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火灾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

合集下载

12注册消防工程师知识点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

12注册消防工程师知识点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

12注册消防工程师知识点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建筑火灾是指在建筑物内或附近发生的火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注册消防工程师需要熟悉建筑火灾的发展阶段和蔓延机理,以便做好防火设计和应急方案。

以下是注册消防工程师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一、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燃烧初期燃烧初期是指火源刚刚产生的阶段,火势较小,燃烧物质的表面积相对较小,火势没有扩散到周围区域。

此阶段火势可控制,火源还可以通过灭火器等手段扑灭。

2.第二阶段:燃烧蔓延在第一阶段之后,火势开始蔓延。

火源周围的可燃物被点燃,火焰高度增加,火势扩散到附近区域。

火势蔓延的速度取决于可燃物的类型和数量,通常在这一阶段还可以通过灭火器等设备进行控制。

3.第三阶段:全面燃烧当火势不再受到外部控制,并进入到全面燃烧的阶段,可燃物质全部燃烧。

火焰高度迅速增加,火势蔓延速度加快。

此时火势已经很难控制,需要专业的灭火设备进行扑灭。

4.第四阶段:危害周围建筑当火势传播到周围建筑物时,火势会加剧周围建筑物的破坏。

火势燃烧强度增加,燃烧物质不断释放有毒烟气,同时产生高温、有毒气体和明火。

这个阶段的火灾往往非常危险,需要及时疏散人员并调动大量灭火力量。

二、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1.辐射传播火焰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能,形成高温区域,火焰周围物体表面受到热辐射的作用,导致其温度升高,进而引发燃烧。

高温会使周围的可燃物质点燃,使火势蔓延。

2.火源物质的燃烧释放可燃物质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热量、有毒气体和浓烟。

这些热量和有毒气体会使附近的可燃物质加速燃烧,蔓延火势。

3.对流传播火灾产生的高温空气上升形成对流气流,将火焰上方、周围区域的可燃物质吸入火焰内部,使之燃烧。

对流还可以将火源周围的热能传递给周围区域,进一步加剧火势的蔓延。

4.火灾促进器的作用建筑物内有许多火灾促进器,如可燃物质的堆积、通风系统、电气线路等,它们都可能促使火灾蔓延和扩大。

发生火灾的三个历程是什么

发生火灾的三个历程是什么

发生火灾的三个历程是什么火灾通常经历三个阶段:着火过程,火灾旺盛阶段,火灾衰减、熄灭阶段。

(1)着火过程引发着火过程的“源头”多种多样:明火、高温物体的表面摩擦或冲击产生的火花、静电放电或电气设施产生的电火花、聚焦的日光、缓慢氧化积蓄的热量(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称为自燃)、闪电或雷击等等。

以火灾中最常见的可燃物质木柴为例,着火过程是:加热到110℃前是木柴干燥失去自由水的过程,175℃分解出化学结合水,185℃开始分解,230℃开始碳化,300℃以上开始燃烧。

300℃则称为木柴的燃点。

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常见可燃物的燃点为:木材300℃,纸130℃,汽油280℃,布200℃。

(2)火灾旺盛阶段从着火到形成火灾,通常需5~15min,有时会更快或更慢。

这一过程中燃烧是局部的,升温也不同步,即使火场温度汛速升高,建筑物还未烤热,故对建筑物尚无明显威胁。

此时,若能扑救,可使火灾消灭在萌发阶段。

着火以后,灾区内的可燃物燃烧,进入火灾的旺盛阶段。

随着可燃物种类、数量、供氧情况不同,火灾以不同方式持续,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①闪燃。

可燃液体液面上的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的一闪即灭的短暂燃烧。

由于新的蒸汽来不及补充,这种燃烧不会持久。

只要不引起其他燃烧,对建筑物基本无害。

但是,闪燃是燃爆危险的警告,切不可掉以轻心。

②爆燃。

由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快速燃烧,有时在一瞬间完成。

爆燃对建筑物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冲击波。

轻度破坏时仅玻璃破碎、门窗损坏、砖墙出现小于5mm的微细裂缝和稍有倾斜。

严重破坏时可致房屋倒塌。

破坏烈度与冲击波强弱和建筑物结构有关。

③持续燃烧。

可燃物在供氧的情况下充分燃烧,其旺盛程度与持续时间与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堆放方式、位置、供氧情况等有关。

火场温度常可达1000℃以上,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

对建筑物的损害主要来自高温灼伤、烟气损害等,轻则使材料剥裂、脱落,重则发生坍塌。

持续燃烧常常是火灾中的旺盛阶段,也是对建筑物损坏最重的阶段。

注册消防工程师-建筑火灾发展阶段与灭火方法

注册消防工程师-建筑火灾发展阶段与灭火方法

注册消防工程师-建筑火灾发展阶段与灭火方法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2017-04-26 14:59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1.初期增长阶段初期增长阶段从出现明火起,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其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不多。

由于可燃物性能、分布和通风、散热等条件的影响,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有可能形成火灾,也有可能中途自行熄灭,燃烧发展不稳定。

火灾初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二)充分发展阶段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

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热共同作用、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

通常,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轰燃发生后,室内可燃物出现全面燃烧,可燃物热释放速率很大,室温急剧上升,并出现持续高温,温度可达800~1000℃。

之后,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火风压的作用下,会从房间的门窗、孔洞等处大量涌出,沿走廊、吊顶迅速向水平方向蔓延扩散。

同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火势会通过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等向上蔓延。

(三)衰减阶段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随后房间内温度下降显著,直到室内外温度达到平衡为止,火灾完全熄灭。

上述后两个阶段是通风良好情况下室内火灾的自然发展过程。

建筑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建筑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建筑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是建筑火灾是指火焰在建筑物内部或周围蔓延,造成重大财产和人员损失的一种事故。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需要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深入了解。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建筑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为:起火、扩散、威胁和坍塌。

本文将针对这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起火阶段起火阶段是建筑火灾发展的第一阶段。

它指的是火源被点燃后,开始燃烧的过程。

起火源可以是明火、电器故障、化学反应等。

在这个阶段,火焰的大小和热量还很小,但是碳气化产生的烟气开始积聚在烟道和屋顶下方。

同时,火焰还会产生很多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扩散阶段扩散阶段是指火焰在建筑内部或周围开始蔓延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火焰的热量逐渐增加,一氧化碳和烟气开始充满整个室内。

扩散的速度取决于建筑结构、物体堆积、通风条件和火焰强度等因素。

如果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快就会进入威胁阶段。

三、威胁阶段威胁阶段是指火焰和烟气已经对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个阶段,火势已经扩散到了建筑物的大部分区域,火焰高度和热度也逐渐增加。

同时,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开始流动,对火势的控制和扑灭变得更加困难。

此时,如果消防人员不能迅速削弱火势,火灾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坍塌阶段坍塌阶段是指建筑物结构因火灾损坏而崩塌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建筑物的结构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可能会发生坍塌。

此时,火焰和烟气的热量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人员很难接近,消防人员也很难直接扑灭火势。

因此,在火灾发生之前,就要对建筑物的结构和设施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排查,确保遇到火灾时,可以迅速控制和消灭火势。

综上所述,建筑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起火、扩散、威胁和坍塌。

对于这四个阶段,我们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尽可能地减轻火灾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同时,消防部门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扑灭火灾的能力,提高公众的火灾预防意识,共同维护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建筑火灾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

建筑火灾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

建筑火灾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火灾熄灭阶段1.初起阶段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

这时火灾好象在敞开的空间里进行一样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火灾发展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根据初起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

为此.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的火火设备。

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初起阶段也是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就很危险了。

初起阶段的持续越长,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火灾和灭火,并有利于人员安全撤离2.全面发展阶段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火灾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问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问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人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

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

轰燃是室内火火最显著的特征之.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于安全疏散而言。

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很难幸存。

轰燃发生后,房问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

放热速度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

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由于其四周墙壁和顶棚、地面坚固,不会烧穿,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的大小没有什么变化,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阶段,室内燃烧大多由通风控制着,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

建筑火灾分为哪三个阶段

建筑火灾分为哪三个阶段

建筑火灾的三个阶段
建筑火灾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周围爆发的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火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火灾初期阶段、火灾发展阶段和火灾扑灭阶段。

火灾初期阶段
火灾初期阶段是火灾发生后的最初阶段,火势尚未扩散,火场内温度开始上升。

在这个阶段,火势一般相对较小,火场内部烟雾较少,火势相对容易控制。

此时有效的灭火措施可以迅速扑灭火势,防止火灾扩大。

然而,如果在这个阶段未能有效控制火势,火灾便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火灾发展阶段。

火灾发展阶段
火灾发展阶段是火势持续扩大,火场内温度急剧上升,火势迅速蔓延。

这个阶
段火场内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雾,造成人员逃生困难,容易引发爆炸和坍塌等事故。

此时灭火难度加大,救援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危险。

如果在这个阶段未能有效应对火势,火灾便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即火灾扑灭阶段。

火灾扑灭阶段
火灾扑灭阶段是当灭火工作全面展开,逐渐将火势控制住,直至火势完全被扑
灭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消防员们会采取各种灭火措施,包括水枪灭火、泡沫灭火、干粉灭火等,以确保火灾不再蔓延。

一旦火势被彻底扑灭,事故现场的处理和清理工作就会开始展开。

在火灾扑灭阶段,救援人员需要认真检查事故现场,以确保火灾彻底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建筑火灾可以分为火灾初期阶段、火灾发展阶段和火灾扑灭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应对措施,只有在各个阶段及时有效地应对火灾,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火灾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建筑火灾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建筑火灾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建筑火灾是指在建筑物内或周围发生的火灾事件,由于火灾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因此了解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对于预防和扑救火灾至关重要。

建筑火灾通常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危险性,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起火初期起火初期是建筑火灾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火灾刚刚发生,火焰还比较弱小,烟雾也比较少。

建筑物内的燃烧物质还未完全燃烧,火势正在逐渐扩大。

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火势较小:火灾刚刚发生,火势通常比较小,扑救难度相对较低。

•有限的烟雾:燃烧物质尚未充分燃烧,烟雾相对较少,有利于人员疏散和扑救。

•温度逐渐升高:火灾产生的热量逐渐增加,但温度尚未达到高峰。

第二阶段:快速蔓延阶段快速蔓延阶段是建筑火灾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火势开始快速扩大,火焰和烟雾的量都明显增加。

建筑物内的燃烧物质大量燃烧,火势变得更加猛烈。

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火势蔓延迅速:火焰蔓延迅速,火势急剧扩大,燃烧物质大量释放烟雾和有毒气体。

•浓密的烟雾:燃烧物质充分燃烧产生大量浓密的烟雾,视线受阻,影响疏散和扑救。

•温度急剧升高:火势的增大导致温度急剧升高,对人员和建筑物的破坏性增加。

第三阶段:余烬蔓延阶段余烬蔓延阶段是建筑火灾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火势逐渐减弱,但余烬仍然存在,烟雾仍然浓厚。

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燃烧物质燃尽:大部分燃烧物质已经被完全燃尽,火势逐渐减弱。

•烟能全部消失:火焰渐渐熄灭,但建筑物内仍有余烬存在,需要及时清理。

•空气污染:余烬燃烧产生的烟雾仍然存在,空气质量较差,需要注意防护。

总结起来,建筑火灾可以分为起火初期、快速蔓延阶段和余烬蔓延阶段三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火势、烟雾和温度等重要参数也有明显变化,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有效预防和扑救建筑火灾,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建筑火灾发生的三个阶段是

建筑火灾发生的三个阶段是

建筑火灾发生的三个阶段是建筑火灾发生的三个阶段是建筑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事件,它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实际应对过程中,了解建筑火灾发生的三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燃烧前期、燃烧中期和燃烧后期,下面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和应对措施。

一、燃烧前期也被称为点火阶段,该阶段是火灾的初始阶段,一些可燃物质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形成了点燃源。

在这个过程中,火源还很小,温度还不是很高,但是如果不控制燃烧前期,这个小火源将很快蔓延并且变得难以控制。

应对措施:在燃烧前期中,人们必须快速、冷静地采取措施来压制火源。

这个阶段所需对应的措施有很多,例如扑灭火源、切断火源与可燃物之间的联系、封闭门窗、排出浓烟等等。

二、燃烧中期也称为烟火期,这是火灾最危险的时期。

燃烧中期是指火势逐渐扩大,此时火焰高度和温度都会急剧上升,燃烧热辐射的强度也会增加。

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毒气,很容易引起人体中毒和窒息死亡。

在这个阶段,建筑物结构也会遭受损失,瓦片、木材和钢筋等材料都会发生变形,甚至崩塌。

应对措施:在燃烧中期对火势进行控制的最好方法是快速地逃离现场。

火灾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人们必须立即做出对应的应对决策避免引发更多的伤害。

以及采取合适的灭火方法,例如灭火器、泡沫等先进设备进行灭火。

灭火人员需要注意不要在火源前方操作,以免遭受严重的烟气中毒,应利用头部保护器具,按照灭火措施进行操作。

三、燃烧后期燃烧后期也被称为余火期,一般指的是火灾扑灭后的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

这一时期需要密切关注火源周围的环境,因为物品和结构在火灾中都已经受到了破坏,如果不及时控制这场余火,那么这些残存的热源仍然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火灾。

此时应该灌注冷却,确保火灾已被完全扑灭,不要忙于撤离人员。

应对措施:在火灾后,人们必须对余火进行控制,这个阶段的工作需要确保场地内没有热点。

同时还要开展现场鉴证和事故原因调查(一旦有伤亡),以便更好地了解火灾的发生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阶段有什么?建筑火灾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特征?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火灾熄灭阶段初起阶段 1.这时火灾好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

象在敞开的空间里进行一样室内温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 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室内平均温度低;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火灾发展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 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应设法争取尽早发根据初起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

为此.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初起阶段也是人员疏的火火设备。

初就很危险了。

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起阶段的持续越长,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火灾和灭火,并有利于人员安全撤离全面发展阶段 2.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火灾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房间内所有可燃物整个房问都充满了火焰,聚积在房问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温度升高很快。

表面部分都卷人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它标志.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

轰燃是室内火火最显著的特征之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对于安全疏散而言。

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内逃出,则很难幸存。

因而房间内. 轰燃发生后,房问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

放热速度很大 .把火灾温度升高很快。

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 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不会烧由于其四周墙壁和顶棚、地面坚固,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的大小没有什么变化,穿,阶段,室内燃烧大多由通风控制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持续时问取决于室内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

着,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通风条件等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采针对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了减少火灾损失,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把火灾控制:取的主要措施是选用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结构作为建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消防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不倒塌破坏,为火灾时人员疏散、筑物的承重体系,队扑救火灾,火灾后建筑物修复、继续使用创造条件。

熄灭阶段 3.以及叮燃随着室内可燃物的挥发物质不断减少,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后期,温度逐渐下降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物数量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时,则认为火灾进人熄灭的BO%阶段。

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问内的全部可燃物烧光,室内外温度 . . . . 趋于一致,宣告火灾结束。

该阶段前期,燃烧仍十分猛烈,火灾温度仍很高。

针对该阶段的特点,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倒塌破坏,确定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应注意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蔓延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规范一般要求5.1应为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5.1.1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计时,的产品。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建筑规模、使用人员特点等因素选择和设置消防应5.1.2 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时,应采用消防应急标志灯或消防应急照明标志复5.1.3 合灯具;非灯具类疏散指示标志可作为辅助指示标志。

消防应急灯具连接的主电供电方式与控制方式应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使5.1.4 所有消防应急灯具全部切换到应急工作状态。

容易引起人员恐慌的场所应坡道和自动扶梯等人员密集场所、5.1.5 带有台阶、。

,其它场所的应急投入时间不应大于5s急照明投入时间不应大于0.25s (包括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的应急供给消防应急灯具供电的回路5.1.6 插座及中严禁设置可关断灯具充电及关断灯具应急状态的灯开关装置、电回路)其它负载。

但允许设置开关控制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工作,5.1.7 在正常电源工作状态下,该开关不应影响消防应急照明灯具从正常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控制系统由正常供电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由应5.1.8 急工作状态转入正常工作状态。

疏散指示标志牌的设计5.6个消防应急各类疏散指示标志牌只能作为系统的辅助指示标志,设置在25.6.1标志灯指示的疏散线路之间。

的荧光灯光源环境或正常25lx5.6.2 蓄光型标志牌应设置在正常照度不低于的白炽灯光源环境内。

照度不低于40lx 以下的墙面上。

疏散指示标志牌应设置在地面或1m5.6.3疏散指示标志牌不应设置在可改变指示方向的疏散线路上。

5.6.45.6.5 在疏散线路中不应设置与应急疏散无关的标志牌。

消防应急标志灯的设置6.2下列部位或场所应设置指示出口的消防应急标志灯:6.2.1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1多层、高层建筑中各楼层通向疏散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门口;2的房间出口;15m3 公共建筑室内最远点至房间疏散门距离超过在地面首层无障碍出口处应设置肢残人员标志,并在各层消防电梯口设置肢4. . . .残人员标志。

指示出口的消防应急标志灯的设置应符合下述要求:6.2.2 应设置在出口门的内侧,其标志面应朝向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1。

应设置在出口门的上方居中或门的旁边,底边离门框距离不大于200mm2 下列部位或场所应设置指示疏散方向的消防应急标志灯:6.2.3疏散走道拐弯处;1地下室疏散楼梯间;2的袋型走道;的直行走道、超过10m3 超过20m 4 人防工程;5 避难间、避难层及其他安全场所。

楼梯间应设置指示楼层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地面层应同时设置指示地面6.2.4层和指示安全出口方向的消防应急标志灯。

6.2.5 指示疏散方向的消防应急标志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5m;1设置在疏散走道的顶部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2.2m~以下,标志灯设置间设置在疏散走道的侧面墙上时,设置高度宜底边距地1m220mm,且表面平滑;距不应大于10m,灯具突出墙面部分的尺寸不宜超过灯具最高点与地面垂直距离高3 指示疏散方向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在地面设置时,标志灯设置间距不,,灯具边缘与地面垂直距离高度不应大于1mm度不应大于3mm ;应大于3m标志灯设置间距不导向光流型消防应急标志灯的指示方向应与疏散方向相同,4款要求;,在地面设置时应符合本条第21.5m应大于要求。

地面设置的消防应急标志灯防护等级应符合IP655种设置方式可在消防应急标志灯中增设消防标志牌。

、2注:1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展览厅、商场、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6.2.66.2.5条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下列要求:在满足消防应急标志灯的疏散方向1 宜在疏散路线的上方设置消防应急标志灯,20m;应指向固定的安全出口,标志灯设置间距不应大于的场所应设置指示疏散方向的中型消防应急标志4.5m室内高度为2 3.5m~的场所应设置指示疏散方向的大型消防应急标志灯,设置间4.5m灯,高度超过底边距地消防应急标志灯40m,距不应大于60m,展览厅、商场设置间距不宜大于3m;面高度宜大于消防应急照明灯的设置6.3下列部位或场所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6.3.1建筑物内的疏散走道、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1 ;用前室和避难层(间)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2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人的房53 无自然采光或夜间使用的公共场所及公共场所内流动人员数不少于 . . . .间;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的寝室、老年公寓的房间、医院的病房和监护室等需要4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场所。

6.3.2 四星级及以上的宾馆,宜在客房内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

6.3.3 消防应急照明灯的设置应符合下述要求:1 应优先设置在走道交叉处及拐弯处、自动扶梯上方或侧上方附近;宜嵌顶或吸顶安装,当条件限制时可设置于走道侧面墙上,其底边距地高度2;2.5m宜大于应根据环境合理选用具有防潮、防水、防尘、防爆、防震、耐腐蚀和抗机械3损伤等防护类别和等级的消防应急照明灯;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可使用正常照明4灯具。

仍需消防作业的工作区域的照度应保持正常照明的3.2.4 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照度值。

(非电池供电)3.2.5 应急照明灯具的设置应使下列地点的照度高于其周边区域的照度:1 指定的疏散出口和安全标志;2 疏散走道中每个行进方向改变处;3 每个内连走廊的连接处;4 安全出口的外面及其附近区域。

浅谈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避难心理与建筑设计---火势蔓延快。

在各种类型的高楼大厦中均配有大量一)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稍有不慎或意外即可招, 的现代化设备并进行过豪华装修, 其中不少为可燃物致火灾。

贯通全楼的电梯井、排气道、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则因其火灾时在无阻挡的情况, 如一座高100 米的建筑的烟囱效应,使火势迅速扩散至上层。

疏散到地, ) 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烟气能在半分钟内达到顶层。

下, (二%80 60 —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相应地就长。

据统计,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中有消防队员不但体,消防队员登楼扑救不易。

(的人是被烟雾熏死的。

三) 扑救困难有毒的险恶环境而且还要在高温缺氧、浓烟、力和装备所达到的高度十分有限,现代建筑的防火设计包括火灾前的积极预防和火灾时的应急措施两个方中救援。

对于减少火灾的发, 认真分析火灾发生时人们的避难心理及避难行为面。

因此,由于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具有积极的作用。

生和火灾发生时采取必要的安全疏散, 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 时人们避难的心理活动与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理是不同的中应尽量结合此种心理状态进行安全疏散设计。

人的行为常受以下避难心理支配, : 火灾发生时即指人有习惯于走老路的“归巢”本能。

疏散“归巢”性。

所谓“归巢”性,一、一般旅客, 例如在旅馆或剧场发生火灾时时首先奔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或楼梯。

由于到高层建筑内很少寻找其他出口或楼梯疏散。

和观众习惯于从原进口逃生,但火灾时普通电梯是不能作疏散时还大多奔向电梯方向, , 部人员多乘坐电梯高层建筑的疏散楼,为安全疏散使用的, 所以为避免疏散人员到电梯厅无法逃离 . . . .即平时交通流线与紧急避梯应多结合电梯厅设置,难流线相结合, 从而有利于快速疏散。

例如在旅馆趋光性及向阔性。

这是指人有趋于明亮方面和开阔空间的本能。

二、则人们一般向明亮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 发生火灾时,人们从居室冲向走廊,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方向疏散。

若这些部位未设安全出入口则反而逃入死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