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二、探究新知(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练习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角——3个顶点——3个(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角形特性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

三角形特性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三角形特性的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新课讲授】知识点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例1。
1、做一做: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
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回答: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知识点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两次。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提问:老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三角形的特性

二、实验探究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小棒组别
能或不能
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①
4+5○6 6+4○6
③
3+3○6 6+3○3
④
2+3○6 6+3○2 2+6○3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临江市大湖中心校张辛审核人:临江市大湖中心校周广敏
3.请学生对照同学们对照的说法,判断下面几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4.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练习纸:三角形屋顶的房子和斜拉桥。
你能测量出三角形房顶和斜拉桥的高度吗?
四、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临江市大湖中心校张辛审核人:临江市大湖中心校周广敏
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5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第1节三角形的特征【知识梳理】1.认识三角形(1)画三角形在平面上任意画三个点(这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用线段把每两个点连起来,所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如下图:三角形ABC:(2)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观察所画的三角形你会发现,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每两条边所夹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3个内角,3个内角的顶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共有三个顶点。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一个三角形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过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做高,所以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可以做三条高。
画高时必须由定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它们是相对的,当边长不够长时,可画虚线延长。
所画的高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
三角形的三条高总是相交于一点的,这个交点或在三角形内部,或在三角形外部,或在三角形边上,在这里,三角形的内部和外部指的是三角形的三条边所围成的范围的内部或外部。
下一节中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我们会发现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高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下图所示: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虚线)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一条虚线加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虚线)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表示成三角形ABC。
2.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会完全确定,不会改变,因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它能够起到固定物体的作用,使物体不容易变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相加与最长的比较即可,如果最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也就证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诊断自测】一、选择题21、下面三组线段中,不可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新插图)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课件

拉不动。
一拉。
三、解决问题,巩固运用
1.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边形容易变形,你能想办法让四边形 也拉不动吗?
2. 围篱笆。 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
√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你对三 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R·四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看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稳定、支撑
二、动手操作,理解感知
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 看看各能围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 样。)
我围来围去,围出的 都是一种三角形。
我已经围出3个不同 形状的四边形了!
实验 拉动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含义;2、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认识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条高。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三角形的高。
说教学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
主要教法选择:观察法、知识迁移法教学设计一、导入请每位同学从你的抽屉里拿出两根小棒,试一试,你能摆出什么图形?谁来说说自己摆出了什么图形?(指名说)下面请每位同学再添上一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指名说)用屏幕出示学生们可能摆出的图形,提问:你能说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吗?那么,在同学们摆出的图形中,那些是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学习新课1、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组成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让学生充分发言)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许多的三角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像)⑵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生活中的三角形,那么你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等)提问: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围成)为什么?(三角形是封闭图形)那么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去围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请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2、学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⑴小组活动:请组长将本组的小棒分给组员,每人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谁摆得又对又快!有学生发现自己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啊?小组研究: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小组汇报,并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

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笔记▷教学内容教科书P59例2,完成P59“做一做”,P63“练习十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2.在观察、实验中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具三角尺和学具三角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中间加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看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
(课件出示图片)【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课件中相应显示学生找到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找出事物中的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为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积累经验。
师: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东西都被设计成三角形,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做能使物体更加牢固……师: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2)]二、动手操作,理解感知1.从唯一性的角度初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件出示教科书P59例2。
(1)学生拿出小棒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交流汇报结果。
(3)推选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只能摆出一种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却能摆出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师:我们摆出的三角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拿出形状相同的教具三角尺和学具三角尺让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师: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那么多种呢?【学情预设】结合刚才观察三角尺的经验,学生能得出:角度发生了改变,使得形状会随之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观察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3条边确定了,其相应的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无论怎么围,所围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而围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能力培养与测试

=20.5
=29.6
=36.8
⑴ 17.6+18.4-20.5 =36-20.5 =15.5(m)
答:第二段绳子长15.5m。
⑵ 18.4-17.6=0.8(m) 答:第三段绳子比第一段长0.8m。
③ ②
第2课时 轴对称(2)
轴对称 对称轴 完全
对称轴
对称轴
1
3
4
2
第3课时 平移(1)
10.35+10.35-1.86 =20.7-1.86 =18.84(cm) 答:这张较长的纸条长3.2cm。
第5课时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
1.4 0.67 0.33 6.2 1.8 5.6 4.4 0.68 0.32
18.50+9.70+5.50+3.30 =(18.50+5.50)+(9.70+3.30) =24+13 =37(元) 答:应付37元。
右7
左6
上7 下6
第4课时 平移(2)
1
2
2
9
1
1
2
3
(7+3)×2=20(cm)
4×3=12(cm2) (16-1)×(8-1)=105(m2)
4×3=12(dm2)
(178+156+212)÷3 =546 ÷3 =182(张) 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有182张邮票。
(135+142+155+178+180+194)÷6 =984 ÷6 =16(人) 答:平均每个年级有学生16人。
+5 8
7 3
8 4
验 算
-5 2
7 5
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