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成功在于坚持只做一件事

合集下载

华为的优秀员工16项标准

华为的优秀员工16项标准

华为的优秀员工16项标准华为的优秀员工16项标准01.重在参与,敢于向自己挑战任正非告诫员工,做一件事无论是否成功,你都要找到自己的那份感觉。

只要你参与并与之拼搏过,你就是成功了,胜负无定数,敢搏成七分。

02.重视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任正非说,做人要积极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伙伴则应积极指出他的缺点。

别人指出你的缺点,批评你的缺点实际上是在帮助你,希望你进步,如果你把这种帮助也放弃了,那就太亏了。

03.要善于归纳总结任正非与员工座谈时说,现在给你一把丝线,你是不能把鱼给抓住的。

你一定要将这把丝线结成网,这种网就有一个个网点。

人生就是通过不断地总结,形成一个一个的网点,进而结成一个大网。

如果你不善于归纳总结,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你将没有一点收获。

大家平时要多记笔记、写总结,不想进步的人肯定就不会这么做。

不进步还不安分,牢骚怪话满腹,这样的人我们不接受。

如果你不善于归纳总结,你就不能前进。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

如果没有平时的归纳总结,结成这种思维的网,那就无法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

不归纳你就不能前进,不前进你就不能上台阶。

人是一步步前进的,装专家、货运专家、仓库专家、打字专家等各种各样的专家组合在一起,这就是一个极有战斗力的联合兵团。

试想一个炮兵团,人人都是全面手,软件会搞一下,网络也会一点,芯片也懂设计,财务还明白,成本糊糊涂涂地能说一通,就是“炮”打不准,全团都是这样高学历的人才,什么都懂,就是没人打得准“炮”,上“战场”这个团有什么战斗力,非垮不可。

如果真充满了这种“万能将军”,华为非垮不可。

(1996年) 06.要宽容好心犯错的员工任正非认为,员工都是在犯错中成长,对于由于经验不足犯错的员工要宽容,鼓励大家改进工作。

思想不经磨炼就容易钝化。

那种善于动脑筋的人,就越来越聪明。

他们也许以身尝试,惹些小毛病,各级领导要区分他们是为了改进工作而惹的病呢?还是责任心不强而犯下的错误?是前者,你们要手下留情。

华为工匠精神

华为工匠精神

华为工匠精神华为工匠精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提到中国的产品,总是给人留下“科技含量低”“山寨”“品牌形象低端”等陈旧落后的印象。

但是自从华为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问世后,逐渐改变了这种负面形象。

目前,华为通信设备和高端智能手机畅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华为通信设备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榜首,服务全球1/3以上的人口。

华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欧洲第二大手机品牌,在高端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国唯一能与苹果分庭抗礼的手机品牌。

华为成功的秘诀就是崇尚“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敬业精神。

华为可以说是引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典范。

任正非很推崇日本的工匠精神,始终认为品质是企业的脸面,只有精工细作的品质才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任正非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品质,一种价值坚守;工匠精神做得可能会很辛苦,依靠的是一种信仰和一种内心的信念,但这个过程有痛苦也是一种享受。

任正非说:“‘工匠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上下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任正非曾经多次去日本,他说,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他举例说:日本树研工业株式会社1998年生产出世界第一的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为了完成这种齿轮的量产,他们消耗了整整6年时间;2002年树研工业又批量生产出重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超小齿轮,这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有5个小齿、直径0.147毫米、宽0.08毫米的齿轮被昵称为“粉末齿轮”。

这种粉末齿轮到目前为止,在任何行业都完全没有使用的机会,真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树研工业为什么要投入2亿日元去开发这种没有实际用途的产品呢?这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极致精神,既然研究一个领域,就要做到极致。

任正非最吓人的13句话

任正非最吓人的13句话

任正非之所以把华为做的这么成功,背后肯定有他的秘诀,那么任正非的秘诀是什么?任正非最吓人的13句话,这13句话真不是一般常人所能读懂的,如果读懂里面的内容就是一个成功者了。

任正非所说的每句话都是精辟让人受益匪浅,可是很多人并只知道里面的意思,却没有深入去了解,如果深入去了解的话,相信大家都已经看懂了经济市场。

华为之所以成为在国际高端市场里树立旗帜的中国企业,很多程度上归结于掌舵人任正非的战略境界。

任正非在1987年创办华为时已经43岁,这个年龄的人性格和价值观都已固化,然而任正非却总能与时俱进,最难得的是还能保持一颗异常冷静的大脑,不人云亦云和随波逐流。

任正非一生刻意低调,身世异常神秘。

关于他的个人经历流传着很多种版本,但他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就连与他朝夕相处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是一知半解。

他到底在学习什么?思考什么?现在我们只有通过它的言论来窥探他的神秘性。

1、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

点评:这句话同雷军的那句“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指导思想,在风口上做猪只能风光一时,却不能风光一世,实践已经证明:猪早晚都会摔下来!只有死鱼才随波逐流,活鱼都是逆流而上!2、在将苹果、三星、小米作为目标时,不要迷失自己!我们不要让别人牵着我们走,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就重走别人的的路,要找找自己该走什么路。

点评:这是任正非2014年说过的话,当时的小米如日中天,苹果高高在上,三星是传统大帝,当时中国人只能仰视,将其捧的高高在上,恨不得全部伏地跪拜,只有任正非是冷静的!如今苹果的产品iPhone、iPad、Mac 销量全线下滑,2016年4月27日凌晨苹果公布了 2016年第一季度的业绩。

收入同比减少了 12.8%,利润也下滑了 22.8%。

几小时内股价下跌超过8%,2016年4月27日将成为人们日后分析苹果时的转折点。

小米就更不用说了,早已从中国第四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的高位上摔了下来。

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

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

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善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21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

作为三星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制约了许多人……华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团队、创新之路?成功密码是什么?“28年只做一件事”的任正非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乃至中国应该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筑牢哪些堤坝?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记者:当下全球中国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

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经济腾飞,就没有我们的发展。

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细化民营企业产权。

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

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再说。

这时候深圳出了“22条”,提出中国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此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

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持不懈28年只对准通信交叉学科这个“城墙口”冲锋。

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目下近几年来十几万人目下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

密集炮火,饱和攻击。

每一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递送上我们领先绝对领先了世界。

“一生择一事”足矣阅读附答案

“一生择一事”足矣阅读附答案

“一生择一事”足矣阅读附答案“一生择一事”足矣①今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

他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只为文学而努力。

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

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写作这一件事情上,《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最终让他抵达了自己的人生之巅。

在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年人应该像陈忠实一样,“一生择一事”,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②诚然,青年人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

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

③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36年编250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

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

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

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④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

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⑤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

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华为励志故事

华为励志故事

华为励志故事今天,提起任正非,相信没有几个国人会不知道。

他和他带领的华为,俨然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标杆和学习榜样!可以说,任正非就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崛起的商界教父级人物。

简单看几个里程碑事件:1988年,任正非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这家公司只有6个员工。

2007年,华为凭借着125.6亿美元的收入,超过北电,一举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的身价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

2018年8月,华为研发出了麒麟980芯片,让中国有了“芯片自主权”。

2019年1月,华为发布了全球最强大的5G基带芯片,震惊全球。

迄今为止,华为已经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真正在国际舞台上用实打实技术突破封锁的500强企业,目前都还没有第二家,没有第二个人。

英国著名报刊《经济学人》这样评价华为:它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位创办华为、带领华为冲出国际的商界大佬任正非,44岁才开始了自己的艰辛创业之路。

不同于那些天才型选手,拿着一手上天给的好牌,44岁的任正非一无所有。

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南油集团除名,身负巨债,老婆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9口大家在深圳住棚屋,创办华为。

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却成就一代传奇。

这恰恰是任老板最让人敬仰,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试想,同样的境遇下,你能做得到吗?想要深刻认识任正非,我们不妨从回顾他的经历开始。

相信会有太多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1.清贫的灰色调童年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任正非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老大,父亲是乡村中学教师。

据任正非回忆:“我们兄妹七人,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

”一家人生活窘迫,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经常会到处借钱度饥荒,但是常常走了好几家也未必能借到。

华为老总任正非语录

华为老总任正非语录

华为老总任正非语录导读:经典语录华为老总任正非语录1、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2、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3、惶恐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

4、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就不算饺子。

5、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

6、如果邓小平到华为公司应聘,我们是否录用?7、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

8、十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

9、从泥沼里爬出来的才是圣人,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

10、过去人们把创新看作冒风险,现在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11、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

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

12、最好的防御是进攻,要敢于打破自己的优势,形成新的优势。

13、当前市场困难的状况是最能锻炼人与提高人的技能的历史时刻。

14、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15、大公司不会必然死亡,不一定会惰怠保守。

否则不会成为大公司。

16、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能有机会。

17、公司运转依靠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

18、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客户的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19、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几年不冒泡的准备。

20、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会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21、任正非问人力资源部员工:“如果邓小平到华为公司应聘,我们是否录用?”22、时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够从80岁开始倒过来活的话,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

23、华为的每个部门都要有狼狈组织计划,既要有进攻性的狼,又要有精于算计的狈。

24、政府什么也不要干,政府只要把道路修好、把城市绿化好,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

25、数据流量越大,公司也可能会越来越大。

公司可以越来越大,管理绝不允许越来越复杂。

26、我们要用最先进的工具做最先进的产品,要敢于投入。

把天下打下来,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27、天上掉下一块东西,人们觉得只要是馅儿饼就已经喜出望外了,实际上天上掉下的是块金子。

华为工作法心得体会

华为工作法心得体会

华为工作法心得体会华为工作法心得体会1我用着华为手机。

这是我看到一本书《华为工作法》想翻一翻的最初的想法。

谁知序言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就发是:华为公司是近年来风头最盛的中国企业之一。

华为的扩张速度令行业内的竞争者叫苦不迭,他们都忍不住惊呼“狼来了!”是什么让华为成了一只狼?我好奇。

众所周知,狼的精神是团队凝聚力。

一页页翻看,有种震撼。

华为不一般!其中有两点不容忽视: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

什么叫方法?我认为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华为的方法和态度,不仅适合企业,同样适合一个人的生活,这是我读到《华为工作法》之所以感兴趣的原因。

怎样把华为的工作方法为己所用,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了。

那么,华为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呢?确定目标,永远不要“先干起来再说。

”目标就是方向。

我喜欢爬山,曾有这样的经历,走着走着剩我一人了,抬头一看,只顾低头走路,方向错了。

对于目标,还借鉴华为的方法————适当。

跳起来是为了摘果子,不是摘星星。

这话说得真好!不是常有会见到这样的人吗?小事看不上,大事做不了。

结果到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切实执行,脚踏实地————华为人最基本的工作态度。

态度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不要总是说“做不到”,不试一试怎么能知道?想起了耳熟能详的小马过河:小马欲过河去磨坊。

兔子说,水太深过不去。

老牛说,水很浅,没问题。

小马不知该听谁的好,决定试一试,结果过河很顺利。

尽心去做永远胜过尽力去做。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我做了,但结果怎样?不去想。

有这样两口子,为洗脚吵架,就说明了“做和尽心做”的不同。

妻子说丈夫脚臭。

丈夫说,我洗了,并抬起滴着水的脚证明。

妻子问他为什么洗脚?丈夫回答因为脚臭。

妻子说洗了依然臭,跟没洗有区别吗?所以,做过不一定做好。

没做好和没做等同一样。

华为说:解决容易的事,做重要紧急的事,时刻做好艰苦工作的准备。

这些方法,并不陌生。

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上学时老师常讲。

考试的时候,仍会遇到这样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的成功在于坚持只做一件事
任正非认为,华为之所以能成功,有5点:
①坚持只对准通信领域冲锋;②花大价钱学习管理;③华为文化就是“傻”,不向钱看齐;④保护知识产品,提高一线人员待遇;⑤专注、扎实、创新。

最后表示企业发展要注重创新突破,而非外延式发展。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成功的原因是“三字经”:
“痴”——28年坚持只做一件事,即对准信息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几十人的时候如此进攻,现在17万人还是这样冲锋。

“傻”——别人炒房炒股,华为不为所动,坚持不上市,因为上市后,股东看到可以赚快钱,就会逼着企业横向发展,华为就不能守住“上甘岭”,攻进“无人区”。

在华为,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理想。

“憨”——华为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公司学习管理,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这样才使得华为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

任正非对华为的未来比较乐观,但也在强调“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前段时间和爱立信签订了一个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签订后我们公司高层欢呼雀跃,因为我们买了一张世界门票。

我们一个普通员工写了个帖子,说“我们与世界握手,我们把世界握到了手中”。

20多年前你来华为看,会觉得华为是家快关闭的工厂。

我们是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一个烂棚棚里面起家的。

我们曾经也是落后工厂,落后到比珠三角的加工厂还可怜。

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科技公司也是在“低科技”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你只要给他条件,他就会改进自己、赶超自己,慢慢就会发展。

有人说这些年改革的动力有弱化的现象,我认为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实现不了,它的动力就弱化了。

如果我们抱着一种努力创造、缓慢健康成长的心态,每个人的满意度就提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