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展现出了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军人形象。

课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以及他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精神,教育学生学习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战争故事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习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以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2.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以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优质课教案
4.判断他是军人后,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为什么会由“冷冷地”到“目光柔和了”这样的变化?(正是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使他的“目光柔和了”。)
(二)学习“术前”部分,抓住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出示课件】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出示课件】
这里有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由衷的赞美。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钢板”具有什么特点?
(钢板很硬,能承受巨大的外在压力。把刘伯承比作会说话的钢板,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还称赞他什么?(军神)
(四)学习“术后”部分,感受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仰。
1.病人在手术的同时,还在干什么?(“数刀数”)一共多少刀?(“七十二刀”)这是对刘伯承的语言描写。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他的冷静,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注视”“肃然起敬”“久仰久仰,很荣幸”这是对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体会出他对刘伯承的敬佩。这与之前“冷冷地”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为什么?(沃克医生被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了、震撼了。)沃克医生对他肃然起敬!
4.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文章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侧面描写是为了正面烘托刘伯承,这种方法我们也应该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和借鉴。
1.在手术前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从他的神态和语言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伯承?(坚毅、果敢、甘为革命事业献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品质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3、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能读懂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重点语句,感受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刘伯承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收集展示,读文汇报--预习案(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物吗(课件十大元帅)?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走近刘伯承元帅(课件刘伯承),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刘伯承元帅?(师补充介绍)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到第3课(课件课题),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3、军神(二)、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播放视频)(三)、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四)、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读要求读课文自学引导: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朗读课文。

2、轻声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

3、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受伤,坚持不用(),忍受()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案1、军神是谁?板书:刘伯承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

过渡句: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活的钢板?是军神?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深入课文字里行间读一读,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来。

(配乐)我想你们已经把自己的理解化作了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我们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求治--术前--术中--术后”这样的顺序来展读吗?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三、探索分块,展读展讲--合作探究案各小组展示并板书:1、求治(第1-12自然段)(1)、组内分角色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读好沃克“冷冷”和“不悦”的语气。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军神》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军神》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军神》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通过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的理解。

2.难点: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战争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指导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体会将军的英勇和坚定。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和讨论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1《军神》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1《军神》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1《军神》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著名将军岳飞的生平和事迹,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尊重和敬佩之情。

2.帮助学生掌握《军神》中的生字词语,理解和领会文章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讲解课文内容,理解词意,感悟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背后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文、课后题、教学PPT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准备课堂互动环节中需要使用的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音频等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将军,让学生了解到军神的含义。

2. 学习主体•阅读课文《军神》,教师讲解生字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分角色阅读,学生互相表演课文中的对话,加深理解。

3. 拓展延伸•通过讨论探究岳飞将军的品质与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

•让学生写下他们对于“军神”这一称号的理解,分享并讨论。

4.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化重点,澄清难点。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写下自己对“军神”这一称号的理解。

•设置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

六、教学反馈•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老师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军神》中所蕴含的真情实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发扬尊重英雄、崇尚英雄的民族精神。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刘伯承将军的事迹为例,展现了他的英勇、坚毅和智慧,突出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的形象。

课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在战斗中受伤,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接受眼部手术的故事,表现了他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英雄人物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和坚毅,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同时,学生对于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理解,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刘伯承将军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和坚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刘伯承将军的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和坚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2.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句子。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刘伯承将军的事迹,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第【1】篇〗《军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文章大量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教学准备视屏资料,刘伯承介绍军神同步练习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

(三)抓住重点句子研读课文1、读句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2、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学准备。

4、集体交流,点拨评议,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课文除了直接写到刘伯承的表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总结,升华观看视屏,谈谈感想。

(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有关伟人的故事五、板书设计军神沃克医生冷冷→柔和→肃然起敬↓↓↓刘伯承病人→军人→军神从容镇定意志如钢反思与评析:本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围绕关键句子,也就是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赞叹:“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进行细细品读,体会洛克医生为什么会这么说。

通过在读中找句与词数次感受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每次学生理解的境界都有新的上升。

本课在板书设计上非常清晰,有针对性,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先知道刘伯承是军人,但知道他不是普通的军人,而是军神,从手术前不用麻醉药,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数刀数来表现他是军神。

以个人以为本课以自读个别读为主,进行读中感悟,齐读较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绷”字的读音,正确书写“衷““和”祥”两个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第1篇】20、军神(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为什么称为“军神”?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体会人物的感情色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补充阅读资料,感受人物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从神入文,初涉文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

齐读课题2、同学们,“军人”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3、这篇课文中“军神”是谁对谁的称赞?找出文中的这句话。

自己读一读出示句子“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谁来读一读(指读、齐读)过渡: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我们从文中哪些词、句可感受到刘伯承了不起?请大家按照上节课讲的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顺序去找一找。

把找到的内容画出来,多读几遍。

交流:二、进入文本,感受镇定1、伤势很重但很镇定(1)出示:“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能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2)请你读好它这个伤势到底怎样严重?(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3)如果是你,这样严重的伤势,你会怎样?(4)这么重的伤势,还能如此镇定,这样的军人你觉得怎样?(5)那么沃克医生为什么会不高兴,冷冷地说,不悦地说呢?(6)分角色读好。

同桌练练。

指名读。

2、过渡: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也能感受到军人“伤势虽重,但很镇定”?请同学们回过去读读第一句话,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呢!生读后交流:出示第一句话⑴“头缠绷带”:可引导学生联系刚才故事介绍和生活所见,感受伤势很重。

⑵“走进”:伤势这么重,可不是别人担架抬进来的,而是自己走进来的,表现十分镇定、勇敢!(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三、精读课文,感悟军神交流:(一)手术前,坚决不使用******。

(板书:不用麻药)出示:“要动手术了……脑神经”1、******有什么作用2、刘伯承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神》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运用随文识字的策略识记生字,写字时关注易错字的指导。

2.阅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少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

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

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语言运用通过课后的第四题,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再进行以课文中人物的口吻讲一讲故事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1 / 10个词语,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伤”。

(视频播放“关云长刮骨疗伤”)2.教师相机小结:东汉末年,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军神》。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军神)3.教师引导: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学生自由交流)4.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5.生质疑,师梳理小结: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6.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类似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让学生注意到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的刘伯承同志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

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的表现而被德国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

这篇课文是围绕沃克医生2 / 10为刘伯承做眼球割除手术来写的,全文还可以怎么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4.请同学们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分法,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层次划分)5.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学生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龄”“衷”和“慈”三个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7.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七十二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设计意图】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1.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2.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学生边读边画)(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对话部分)(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交流)(4)教师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①刘伯承受重伤;②刘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术,但拒绝使用麻醉剂;③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5)这是大家通过对话读到的信息,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指名学生说)(6)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刘伯承为什么要说自己叫刘大川?②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将领,他一开始为什么说自己是邮局职员?③刘伯承为什么说自己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3 / 10(7)这些问题文中没有给答案,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找到答案。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

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

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8)教师引导:因为当时护国军将士遭到追捕,刘伯承在不知道沃克医生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只能隐瞒姓名和身份。

(9)此时此刻,你心中对军神刘伯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仰、肃然起敬)请大家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读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内心想法。

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为完成课后第四题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好准备。

板块四品读感悟,指导朗读1.指名一对同桌上台分角色读对话。

(学生评价)师相机引导:要想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除了语言描写,我们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看一边圈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学生边看边圏)2.指名学生读圈出的词语。

(课件出示描写动作和神态的句子)(1)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2)教师小结: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由开始的冷淡变成愣住、惊疑、目光柔和、生气、再一次愣住、口吃,还感受到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3.这是大家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感受到的,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交流)4.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1)课文两次写沃克医生愣住了,他因什么而愣住了?(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惊疑什么?(3)沃克4 / 10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5.教师引导:只有一边读一边体会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现在同桌两个,一个是刘伯承,一个是沃克医生,带上动作和神态来表演读他们的对话。

(同桌表演读对话)6.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7.从对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他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交流)8.教师小结:(1)沃克医生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后愣住了,是因为病人受的伤太严重了。

(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是因为他看到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如此从容镇定。

(3)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刘伯承要求做眼球摘除手术时不打麻醉剂,口吃是因为他太震惊了。

9.读懂了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说)10.全体师生共读对话。

教师读沃克医生的话,学生读刘伯承的话。

(师生合作读对话)11.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紧扣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体味、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板块一紧扣细节,体会意志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

沃克医生断定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他为什么如此肯定?(因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5 / 10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1)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什么?(为了指挥好以后的战斗,我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所以我不能打麻醉剂,它会影响脑神经。

为了带领人民打胜仗,过上好日子,我什么样的痛都能忍受。

)(2)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却不打麻醉剂。

(这是一个为了人民可以做任何牺牲的军人)(3)刘伯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平静的,请同学们平静地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4)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坚定的,请同学们再坚定地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齐读)2.手术是否顺利进行?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16~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1)从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沃克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很紧张)(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他担心病人做手术的时候,无法忍受那钻心的疼痛而晕过去。

病人晕了,医生的手术就无法进行,只能宣布手术失败。

沃克医生因心生敬意很想救刘伯承,不想让手术失败。

)3.刘伯承忍受得住这钻心的疼痛吗?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拿笔圈出体现刘伯承非常疼痛的词句。

(指名学生说)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床单居然被抓破(2)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3)沃克医生在给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的时候,刘伯承痛得抓破了床单。

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不管多痛我都得咬牙坚持住,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坚持到最后)(4)谁能读出刘伯承的这份坚定和决心?(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教师6 / 10范读—学生练习读—齐读)4.教师小结:只有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得有感情。

【设计意图】紧扣细节描写,抓住对刘伯承在手术中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沃克医生做手术时的紧张,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板块二分析人物,讲述故事1.教师引导: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当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从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七十二刀时,他惊呆了,刘伯承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啊!他分明是军神!默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用红笔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

(指名学生说)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1)读了这个句子,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指名学生说)(2)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为什么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②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③为什么称他为“军神”?(3)手术前,沃克医生知道了刘伯承不是一般的人,是一位军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