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第三章2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② 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
类别 废弃物 主要消耗 环保费用 市场发展潜力 车间积极性
权重 W=10 W=7~9 W=7~9 W=4~6 W=1~3
第三章2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价 指标体系
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
权重因素
权重值 (W)
废弃物量 主要消耗 环保费用 市场潜力 车间积极性 总分
得
分
备选重点1 备选重点2 备选重点3 …
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Index System) 由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单项评价活动指标构成的指标系统; 反映组织或更高层面上清洁生产的综合和整体
状况。
第三章2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价 指标体系
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原则 2.指标层次 3.指标分类
• 节能 • 降耗 • 减污 • 增效
指标
第三章2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价 指标体系
通用指标
➢主要原材料的消耗; ➢能耗; ➢水的消耗,包括总用水量、新鲜用水量、回用水量等; ➢各类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三废中各类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第三章2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价 指标体系
特定指标
针对行业清洁生产特点,对通用指标进行详细的划分,如 行业生产各工艺流程的煤耗和水耗。
② 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
类别 废弃物 主要消耗 环保费用 市场发展潜力 车间积极性
权重 W=10 W=7~9 W=7~9 W=4~6 W=1~3
第三章2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价 指标体系
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
权重因素
权重值 (W)
废弃物量 主要消耗 环保费用 市场潜力 车间积极性 总分
得
分
备选重点1 备选重点2 备选重点3 …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

3 . 1 O 指标 基准值 为评价 清 洁生 产状 态所 确定 的指标 对照
值。
5 . 2 . 1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衡 量各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 系中 根据现实需要 ,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划分
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对清
பைடு நூலகம்
3 . 1 1 指标权重
的重 要 程 度 。
其 中, 一级指标包括生产工艺 及装 备指标 、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
和包 装 , 以及 反映产品贮存 、 运输 、 使用 和废 弃后可能造成 的环 3 . 9 清洁生 产管理指 标 对企 业所制定 和实施 的各 类清洁生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 污染物产生指标 、 产品特征指标和清 洁生产 管理指标等六类指标 , 每类指标 又由若干个二级指标组成。 应标
应从有利于引导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促进技术改造和 升级等方面提 出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和要 求。具体指标可包括
装备要求 、 生产规模 、 工艺方案 、 主要设备参数 、 自动化控制水平
3 . 1 2 指标分级
的级 别 。
等, 因行业性质不 同根据具体情况 可作适 当调整。
5 . 2 . 2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的活 动 ;
4 . 2 . 3 指标选取科学合 理 、 可操作性强 , 指 标数据易 于获取 ; 产品生产 中采用 的生产工艺 和装
4 . 2 . 4 以定量 指标为主 , 对一些技术 、 工艺 、 管理 等指标不能定
3 . 4 生 产工艺及装 备指标 3 . 5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3 . 6 资源综 合利用指 标 3 . 7 污染物产生指标 3 . 8 产品特征指标
充的系列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组成 的,用于衡量清洁生产状态
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6年8月目录1.前言 (1)1.1 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2 编制过程 (2)2.1 编制思路 (2)2.2 编制过程 (3)3 适用范围 (3)4 指标体系编制指导思想 (4)5 指标体系编制原则、依据和参考资料 (4)5.1 编制原则 (4)5.2 编制依据 (4)5.3 参考文献 (5)6 编制方法 (5)7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6)8 指标内容的确定 (6)8.1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6)8.1.1 一级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6)8.1.2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的确定 (6)8.2 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6)9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9)10 指标体系实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0)1.前言1.1 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务院中央编办发〔2010〕108号《关于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职责分工的意见》)中的有关要求,于2012年4月26日,组织有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在京各行业协会、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参加的清洁生产标准统编工作会议,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统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各行业协会清洁生产统编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负责起草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协会成立了指标体系编制工作小组,制订指标体系编制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于2013年10月完成了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文本及编写说明初稿等编制工作。
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管理手段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了解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状况、评估化学原料药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设置化学原料药行业节能减排导向目标;以及需要制定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化学原料药行业实施清洁生产,进而规范和指导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在化学原料药企业中建立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清洁生产机制。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4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方法 (10)6 计算方法与数据采集 (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钢铁生产企业钢压延加工工序及钢压延加工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钢压延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本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起草人:吕杰、杨奕、程茉莉、董博、陈剑、李艳萍、姜琪、杨宝玉、吴礼云、刘玉忠、赵若楠、张青玲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钢铁行业钢压延加工工序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热压延部分适用于生产钢材产品品种为普碳钢的中厚板、棒线材、热轧薄板产品的热压延加工工序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本指标体系冷压延部分适用于工作辊辊身长度大于900mm,3mm 以下厚度的冷轧板产品以及热镀锌(不含彩涂、不锈钢、电工钢)产品的冷压延加工工序(含酸轧、退火、热镀锌加工工序)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汇总

25
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9
26
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9
27
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9
2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9
29
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9
30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18
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
19
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
20
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
21
涂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
22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
23
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
24
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
铬盐行业清洁含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6
6
铝行业清洁含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6
7
煤炭行业清洁含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6
8
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6
9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6
10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
11
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汇总
序号
体系名称
发布年份
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GB/T20106-2006)
《合成纤维制造业(再生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再生涤 纶工业生产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 定合成纤维制造业(再生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 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 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 福建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安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 贝斯特化纤有限公司、慈溪江南化纤有限公司、辽宁胜达化纤有限公司、江西省丝源祥再生纤维有限公 司、杭州海科纤维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主要起草人:钱军、林世东、李艳萍、杨奕、陈浩、谢历峰、段建国、李诚、赵力、孙 华、钱鑫、邢喜全、帅启明、李军。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3
. 4.3 指标体系 ຫໍສະໝຸດ 成纤维制造业(再生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见表1。
4
表 1 合成纤维制造业(再生涤纶)清洁生产评价项目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指标项 整瓶/毛瓶片—净片 原料和 纤维加 工工艺 及装备 权重值 二级指标 Ⅰ级基准值 具有自动进料;金属、颜色、材质等自动 分选功能;清洗水在线逆向套用;实施 DCS 控制的连续生产线 利用化学法或熔体均质技术生产的再生 聚酯(PET)切片生产线 具有原料自动配料及输送、连续干燥、在 线自动清洗的过滤、熔体均质、自动打包 和 DCS 与 IPC 相结合控制的纺丝生产线 或前纺采用化学法纺丝的生产线 ≥100000 t/a 0.20 ≥100000 ≥20000 ≥30000 t/a t/a 整瓶—净片 原料 *单位产 品综合 能耗 毛瓶片—净片 泡料 切片 1 资源能 源消耗 指标 长丝 b c Kgce/t 0.20 166.7dtex POY 166.7dtex FDY 三维中空 0.3 短纤 维 二维中空 棉型 毛型 整瓶—净片 *单位产 品取水 量 原料 毛瓶片—净片 泡料 切片 长丝 短纤维 d m3/t m3/t 0.06 0.06 5 m3/t 0.08 Kgce/t 0.20 Kgce/t 0.20 0.20 0.20 ≥100000 ≥80000 ≤40 ≤30 ≤25 ≤75 ≤160 ≤215 ≤165 ≤165 ≤155 ≤155 ≤1.2 ≤1.0 ≤0.02 ≤0.22 ≤1.65 ≤2.5 Ⅱ级基准值 Ⅲ级基准值 具有自动进料;金属、颜色、材质 具有自动进料; 金属、 材质、 等分选功能;清洗水在线逆向套用; 颜色等分选功能的生产线 实施 PLC 分散控制的连续生产线 具有粉碎、清洗、自动输送、自动 进料、摩擦成粒、冷却的连聚酯 (PET)泡料生产线 具有连续干燥、连续生产过滤切换 装置、熔体均质、自动打包和 DCS 与 PLC 相结合控制的纺丝生产线 ≥60000 ≥60000 ≥15000 ≥15000 ≥50000 ≥40000 ≤45 ≤35 ≤30 ≤80 ≤180 ≤230 ≤200 ≤200 ≤180 ≤175 ≤1.5 ≤1.2 ≤0.025 ≤0.250 ≤1.80 ≤3.0 具有粉碎、 清洗、 摩擦成粒、 冷却的生产的间接聚酯 (PET)泡料生产线 具有连续干燥或间歇式干 燥、连续生产过滤切换装 置、 PLC 控制的纺丝生产线 ≥50000 ≥50000 ≥10000 ≥10000 ≥30000 ≥30000 ≤47 ≤38 ≤35 ≤95 ≤200 ≤260 ≤230 ≤215 ≤200 ≤200 ≤2.0 ≤1.5 ≤0.03 ≤0.28 ≤1.95 ≤4.0
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Z 0 4
Hale Waihona Puke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2 0 1 0 6 -2 0 0 6
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 系编制通则
G e n e r a l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s t i p u l a t i n g t h e a s s e s s m e n t i n d i c a t o r
GB / T 2 0 1 0 6 -2 0 0 6
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 编制原则、 指标体系结构和考核评分计算 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4 7 5 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注 引 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 . 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a s s e s s m e n t i n d i c a t o r o f c l e a n e r p r o d u c t i o n
用于衡量清洁生产绩效的指标。
3 . 3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a s s e s s m e n t i n d i c a t o r f r a m e o f c l e a n e r p r o d u c t i o n 由相互联系、 相对独立、 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组成的, 用于评价清洁生产绩效的指
(word完整版)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标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〇一三年一月一、标准工作简况1.前言清洁生产是企业从粗放生产方式向可持续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是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实施模式。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新修订)明确指出: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评估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合理性,从而为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筛选、清洁生产效果的评估提供有效手段。
因此,该体系的建立将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管理工具,一方面帮助政府部门了解掌握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状况、评估取得的效果、设置未来达到的目标等,为宏观管理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从而规范和指导行业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为出台新的清洁生产政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制(如市场准入、清洁生产激励机制、预评估制度等)做好基础性支撑工作。
2.标准的编制目的●客观评价企业清洁生产的进步成效;●用于企业自我评判、改进和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使企业技术改造具有先进的清洁生产水平。
3.标准的作用3.1 指导和规范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制修订工作本标准规定了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的制定将指导和规范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制修订工作,将有利于规范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
2 整合现有各类清洁生产技术规范的需要各部委目前正在制订和发布的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类是由环保部组织制定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第三类是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
按照全国人大环资委的意见,需要对三套评价技术规范统一整合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截止目前,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已发布30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已发布88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cleaner production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衡量清洁生 产状态的指标集合。
1
3.4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indicators for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自动化水平、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指标。
4.2 编制原则
4.2.1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结构和格式应符合GB/T1.1的要求; 4.2.2 能够有效引导企业开展源头减量、过程清洁和产品绿色的活动; 4.2.3 指标选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指标数据易于获取; 4.2.4 以定量指标为主,对一些技术、工艺、管理等指标不能定量时,可采用定性指标; 4.2.5 应对数据来源、收集、指标计算方法作出相应的明确规定; 4.2.6 应选取有利于真实衡量企业清洁生产状态的指标权重值和基准值。
5.2.5 产品特征指标
应从有利于包装材料再利用或资源化利用、产品易拆解、易回收、易降解、环境友好等 方面提出产品指标及要求。具体指标可包括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易于回收和拆解的产品设计、 产品合格率等,因行业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5.2.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应从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方面提出管理指标及要求。 具体指标可包括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执行、清洁生产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政策执行情况、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 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等,因行业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5.2.7 限定性指标选取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提高资源利用 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指导行业编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特制定本 文件。
本文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订。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文件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3.5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indicators for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与能源量等反应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3.6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indicators for resourc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物可回收利用特征及废物回收利用情况的指标。
3.7 污染物产生指标 indicators for pollutants generation 单位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 characteristics 影响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性能、种类和包装,以及反映产品贮存、运输、使用和废
5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5.1 指标体系框架
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生产工艺 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 洁生产管理指标等六类指标,每类指标又由若干个二级指标组成。应标示出二级指标中的限 定性指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参见附录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程 序及内容框架参见附录B。
II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体系框架、评价方法和数据采集。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农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可参照 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5.2 指标选取
5.2.1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应从有利于引导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促进技术改造和升级等方面提出生产工艺及装 备指标和要求。具体指标可包括装备要求、生产规模、工艺方案、主要设备参数、自动化控 制水平等,因行业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5.2.2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应从有利于减少资源能耗消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提出资源能源消耗指标及要 求。具体指标可包括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原/辅料消耗、一次能 源消耗比例等指标,因行业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4 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原则
2
4.1 基本要求
4.1.1 对行业的确定应参照GB/T 4754。 4.1.2 应根据行业特点编制评价指标体系,做到科学、合理并具备可操作性。 4.1.3 编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政策包括但不限 于以下内容:
——产业政策; ——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政策; ——有关技术装备的示范推广、改造应用、限制淘汰等政策;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政策; ——资源综合利用政策。
4.1 基本要求 ...................................................................... 3 4.2 编制原则 ...................................................................... 3 5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3 5.1 指标体系框架 .................................................................. 3 5.2 指标选取 ...................................................................... 3 5.3 指标权重 ...................................................................... 4 5.4 指标基准值 .................................................................... 4 6 评价方法 .......................................................................... 4 6.1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 5 6.2 指标计算与数据采集 ............................................................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程序及内容框架 ......................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 10 参考文献 ............................................................................ 11
注: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2
产品 products 任何商品或服务。
注1:商品按如下分类: ——服务(例如运输); ——软件(例如计算机程序),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硬件(例如发动机机械零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 ——流程性材料(例如润滑油),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 注2:服务分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例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例如为纳税所进行的收入申报)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产品的支付(例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为顾客创造氛围(例如在宾馆和饭店)。 [GB/524040-2008,定义 3.9]
附件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试行稿)
2013-06-05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目录
前言 ................................................................................ Ⅱ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原则 .............................................................. 2
弃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的指标。 3.9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indicators for clean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对企业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清洁生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要求,包括执行环保 法规情况、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相关环境管理等方面。 3.10 指标基准值 indicator baseline 为评价清洁生产状态所确定的指标对照值。 3.11 指标权重 indicator weight 衡量各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3.12 指标分级 indicator grade 根据现实需要,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划分的级别。 3.13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 of cleaner production 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得到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