均为600
6.在两条平行的直线AB 和CD 上分别取定一点M 和N ,在直线AB 上取一定线段ME=a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K ,连结EK 并延长交CD 于F 试问K 取在哪里△EMK 与△FNK 的面积之和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过点K 作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PQ ,
C
A D E B
A 甲 乙 D
B
设PQ=l ,MN=m , 令PK=x ,则KQ=x l - ∴△EMK ∽△FNK , ∴
.NK
MK
NF ME = 又∵△MKP ∽△NKQ , ∴
.KQ KP NK MK =于是得到,KQ
KP
NF ME = .)(x
x l a KP KQ ME NF -=⋅=
从而△EMK 与△FNK 的面积之和为
2222211()()22()()222221),
a l x a l x a x lx l l A x a l x x a x l x x x x
a l ⎡⎤---+=⋅⋅+⋅-⋅=+=⋅=⋅-+⎢⎥⎣⎦⎡⎤
=+⎢⎥⎣⎦
,2
2
,02时也即时当l x x
l x =
=-
∴A 有最小值.)12(al - l x 22=
表示点K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2倍的PQ ,从而点K 到M 的距离也为MN 的22倍,即KM=2
2MN. 附加题 1求极限).1(lim
x x x n -+∞
→
解:原式=x
x x x x x x n ++++-+∞
→1)
1)(1(lim
.2
11111lim
1lim
=++=++=∞
→∞
→x
x
x x n n 2.求不定积分
.)1(2⎰+x e dx
解:令,1t e x
=+
则,)1(dx t dx e dt x
-== .1
-=
t dt dx 2222111111
()()ln(1)ln (1)(1)(1)111ln ln(1)ln(1).11x x x x
x x
dx dt dt dt t t C e t t t t t t t t t
e e C x e C e e
∴==-=--=--+++---=-+++=-+++++⎰
⎰⎰⎰
P M E
A B K C D F N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