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3篇)

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3篇)

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是指学校在组织师生进行水上活动时,为确保师生的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下面是一份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的参考:1.责任分工: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水上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明确各个职责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协作关系。

2.队伍管理:学校应建立水上活动队伍,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活动前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游泳和救生技能。

3.活动场所选择:学校应选择安全可靠的水域作为水上活动场所,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场所的安全性。

4.活动准备:学校在进行水上活动前,应对活动场所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真检查,包括水质、水流、气候等,确保活动的安全。

5.活动过程管理: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监控人员,负责对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师生遵守活动规定和安全措施。

6.紧急救援:学校应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救生设备,设立专门的救生队伍,并确保救援人员具备必要的救生技能。

7.事故处理:学校应建立水上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宣传教育:学校应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师生对于防溺水安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救援能力。

9.定期检查:学校应定期对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溺水安全的管理水平。

10.合作和联动:学校应与相关部门、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和联动,加强学校防溺水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

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2)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

第二章工作目标本学校的防溺水安全工作目标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发生溺水事故;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水上安全习惯;完善学校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防溺水安全工作水平。

第三章工作内容1. 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本校每学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包括开展大课间宣传教育、组织防溺水安全知识竞赛、开展防溺水安全演练等活动。

预防学生溺水包保责任制度(3篇)

预防学生溺水包保责任制度(3篇)

预防学生溺水包保责任制度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特制订本计划。

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校预防溺水教育的各项制度,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和防范能力,着力建立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深入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工作,确保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护、自救的能力;全面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学生溺水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措施(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认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长期性,把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做到常抓不懈,抓紧抓好。

切实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感,针对学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完善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防范制度,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落实包保责任制。

学校将学生预防溺水教育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落实到每一个年级(处室)、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做到有活动、有措施、有落实。

将预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做到有教育计划,有教育记录,有学生反馈作业。

落实监护人责任。

学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大家访、致家长椃庑拧⒓页せ帷⑶┒对し牢闯赡耆四缢ǘ嗷ぴ鹑纬信凳椤返却胧滥缢逃ぷ鞲哺堑矫恳晃谎页ぃ涫导页ぜ彝ソ逃头ǘ嗷と说脑鹑危龅接屑曳眯⒘导锹迹屑页し蠢〕信怠(二)全面落实安全提醒制度学校电子屏要滚动播出预防溺水宣传教育的标语,重要部位张贴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提示语,学校门前设立固定的预防溺水教育提示标牌,开辟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栏、宣传橱窗,各班级办预防溺水知识黑板报,营造浓厚的校园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

学校防溺水安全的工作制度

学校防溺水安全的工作制度

学校防溺水安全的工作制度为了确保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如下:一、明确防溺水工作目标坚决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掌握防溺水知识,提高防溺水意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体育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溺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三、落实防溺水工作责任制1. 校长是学校防溺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溺水工作全面负责。

2. 分管副校长负责组织制定防溺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协调各部门开展防溺水工作。

3. 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师进行防溺水教育教学,将防溺水知识融入课堂教学。

4. 学生处负责组织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开展防溺水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意识。

5. 保卫处负责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溺水隐患。

6. 体育教研组负责组织学生进行游泳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

四、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1. 开设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防溺水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 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溺水意识。

3. 组织师生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让师生深刻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

4. 开展防溺水应急预案演练,使师生熟悉溺水事故的处理流程,提高应对溺水事故的能力。

五、加强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管理1. 定期对校园周边水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整改。

2. 在危险水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3. 与当地政府、水务部门、公安部门等密切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

六、加强溺水事故的应急预案1. 制定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

2. 定期组织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

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制度

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制度

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制度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制度「篇一」为了切实做好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特拟定以下制度:一、成立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领导组组长:徐良金付组长:张宏成员:孙效林邢奎郭锦辉徐中翔各班班主任二、制定具体的措施,加大防溺水安全工作宣传力度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体师生的自身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2、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周专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常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防、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人人懂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防事故(意外)的良好氛围。

3、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防溺水宣传与教育。

各班每周要做到“五个一”:即举行一次防溺水专题知识讲座,出一期防溺水黑板报,各班每周做一次家访,举行一次有关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强化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学一次“四不一会”内容。

4、加强教育工作。

各岗位人员要准时到岗,加强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每节课教师都要点名,发现学生未到校要及时了解原因,未请假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并立即报告学校。

学生请假要有家长签名,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5、各班要设立安全监督员,与班主任配合,经常检查,留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

6、要主动与家长联系。

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把安全问题讲实、讲严、讲细,要求家长切实承担起学生在校外的安全监护责任。

7、学校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与各班签订责任状,并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并把安全工作列入教师的考核与评先、晋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制度「篇二」一、上、放学实行路队制度,按原已编路队执行。

对居住偏僻、分散的学生要结伴进出路队,不得单人上放学。

二、在校期间,若有学生下河洗澡,谁发现谁举报,对获取有证据的学生给予奖励。

对洗澡者,学校通知家长,共同教育。

防溺水安全领导小组制度

防溺水安全领导小组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家长及学校相关人员。

第三条防溺水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实施全校防溺水安全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防溺水安全领导小组组成: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成员:德育主任、安全主任、体育教师、班主任、各年级组长、家长代表等。

第五条防溺水安全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全校防溺水安全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 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3. 加强对校园周边水域的巡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4. 建立健全防溺水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5. 对溺水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6. 加强与家长、社区、公安、卫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防溺水工作合力。

7. 定期向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防溺水安全工作情况。

第六条小组成员职责:1. 校长:全面负责防溺水安全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 副校长:协助校长开展工作,负责分管部门的防溺水安全工作。

3. 德育主任:负责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

4. 安全主任:负责校园及周边水域的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5. 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游泳等水上运动,确保运动安全。

6. 班主任:负责班级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防溺水措施,及时上报学生出勤情况。

7. 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防溺水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班主任的指导。

8. 家长代表:负责与家长沟通,宣传防溺水知识,协助学校开展防溺水工作。

第三章防溺水安全教育第九条防溺水安全教育内容:1. 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2. 游泳安全知识,包括游泳场所的选择、游泳姿势、救生常识等。

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精选篇)

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精选篇)

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精选篇)一、目的为了加强防溺水安全工作,保障师生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及临时工作人员。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2. 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

3. 宣传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四、组织机构成立防溺水安全工作领导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保卫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组负责全校防溺水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五、工作措施1. 宣传教育(1)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会议等形式,广泛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

(2)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将其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定期组织学生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

(3)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方式,提醒家长加强未成年人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2. 危险水域排查(1)定期组织人员对校园周边的水域进行排查,设立警示标志,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2)加强与当地政府、水利、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

3. 应急预案(1)制定防溺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

(2)定期组织防溺水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溺水事故的能力。

4. 安全管理(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

(2)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确保学生按时到校、离校。

(3)加强对临时工作人员的管理,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5. 救援与处置(1)发生溺水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救援结束后,及时总结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六、考核与奖惩1. 将防溺水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要求开展防溺水安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3. 对发生溺水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上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水上活动场所、水上交通工具及其相关管理单位。

第三条水上安全管理要依法、科学、合理、规范,实施责任制,落实各方责任。

第四条水上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水上交通和水上活动的安全性,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第五条水上安全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

第二章水上活动场所管理第六条为保障水上活动场所的安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场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

(二)场所应设置标识标牌,明确警示和指引作用。

(三)场所应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

第七条水上活动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和正常运行情况。

(二)应急救援设备的齐全有效性。

(三)场地的安全性,包括水质、深度、流速等。

(四)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水上活动场所的管理人员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水上活动场所应设立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问题。

第三章水上交通工具管理第十条水上交通工具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安全性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工具结构稳固,载重能力符合规定。

(二)设有专门的驾驶员,持有效驾驶证。

(三)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和通讯设备,并保持良好状态。

(四)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水上交通工具的驾驶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持有有效的驾驶证,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

(二)熟悉水域的水文和气象情况,合理判断交通状态。

(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标志,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

第十二条水上交通工具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船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防溺水管理制度

防溺水管理制度

防溺水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学校防溺水工作,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组织机构学校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体育教师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防溺水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

第三条工作目标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提高学生防溺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四条工作措施1. 宣传教育(1)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学校要将防溺水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学习防溺水知识,提高学生防溺水意识。

(2)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共同做好防溺水工作。

(3)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溺水自救互救实践活动。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溺水自救互救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溺水自救互救技能。

(2)开展游泳课程。

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游泳课程,教授学生游泳技能,提高学生在水中的自救能力。

3. 安全防护(1)加强校园周边水域安全管理。

学校要与当地政府、水利部门等共建校园周边水域安全管理机制,设置警示标志,加强巡查。

(2)落实水域安全责任人。

学校要明确水域安全责任人,负责水域的安全管理,确保水域安全。

4. 应急预案(1)制定溺水应急预案。

学校要制定溺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应急人员和应急措施。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学校要定期组织防溺水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溺水事故的能力。

第五条责任追究1. 明确责任。

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要共同承担防溺水工作的责任,对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学生溺水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2. 问责机制。

学校要建立问责机制,对防溺水工作不到位的部门、班级和个人进行问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溺水工作制度
一、日常管理
1、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

把任务落实到部门、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2、学校应当在校内外水池、流域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加装防护设施。

3、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时,活动地点或
途中有河流的,要落实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相关措施。

需乘坐船只的,必须严格检查船只的证照和安全性能情况,严禁超载。

4、每年暑假前,我校都会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5、加强农村河流、池塘、水坝附近的管理,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在事故多发地设立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

二、事故处理
(一)报告程序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快速报告镇人民政府、中心校。

(二)时间要求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应尽最快的速度报告事故。

在5分钟内向镇人民政府和教育局报告。

(三)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情况。

(四)事故报告电话
中心校:6835575;公安局指挥中心报警电话:110;发生火灾报警电话:119;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五)学校发生学生溺水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固镇县顾庄小学
2012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