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doc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1教学设计: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EXCEL图表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Excel图表的基本操作、图表类型的选取、图表的美化和优化等。
2.教学过程:
(1)教师通过PPT演示,讲解Excel图表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图表、修改图表数据等。
(2)教师示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进行讲解。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Excel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如何对图表进行美化和优化。
2.重点:让学生了解数据透视表的功能和用途,掌握其基本操作。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据透视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据意识和信息素养。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关键信息,运用图表进行有效表达。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Excel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进行课堂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Excel图表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3)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完成课后拓展任务:探索Excel图表的其他功能和应用,如条件格式、图表联动等。要求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操作练习。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时,需附上图表制作的过程截图,以证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分析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体现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有一定了解,但Excel图表的制作和应用能力尚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数据处理、分析及图表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第一部分《4.2.1表格数据处理》中的内容。
由于本节课是会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所以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条件,我将该部分安排为表格数据计算和表格数据排序、筛选两个课时的内容,本节属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表格数据计算中的两种方法,即公式法和函数法。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每个学校的教学条件不一,学生在计算机能力上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在初中就有对Excel的操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生限于初中学校的教学条件,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不懂。
因此在本堂课之前复习了Excel单元格地址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其次,他们思维活跃,动手操作的欲望强烈,并且他们已经学习过Office中的Word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Word的工具完成一定的任务,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基本需求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公式法或函数法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
(2)能熟练地写出某单元格的计算公式。
(3)能灵活地应用数据填充功能来减轻计算工作量。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理解、掌握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各学科相整合的意识。
(2)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1)能将本堂课所学的运用Excel的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数据计算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
(2)通过学习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体验计算机功能的强大,使用的便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Excel电子表格——数据统计》教学设计

《Excel电子表格——数据统计》教学设计第一篇:《Excel电子表格——数据统计》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普及课教案——何书胜《Excel电子表格——数据统计》教学设计何书胜一、教学设计思想1、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课应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融于课堂之中,最终使学生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互动演示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之间先分析任务,再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然后由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学过程,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激发学生潜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教师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以教材为本,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应以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为主,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暴露,然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最后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实践操作,深入体会计算机中的数据计算。
二、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统计》。
教材从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需要入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针对本课时在本课及本章的位置,以及学生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据求和这一节利用一课时进行专门讲解。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课改理念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意识,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自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主动与别人合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学设计案例【课标要求】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并能从中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处中的重要技能,也是科学研究中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常用方法。
从这个目标出发,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教材处理】1.本节课讲广东教育出版社(下面简称“粤教版”)的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第三章第二节第四部分作为基本教学内容,用一节课时间完成。
2.在主题选取方面,广泛参考了教科版、上海科技版、浙江教育版、中国地理版等教材和网上课例,选取粤教版的例子(评优活动),结合粤教版的教学内容对该例子进行改造,构建了“齐来评选文明班集体”这个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主题。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动运用信息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教材的内容看起来虽然不多,但是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学生在一节课里面可能不能接受太多的内容,而且,就算能“吸收”到全部内容,也未必就全部“消化”。
所以,在衡量了学生的总体情况和本节课的重点安排后,决定删除教材中“数据透视表”的内容,将分类汇总和分析数据内涵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在本节课前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必修模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信息处理时,应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2.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本节课在复习和巩固加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对表格信息加工处理的几种方法进行归纳和实践,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灵活使用不同功能进行信息加工;3.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求和、求平均值、排序、分类汇总和筛选的意义和作用;(2)熟悉运用Excel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1常用表格数据的处理 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

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学习新知,根据个人需求完成这一数据计算与图表呈现的操作。
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迭代优化数据的加工与可视化处理结果。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得到的个性化加工处理结果,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个人需求。
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和工具逐步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解决方案。
四、数据分析及迭代教师活动教师深入提问,引导学生深层思考。
问题1:对于高考填志愿,你还会有哪些要考虑的内容对于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同学们还会有哪些要考虑的内容呢?请各抒己见。
问题2:需要采集哪些数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专业发展了解的需要,使用互联网获取相应的数据,并选用合适的软件进行分析并记录数据处理的过程。
分析建议如下:问题建议过程记录找到了哪些感兴趣的数据浏览数据,寻找感兴趣、可分析的数据,确定分析目标分析目标:收集了哪些数据使用合适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选用合适的软件进行组织和存储收集数据的方法:选用的软件:收集的数据文件名:哪些数据是本次分析必需的整理数据,使之符合分析需要最后保留的数据及格式:如何分析这些数据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数据,创建图表呈现数据采用的分析方法:发现了什么记录分析的结果和形成的结论结果及结论:有哪些心得体会记录在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体会:学生活动1.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针对课题,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角度出发,思考需要的解决方案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对这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迭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重要价值。
鼓励学生课后在本课提供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再采集、加工和处理,开展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探究。
五、总结归纳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如下: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从中整理数据处理的一般思路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整理总结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核心素养的落实本课计算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基于学生根据特定的问题解决的需要形成并落实具体解决方案中实现的。
表格数据处理筛选排序(教案)-(word)可编辑

表格数据处理——排序、筛选常州技师学院何山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的概念;2、技能目标:(1)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
(2)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逐步学会主动学习:根据目标、主动探索、自我小结、自我评价。
3、情感目标:(1)敢于大胆尝试,主动学习,自主探索。
(2)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筛选条件的选择,排序关键字先后的运用2、教学难点:自定义排序,高级筛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的一切从学生出发。
(1)课题的引入选择多哈亚运会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教师由问题一个个提出作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提供给学生“帮助在线”,以供学生分层学习。
(3)目标测试题以小组竞赛方式进行。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集体主义精神。
(4)学生评价结合本节课内容,采用网上表格汇总评价,让学生排序得出本节课得分最高的同学,并筛选出分数高于60分的同学。
体现了本节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四、教学过程:接单击)附学生学习任务:打开“数据.xls”文件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在“任务一”中按“比赛时间”由低到高排序。
任务二、在“任务二”中按“国家/地区”及“奖牌”由低到高排序。
任务三、在“任务三”中按“奖牌”的“金牌”“银牌”“铜牌”自定义排序。
任务四、在“任务四”中筛选出“奖牌”为“金牌”的项目。
任务五、在“任务五”中筛选出“比赛时间”为“17:30”后的项目。
任务六、在“任务六”中筛选“国家/地区”为“日本”和“韩国”获奖牌的项目。
)附:学生抢答题任务:1、哪几个商店畅销圣诞帽?2、圣诞服销量最高的是哪个商店?3、圣诞树销量大于360但小于590的是哪个商店?4、圣诞书和圣诞鞋都卖得最少数量的是哪一个商店?提高题任务※1、在“任务七”中筛选出“中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获奖牌的项目如何操作?※2、在“任务八”中筛选出“国家/地区”是“日本”、“韩国”、“新加坡”获“铜牌”的项目如何操作?※小练习:在任务九中筛选出“小项”是“男子200米蝶泳”“女子100米蝶泳”“女子200米自由泳”的金牌情况。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调整行和列等。
2. 让学生学会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数据,包括文本、数字和公式等。
3. 让学生了解表格的格式设置,包括字体、颜色、边框等。
4. 培养学生运用Excel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
2. 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数据。
3. 表格的格式设置。
4. 实际操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格式设置。
2. 教学难点:表格的格式设置,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操作过程。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Excel表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操作:讲解如何插入、删除表格,调整行和列。
3. 数据输入与编辑:讲解如何在表格中输入数据,编辑文本、数字和公式。
4. 格式设置:讲解如何设置表格的字体、颜色、边框等。
5. 实际操作练习: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任务完成评价:对学生在实际操作练习中完成的任务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拓展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详细操作步骤和示例的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2. 练习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EXCEL中数据计算及处理教案

列举自己所能想到方法
通过实例操作,引起学生的学习新区
完成知识目标〔3〕
翻开"电器销售.*ls〞工作簿,并完成以下操作:
1.使用函数计算各种商品的小计数;
2.使用公式计算各种商品的平均销售额
在创设的情景中,各组学生进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3、能按照教师的提示,通过实例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展操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本节容完成后,就完全具备独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的,通过从第一章就开场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拥有坦然面对一切问题的心态,培养敢于尝试解决复杂问题的勇气。
2.、能承受小组的每一个活动,并保持认真地态度去参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课题
引入
对上一节的成绩问题,不少同学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一种。
在这个工作表中,很显然平时、期中、期末成绩是需要规规矩矩地输入的,但综合成绩需要吗.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复,教师在此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E*CEL有着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而这一点也正是E*CEEL的魅力所在。
交流讨论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对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进展归纳:
1.自动求和计算
2.使用函数〔使用函数的两种方式〕
3.使用公式〔输入公式的两种方式〕
如果有学生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让学生来答复演示,如果没有学生解决出来,就给点时间学生思考,通过对上例的操作给点提示,应该会有学生解决出来。
交流讨论
完成知识目标〔2〕
各组学生进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通过上一节的成绩问题,来引出电子表格在数据处理和计算方面的功能,使学生对电子表格的数据计算各处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xx)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教学要点: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
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
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教学组织: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xx)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概念:(略讲)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
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
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
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a、表格数据的对齐方式、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summber2)、及格率countif(summber1:summber2,’>=60/人数’等公式。
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c、数据的筛选: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d、数据的排序: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如对学生的成绩排名顺序来进行排序,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呢?学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e、数据的分类汇总: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就是说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汇总)。
f、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
她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还具备查询应用的功能等。
要求学生尝试对杀毒软件销售情况数据表的透视表的操作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课本的实例介绍,一边讲解以上概念,一边演示操作过程。
任务: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步骤和使用场合。
三、作业:在excel里,利用公式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题(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34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xx)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教学要点: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
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
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教学组织: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xx)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概念:(略讲)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
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
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
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a、表格数据的对齐方式、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summber2)、及格率countif(summber1:summber2,’>=60/人数’等公式。
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c、数据的筛选: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d、数据的排序: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如对学生的成绩排名顺序来进行排序,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呢?学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e、数据的分类汇总: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就是说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汇总)。
f、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
她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还具备查询应用的功能等。
要求学生尝试对杀毒软件销售情况数据表的透视表的操作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课本的实例介绍,一边讲解以上概念,一边演示操作过程。
任务: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步骤和使用场合。
三、作业:在excel里,利用公式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题(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34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xx)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教学要点: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
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
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教学组织: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xx)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概念:(略讲)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
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
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
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a、表格数据的对齐方式、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summber2)、及格率countif(summber1:summber2,’>=60/人数’等公式。
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c、数据的筛选: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d、数据的排序: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如对学生的成绩排名顺序来进行排序,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呢?学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e、数据的分类汇总: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就是说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汇总)。
f、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
她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还具备查询应用的功能等。
要求学生尝试对杀毒软件销售情况数据表的透视表的操作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课本的实例介绍,一边讲解以上概念,一边演示操作过程。
任务: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步骤和使用场合。
三、作业:在excel里,利用公式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题(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34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xx)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