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分组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教案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教案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课题《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月日实验目标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操作指导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熔化过程中现象,例如物质状态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板书设计实验: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物质从_____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

2.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___等外界条件有关。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请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反思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教学过程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烛蜡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53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3.2-1把海波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海波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海波的状态的变化,直到海波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解析版)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态。

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 ℃,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42 44 46 48 49 50 51 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一时间图象像,得出冰的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

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物质的沸点为,液态的比热容为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______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______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本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本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本实验再现一、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二、猜想与假设(1)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2)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三、设计实验1.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研碎),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石蜡、水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受热.(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3)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石蜡的温度升至5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数据记录如表所示表1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表2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五、分析与论证(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1、表2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2)分析图像.海波的图像上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B (4,48)海波开始熔化,此时的温度为48℃;第二个转折点C (9,48)熔化结束,海波由固态完全变为液态. 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段:AB 段、BC 段和CD 段.结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①AB 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②BC 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既有已熔化的液态海波,也有还未熔化的固态海波),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为48℃;③CD段-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但分析石蜡的图像可知石蜡的情况与海波不同: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整个熔化过程石蜡不断吸热,温度也逐渐升高六、实验结论(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2)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有的物质(如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的物质(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变为液态,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续温度逐渐升高。

实验04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解析版)

实验04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解析版)

实验0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1)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停表(2)主要器材作用:①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②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③停表:记录加热时间3.【设计实验】(1)提出问题:①熔化和凝固发生的条件是什么?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会怎么变化?③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2)猜想假设:点燃蜡烛,蜡烛熔化了;寒冷的夜晚,湖水结冰了。

由此我们猜想熔化要吸收热量,反之凝固则会放出热量。

(3)如何验证你的猜想:①实验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②由此需要什么器材?③怎样组装实验器材?④如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 【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5. 【实验步骤】让我们分别加热碎冰(或海波)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1)分别将碎冰和石蜡放入两支试管中,按上图所示的装置分别加热碎冰和石蜡,观察碎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2)实验时,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等外界条件相同。

每隔相同的时间将测得的温度值及对应状态填入表中,并分别在坐标纸上设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碎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 【实验表格】7.【实验现象】(1)海波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8.【实验结论】(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9.【注意事项】(1)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试管浸没水中深度要适当。

(3)为保证物质受热均匀,采取:A.水浴法加热;B.用玻璃棒搅拌;C.把物质压成粉末。

1.选用粉末状或较小的固体颗粒的好处:(1)小颗粒固体受热更均匀。

(2)温度计玻璃泡与小颗粒充分接触,测量温度更准确。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题型及考点全面梳理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题型及考点全面梳理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题型及考点全面梳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热学部分的实验是理解热学概念和规律的重要途径。

热学实验题型丰富多样,考点也较为集中。

接下来,让我们对初中物理热学实验的题型及考点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个实验的器材通常包括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海波(或石蜡)等。

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一般按照“从下到上”的原则。

2、温度计的使用,包括温度计的量程选择、读数方法以及测量时玻璃泡的位置。

3、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固体熔化的特点,比如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比较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

题型示例:(1)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50 52 54 56(2)如图是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该固体是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分钟。

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中心有孔的纸板、秒表等。

考点包括:1、实验装置中各器材的作用,如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2、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沸点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但气压不同,沸点也会不同。

4、绘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即温度保持不变。

常见题型:(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某组同学记录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相变过程及相变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方法感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3.探究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熔化点的概念和温度变化规律;
2.掌握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烧杯、水槽、杯盖、雪花片、温度计、坩埚及铜屑或高锰酸钾等物质;
2.PPT或黑板、粉笔、镜子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
1.引入新知
通过展示几种物质的相图图像(如水、铁、铜等),让学生了
解物质的相变过程及相变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展示
将铜屑或高锰酸钾加热至熔化点,记录熔化点的温度变化过程,分析得出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3.实验设计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物质的熔化点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熔化点的影响因素。

4.实验操作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及过程,最终得出结论。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
理解了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通过自主设计、操作、记录等方式,培养了实验
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及结论探讨等进行
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3.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名称:提出问题: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猜想假设:实验设计:(提供粉末状的海波和蜡这两种固体物质)一.试验器材:二.实验目的:海波(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三.实验注意事项:(1)组装实验仪器: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各位置要适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使用时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2)对试管中物质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3)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测量温度,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到试管底部或侧壁。

(4)注意实验安全。

如意外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用湿抹布盖住灭火。

(5)实验中人员分工: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固态、液态、固液混合)、记录数据、安全员关顾好仪器,防止烫伤等安全事故发生。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按照课本(P54图3、2-1)由安装。

(2)进行实验: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3)观察物态变化、记录温度。

(三报一记录到位)①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和物质状态。

②待蜡加热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并观察蜡的状态记录于表格中。

(4)根据的熔化实验数据,在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根据数据绘制熔化图像,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表格:()时01234567891011(min)温度(℃)状态五、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过程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热,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热,温度;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

2.石蜡在熔化前,不断热,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热,温度;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

六、交流评估:(第二课时完成)1.实验过程是否合理结论与设想的差异和其他小组结果是否相同有没有可能出错2.凝固过程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液体凝固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七、巩固练习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初中物理配套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件)

初中物理配套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件)
PART
06 巩固提高
【例题】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海波融化时的变化规 律, 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先把海波放入试管再放 在烧杯中加热的原因是_受__热__均__匀__;
(2)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4_8__℃, 当加热至第 3 min 时, 海波处于_固__液__共__存 状态 (选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 共存”);
海波(石蜡)融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04 进行实验
时间时/间mi/nmin 0 0 11 2 33 4 4 5 5 6 6 7 78 89 9
海波海温波度温/度℃/℃ 4040 4422 455 4488 4848 4848 48 4851 5516 566 56
石蜡石温蜡度温/度℃/℃ 40 42 44 45 47 50 52 55 58 61
(3)根据图像可知,其融化的时间段为2min~4min,则融化过程 经历了2min,要延长融化的时间,可以增加海波的质量,使其需要吸 取更多的热量。
③当温度到达60℃时,盖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04 进行实验
(4)收集证据
①海波融化实验的数据
时间/min
0123456789
海波温度/℃
状态
②石蜡融化实验的数据
时间/min
0123456789
石蜡温度/℃
状态
04 进行实验
(5)分析论证
①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 示时间,将表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 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 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
_。
外焰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________(填“内焰”或“外 焰”)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设计实验:
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注意事项:
1.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

2.调节实验装置:顺序从下到上。

3.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4.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用平滑曲线相连。

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可以通过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

问题探究:
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
提示:这种加热方式叫作“水浴加热”,目的是:
(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
提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提示: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此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全部变成固态,此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练习: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过程。

答案:(1)B、38、晶体;(2)吸收;(3)固液共存、50、慢;(4)沸腾。

2. 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在第6min 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

答案:(1)自下而上;(2)较小;(3)0、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6;(4)不正确、会从室温吸收热量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