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饕餮元素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饕餮元素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饕餮元素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刘璐王晓娟摘要:饕餮元素作为中国古老而神秘的经典符号代表,有着丰富的艺术研究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该文以饕餮的由来、饕餮纹的艺术特征为出发点,从平面图案设计和与面料结合的图案设计两个角度,利用分割、重组、扭曲、拼接、编织、刺绣等方法对饕餐元素图案进行分析、总结及再设计,以此积累饕餐元素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创新经验,为以后的服饰设计提供创作灵感叫关键词:饕餮饕餮纹艺术特征服饰图案设计饕餐元素从本质上分为饕餐和饕餐纹两大类。

据《山海经》记载,饕餐是一只凶兽,经常以丑陋、凶恶的形象出现。

饕餐也多次被写入小说或编入影视作品。

饕餐纹从商朝起被用作封建制度的象征,刻绘于青铜器、玉器或其他器具上。

饕餐用来比喻凶恶、贪婪的人或贪吃的人,人们也用饕餐盛宴形容食物十分丰盛,某件事物量多而丰富多彩。

随着时代的变迁,饕餐元素被赋予了更多不同的含义,并被更多地用于器具、家居或包装设计等领域,但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文章从服饰图案入手对饕餐元素进行再设计,旨在让饕餐元素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一、饕餮图案再设计1.传说与演变对于饕餐的由来,众说纷纭。

第一种认为饕餐是兽的一种,在《山海经•北次二经》中,饕餐别名狍鸮,“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叫《吕氏春秋•先识》载:“周鼎著饕餐,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3据说饕餐贪食到吃掉了自己的身体只剩下头。

第二种认为饕餐指凶恶的民族或恶人。

女《神异经•西南荒经》载:“西南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猪),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餐。

”又如《左传•文公十八年》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聚敛积实,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餐。

”整体来讲,以上说法中的饕餐,不论人兽均凶恶残忍,长相狰狞(图1)”随着时代变迁,饕餐逐渐被美化成酷爱美食的美食家,俗称“老饕”,喜爱美食的群体也被称作“饕餐族”,形象可爱,有亲和力”苏轼曾在《老饕赋》中写道:“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2.图案设计(1)可怖形象在图案设计中,形象可怖的饕餐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描绘方法较多,如黑白装饰画、国画、浮世绘、写实动漫等”主体形象多为凶兽,与书中记载颇为相似”女P:按照《吕氏春秋》的记载,饕餐具有丑陋、凶残的形象,具体为无身,只有头,设计者可以用黑白装饰画的方式呈现;按照《山海经》的记载,饕餐为人脸、羊身,有大嘴、触角及四肢,设计者可以使用动漫写实、素描写实等方式呈现;按照《神异经》的记载,设计者可以改变饕餐凶残的外貌形象,保留其部分人物特征,以柔和的形态刻画其五官,用怀抱野兽表现其“身多毛”的特征,将“头上戴豕”中的豕(猪)描绘得更为可爱,同时结合饕餐兽的形象,加入鹿角、鳞片等元素”这类图案适合用在T恤、连帽衫、针织衫等休闲服饰或中性服饰上”(2)可爱形象根据饕餐贪吃的形象,可爱版饕餐逐渐出现”设计者一般使用卡通画的技法对其加以描绘,色调柔和,形象小巧,动态拟人”女《非人学园》里的饕餐角色,既保留了饕餐传统形象中大嘴巴的特点,又增添了机械感,另外加入了幼小饕餐的角色,使形象更具亲和力”描绘饕餐吃零食的状态,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构思”此外,设计者可以将饕餐拟人化,如描绘看书、玩玩具、睡觉时的饕餐”在描绘饕餐的外形特征时,设计者可以增添羽翼、鹿角、牛羊角、鱼鳞等;或者用穿着动物睡衣或装饰其他动物元素的儿童形象加以表现;设计者可以使用国画、油画、版画、黑白装饰画等表现形式加以呈现”具有可爱形象的饕餐图案适用于童装、家居服、睡衣等”(3)与故事结合设计者将与饕餐相关的传说或典故绘制成彩色或黑白的漫画或连环画,也可以设计出时尚的服饰图案”女P,设计者可以使用较为诙谐的手法描绘饕餐吃食物吃撑的状态,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饕餐贪吃的特点”这种图案适合运用在运动衫、T恤等休闲服上,另外也适用于西装上,活泼时尚”(4)与文字结合“饕餐”两个字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且字形美观,将汉字和图案结合是描绘传说形象的常见方法,如,设计者可以传统书法字体呈现“饕餐”二字”书法艺术经过发展,渐渐从最初的应用工具演变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将书法与服饰图案相结合,可以提高服饰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另外,黑色加粗字体可以突出图案主题,设计者在图案底部加入饕餐元素,可以使图案更加丰满,更具层次感”同时,设计者可以将“饕餐”二字的字体竖直排列,加上边框,将其设计成红色印章,下方放置饕餐的头像,整体可爱、简约,设计者可以将其用于T恤、牛仔外衫等休闲服饰上。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天工|2021年第8期绘画艺术与工艺美术作为社会分工细化发展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和方向为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所形成的绘画思想理念、色彩观、绘画技法等在手工艺术中的运用,形成了雕刻、刺绣、编织、陶瓷、烙画等各类工艺美术形式,产生了众多的工艺美术作品。

可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工艺美术的内涵(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中华民族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琴棋书画、戏剧、民俗、传统节日、文学等包罗万象的文化形式,其中传统绘画从具有宗教和图腾崇拜色彩的上古时期的绘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漆画、两汉时期墓室的壁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绘画,再到隋唐和两宋时期绘画风格的百家争鸣、清代绘画技艺的不断绽放,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结晶,植根于中华民族丰沃的文化土壤中,形成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其以宣纸、毛笔和水墨为绘画材料,相对于西方以写实为主的绘画风格来讲,不管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更多地强调以形写神、意境空灵清旷的艺术特点。

(二)现代工艺美术的内涵所谓的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是相对于传统工艺美术而言,由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让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品类与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中西融合、新旧交替、创新变化的特点,中国工艺美术从传统古典的艺术形态过渡到现代国际化、时尚化的艺术形态,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世界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发展创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文明、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渐打破了实用艺术和纯艺术之间的界限,更为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家创意思想的表现,旨在通过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以及工艺的创新、材质肌理的表现,最大化地发挥工艺美术的艺术表现力,比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陶瓷、刺绣等工艺品。

中国文创产品在海外爆火的例子

中国文创产品在海外爆火的例子

中国文创产品在海外爆火的例子近年来,中国文创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喜爱。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创意设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产品,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魅力。

下面就是一些海外爆火的中国文创产品的例子。

一、中国国画中国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到的艺术魅力,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使得国画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的国画作品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并在海外市场上受到热烈欢迎。

许多西方艺术家和收藏家被中国国画的独特韵味所吸引,并开始收集和推广中国国画作品。

中国的传统国画作品也被用于艺术品的设计和创意产品的制作,如明信片、手帕、扇子等,成为海外文化市场的畅销产品。

二、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剪纸被广泛运用于装饰、节庆和礼品等方面。

随着文创产品的兴起,中国剪纸逐渐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中国剪纸的图案多样,不仅有传统的福神、福字、花鸟等形象,还有现代元素的创新设计,如动漫人物、城市风景等。

这些剪纸作品被应用于手表、手机壳、家居饰品等产品中,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三、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中国传统服饰通过时尚和创意的改良被重新发现,并成为海外时尚界的新宠。

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被运用在时装秀、服装设计和潮流风尚中,吸引了众多国际品牌和时尚达人的关注。

例如,中国的绣花、褶皱、对襟等传统元素被巴黎时装周和纽约时装周的设计师们广泛采用,为中国文创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火爆成功做出了贡献。

四、中国陶瓷中国陶瓷是世界陶瓷史上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中国陶瓷已成为海外市场上的热门文创产品,许多人喜欢收集和展示这些独特的艺术品。

中国陶瓷作品不仅包括传统的瓷器、盘碗、瓶罐等,还有创意设计的餐具、花器、摆件等。

这些陶瓷作品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清末氅衣折枝玉兰纹饰的提取与设计应用

清末氅衣折枝玉兰纹饰的提取与设计应用

清末氅衣折枝玉兰纹饰的提取与设计应用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01期摘要:折枝玉兰是中国国画的艺术元素之一,玉兰花的美好寓意一直流传至今。

将清朝末期的氅衣——品月色缎绣玉兰蝴蝶纹夹氅衣中的折枝玉兰纹饰经过提取与设计应用到女性化妆品包装设计中,让中国传统纹饰与现代设计形式结合,把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赋予在包装设计之中,使纹饰以一种富有创新性的形式推广,让产品包装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传承并创新了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关键词:折枝玉兰;扁平化设计;莫兰迪色系;女性化妆品包装;中国传统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设计仅限于对功能和形式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注重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成为了重要趋势。

历史长河中,艺术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研究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1]。

玉兰花代表真挚、高洁、芬芳,寓意美好,在中国象征美好的事物。

玉兰千娇百媚,形态多变,常作为元素用于中国民间艺术。

其次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段时期,社会经济与文化都相对发展到一定水平,影响了中国乃至亚洲与欧洲工艺美术领域的发展。

一、清末氅衣折枝玉兰纹饰简介清朝氅衣折枝玉兰纹饰出自于故宫藏品——品月色缎绣玉兰蝴蝶纹夹氅衣(如图1)。

清朝时期,玉兰花是皇室贵族纺织品中重要的装饰元素,多用作宫中后妃常服的装饰图案。

皇室成员的服饰装饰绣工精湛,图案生动且形式多变,色彩大胆且融洽,构图饱满而合理,体现了清朝的经济实力,也展现了折枝玉兰纹饰独一无二的美感。

二、清末氅衣折枝玉兰纹饰的特点与文化底蕴(一)清末氅衣折枝玉兰纹饰的特点“折枝”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重要表现技法之一,在描绘花卉植物时不描绘整株,只细致刻画其中一个单位元素或若干单位元素[2]。

它以单位元素为基础,选择带有花朵、枝叶的植物作为创作素材,把素材经过扁平处理后,使其保持原生写实的形状和生长走势,并选为单位图案。

传统“仙鹤纹”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仙鹤纹”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仙鹤纹”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实践作者:余美莲来源:《设计》2019年第07期引言鹤,姿态雍容,仙风道骨,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可以飞升到天界的仙禽,历经几千年文化沉淀,被赋予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吉祥符号的重要内容之一。

仙鹤以其自然和谐、高贵典雅的形象和强烈的表现性,常作为经典的艺术元素用于各种艺术创作中,然而,目前仙鹤纹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图案形式和工艺手法都较为传统,缺乏新意;关于仙鹤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上的创新设计和实践应用研究也相对较少,其中何亚男“论鹤元素的审美哲学及在服饰中的演绎”一文分析了鹤纹的起源和文化内涵,阐述现代服装设计对鹤纹应用,但是对于鹤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实践没有展开研究。

本研究在分析仙鹤纹文化及其造型审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仙鹤纹样的现代设计创新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仙鹤纹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期能为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仙鹤”文化特征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

仙鹤是最高贵的一种鸟类,在传统吉祥文化中被赋予不死、高洁、善良、平和等诸多品性,是长寿、高贵、典雅文化符号的象征。

(一)仙鹤是长寿之禽。

《淮南子说林训》载“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蚌蟒朝生暮死,尽其乐”。

神话传说中鹤寿可至千年,于是被视为长寿吉祥的化身,地位仅次于凤凰,被誉为长寿之王。

仙鹤常与挺拔苍劲的古松树组合成“松鹤连年”纹样,成为益年长寿、吉祥如意的象征。

(二)仙鹤有君子之风。

古代人们常把仙鹤视为一品之尊的贵鸟。

鹤的习性是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周易.中孚》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鹤喜欢在隐蔽的地方呜叫,不爱张扬和炫耀,古人多用鹤来比喻品德高尚的贤能之臣,把洁身自爱声名远播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明清时期朝廷一品文官补服上刺绣有仙鹤的纹样,是尊贵、正直、贤能的象征。

蝙蝠纹样现代设计应用路径探究

蝙蝠纹样现代设计应用路径探究

关注思考视觉034设计DESIGN2023年8月 第36卷 第15期摘要:探寻中国传统蝙蝠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路径,找到其获得新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中西方蝙蝠纹样和蝙蝠主题图案在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梳理蝙蝠意象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下的发展路径。

蝙蝠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清朝时期得到极大发展,但是清朝后逐渐边缘化。

文章中西方不同的审美和思想文化对蝙蝠纹样和主题图案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西方发展路径对比研究为蝙蝠纹本土化设计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蝙蝠纹样 主题图案 中西文化 应用路径 设计案例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5-0034-03Abstract: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at patterns in modern design and to find the possibility of new development.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at patterns and bat theme patterns in terms of form,color and line,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bat imagery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China and the West was sorted out.Bat patterns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uspicious pattern were greatly develop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but gradually marginalized after the Qing Dynasty. The different aesthetic and ideological cultures of the West in the article have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bat patterns and theme patterns.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paths of China and the Wes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localiza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bat patterns.Keywords:Bat pattern Theme patter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pplication path Design cases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许宇敏 王 晶浙江理工大学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设计数字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王建芳*蝙蝠纹样现代设计应用路径探究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MODERN DESIGN OF BAT PATTERNS一、蝙蝠纹样研究现状关于蝙蝠纹样的研究主要从建筑、织物、器皿上进行图案元素的提取,例如麦嘉雯的《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研究》以及张超的《故宫太极殿的蝙蝠纹初探》是对广府、故宫等传统建筑中的蝙蝠图案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中,以展示独特的东方智慧和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积淀了上千年的智慧结晶,包括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建筑园林、传统工艺、神话传说等方面的精髓。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还能够让观众深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印刷品设计中的应用,如海报、宣传册和画册设计。

在这些设计中,设计师通常采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手法,如龙、凤、花鸟等图案以及飞白、小篆等字体,融入视觉设计元素,创造出富有中国味道的文化符号并彰显了文化底蕴。

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宣传设计就采用了中国红、篆书字体以及国画图形等元素,营造出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另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深化文化内涵,如利用传统的绘画、剪纸、刻板印刷等工艺制作出中国风情的宣传册,以此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如珠宝、手表和家居饰品等。

在这些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融入到设计中,使产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更高的美学价值。

比如,张大千画中的山水元素等成为了创意珠宝设计中的灵感源泉,珠宝设计师通过与这些元素的巧妙融合,创造出独具中国味道的珠宝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一种融合了古典美学和当代审美的东方美学。

同样,在家居饰品的设计中,也可以巧妙地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嵌入汉字、拼合景德镇窑瓷等,将传统的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亲和力、更具有文化价值的设计作品。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动画和游戏等视觉媒体中的应用。

在这些媒体中,设计师通常依据故事情节和背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视觉设计中,使新旧文化相呼应,创造出独特的故事世界。

比如,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兽、仙人等元素在电影《功夫熊猫》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魔镜奇缘》则将中国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动画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极高观赏性的视觉效果。

“留白”——服装设计的意境打造者

“留白”——服装设计的意境打造者
辽 宁丝 绸
2 0 1 4年 第 2期
“ 留 田口 白"
服装设 计 的意境 打 பைடு நூலகம்者
郭 莉1 l
( 1 . 江 西科 技 师 范大 学 , 江西 南昌 3 3 0 0 1 3 ;
2 . 江 西服 装 学 院 服 装设计 与 管理分 院 , 江西 南昌 3 3 0 2 0 1 )


引言
态 中感受 水 的存 在 ,古诗 中有 云: “ 只 画鱼 儿不 画 此 中亦 自有 波 涛 ” 。这 种绘 画方式 真切 地诠 释 “ 留白” 又称 “ 空 白” , 雅称“ 余 玉” , 作 为营造 水 , 了留 白在 中国画表 现 中的空 间处理 角 色 。这种 以 中 国 意境 感 和空 间感 的重 要手 段 , 已成 为 中 围 无” 释“ 有” 的表 现 技 法 即言简 意 赅 , 又 带 给 观赏 的独特 表现 手法 。传 统 的 中国画在 绘制 时没 有 “ 者无 限的想象 空 间 。 底色 , 绘制 完 成后 , 画面 背景 即空 白。这种 虚与 实 2 . 意境 表 现 的虚 实之 美 。从 古 至今 , 人 们 都 的对 比变化为作 品营造 独一无二的意境美。欣 在创 作 的 时候 寻 找虚 实关 系 。从 字 面来 看 , “ 实” 赏 者也 会 因 自己的心 境感 受 到不 同 的i 画面 内涵 。 而笔 墨 表 现较 少 甚 至 可见, “ 留 白”是一 幅作 品意 境体 现 的 重要 方 式 , 是 画面 中笔 墨存 在 的形 象 , 于无笔墨 的地方则称为“ 虚” 。体现在 中国画的绘 是绘画者追求的审美境界 的最高点 , 即古人所说
画 的一 种 独 特风 格 。 留 白的布 局分 为 疏 、 密、 聚、 散, 在 绘 画过 程 中 , 通过 无 形 与有 形 的对 比 , 富有 现代服装设计谋是综合性的多元化课程 , 融 情 感 的韵 律 感 线 条 , 浓 淡 不 同 的墨 色 , 虚 实 结 合 科学和艺术于一体 , 并涉及多个领域 , 是一门注 的画面元素 ,组合而成富有意蕴的画面形象 , 当 重 实践 的创造 性课 程 。而 “ 留 白” 作为 中国画构 成 然, 这些 形象 线条 的绘制 , 一 定会 出现 留 白。大师 特 色 之 一 的 手 法 ,已然 成 为 服装 设 计 美 学 的 焦 齐 白石 ,绘 画 的 典 型特 征 便 是 画 面 中大 片 地 留 点, 并 对服 装设 计创 作有 着重 要 的启发 。 白, 除 了虾 , 无水 、 无草 , 观 赏 者 从 观 看 的虾 的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画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中期检查报告专业:艺术设计学姓名:王琳琳导师:袁大鹏时间:2008年10月 10 日一、论文结构框架二、课题研究进度1 绪论绪论部分已经完成,此章内容主要涵盖了三方面: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对传统文化的导入情况、研究目标和内容。

首先,从选题的背景出发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且独具特色,但国内多数服装设计师至今未能摆正传统与突破、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设计的产品缺乏原创性和民族特色,在国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并列举了事实说明,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满足国内需求,都需要体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

当前,我国服装设计师对“时尚”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真正找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服装时尚的契合点,集中体现为:崇洋媚外,盲目跟风,抛弃传统; 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简单拿来,机械复古,设计缺少创意;不重视消费市场,走为传统而传统的艺术化道路。

同时特别指出目前,我国服装在面料、加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较小,但品牌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中国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因此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把这种传统艺术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注入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与流行,民族与世界,个性与时代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原创精神的体现,正是当今国际时装潮流中独有的风情,正是设计师屹立于世界时装舞台的最佳表现方式。

因而,有必要研究国画艺术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其次,分析了国内外设计师对民族传统文化导入情况。

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服装产业发达的国家,在设计过程中普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拓展时装的边界。

在众多西方著名的设计师作品发布会里,有很多源于西方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现阶段我国服装设计的“原创性文化”已经初步形成集体意识,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与传承,注重设计中的中国文化情结,希望在经过不懈的努力后,可以推出中国元素与时尚完美融合的作品.新古典主义油画与服装巴洛克风格油画与服装印象派油画与服装设计师祁刚的作品设计师郭培的作品最后,阐述了论文要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目的:[1] 探讨了国画的艺术性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态。

为“意境服装”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做理论准备。

[2] 探讨如何将国画艺术融入服装设计中去,在服装设计中创造意境,从而设计出具有民族意味的服装作品。

[3] 提出融入了民族元素的原创性设计,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经济平台上的竞争力。

2服装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1服装设计与艺术艺术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从服装史的演变中不难看出艺术思潮的痕迹。

艺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和服装携手并进,艺术让服装品牌升华,而时尚的终极目标就是艺术。

2.1.1服装与艺术互生好感服装设计并不是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某一件衣服,而是一种过程,一种被创作的结局。

我们容易把时尚潮流看作是外在的,将艺术看作是内在的,时尚与艺术是有着合集的两个不同集合,都隶属于“生活”这个巨大的容器。

2.1.2时装是商业和艺术的结合服装设计是商业和艺术的混血儿, 设计师们用艺术的手法去呈现自己的作品的设计理念,其作品都可以用非常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必定有他特有的理解,诠释和驾驭商业成分的能力。

“圣达威”站在品牌战略的高度,诚邀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曾凤飞加盟,提出了“设计+文化,成就百年品牌”的目标。

聘请书法家出任品牌文化大使,把书法艺术从纯粹的艺术欣赏层面走出来,与服装经济相结合,用书法艺术催生服装产业的经济效益,用服装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2.1.3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艺术与时尚向来形影不离。

相比其他艺术类别,绘画对设计大师们的影响更为直接。

不少设计师不约而同地从名画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些传世画作早已无可辩驳地得到世人的肯定,将其融入现代时尚中,自能获得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作者维梅尔是其重要代表作,这幅画以静谧的黑色作为背景,衬托了少女欲言又止的复杂神情。

LV 一组礼服的颜色与质感完全来自维梅尔的绘画,渐变的色彩运用使服装看起来既复古又摩登。

与画中的少女不同,LV 将珍珠耳环换成了手袋,又一次把艺术和商业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燃烧的桥岸》威廉·特纳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绘画天才。

特纳擅长画水彩,他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运用,他的作品多表现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说是最早的印象派。

他的风格不仅影响了20 世纪很多画家们,也被BASSO &BROOKS 结合到服装设计中,使一件本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风衣,充满了艺术气质,古典与现代结合得天衣无缝。

2.2正确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源泉。

设计师必须深入理解、正确解读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在时尚设计中传达出深厚的文化意蕴。

2.2.1.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培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美德,这些美德在历代服饰中都有所体现,而在当今的时尚设计中确是极为缺乏的。

2.2.2.自然精神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以及园林建筑等方面都可以清楚地体会到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至善至美境界。

中国传统的自然精神同样对当代服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师可以从服装与人体、服装与环境的自然和谐展开设计,在美观实用的基础上,传达融洽和谐的思想理念。

2.2.3奇偶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但哲学讲奇、偶结合,奇偶精神也浸透于其他文化构成,中国古建筑、古代都城布局莫不是奇、偶结合的体现。

所谓“对称为一”, 就是由“偶”到“奇”。

古建筑素以对称为美,但对称又必须融会于一个统一的建筑群中,即所谓“浑然一体”。

中国古代器物的造型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结为奇偶精神的体现,这些器物给人以浑厚稳重的形象,而且也考虑到物体方位学和人的视觉需要,使奇、偶达到精妙的结合。

奇偶精神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相对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仍有相当大的空间有待我们的服装设计师去开掘。

2.2.4会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的长处,又能加以消化吸收以丰富自己,这就是会通精神。

这种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所体现:印度佛学被改造而融汇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中,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会通精神正是当前服装时尚设计所需要的主要精神之一,以此精神去吸收不同国家、民族服装设计之长,借鉴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 才能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2. 3现代服装设计是否可以摆脱传统现代服装设计是否可以摆脱传统?服装设计与传统的关系究竟又如何?服装设计师们在对待传统上究竟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对于这一系列经常会涉及到的问题,我们确实需要理清思路。

如同任何服装设计都离不开环境和文化一样,服装设计同样也离不开传统。

传统渗透在任何设计环境和任何一个设计师的内心世界中。

2.4 民族服装品牌发展需要本民族传统文化文化是品牌发展的支点。

在新形势下,中国服装企业正面临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与世界发展潮流的密切关系。

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要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性、独有风格、哲学思想及人文精神,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当前服装时尚设计,利用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利器找到发展的坐标,是中国服装品牌必须完成的作业。

本章小结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服装设计作品中更多的是差异。

而这种在服装作品中的差异,往往成为服装作品的生命力。

服装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通过艺术、思想和科学共同合成的。

一个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的服装设计人员,就不可能有什么优秀的创意作品。

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思想,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悠久而又丰厚的文化知识宝库,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吸收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精华,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服饰文化产业。

3. 传统文化之中国画的艺术性中国画,是一个由古老的传统画种逐渐变革形成的。

传统的古典形态的中国画,经过一个世纪的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具备现代审美理念和全新艺术形式的现代形态中国画。

3.1笔墨是中国画的底蕴中国画基本的造型手段就是笔墨,讲求笔情墨趣。

与世界上其他绘画形式不一样, 笔墨是古人创造的艺术成果。

如果把“笔”与“墨”分开来看,是中国画中的两种工具,把“笔墨”连起来看,则是指中国画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技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笔墨是进入传统中国画艺术殿堂的钥匙和入口,只有能解读笔墨的含义,才能看懂中国画,把握到一些看似横涂竖抹画作的脉搏,理解其中的真正内涵。

3.2中国画中的形式美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3.2.1造型美(形象)中国画装饰造型的法则在绘画上主要有:归纳简化(去繁就简)、寓义象征(比喻借代)、夸张变形(强化形象)。

3.2.2构图美(结构)构图在传统中国画里被称为“经营位置”或“布局”、“章法”。

是画家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境或思想情感而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段。

其目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里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或符号的位置关系,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符号组成有表现力的艺术整体。

3.2.3色彩(和谐)色彩作为艺术语言的构成要素,是中国画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

受传统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画的用色重主观表现,强调抒情写意。

在中国画中,色彩不受环境和光源的约束,不受固有色的限制,依照主观情感及画面构图形式的需要,自由地寻找色彩中对立统一的关系。

3.3中国画的意境贵在含蓄,创作立意,意在笔先意,指的是作画者的思想、感情、意念和意理。

在评论中国画时,也常有“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断意连”“、立象以尽意”等等。

也就是说“,意”是通过物象有塑造所要表达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

意境是艺术表现的灵魂,是主观感受与客观物象的复合体。

本章小结艺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它的时代性。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美,中国画作品中的审美意识的感情,总要表达出特定时代的思想感情,进入21世纪中国画要敢于打破一些旧模式,勇于创新,注重吸收西方绘画技法,保持民族特色,中国画的艺术性通过笔墨语言、形式美、意境来实现,是时代与作者个人情意的凝聚。

4. 国画元素在服装艺术中的表现形态第四章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画,代表东方艺术高峰的中国传统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因而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和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

中国传统绘画内涵丰富,它的笔墨技巧,独特的形式以及意境构成都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源泉,作为设计师必须深入理解、正确解读,才能在设计中创造出新的意境、情趣、语汇和结构,才能使其作品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华夏民族艺术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服装舞台上独树一帜,创立自己的国际品牌。

如何认识传统绘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系,成为设计师目前应该研究的问题。

4.1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系4.1.1形的衍生与内涵的传承中国画的画家们自古以来就奉行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