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面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课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课内容知识
点梳理汇总
本文将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梳理汇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些知识。
第一课万有引力和地球运动
-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作用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季节变化的原因
第二课河的流程和水循环
- 河流的形成和特点
- 河流的流程(上游、中游、下游)
-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课磁铁与物体
- 磁铁的特点和作用
- 磁性和非磁性物体的区别
- 磁铁的磁力方向和磁极
-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第四课电流与电压
- 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 电流的生成和传输
- 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 电池的原理和使用
第五课雾霾的成因和预防
- 雾霾的形成原因
-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雾霾的预防措施
- 大气污染的减少方法
第六课植物的组成和生长繁殖
- 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 植物的繁殖方式(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环境
第七课古生物化石和进化
- 古生物化石的概念和分类
-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保存条件
- 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意义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的内容知识点的梳理汇总。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对自然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科学小学六年级知识点

科学小学六年级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解释人类生活的学科,小学六年级科学学科的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多个主题和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六年级科学的主要知识点。
1.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单位,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至关重要。
种子主要由种皮、胚珠和胚乳组成。
种皮保护胚珠,胚珠则分为胚芽和胚根,胚乳则提供养分供胚芽生长。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孩子们了解种子的萌发与发芽过程。
2.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生物的分类系统,包括物种、属、科、纲、目以及类的概念。
同时,了解各类生物的特征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分类和归纳。
3. 动物的适应环境动物适应环境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动物如何通过特殊的结构、行为和习性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举个例子,企鹅通过具有特殊构造的羽毛和层层脂肪在极寒地区生活,这有助于维持体温和防水。
4. 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运动对于季节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的影响。
通过观察、实验和模拟,他们可以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更替,而地球公转则导致季节的变化。
5. 太阳能与人类生活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太阳能的来源、特点和利用方式。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模拟来理解太阳能的转换过程,并探索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孩子们应该关注和参与的事务。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保护环境,包括减少废弃物、节约能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环保知识,他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7. 健康与卫生学生需要了解个人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包括自我保护、洗手、饮食平衡、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应该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运动方法,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学科,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
在小学六年级,同学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科学复习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回顾所学内容。
一、水的性质及其应用1. 水的三态:液体、固体和气体。
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变化,例如结冰和水蒸气化。
2. 水的四个基本性质:透明、无色、无味、重。
3. 水的应用:饮水、浇灌植物、洗涤等。
二、植物的繁殖1.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 有性繁殖:通过花粉和卵子结合形成种子,种子可以发芽长成新植物。
3. 无性繁殖:通过茎、根或叶的部分生长重新成长成新植物。
三、动物的生活和繁殖1. 动物的生活环境:栖息地、食物和气候等。
2. 哺乳动物:母乳喂养后代。
3. 卵生动物:通过卵产生后代,如鸟类、爬行动物和大部分昆虫。
4. 胎生动物:母亲在体内孕育并分娩后代,如人类和海豚。
四、天体运动和地球1.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组成。
2. 星座:由一组相邻恒星构成的图案。
3. 月亮的现象:月相的变化、月食和日食等。
4. 四季变化:由地球公转、倾斜角度和地轴的变化引起。
五、能量与资源1.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
2. 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节约能源可以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等。
3. 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回收利用纸张、塑料和玻璃等。
六、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土地污染等。
2. 环境保护的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和节约能源等。
七、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1. 身体健康: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 生长发育:人体的不同细胞和器官的发育、婴儿期到成人期的变化。
八、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1. 提出问题: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2. 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
3. 进行实验:按照设计进行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必考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例如,向日葵向光生长,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是因为那里的水分稀少,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
- 动物的生存也依赖环境,如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获取水中的氧气;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2.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如猫和老鼠,猫以老鼠为食。
- 竞争关系:例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它们都需要阳光、水、土壤中的养分等,会互相争夺这些资源。
- 共生关系: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能够固氮,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的营养物质,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 寄生关系: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从人体获取营养物质。
二、光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 光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例如,我们看到教室里的桌子,是因为桌子表面反射了灯光或太阳光。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
-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填空题: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问答题: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六年级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它具有多种性质。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和探索新知识非常重要。
1.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2.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只能微小振动。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大,分子可以自由移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3.物质的性质- 可溶性:有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如食盐、糖。
- 导电性:有些物质能够导电,如铁、铜。
- 燃烧性:有些物质能够燃烧,如木材、纸张。
第二单元:力与运动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改变。
1.力的效果- 推力:使物体朝一个方向移动的力。
- 拉力:使物体朝一个方向拉动的力。
- 重力: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
2.力的计量单位- 牛顿(N):力的国际单位,表示力可以改变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3.运动状态- 运动与静止:物体位置的变化态可以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4.摩擦力-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使物体减慢或停止运动。
第三单元:声音与光声音和光能够使我们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并与其他事物进行交流。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震动物体产生的,需要某种介质来传播,如空气、水。
-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2.声音的特性- 音调:与声源震动频率有关,高频率高音调,低频率低音调。
- 响度:声音的强弱程度。
3.光的传播与折射- 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改变传播方向。
4.光的反射与颜色- 光线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 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线的波长。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工具与机械一、使用工具在工作中,能够方便或省力的装置称为机械,其中包括机器和工具。
工具是指能够使我们方便和省力的简单机械。
二、杠杆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可以省力。
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省力的杠杆有撬棍、压水井的压杠等。
可以省力的杠杆类工具有老虎钳、羊角锤、开瓶器、裁纸刀、杠秤等。
3、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活中的应用有跷跷板、天平、装订机等。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生活中的应用工具有火钳、夹子、筷子、镊子。
5、剪刀是一个阻力点会移动的杠杆,人体的小臂骨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三、轮轴1、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使用轮轴可以省力,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3、生活中使用的轮轴有汽车方向盘、自行车脚蹬子、水龙头开关、辘轳、门锁把手、钥匙等;轮轴类的工具有螺丝刀、扳手。
四、滑轮1、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旗杆顶端的滑轮是定滑轮。
2、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3、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塔式起重机上使用了滑轮组。
4、滑轮组中的滑轮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五、斜面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斜面越长,或者斜面高越短(即斜角越小),斜面越省力。
3、山路修成盘旋状,刀具到越薄越锋利,都是斜面省力的实例。
楔子、刀刃、螺丝等都是斜面。
4、螺丝的螺纹越密,拧动螺丝时越省力。
六、机器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使用力气大。
2、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使用力小。
七、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刹车手柄和刹车杆上使用了省力杠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 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举例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跷跷板、订书机、天平杠杆费力杠杆轮轴斜面筷子、镊子、钓鱼杆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12. 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作用动滑轮定滑轮省力改用用力的方向滑轮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13. 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车把手刹车大齿轮和小齿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轮轴杠杆轮轴应用机械的位置车上的螺丝钉车轮和车轴后架上的弹簧夹应用机械的类型斜面轮轴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的抗弯曲能力。
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0 .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11 .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量,叫电能。
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 所有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电灯电视机电冰箱输入的能量形式输出的能量形式光、(热)光、声、(热)热、(光、声)电吹风空调洗衣机取暖器风、热、(声)热、(光、声)机械能、(光、声)热、(光)电能电风扇11. 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机械能、(声)用电器名称普通电池光电池输入的能量化学能太阳能输出的能量形式蓄电池水力、风力发电站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火力发电站化学能12. 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在已经发现的40 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 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 多万种,约占80 %。
6.38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的环境之中。
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 )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 )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 )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9.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10.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用放大镜观察的方法有两种:(1) 眼睛和观察对象不动,放大镜移动至清晰。
(2) 眼睛与放大镜不动,移动观察对象至清晰。
3.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上的颜色是红、绿、蓝。
4.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1 /10 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球形(加满水的烧瓶、烧杯等)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增加到最大,也只能放大25 倍,即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7.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部具有放大功能。
8.使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楚的(细微之处)。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实际是(扁平的细毛)昆虫的触角。
(六角形小眼) 9.昆虫的眼睛由单眼和复眼组成,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复眼由组成,少则一个多则几千几万个。
10.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有一对(触角),昆虫的触角为“鼻子”,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蝗虫的是(丝状)、蝴蝶的是(棒状)、蚕蛾的是(羽毛11. 放大镜下昆虫的触角形状:状)、天牛的是(鞭状)。
(身体构12. 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造)和(本领)。
13. 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如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等。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部分固体物质是非晶体,如玻璃、松香、珍珠等。
14. 食盐、白糖的颗粒是立方体,味精的颗粒是柱状。
15. 晶体的制作方法:(1) 冷却降温法;(2) 蒸发水分(结晶)法。
16.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7.(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00 倍的(显微镜),发现了18.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微生物)。
19.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0. 显微镜的发展:首先是光学显微镜,最大可放大1500 倍。
其次是电子显微镜,可将物体放大200 万倍,第三是扫描隧道显微镜最大可放大到近 3 亿倍。
21. 显微镜是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
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3. 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必须(薄而透明),较厚的要做成(切片)。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第一个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24.1663胞)结构。
25.(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6.( 细胞) 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消灭病毒细菌。
27.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
28.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小生物虽小,却具有适应性强、吸收营养迅速、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29. 生物大多数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也有一些生物是单细胞的,如草履虫、变形虫、动物的卵、鸡蛋、鹅蛋、鼓藻、船形硅藻等。
(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30.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眼虫、团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