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节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
2020年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新版)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1】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第1部分总则煤矿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实施安全承诺,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抓好质量控制,不断规范、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适应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实现安全发展。
一、基本条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应具备以下条件,任一项不符合的,不得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1.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有效;2.树立体现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与本矿安全生产实际、灾害治理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理念;3.制定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要求和本单位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4.矿长作出持续保持、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承诺,并作出表率;5.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完备(井工煤矿有负责安全、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安全培训、调度、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等工作的管理部门;露天煤矿有负责安全、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边坡、机电、地测、防治水、防灭火、安全培训、调度、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等工作的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和极复杂矿井、冲击地压矿井按规定设有相应的机构和队伍;6.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取得考核合格证明;7.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8.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二、基本原则1.突出理念引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指导煤矿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2.发挥领导作用领导作用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煤矿矿长应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具有风险意识,实施并兑现安全承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必要的机构、人员、制度、技术、资金等保障,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实现安全管理全员参与。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最新)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第1部分总则一、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基本条件1.依法开采,证照齐全有效。
2.参与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的煤矿不应存在以下情况:(1)生产矿井没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采煤工作面没有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2)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3)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4)存在超层越界开采等现象;(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未按规定建设,未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要求;(6)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未达到规定要求;(7)存在危及安全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基本要求1.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完善标准化考核体系,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2.建立和保持通过科学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行为、优化设计、控制质量、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培训与监督等方面的持续改进与完善,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目标与计划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分解到相关部门并严格执行和考核。
4.组织机构与职责设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职责明确。
5.安全质量标准化投入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
6.法律法规执行及制度完善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结合法定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执行情况检查,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7.技术保障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开展技术创新;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符合要求;各种规程审批手续完备,贯彻、考核和签字记录齐全。
042019一建工程法规冲刺专题班第五章第六章

抢修、抢险 生产工艺上要求连续 作业
特殊需要连续作业
申报时无需证明
申报时需持(有关部门) 证明
需公告附近居 民
1Z305012施工现场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
记忆类:2分 【大气污染防治】(包括施工现场+建设项目两方面) 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 过3个月的,应当绿化、铺装或遮盖。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 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0.5m。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且测无扬尘的要求。
1Z306011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
辨析类:1-2分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取得条件(施工单位)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投入;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合格 5.特种作业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6.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并考核合格; 7.参加工伤保险,危险作业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8.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及作业场所和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 、施工机具及配件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 求;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新版2022)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新版2022)1贵州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2022年版)(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目录第1部分总则--------------------------------------------------------------------------------------------------------------------4一、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基本条件---------------------------------------------------------------------------------------------4二、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基本要求---------------------------------------------------------------------------------------------4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5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分办法---------------------------------------------------------------------------------------------6第2部分通风-----------------------------------------------------------------------------------------------------------------------8一、基本条件-------------------------------------------------------------------------------------------------------------------------8二、基本要求-------------------------------------------------------------------------------------------------------------------------8三、评分办法-------------------------------------------------------------------------------------------------------------------------9第3部分地测防治水----------------------------------------------------------------------------------------------------------16一、基本条件-----------------------------------------------------------------------------------------------------------------------16二、基本要求-----------------------------------------------------------------------------------------------------------------------16三、评分办法-----------------------------------------------------------------------------------------------------------------------16第4部分采煤---------------------------------------------------------------------------------------------------------------------22一、基本要求-----------------------------------------------------------------------------------------------------------------------22二、评分方法-----------------------------------------------------------------------------------------------------------------------22第5部分掘进--------------------------------------------------------------------------------------------------------------------26一、基本条件-----------------------------------------------------------------------------------------------------------------------26二、基本要求-----------------------------------------------------------------------------------------------------------------------26三、评分方法-----------------------------------------------------------------------------------------------------------------------26第6部分机电--------------------------------------------------------------------------------------------------------------------29一、基本条件-----------------------------------------------------------------------------------------------------------------------29二、基本要求-----------------------------------------------------------------------------------------------------------------------29三、评分方法-----------------------------------------------------------------------------------------------------------------------29第7部分运输--------------------------------------------------------------------------------------------------------------------35一、基本要求-----------------------------------------------------------------------------------------------------------------------35二、评分方法-----------------------------------------------------------------------------------------------------------------------35第8部分安全管理------------------------------------------------------------------------------------------------------------39一、基本要求-----------------------------------------------------------------------------------------------------------------------39二、评分方法-----------------------------------------------------------------------------------------------------------------------39第9部分职业卫生--------------------------------------------------------------------------------------------------------------42一、基本要求-----------------------------------------------------------------------------------------------------------------------42二、评分方法-----------------------------------------------------------------------------------------------------------------------42第10部分应急救援-------------------------------------------------------------------------------------------------------45一、基本要求-----------------------------------------------------------------------------------------------------------------------45二、评分方法-----------------------------------------------------------------------------------------------------------------------45第11部分调度------------------------------------------------------------------------------------------------------------48一、基本要求-----------------------------------------------------------------------------------------------------------------------48二、评分方法-----------------------------------------------------------------------------------------------------------------------48第12部分地面设施------------------------------------------------------------------------------------------------------------52一、基本要求-----------------------------------------------------------------------------------------------------------------------52二、评分方法-----------------------------------------------------------------------------------------------------------------------5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深入开展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22]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22]4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学习辅导

第一部分:总 则
第一部分:总 则
式中: M——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
Mi——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 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职业卫生、安全培训 和应急管理、调度等11个部分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 ai——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 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和 应急管理、调度等11个部分的权重。 2.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方法
第三部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事故隐患治理 (1)分级治理 事故隐患实施分级治理,不同等级的事故隐患由相应层级的单 位(部门)负责。 事故隐患治理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 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由矿长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2) 安全措施 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对治理难度较大 的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有专人现场指挥和监督,并设置警示 标识。
第二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3.安全风险管控
(2)现场检查 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 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公告警示 及时公告重大安全风险。 4.保障措施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定期组织安全风险 知识培训。
第二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二、评分方法
第三部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4.监督管理 事故隐患治理实施分级督办,对未按规定完成治理的事故隐患, 及时提高督办层级,加大督办力度。事故隐患治理完成,经验 收合格后予以销号,解除督办。 及时通报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接受监督。 5.保障措施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统计、过 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 进行汇总分析。 定期组织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培 训。
地面服务保障手册 地面运行管理2

2.1.1.5
地面服务保障运行必须遵循安全运行原则和保障运行原则; 地面生产运行的基本方针是“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 行正常”,并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追求最大的管理效益和营运效益; 飞行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岗位和运行操作的各级管理者以及运行操作 人员,不论职位、级别高低,在遵守规章、按南航标准和程序运行上 一律平等,所有管理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必须在符合规章的限制内履 行职责和行使权力; 地面服务保障工作人员均应按照南航《飞行运行手册》中确定的基本 政策和标准程序进行飞行运行,除非迫于特别紧急情况的需要,否则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遵守南航《飞行运行手册》中的各项规定。 本手册所指的、从事地面服务保障运行的地面服务保障部门及人员, 包括南航和南航地面服务代理人。
2009/08/12
地面服务保障手册/国内业务
2-1
版本号:03
CAAC 批准 CSN-06-39 修订号:00
负责人)不在岗的情况下,管理上仍然保持其一致性,确保安全管理 到位; 2.1.2.8 在飞行实施中,机长应负责飞行安全。当遇到危及飞行安全的情况时, 机长具有最后处置权,并对处置的最终结果负责,机组其他成员和地 面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均有责任为安全飞行提供必要的支援; 2.1.2.9 参与地面运行工作与管理的所有人员,必须经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后,方可上岗履行其职责。地面服务保障部门 通过执行严格的持续合格培训和监督检查制度,保证运行人员持续符 合履行其职责要求的资格水平; 2.1.2.10 地面服务保障部门从事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在身体和精神上必须能 胜任其职责;确保涉及安全和保安的地面运行各岗位由具备相应知 识、技能,接受过相应培训和具备相关经验的人员来承担; 2.1.2.11 除非法律允许或政府机关的批准,否则,南航禁止载运国家法规中定 义为麻醉药、大麻、镇静药物、兴奋药物或物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运行; 2.1.2.12 地面服务保障部门在所有运行中都必须确保地面保卫安全和空防安 全,都必须遵守中国民航航空规章有关保安的规定;地面运行管理人 员以及参与运行的人员都必须遵守国家航空安全保卫的法律和条例, 并在实施运行中认真落实; 2.1.2.13 地面服务保障部门将不断对所有员工进行地面保卫安全和空防安全 的教育,增强员工对国际民航组织各项法规和条约的了解,使相关人 员符合地面保卫安全和空防安全的工作要求。
卫星通信导论上课课件-第6章章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资料-

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过程
第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技术
· 1976年,由3颗静止卫星构成的MARISAT系统成为第1个提供海事移动通信服务的 卫星系统(舰载地球站40W发射功率,天线直径1.2米)
· 1982年,Inmarsat-A成为第1个海事卫星移动电话系统
2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续5
■ ETSI建议的卫星个人通信网络结构 ► 结构(d)中使用了双层卫星网络构建的混合星座
结构。非静止轨道卫星使用星际链路进行互连,使用 轨间链路(IOL:Inter-Orbit Links)与静止轨道数据 中继卫星互连。移动用户间的呼叫传输延时等于两个 非静止轨道卫星半跳的延时加上非静止轨道卫星到静 止轨道卫星的一跳的延时。在该结构中,为保证非静 止轨道卫星的全球性互连,需要至少3颗静止轨道中 继卫星。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该星座卫星能够建立星际链路时对应的最大地 心角:
在已知两颗卫星瞬时经纬度坐标位置时,可计算星间的地心角:
因为α<αmax,所以卫星间可以建立星际链路,此时星际链路的仰角和距离
为:
8
卫星星际链路 续5
■ 已知卫星轨道参数时的仰角计算
► 对于星座系统而言,更多时候给出的是卫星的轨道参数
31
卫星移动各种用户终端组成; ► 主要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别:移动(Mobile)终端
和便携(Portable)终端
3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工作于多个频段 ■ 频段的选取主要取决于系统提供的服务类型 ■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频率分配是先后通过87年和
通过下标位置互换可以获得计算j对i的方位角ψji的公式
新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

附件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深入开展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所有合法的生产煤矿,新建、技改(包括重组整合)煤矿参照执行.第三条考核评级标准执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
第四条申报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的基本条件:1、证照齐全有效。
2、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年度内达到安全生产目标要求。
3、隐患排查治理: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4、采掘关系正常: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抽采煤量符合有关规定,回采率达到要求。
5、自查考核奖惩:煤矿企业制定并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比及奖惩制度。
6、按要求建立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第五条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90分及以上,且年度内无死亡事故。
井工煤矿通风、地测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90分,其他专业均不低于80分;露天煤矿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90分,其他专业均不低于80分.二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80分及以上,且井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及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年度平均水平,露天煤矿年度内无死亡事故。
井工煤矿通风、地测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专业均不低于70分;露天煤矿穿孔、煤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专业均不低于70分.三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70分以上,且百万吨死亡率低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年度平均水平.井工煤矿通风、地测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其他专业均不低于60分;露天煤矿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其他专业不低于6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节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6 . 1 飞机地面设施与保障系统除少数小型无人机可通过弹射装置弹射起飞和伞降着陆、直升机应急情况下的着陆与外,大部分航空器的起飞与着陆都需要专门的机场、着陆引导系统和菘他保障设施。
飞机飞行过程中也需地面引导并进行空中交通管制。
6 . 1. 1机场机场是代飞机起飞、着陆、停放、维护,并有专门设施保障飞机飞行活动的场所。
根据机场的用途可分为军用机场、民用机场和专用机场;按照跑道和其他设施条件及使用特点,机场可分为永久性机场和临时机场;根据机场所在的海拔高度,还有平原机场和高原机场之分;按照机场跑道的长度和承载的能力、地面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机场区域的大小等特点,还可将机场分为若干个等级。
比如我国将机场分为一、二、三、和四级,其中四级机场只供初级教练机和小型通用运输机等轻型飞机使用。
机场区域由地面和空中两部分组成,地面部分包括飞行场地、技术和生活服务区;空中部分包括起落航线和其他飞行空域。
飞行场地通常包括跑道、滑行道、迫降场和停机坪。
跑道直接供飞机起习滑跑和着陆滑跑用。
机场一般应至少有一条跑道,保证飞机可以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起飞和降落,主跑道通常沿机场所在地区的常年风向修建。
根据机场的用途和机场所在地区和海拔高度不同,跑道长度也不一样,但大多在 1 000~ 5 000 m范围内,宽度从 45~ 100 m不等。
跑道道面机的载荷分布到一个较大的面积上去。
其他道面抗弯曲能力差。
一般为小型和轻型飞机使用。
在跑道的两端和两侧都有安全地带,分别称为端保险道和侧保险道。
保险道为坚实土质道面,其作用为防止或减缓飞机在起飞、着陆时因中断起飞等原因冲出跑道,提前接地,或偏离跑道造成的事故。
停机坪是为停放、维护飞机和进行飞行准备而铺筑的场地。
滑行道连接跑道与停机坪,供飞机滑行或牵引之用,一般把与主跑道平行的滑行道叫主滑行道,其他的叫联络道。
机场还设有迫降场,位于主跑道一侧,一般为经过平整和碾压的土质场地,长度与跑道相同,供飞机在放不下起落架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强迫着陆用。
滑行道、停机坪的道面要求与跑道相同。
为保障飞机在夜间和白天能见度低的条件下安全起飞和着陆,机场的飞行场地设置有各种灯标和灯光。
如图 6—1所示为建设中的大型国际机场。
图 6-1建设中的国际机场技术和生活服务区包括为保证飞机持续和安全飞行而必须的各种设施和建筑物,如维修厂房、机库、油库、航空器材库、气象台、塔台及其相应的通信、导航、雷达设施,还有为旅客服务的候机楼、登机廊或登机车、行李分检和传送系统以及保证机场工作人员和旅客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设施。
如图 6—2所示为民民用机场的平面示意图。
图 6-2机场平面示意图机场起落航线的空中进入区是沿起飞、着陆方向紧靠跑道两侧的空域。
为保证飞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安全准确地进场着陆,现在的民用机场广泛使用自动着陆系统。
机场飞行空域包括机场地面向上垂直延伸的空域和只有一定空中范围的空域。
在机场两端宽度在一定范围内规定高度上无障碍的空间叫做机场净空。
1 .军用机场专门供军用飞机使用的机场称为军用机场。
按照机场设备的齐全程度和不同用途,可分为永备机场和野战机场;根据所处的战略位置,军用机场又分为一线机场、二线机场和纵深机场,一线机场也称前沿机场。
军用机场的配置应符合国家的战略方针和作战意图,以便形成机场网。
机场网是空军战场准备的主体,是航空兵部署和执行作战任务的依托,对于提高空军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军事战略及航空兵作战任务、兵力构成、飞机作战性能和地理条件,在保证集中于主要方向使用兵力和发挥航空兵高速机动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军用机场布局或配置机场网。
通常前沿机场供歼击机和强击机使用,其他机场供轰炸机和运输机使用。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野战机场、公路跑道、直升机用垂直起降机场以及具备多功能保障能力的大型机场,在机场网中的地位将日益提高。
军用机场一般由飞行区、保障设施、办公居住区和交通网线组成。
军用机场的保障设施包括指挥塔、导航台、雷达站、气象站、各种机库、靶场、航空器材库、通信设施、军械设备、油料设施和乘务设施等。
交通网线包括铁路支线、场外公路和场内道路网等。
一些军用机场是军民合用的。
如图 6—3所示为卫星拍摄的某军用机场照片,该机场的主跑道长度为图 6-3军用机场的卫星照片2 .民用机场民航机场有国际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之分,其中国际机场设有海关、边防检查、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商品检验等联检机构。
民用机场通常由飞行区、候机楼、货运站和交通网组成。
有些民用机场设有为航空公司服务的地面设施和维修基地。
设在机场区的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公司业务机构等一般不归机场管辖。
大型民用机场也称“航空港”,过去把小型机场称为“航站”。
如图 6—4所示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国际机场的鸟瞰图。
图 6-4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3 .专用机场专用机场是指军民用飞机制造厂、科研机构、专门的飞行试验研究机构和有关院校等单位专属的机场。
为某种特殊需要而专门设立的机场也属于专门机场,如体育俱乐部、农业、森林防火和航空救护等专用机场。
4 .机场地面保障设备机场地面保障设备是保障飞行用的各种机场设备。
根据飞行需要,机场的地面设备包括机械、电气、液压和特种气体设备。
为给飞机加油,机场有固定加油装置和机动加油车。
机场停机坪一般都设有交、直流电源,不同功率的电源车供飞机通电检查和发动机启动用,还设有充电站。
液压油车用于给飞机液压系统加油或进行地面检查,如收放起落架、襟翼和减速板等。
从机场的制冷站和制氧站出来的冷气 (压缩空气 )和氧气由冷气车和氧气车向飞机填充。
为处理可能发生的飞行事故,机场配有消防车、抢救车、救护车和各种便携式消防器材。
如图6—5所示为大型民航客机所需的地面保障设备。
6 . 1. 2 自动着陆系统飞机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耦合,借助自动着陆系统的方位引导和垂直引导使飞机自动地完成进场和着陆的过程称为自动着陆。
自动着陆的实现需要飞机上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不仅控制飞机的三轴运动,还要包括对飞机推力的控制。
一般在机场跑道的两端都安装有自动着陆系统的地面设备,供飞机在不同风向时着陆使用。
仪表着陆系统和微波着陆系统是两种主要的自动着陆系统。
图 6-5机场地面保障设备1 .仪表着陆系统仪表着陆系统由飞机上的航向、下滑、指点信标接收机和指示器以及地面航向台、下滑台和指点信标台组成,如图 6—6所示,它为飞机提供航向道、下滑道和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信息,用于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引导飞机进场着陆。
航向台的天线通常设置在跑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上,距离跑道端头 250~ 400 m;航向台的机房一般位于天线侧面 75 m左右的地方。
航向台的任务是提供与跑道中心线相垂直的无线电航道信号。
航向台的覆盖区要求在航向道左右10’的扇形范围内有效导航距离达到 45 km,在航向道左右35’的扇形范围内达到 30 km。
航向台沿跑道中心线两侧发射两束水平交叉的辐射波瓣,跑道左边的辐射波瓣被 90 Hz的低频信号调幅,右边的被 150 Hz的低频信号调幅,如图 6—7所示。
当飞机飞行在跑道中心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时,这两种信号的凋制系数相同。
飞机上的仪表指示在中心位置,即飞机在一条“等信号区”内飞行。
当飞机偏离航向时,一边的调制系数将大于另一边的调制系数,图 6-6仪表着陆系统的地面设备飞机上的仪表指针偏离中心位置,这就要求飞行员操纵飞机,使其在正确的航道上飞行。
下滑台通常设置在跑道着陆端内的一侧,距离跑道中心线 120m 左右,距跑道人口的纵向距离 300m左右,功用是为飞机提供一个倾斜度在2°~4°之间适当的着陆下滑道。
下滑台的覆盖区为下滑道左右8°以内、仰角1°~7°之间的有效导航距离不小于 18 km。
图 6-7航向台的辐射波束]下滑台辐射上下两个交叉的波瓣,上波瓣的载波被 90 Hz的低频信号调幅,下波瓣被 150Hz 的低频信号调幅,两者调制系数相等的区域即为下滑“等信号区”,飞机应该沿此下滑道下滑。
当飞机偏离 (高于或底于 )下滑道时,飞机上的接收机收到两个低频信号不同的调制系数,并在指示器上给出相应的指示,飞行员根据下滑指示,操纵飞机来调整下滑角。
指点信标分内、中、外三个信标台,均架设在跑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内指点信标台在离跑道端头 75~ 450 m的范围内架设,中指点信标台架设位置离跑道端头 1 050 m左右,外指点信标台则在离跑道端 6 500—11 100m之间架设,最佳位置为 7200 m处。
所有指点信标台均向上辐射一个锥形波束,发射功率为 12 W。
由于发射功率小,只有当飞机在信标台上空一定的范围内飞行时,机上的接收机才能接收到信号。
三个信标台的发射频率均为 75 MHz,但不同信标台发射的载波受到不同频率的信号调幅,这样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信标台发出的,并通过指示和音响信号告知飞行员,使他知道飞机离跑道端头的距离还有多远。
2 .微波着陆系统微波着陆系统是一种为飞机在进近 (进场 )和着陆阶段提供位置信息的微波引导系统。
与仪表着陆系统对应,微波着陆系统在地面设置了方位台、反方位台和仰角台。
这些导航台都发射同一频率的信号,频率在 C波段的 5 031. 0—5 090. 7MHz范围内,共有 200个频道,可选范围远大于仪表着陆系统。
为了区分同一频率上发射的不同信息,微波着陆系统采用时分多路体制,即每个导航台在规定的不同时间发射信号。
为保证飞机拉平阶段的飞行和使飞机实现软着陆,微波着陆系统还设置了拉平台,提供飞机在跑道上空的高度信息。
微波着陆系统还可装备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地面和空中的数据传输,传送当地气象条件、跑道长度等信息。
方位台及其天线安装在跑道端头外的中心线延长线上,沿跑道中心线向飞机进近的扇区内发射左右扫描的窄波束。
为飞机提供航向引导。
仰角台及其天线装在跑道侧面飞机接地点附近,在进近扇区内发射上下扫描的窄波束,为飞机提供下滑引导。
飞机上的电子设备从接收信号中分解并计算出飞机的方位角和仰角信息以及其他数据,实现对飞机的复杂气象着陆引导。
国际民航组织曾经推荐用微波着陆系统取代仪表着陆系统,但由于微波着陆系统的设备价格较高而没能实现。
目前已有一种名为“差分全球定位系统”的自动着陆设备,将和微波着陆系统形成竞争。
6 . 1. 3 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是针对民用航空器的空中交通管制和空中交通服务,其目的是为所有用户提供空域利用上的最大灵活性,组织不同用户之间分享空域,在最小限制和不危及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使用户自己选择飞行剖面,从而实现最有效地利用空域和组织空中交通活动。
空中交通管理任务包括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中交通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