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三)举全院之力加强学科建设和 人才培养
þ 必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积极创建由带头 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组成的多个学 科群,逐步实现从单科优势到多科优势的 强势群,力争形成下级优势学科对上级优 势学科的拱卫之势。同时,要发挥上级学 科对下级学科的指导作用,达到学科与学 科之间、学科群与学科群之间良性互补。
þ 领导、行政科室应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保驾护航。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þ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本 着“保证重点学科、发展主干学科、扶 持薄弱学科”的思路,努力打造几个对 医院发展有龙头作用的重点学科和优势 学科群,以此带动学科建设的全面跃升 。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þ 打造优秀学科团队必备的几个元素( 3+1理论): 勤奋、天分、机遇+激情;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þ 医院学科建设是指为提高医院学科的科 技水平和建设层次,利用各种资源通过 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科进行建设。学科建 设包括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
þ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学科的竞 争,其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þ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发挥其应有的价 值,必须将“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力 求实效” 的理念贯穿于“科教兴院、人 才强院” 医院战略管理的全过程,立足 实际,以学科和人才发展需求为根本出 发点,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同时 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科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医院的 持续发展。
和重点科室(省、市)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开拓工作的考核指标
1、重点人才(国家、省和市)和重点科室 (省、市)的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范文(二篇)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范文任务书编号:2024-XXXX任务书名称: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编制单位:XXX学校任命单位:XXXXX部门一、任务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升。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校确定了2024年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二、任务目标1. 特色发展:以优势学科为核心,突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学科水平。
2. 人才培养: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 科研创新:加强科研力量建设,推动学科的科研创新,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提高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地位。
4.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学术成果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三、任务详细内容1. 学科发展规划: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明确未来几年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时间表。
2.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人才,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 课程建设:优化学科课程体系,开设一批符合国际学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实践教学:加强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拓宽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渠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5. 科研项目申报:推动学科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级和地方级科研项目的资助,提高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
6. 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学科的产学研结合。
7. 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科内部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学术权威人士来校讲学和指导科研工作,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8. 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和教师的交流项目。
梯队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梯队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1. 梯队建设:
- 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培养各层次人才。
-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
- 建立导师制度,让资深教师传帮带新进教师,形成人才梯队。
-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学科建设:
-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
- 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投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开设讲座,促进学术交流。
- 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形成学科优势互补。
3. 人才培养:
- 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 开设多元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
通过梯队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学校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人才培养与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

一
12 O一
科
管理科 学 j I J
焦 海燕
浅谈 人才培 养与医学重 点学 科 的建设
(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 管医院人针对人才培养与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展开论述。 关键词 : 人才培养 ; 重点学科 ; 学科建设 重点学 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褂I发 中。 会 他既能将学术骨干凝聚起来, 同时又能将 自己 期刊引文数据库、 图书馆讨 算机管理系统及电子阅 统。 医院重点学科可以充分和用现有的 f 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附泼 展的趋势和国家 的能量疆射到四周, 发挥更大的带动效应 我院根 览室管理系 财务的可能, 及时了 解心血管专业国内外的 据深圳市卫生局的《 重点学科管理办法》结合专科 图书文献资源环境, , 医院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学科带头人时 , 从思想素 研究现状及在国内 所处的位置, 从而促进学科快速 三个要 质 、 工作能力、 理论水平、 临床科研能力、 外语水平、 发展。 素。 4 3不审力 { 设备及经费的 人 j 炼 吠 投 价值 , 必须将“ 人为本、 以 实事求是、 力求实效” 的理 以同样的标准培养 琳 专业潜力的学科带 我院的三个重点 学科, 每年获得的来自 市财 念贯穿于 懂 院 才强院 兴 人 的医院战略管理的 头人。给他f 瞄 良 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提高他 务局资助的 经费达 10 但为了 0 万. 重点学 科的长 远 全过程, 立足实际, 以学科和 人 才发展需求为根本 们在国内 医院每年都匹配 lo 专用经费 0万 外的声誉。 近几年, 我院的学 科带头人先 发展和逐渐壮大, 出发点, 调动学科的积汲 主 性、 动性和创造性, 考验 后获得深 啼科技苣斩奖 3 2 0 年以来)发明 用于重点学科的人 匹 } 项(0 5 , 才培养和业务开展。另外 , 近几 促进医院的 持续发展。 专利 l 实甩新 项, 型专 4 发表 s I 利 项。 c 论文3 年主要仪器设备的投 篇, 入达到每年 l0 万左右 , o0 主 1 发挥学科优势, 找准研究方向。 培养高素质 在国内 溯 刊发表论 杨 文多篇。 要用于购置( 或更新) 大型的手术和检查设备, 配合 的心 血管专科 人才 3同时加大青年科技后备人员的培养 心脏移植的开展, 去年又添置 人 工心脏 ( 8 万 约 o 我院是 19 年成立晦 92 血管疾病专科医院 , 青年科技 人员具有思想活跃 ,擅于接受新事 元) 备, l 专门用于 蛲多 临床开展。 殳 J { j 足额经费 是华南地区唯—— 家 血管专科医院, 拥有冠 病 物 思 想 观 念 技术的特点。 渐 并且富有鲥靳精 的 投人, } 进了三个 点 乖 发展。近五年 曹鸯 促 重 掣 啪 外科、 婴幼儿先天 性心脏腐外科和终末期・ 三 神 , 应变能力强, 是学 展 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 来 , 三个学科共获得 8 3 6 子课题 3 获得经费资 个( 个医学重点学科, 终末期心脏病是广东省医学 是为学科现在秘刽前翌 地发展打基础的关键 要 助约 3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省级和市 其中 0 , 项, 好 . 特色 专 。学科 科 水平为省内—流, { 。 国内 兢 实现学科的发展规划,就必须增强 自身的造血功 级三十多项 。 获得深 忻谇}芝 圭创新奖 3 项。这都充 培养高素质的心血管专科人才提 三 个重点学 能, 从根本 匕 夯实发甓的基础。从目 前培养青年科 分证明我院的重点学科建设的投入取得 了巨大的 技^ 员的 陉 弑 噪来看, 加大办瞌 蝴 青年} } 技 产出 。 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 人员的学历层次是培养和提高其科研能力的良好 4 力虽 才 4 . 嵋 人 培养及学 科建设一起抓, 了 取得 的作用。 作为医院的优势学科, 重点 三个 学科的学 途名 通过研究青年科技 人员成才因素 , 发现研究 标 志性成果 科带头人 均有各自 的主要研究方向, 每年均有多篇 生阶段在成长过程中历受到的影响最大, 研究生队 近五年共获得 3 项深 啼科技创新奖,项发 I I 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华期刊或统计源期刊。 承担多项 伍是诞生包断型 ^ 才的摇篮l o 因此医院在管理方面 明审刊,项实肿 醮 刑 。 5 而 曲 馥 昵 詹 扩东 国家省市级科研 匿, 8 3 包括 6 子课题三项, 国家 应形成多渠道、 多样化、 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观念 , 要 省首位。 批通过卫生部 ^ 是首 . 体器官移植准人医院 自 然科学基佥— 。 颂 为保持 猿 重点学科的优势, 多提供进修、 培训的机会, 要多为他们构建专业学 之一, 是深圳市唯——家获得 人 体器官移植准入的 习、 交流科研能力的平台, 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灵 医院。 科发展规划有序地实现研究 目 先后围绕‘ 脏 感, 标, ‘ J 充分挖掘他们的科研潜力 , 为他们提供充分发 4 5保持学科 撒 , 加强国内及国际问的 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冠心病的内科综合治 学术交 流 疗” 杂婴幼 J 臼 瞳 的IJ 、 愎 L 性J 宿 临 爿 ; 方面 每年我院三 个重点学科都会举办一到二次全 目 , 前 我院各1 童 啐 作为学科的主攻方向, 进而渗透卧l 血管内外科, 的业务骨干 , 均是受到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的。 国的学术交流活动, 去年还与 香港心胸血管专 科学 以 点带面谋求 医院的全面发展。 我 酶铺 开展 4提供良 好的科研支撑条件, 培养刨 新型 人 才 院、 东省人民医院共同举办了第五届亚洲国际 , 于十年前, 至今已成功完成 l 例患者的手术治疗, 3 重点学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硬件支挎 这些 内介 临 床治疗 . , 、 与会代表达到 5 0 获 】 会 0 人, 除一 人自 行停药死亡, —例因其他器官衰竭死亡 年来, 黜 高了医院的知名度 , 又促进了重 我院投人 大量财力、 , 物力 目的就是营造良 好 得圆满成功 。 黾 外, 1 例均已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其余 1 最多存 的科研氛围, 提供一流的科研物质平台, 使有限的 点学科乃至医院的发展。 活时间已达 l 年。 O 我院 峨多 植水平在广东省 条件发阵出最大的效益。 参与文献 内居领先地位, 无论例数还是存活率都是最高的。 41 .科研资派 赙 , 成立医院实验研究和 [朱 海李明,咏梅论 重.学科在人才培养工作 I毓 ' 宋 I 最 这些研究的开展, 提商 对 疾病的临床治疗具 为最 大限度自 荆研资源共享 , 科研管理 中的作用l 中国医药哥椎00y. }2 2 】 l ( 4 15 & 701 有重 要的意 义, 科学、 高效, 医院于 2 0 年对原腐理抖进行了扩建 【陈文贤浅谈科 创新与高层次创新人 才的培养 05 2 1 . 鼓 围绕三个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医院加大对 平 卿谴 , 成立了因觉 船叁 研究中 , J 建筑面 积约 20 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OQ l 0 L 0 & 学科带头人自培养 ,1 9 0人晋升为主任医师 ( 或教 平方米 , 内设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病理研究室。 病毒 【江济华惠 嘉芜 陈建中论文分布特征对医院科技 3 1 _ 授)近 2 、 , 0^ 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或副教授) 3 . 人 研究室。 有 动物研究中J 细胞培养室等近 1 个研究 队伍建设的启示m中华医学年 管理杂 ̄, 0 , , 0 惭 2 58 0 1 被聘为硕士研宠生 吼 每午 瞄 锋 头 室, 配备了 先进的{备, 殳 达到国内先 平。 冰 该实验 (: 718 6 . 37 '1 -7 , 5 ) 1 ^ 和骨干去美国、 英国、 德国、 瑞典和印度进行为期 室固定人员有硕士生导师 2 , 1 邦启勇等. 科建设与 论学 人才培 D现 }l 名 在读研究生 5 6 【王彬弟 萃’ - 4 三个目的 2 。从中山大学医院院、 i 掺 中南大学 名。 近五年来与l 帽洪 同培养的研究 陆 生已达 9 代 医院管理 2 0 5 4 4 0 &∞ 0 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引进博士生 2 人, 其中毕业 4 人。实验 室已形成良 好的学术环境 [ 来新 电 邓军等强化学科人才建设促进医 s N 雄. 名, 硕士研究生 5 为继续保持和发展重点学科 和研究基础 。 名。 院全面发展口重庆医学2 o, O 0. l o5 4 3 l 3 了基础 。 4 2利用医 的图书资j王境' 臻 促进 滠 【 } 6 素娟辛廷玉. 教育观薷 积极培养高水平儿 转变 2注意 牵 因为场地原因, 我院图书嘻仅有不到 10 0 平 科医掣 . 人才m重庆医学2 0 a 526 l 4 2 - 0 2 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 斟 蝌 的核心和领军 方米 , 但 血管内 外科的专业 期刊去有万余册, 涵 【 } 徐剑铖 刘卫东关于 7 拳基’ . 综合巨医院学 才 人 人物, 肩负着学科的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引导 、 指挥 盖国内 外的绝大多数的J 管专业方面的学术期 建设的实践与思考Ⅱ 曲 l 重庆医 o 5 4 t  ̄-1 学2 o, (8 38. 36 - . 与先行作用, 是—个重点学科能否持续 、 稳定发展 刊。馆内还设= 有电子闭览室 1 网络数眠库、 Ⅱ 个。 中文 1彭J 平. 陈辕 营利性与非 营利性 医院人才运 8 ! 沈鼠 1 鲁 的关键。 学科带头人 水平韵高低 . 科硎能力的 强弱。 全文数据库、 检索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用的比较分析口重庆医学2 0 , (: 0 1 1 l 0 5 41 5-5. 3 ) 1 在学科 建设 库 、 中国生物医学会议论文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学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制定培养计划
针对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 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 养计划,包括培训内容、 方式、时间等。
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确定责任人
明确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 负责人,确保计划的顺利 推进。
制定时间节点
根据培养计划的内容和难 度,制定合理的时间节点 ,确保计划的按时完成。
建立监督机制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人 员,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 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计 划的有效执行。
福利待遇
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 、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提高医 护人员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满意度。
荣誉激励
荣誉称号
设立“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 师”等荣誉称号,表彰在学科建设中 作出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
学术成果展示
宣传报道
通过医院内外宣传平台,对在学科建 设中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进行宣传报 道,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医护人员的 荣誉感和自豪感。
总结本次实施方案的成果与不足
成果
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医护 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激发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 满意度。
总结本次实施方案的成果与不足
• 加强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的培养,形成了一支 高水平的医疗团队,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 力。
建议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培训 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加强激励机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根据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
对未来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01
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的培 养和引进工作,注重人才的梯队 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共 同载体 ,对高等 学校的发展 具有基础性 、全局性 的影
响 。 因此 ,学 科 建 设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设 的 核 心 ,居 “ 头 ” 龙
地 位 。
前本 学科领域 国内外研 究现状与学科发展趋 势,针对 国内外 的研 究现 状与发展趋势 ,结合本学科 已有 的特色和 优势,确
2 2优化课程设置,突 出专业课程 .
高等 学 校 的 首 要 目标 是 教 书 育 人 ,高 等 学 校 具有 强竞 争 力 的 要 素 之 一 是 是 否 能 够 培 养 大 批 的 高 素 质 人 才 来 回 馈 社 会 。 在 培 养 学 生 的 过 程 中 , 不 仅 要 帮 助 其 形 成 自 己 的 人 生
面 通 过 联 合 培 养 、委 托 培 养 、 出 国访 问和 在 岗 培 训 等 方 式 ,
目标 ,产 生清 晰的学科建 设思路 。研究方 向是重点 学科建 设 的灵魂 ,它 决定 了本学科未来 发展的方 向和本学科整 体
学 术 水 平 的提 高 。 所 以研 究 方 向 的选 择 对 整 个 学 科 建 设 起
上 述 问题 , 首 先 应 该 从 大 学 生 的 课 程 设 置 上 入 手 ,不 仅 要 培 养 其 抽 象 思维 与 形 象 思 维 ,还 要 帮 助 其 抽 象 思 维 与 形 象 思 维 能 够 顺 利 融 合 , 即 培 养 一 批 理 论基 础 扎 实 , 动 手 能力 强 , 专 业 技 能 突 出 的 能够 快速 融 入 社 会 的 高 素 质 人 才 。 因 此 ,在 学 科 课 程 的 设 置 上 ,应 突 出 学 科 特 色 围绕 学 科 发 展 方 向 ,建 立 主 干 理 论 基 础 课 程 和 专 业 课 程 , 改变 专业 实 验 课 程 的 从 属 地
论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论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本文就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做了探索实践与分析思考。
着重强调了重点学科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摇篮,也是学科相关专业分化的依据,同时还是优化课程的保障。
标签:重点学科;人才培养;作用;学科建设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学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
我校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三级重点学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重点学科是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基地科学研究是重点学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1]。
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将科学研究引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中,是实现教育模式由单纯的知识传递向知识的应用、开发和创造转变,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需之路。
我校自2005年9月对研究生实施学校、院部分级管理以来,中医文献研究所充分利用三级重点学科的优势,根据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特点,重点对培养研究生基本素质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2]。
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特色决定了该专业研究生应是博学、善于著述的人才。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自入学之日起就安排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古籍及现代研究文集,把《中国中医药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医学与哲学》等报纸期刊中的新观点、新见解作为读书报告的内容,写成读书笔记,发表自己的看法,面对面与导师或在演讲会上通过演讲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善于表达己见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良好的写作能力也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通过广泛的阅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把这个过程付诸于笔端,由理论而到实践,不但能提高研究生的写作能力,亦有利于学术的交流、传承和发展。
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摘要:一、引言二、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的背景和意义三、人才梯队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四、人才梯队培养计划的成果和展望五、结语正文:【引言】在21 世纪的科技大潮中,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中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加强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形成人才梯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重点学科领域。
因此,实施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我国重点学科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设立特殊培养项目:针对重点学科领域的特殊需求,设立特殊培养项目,如硕博连读、博士后流动站等。
2.实施导师制:为每个学生配备专业导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人生引导。
3.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建设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提供国际交流机会: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实习的机会。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的成果和展望】实施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以来,我国重点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走上了科研、教学、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岗位,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如何提高导师的质量等。
展望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总的来说,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我国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建设水平与成效)
1、关于高层次人才培养:
树立“学科发展与个人发展高度统一”的思想意识,把人才培养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并根据医院及学科长期发展需求,继续坚持“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为主,兼顾本科生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培育方针,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加强教学研究,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大力加强优秀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2012年我学科制定了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
培养层次与方式包括: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硕士研究生培养、进修等方式等。
(1)、鼓励报考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截止到2015年9月,全科有3人取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
有2人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研究生。
有1人今年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
(2)、加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2012年以来共毕业硕士研究生19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12人。
(3)、鼓励外出进修学习.2012年以来我科排出人员进修学习5人、参加培训班、学术交流会共计20人次,通过学习全科人员业务素质、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4)、目前我学科有师承博士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
有老年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中西医结合消化、中西医结合呼吸等四个专业可以招收硕士研究生。
2、教学建设水平及成效:
我学科承担了中医药大学本科、硕士、全科医师、规培医师培训的教学工作。
为了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研究生、本科生教学改革的研究。
发表教学论文3篇。
制定了师承教育、临床带教、轮科医师教学大纲。
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获得教学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