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总分100分,90分钟完卷)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识记·积累(14分)1、《西游记》中“”的故事最能表现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和追求自由、追求平等、敢于斗争的精神。

他蔑视天庭、竖起了“”的旗帜。

(2分)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作品的主人公___________,他受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4分)3、《童年》是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是《在人间》),第三部是《》),它讲述的是()的童年生活。

(3分)4、《昆虫记》的作者是,他是法国人。

我们曾经学过他的《绿色蝈蝈》,其著作被誉为()。

(2分)5、根据有关描写语句判断人物(3分)(1)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2)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语言描写。

下面这段话出自之口。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 (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 之手。

二、归纳·概括(8分)6、《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人 ,因此江湖上称他为“及时雨”。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是书中的回目。

其中“青面兽”指的是 ,请再写一件有关“青面兽”的故事名称:。

(3分)7、《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被称为“骆驼”的原因是 。

是他奋斗的全部动力,也是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惟一目的。

(3分)8、鲁滨逊在荒岛中是凭借什么精神毅力坚持下来并脱离荒岛的?(含标点20字以内)(2分)三、理解·运用(10分)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初赛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初赛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初赛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语言积存和课外知识(每空格1分,共36分)一、:相信吧,欢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3、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但是当初她的芽儿,,。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者也。

五、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六、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7、《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猛烈悲壮的句子是,。

八、明月松间照,。

九、,。

山光悦人性,潭影空人心。

10、面对光阴的流逝,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似曾相识燕归来。

1一、潮平两岸阔,。

12 ,化作春泥更护花。

13苏轼曾用“,”盛赞西湖不管晴雨都千娇百媚。

14舒影横斜水清浅,。

1五、在诗歌史上,酒是诗人灵感的源泉,请写出古诗词中与酒有关的两句诗:,。

16“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老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这首歌化用了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

”1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心系百姓的政治理想。

杜甫在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中也写了与此意境相同,表达他身居简出,却胸有济世情怀的两句诗是:,。

1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诗人屈原的名句。

其中的“求索”,是通过追求来比喻、寄托追求理想的情怀。

1九、“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凡间”这副对联是评判(作家)的,他的代表作是。

20、《水浒传》主题曲中有如此的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水浒传》原著中,有很多事件都表现了这几句歌词的意思,请你举出两个例子。

(1)(2)2一、脍炙人口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出于《》2二、“冬季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的这一名言,鼓舞了无数身处逆境的仁人志士。

八年级语文竞赛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竞赛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竞赛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拂.晓 ( fú ) 疏.懒 ( sū ) 寒噤. ( jìn ) 赃.物 ( zhāng )B.霹.雳 ( pī ) 伎.俩 ( jì ) 絮.说 ( xù ) 匀称. ( chèng)C.轩榭. ( xiè ) 嘈.杂 ( cáo ) 繁衍. ( yiǎn ) 滞.笨 ( zhì )D.颓.唐 (tuí ) 归咎. ( jiù ) 诘.问 ( jié ) 栖.息 ( q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锐不可当荡然无存转弯末角风尘苦旅B.草长莺飞五彩斑澜穷愁潦倒大庭广众C.物竞天择巧妙绝伦衰草连天在劫难逃D.张慌失措销声匿迹豁然开朗重峦叠障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作,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

我们从中不仅能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滋润苦痛获取B.脍炙人口滋养沧桑汲取C.不可名状养育磨难吸取 D.家喻户晓培养苦难吸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使用。

B.晚饭的餐桌上,多了一样四弟带来的家乡菜——芦笋。

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八年级

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八年级

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再接再励C. 黄梁美梦D. 一诺千斤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左传》3. 以下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来形容人的哪种品质?A. 勇敢B. 诚实C. 高洁D. 智慧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

C. 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山望着这山高。

D. 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我的祖国,热爱我的人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在《________》中描绘的景色。

8. “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9.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高尚情操。

10.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绿嫩绿的,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新衣。

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11. 文段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象?12. 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段二:《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3. 作者在文段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哪些特点?14. 文段中“前人之述备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文段三:《论语》节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蹒跚(pán)C. 迸溅(bèng)D.瞠目结舌(chēng)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B.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C.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绿油油的,像一块巨大的地毯。

B.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D. 他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四处逃窜。

4.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C. 窗外的雨声,像一首轻柔的摇篮曲。

D. 阳光洒满了大地,万物生长。

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C. 他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思考。

D.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_》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_》中的诗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凌云。

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___》中的名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卷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卷

八上字词复习姓名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大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绥靖..(suíjìng)阌.乡(wén)聿.(yù)鄂.(è)豫.(yù)阻遏..(zǔè):阻止;遏止。

击溃.(kuì):打垮;攻打使溃散。

业已:已经。

绥靖..(suí jìng):安抚,平定。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2、《芦花荡》月明风清尖利:尖锐;锐利。

能耐:技能、本能。

悠闲:闲适自得。

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仄.歪(zè):倾斜、歪斜。

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央告:央求。

编算:方言,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转弯抹.角(mò):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阴惨:1、指人悲伤的感情。

2.指秋冬节序。

3.暗淡凄惨。

4.阴森的样子。

疟子..(yào zi):即疟(nǜe)疾,一种急性传染病。

症状是发冷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3、《蜡烛》拂.晓(fú)地窖.(jiào)鞠躬..(jūgōng)瓦砾.(lì): 破碎的砖头瓦片。

颤巍..巍(chàn wēi): 抖动摇晃。

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竭:尽。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副:符合。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

垂,流传。

朽,腐烂。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箧.(qiè):箱子。

制裁.: (cái): 惩处。

赃.物( zāng): 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

荡然无存: 荡然:完全空无。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5、《亲爱的爸爸妈妈》朝.圣(cháo):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

静穆.(mù):安静而严肃。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一、阅读能力(共12分)1、滨海市的电话号码将由六位升至七位,参照下表的内容,试用尽量简洁的文字说明升位的方法。

(4分) 原电话号码答: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空白处。

(2分)到大沽口去参观,最吸引我的是那历经沧桑的古炮台。

那______的炮身,依稀还染着殷红的鲜血,那______的炮口,好像正______愤怒的火光。

沿着炮台的遗址______,似乎还能找到当年抗英志士的脚印;面对汹涌的大海倾听,仿佛仍回荡着先人奋勇杀敌的吼声。

(斑驳、破旧、古老;乌黑、锃亮、明亮;闪着、映着、喷着;寻觅、寻找、搜寻)3、修改下面句子的划线部分,使它和未划线部分形成对偶。

(2分)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锻一样。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枝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得超过10个字。

(任选两句作答;4分,每句2分。

)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勤劳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困难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挫折说:人生就是______二、能力运用(文章修改)(18分)读书真好小时候,听爷爷说,开卷有益,要多读书。

听到这句话,我不明不白地点了点头。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开卷有益”就是打开书就有益。

这时我才懂爷爷当年说那句的用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需要科学文化知识。

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大部分从书中来。

在当今社会,没有丰富知识的人,很难有“出路”。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凭着自己的一点家产、胆量和“小聪明”富裕起来了,成为“暴发户”,但到了今天又一个个都衰败下去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毕竟没有多少文化,所以也只能够“暴发”一时。

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C2. “一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陆游答案:B3. 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过于相信别人的话而受骗?A. 画蛇添足B. 李代桃僵C. 信口开河D. 守株待兔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红楼梦》的角色?A. 薛宝钗B. 林黛玉C. 贾宝玉D. 范进中答案:D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孙子答案:B二、填空题1. 太阳光照射到树叶上,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和氧气。

答案:葡萄糖2.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由明代作家________所著。

答案:吴承恩3. 词语“冷眼旁观”中的“旁观”意为________。

答案:观察4.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字号是________。

答案:子美5. 中国古代传统戏曲中以念白形式为主的曲目称为________。

答案:评话三、阅读理解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赵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音乐老师。

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一天,他拿来一把小提琴给学生们展示。

“你们知道吗,小提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它可以发出美妙的音乐。

”赵先生说道。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围了上来,纷纷询问小提琴的故事。

“小提琴最早起源于意大利,音质非常纯美,能够表达人的情感。

”赵先生解释道。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赵先生继续:“一个好的小提琴,制作工艺讲究,需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

小提琴的琴筒是用优质的松木制作而成,琴弓则是马毛编织而成。

”“老师,您能给我们演奏一首小提琴曲吗?”一个学生好奇地问道。

赵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拿起小提琴,音色优美地弹奏起来。

短短几分钟,他就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小提琴的独特魅力。

问题:1. 小提琴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2. 小提琴的主要材料是什么?3. 为什么一个好的小提琴制作工艺讲究?4. 赵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5.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答案:1. 意大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卷(一)人工造林有学问(20分)(1)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

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2)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

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3)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

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

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

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费。

(4)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

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

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5)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

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6)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7)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

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8)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

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9)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

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2)段中红色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第(5)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6分)(二)蘑菇转了一个弯(24分)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

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

算了,别想了。

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

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

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

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11)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

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12)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13)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14)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2分)2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6分)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2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6分)(三)(10分)青春胜利了。

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

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

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

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

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

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

母亲吃惊地看了他一眼。

“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麻雀……它飞走了,真狡猾。

”他无力地笑了笑。

百花盛开的春天到来了。

保尔开始考虑回基辅的问题。

他已经康复到能够走路了,不过体内还潜伏着别的什么病。

有一天,他在园子里散步,突然感到脊椎一阵剧痛,随即摔倒在地上。

他费了好大劲,才慢慢挪到屋里。

第二天,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摸到他脊椎上有一个深坑,惊讶地叫了一声,问:“这儿怎么有个坑?”“大夫,这是公路上的石头给崩的。

在罗夫诺城下,一颗三吋炮弹在我背后的公路上炸开了花……” “那你是怎么走路的?没什么影响吗?”“没有。

当时我躺了两个来钟头,接着又继续骑马了。

这是头一回发作。

”医生皱着眉头,仔细地检查了那个坑。

“亲爱的,这可是非常讨厌的事情。

脊椎是不喜欢这种震动的。

但愿它以后别再发作了。

穿上衣服吧,柯察金同志。

” 医生掩饰不住自己的忧虑,同情地看着这个病人。

……但是,他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那里有他的朋友和心爱的人们,他又高兴了。

那个大城市的雄伟的景象,蓬勃的生气,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汽车的喇叭声都使他为之神往。

然而最吸引他的,还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和熏黑了的车间,机器,还有那滑轮的轻微的沙沙声。

他向往那巨轮飞速旋转、空气中散发着机油气味的地方,向往那已经习惯了的一切。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著名作家的名作《》。

(2分)2.“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

”结合全书,用简要的语言把“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内容概括出来(任选一次则可)。

(4分)第次内容:3.选文有这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请找出一句自然环境描写或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简要分析他的表达作用。

(4分)(五)(10分)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选自《世说新语》)【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信:传信的人。

朝士:朝廷官员。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1)东阳时始总角(▲ )(3)而太傅留之(▲ )(2)再遣信令还(▲ )(4)谢公语同坐曰(▲ )2 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4“太傅留之”目的何在?《人工造林有学问》答案1.人工造林的科学方法,计3分。

2.逻辑顺序,计2分。

3.不能,1分,“可能”表推测、估计之意。

如果去掉,就会使句意的表达绝对化。

不符合实际情况。

用上“可能”一词,使说明的语言更准确、更严密,4分,计5分。

4.作比较,2分,突出说明了自然界是有规律性的,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2分,计4分。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得满分,鼓励创新,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计6分。

参考示例:我对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如下的建议:(1)由于以往忽视了造林的密度,因此要注意造林密度符合家乡的生态条件:(2)以往家乡的树种单一,因此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3)还要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参考答案:21.满大街地去找工作22.我不来公司做保安,难道你会发现我的才能吗?23.我找工作受挫回老家;没采到蘑菇,却采到很多山果;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24.是一个爱孩子,富有人生经验,懂得教育、启发孩子的伟大父亲。

25.B26.略一)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第一次是在与波兰败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